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華達(Agnès Varda)是新浪潮的先驅,也是新浪潮碩果僅存的導演之一。
我是從【南特傑克】開始接觸安妮‧華達的電影世界。我喜歡【南特傑克】對那個年代的描述、看一個外省小孩怎樣堅持自己的電影夢,還有那出其不意的滑稽(例如那隻指著「由此進」的手),當然還有她對傑克‧德米的深情。
傑克‧德米1990年去世的時候,家屬沒有對外公開死因。在【沙灘上的安妮】這部自傳式紀錄片中,安妮‧華達正式宣佈,傑克‧德米是罹患愛滋病去世的。在那個年代的法國,愛滋還是一種可恥的疾病。後來德米生病不能工作,在家寫回憶錄,華達讀了,覺得這是很好的電影題材。德米說:「我的身體不行了,妳來拍吧!」拍片的時候,德米和弟弟妹妹經常在旁邊觀看,有時候德米的媽媽也會過來。華達常會轉頭問他:「怎樣?可以嗎?我拍的跟你的記憶一樣嗎?」德米說:「很好,完全一樣,簡直身歷其境了。」當時德米知道自己活不久了。為了尊重德米,劇組沒有人提起這件事,也沒有人洩露口風。【南特傑克】拍完後十天,傑米就撒手人寰。
安妮‧華達用了一個詩意的比喻來呈現【沙灘上的安妮】:「如果敞開人的內心,我們會看到各種風景。如果有人敞開我的內心,他會看到沙灘。」
從童年度假的比利時沙灘,到二戰爆發後避難法國地中海沿岸的塞特(Sète,法國已故名歌手Georges Brassens的出生地)、巴黎塞納河畔、洛杉磯海邊......,安妮‧華達追憶自己成長、學習的軌跡,追求藝術的熱忱,與各種藝術家、演員、導演的相遇(亞維儂藝術節創辦人尚韋拉(Jean Vilar)、傑哈‧菲利普、剛出道的傑哈‧德巴迪厄、雷奈、珍寶金、甘斯柏、成名前的哈里遜‧福特、桑德琳‧柏耐爾......)。華達也拍攝自己的家人、兒女、孫兒女......尤其是德米。華達是一個積極的女性主義者,曾經參與法國墮胎合法化的聯名簽署活動,但是對於德米的時候,她又是一個小女人。在片中提到故世的朋友們時,她滿懷愛意地稱德米為「最親愛的死者」。從1958年在土爾的短片展相遇,到1990年德米往生,兩人共同生活了四十年。即使是德米去世後二十年,華達還是經常在作品裡緬懷亡夫。
電影的最後,大家拿了八十支掃把(取八十歲之諧音)送給華達,祝她生日快樂。這部紀錄片雖然帶觀眾瀏覽安妮走過的沙灘,但是華達還沒有要退休的意思呢!現在,她和德米的兒子,馬修‧德米,在擔任演員之後,也繼承父母衣缽,走上導演之路。
拙琴,18/12/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