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們的爸爸】是導演米雅.韓桑露芙Mia Hansen-Løve自殺逝世的製片安貝.巴勒桑(Humbert Balsan致敬的作品。2004年,韓桑露芙在籌備第一部劇情長片【全都可以原諒】(Tout est pardonné)時,認識了巴勒桑。當時他希望能夠為這部片出資。但是20052月,巴勒桑在公司了結自己的性命。韓桑露芙在一年間見過他十來次,但是並不清楚他的私生活,也不想拍一部傳記片。她刻意不去調查巴勒桑其人,保持一定距離,以便自由發揮想像力。觸動她拍這部片的,是巴勒桑優雅熱情的性格,以及雖然熱愛生命,卻向死亡靠攏的強烈對照。導演並且特別提及在巴勒桑自殺次日,在製片公司沈靜地面對眾人的巴勒桑太太,Donna Balsan,她也是促使導演拍這部片的理由之一

 

巴勒桑在片中的化身—貴格瓦,是一位風度翩翩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獨立製片。不僅與義大利裔的嬌妻鶼鰈情深,三個女兒也都活潑可愛。全家平時住在巴黎,周末就往海邊的房子跑。生活幸福令人艷羨貴格瓦本身出自實業家家族,家境殷實,他卻選擇追逐電影夢,實現自己對第八藝術的堅持。

En deuil

貴格瓦出現的場景中,幾乎都在講電話。走路講、在公司講,甚至連度假也講。他全心全意奉獻給電影事業。隨著劇情開展,觀眾漸漸看到貴格瓦美好生活的裂痕:製片公司債台高築、拍攝作業問題重重、銀行拒絕延長付款期限、執達員要來清查公司財產...他累了,他的屬下也累了。他忍不住向妻子坦白自己的無助,妻子也體諒地為他打氣,並表示絕不會棄他而去。

然而,貴格瓦還是選擇了離開。韓桑露芙將這個死亡的場景拍的令人措手不及,讓觀眾就像是一個意外目擊現場的證人一樣震撼。貴格瓦的去世是電影的分水嶺,將電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以貴格瓦為重心,第二部分則描述貴格瓦的家人,尤其是太太和大女兒,怎樣面對先生和父親去世後的生活。一般影片多半會將主角死亡的場面安排在片頭或片尾,韓桑露芙則刻意安排在影片中段,讓人特別感受到,死亡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死亡屬於這群人生命一部分,就像呼吸是他們存在的證明。他們也會傷心,可是導演並沒有強化遺屬的悲傷,而是描寫他們如何面對貴格瓦不在的日子,也就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希薇雅代替貴格瓦的位子,四處調停,試圖化解公司面臨的困境;大女兒跑去看爸爸製作的影片,欣賞爸爸支持的導演。她發現爸爸曾經和別的女人生過一個兒子卻沒讓她知道,雖然心裡很氣,可是又忍不住跑去找爸爸的前妻,想要認識那位未曾謀面的哥哥─「木恩」。「木恩」Moun和貴格瓦的「月電影公司」(Moon Films)寫法、讀音一模一樣─對貴格瓦而言,月電影公司和木恩都是他身體的一部分。第一部分表現了貴格瓦對電影的愛,第二部分,貴格瓦已不在,但這份對電影的愛,透過他的家人傳了下去,即使月電影的債務實在太過龐大,希薇雅終究無法挽回。 

Le père de mes enfants : photo Louis-Do de Lencquesaing, Mia Hansen-Løve

另外要提的是這部片的另一個主角:巴黎。韓桑露芙拍很多各種角度的巴黎場景:白天的、晚上的,來電的,不來電的,她的巴黎充斥著攜來攘往的行人和車輛,而且她選擇了巴黎光線最飽滿的時刻拍攝這個城市─巴黎雖然是「光之城」(la Ville des lumières),但陰雨連綿的時候,多過陽光普照的時候。然而在這部片中,巴黎是燦爛的、充滿生氣的,彷彿可以聽到路人交談和呼吸的聲音。韓桑露芙以充滿愛意的溫柔眼神拍攝它;電影以巴黎始,以巴黎終,流暢的導演手法,讓情緒有流動的空間。死亡固然悲傷,生命卻會繼續,對電影的愛也會傳遞下去。

其實,韓桑露芙自己也因為電影結下生命中一些重要的緣份。曾在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的電影【我的愛情遺忘在秋天】(Fin août, début septembre,1998)和【感情的命運】Les Destinées sentimentales,2000演出;當時她還未滿二十歲。後來阿薩亞斯和張曼玉分道揚鑣,她則成為阿薩亞斯相差二十六歲的伴侶。這對電影伴侶的故事,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

 

拙琴,24-25/10/2012

 

 

 

 


arrow
arrow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