在MSN上台灣朋友聊到台灣法國的生活水準。她說她上次到巴黎出差,帶了一筆錢,一下就用完了。一包麥當勞小薯,貴,連坐客運也貴。

我:對啊,這筆金額,正好相當於我的薪水呢。
她:所以我能體會法國生活大不易啊。
我:妳知道法國人的平均工資是多少嗎?只有1500歐元(而且這數字是粗或淨薪水,不清楚)。
她:真的不多,沒辦法儲蓄。現在台灣也是,大學畢業生連22000-25000元的工作都有人做。
我:什麼!這麼可憐!當年我畢業的時候,大學畢業生還有三萬以上的水準呢。
她:而且物價都在上漲,像養樂多就賣到八元。
我:養樂多,記得以前(至少五年前)賣五元而已。

如果是依照目前工資水準,一個社會新鮮人大概只能繼續住家裡。其實法國的情形也好不到哪去,在我先生成長的年代(約1970至1980年代),本來小孩成年後就是要出外靠自己養,像我先生就是十七歲就自立更生,不跟家裡拿錢(家裡也沒錢給他就是了)。現在什麼都貴,尤其是房租,這幾年房地產漲下來,賺不夠多,根本租不到像樣的,而且薪水、工作不能讓房東放心,人家還不要你呢。加上法國法律保護房客,一旦打起官司,即使是房客欠繳房租、未善加維護屋況,房東有時都不一定能贏。台灣人跟家裡住還天經地義,法國人,尤其是同居或結婚有小孩的,很少看到二、三代同堂的畫面。上面提的那位朋友,就是一大家子連孫輩都住在同一屋簷下,一來省錢,一來生活有照應。說實話,我有點懷疑換成我先生,他能忍受跟岳父母,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多久?

舉房租的例子是因為在法國,房租經常是最大一筆生活固定開銷。如果沒有這筆支出,簡單生活也會有剩餘。但我自己的狀況是,繳完了所有該繳的,就差不多沒有剩餘的了。所以我先生有時會發牢騷說:「在法國工作是來付帳單的,付完了就一滴不剩。沒工作可以理解,可是有工作情形也還這樣,就會讓覺得工作究竟有什麼用?」可是當我回想到那些跑去做月薪22000台幣工作的新鮮人,他們的薪水換算成歐元後才500大洋不到,我就覺得其實自己也不是那麼糟了。至少我們有吃有住,偶爾有點娛樂。反正身外之物,想開就好。

然而當薪資下降,物價上升時,媒體卻競相報導所謂成功人士和名流的崛起經過和生活,彷彿他們的模式是值得學習仿效的。但這是不是真值得仿效?有多少人有本錢仿效?那些身價以數百萬計的明星足球員、號稱擁有數億粉絲的大牌影視歌星、一夕間暴起暴落的名人,他們的成名經過,他們的名氣、金錢、生活方式,對這世界有什麼意義,有什麼貢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為什麼要羨慕他們?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有貧窮刻苦而努力生存的水蜜桃嬸嬸,也有拍一部三十秒廣告片就賺進億萬的名人。就像大前研一說的,M型社會的現象越來越明顯,整個社會往貧富兩極發展。小時候,老一輩經常說,以前睡覺都不用關門,因為沒什麼好偷,一窮二白的程度恐怕比小偷更甚。那個時代沒有什麼LV水餃包,可是大家好像都過得很快樂—法國我不知道,因為不曾親身經歷。但是先生也說,現在年輕人要自立,比以前難多了。社會發展到現在,人好像變得越來越貧窮,不只是金錢,連心靈也日益匱乏,被過多的慾望和比較侵蝕了。其實物資高漲,薪資停滯不前的時代,似乎也是一個自我檢討的好時機,因為我們有機會去探討,什麼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什麼是我們「想要」的。把想要的盡量減少,就像抖掉心靈的塵垢,說不定,你會覺得,這樣反而清爽多了。

拙琴,02/08/07
MyShareHemiDemiFiigoBaiduGoogle BookmarksYahoo! My WebPChomeDel.icio.usDiggtechnoratifurl其他更多書籤使用教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