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完了「流轉的王妃」,很感動。看到這齣戲的介紹,我才知道末代皇帝的弟弟有這麼一段感人的故事,而且日本拍得很成功。初次看到劇中人談「中日友好」的理想時,我全身起雞皮疙瘩,就好像現在聽到「反共抗俄」的口號似的,不過隨著劇情進展也就慢慢習慣了。其實,主角好像還是真心抱持這個理想呢。我原本認為這是日本一廂情願的觀點,不過在網路上看了溥傑寫的自傳內容,似乎他和太太真的是這樣期許自己的。
在這齣戲裡,日本很難得地盡量呈現歷史真相,沒有偏頗。我在想像竹野內豐一干演出中國角色的日本演員,需要在劇中表現不滿日本人的情緒時,不知心中作何感想?他們有很多需要講中文台詞的地方,我覺得竹野內豐和常盤貴子講得最好,打八十分,其他像江角真紀子(飾演川島芳子)和伊東美咲(飾演他拉拉貴人)講得則比較遜一點,如果沒有字幕大概聽不懂了。伊東美咲演的他拉拉貴人台詞很少,念了一段不知所云的中文詩詞不久後就突然暴斃,感覺有點浪費。另外有一些角色則是驚鴻一瞥,像天海祐希親口演唱「何日君再來」,就讓人驚艷,是視覺和聽覺的享受。
主角的部份,兩位大明星也表現得相當稱職。竹野內豐詮釋溥傑的方式非常內斂、低調而壓抑,感情不外露,非常的【舊時代】,但也非常有力。舉例來說,最後一集中尾聲的一場戲,是溥傑打開女兒慧生的骨灰罈,拿出一片女兒的殘骨輕輕撫摸—想當年兩人分別時慧生還是小女孩,誰想得到昔日一別竟是永訣呢?那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至親的骨肉,今日重逢,竟只剩下一缽骨灰……他將遺骨放回去後,緩緩蓋起來,然後一個人抱著骨灰罈哀慟,妻子和小女兒則站在旁邊默默流淚。他沒有嚎啕大哭,只是閉上眼睛,緊抱著骨灰罈,一邊身體前後輕搖,好像在哄懷裡的小女孩—一個一去不回的小女孩—一邊流淚。他臉上那種集合悲傷、遺憾、懷念和自責的神情,讓人從內心感到那種喪女之痛。這是難度很高的表演,我一邊看得鼻酸,一邊佩服竹野內豐演得好。
劇末以大量的歷史照片和溥傑的悼亡詩交代兩夫妻的晚年。浩去世時,溥傑趴在妻子冰冷的屍體旁邊哭喊的樣子,令人不忍。兩人一同經歷了動盪的時代,但他們仍然一同走到了最後。經過十六年生離,兩人對彼此的心意仍沒有變,如果沒有深厚感情,如何能抵擋這一切試煉?走過偽滿州國,走過國共內戰,走過文化大革命,時代的洪流沒有捲走兩人,卻淘洗出無價的夫妻患難真情。
我在底下附了一篇轉貼文章,這是對岸網站上對此劇的討論。作者寫得很好,因此轉貼於後。
原網址:http://216.239.59.104/search?q=cache:y9x0uepkcvoJ:coffeejp.com/bbs/job.php%3Frd_previous%3D1%26fid%3D31%26tid%3D21277%26fpage%3D1%26goto%3Dnext+%E6%BA%A5%E5%82%91%E8%87%AA%E5%82%B3&hl=fr&client=firefox-a
轉篇文章 寫得真挺好的~天涯虛擬社區(www.tianyaclub.com)
作者:flying11 提交日期:2004-5-20 18:28:00
這是一直想看的電視劇
不是因爲它是朝日電視周年慶的獻禮,也不是因爲它的鉅額投資和豪華陣容。實在是因爲好奇,想看看日本人如何表現嵯峨浩這個傳奇王妃和那段混亂的歲月。記得以前國內也拍過她,側重於兩人分離後16年的等待,而且很多並不符合溥傑自傳中的描述。
小時侯,家裏有本書,浦儀的《我的前半生》,那本書前面有很多照片,應該說這些照片徹底粉碎了我對公主王子美好的幻想。在這些照片中我看見了那個男人,那個她爲之顛沛流離依然癡心不改的皇弟。我一直想象著這個貌不驚人的末代皇弟如何讓她在一場政治婚姻中對他傾心相許,甚至因爲愛丈夫而愛上這個國家以至於逼死了自己的女兒。
電視劇是講述了兩人相親到16年後重逢的一段歲月,令人驚訝的是該劇並沒有回避關東軍在華的暴行,充滿了自省,是一部左傾的作品,已經很難得了。
嵯峨浩本是日本皇族的近親,她的身份讓她成爲政治婚姻的祭品。但是,當她第一次見到他時,她便認定了他。她爲了他可以忍受中國皇室的羞辱,可以顛沛流離生 不如死。當滿洲被佔領以後,她對想帶她離開的人說:“我要留下來”,因爲她一直認爲這婚姻是自己的選擇不是政治。在生死之間,她只選擇和他在一起。她可以經歷死亡、饑餓、戰亂、16年的等待、失去親人的痛苦,只是因爲心低那個溫暖的名字。
在歷史的扉頁中,我們常常可以讀到英雄美人,他們算什麽呢?一個是“漢奸”,一個是“侵略者”,雖然時時把中日友好掛在嘴上,但是功過是非後人自有評說。但是他們的愛情是如此真實和忠誠,以至於難以置信。不是因爲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真正的來自我心,生死與共。在溥傑自傳中 看到他在浩死後寫下的幾句話。“那一天,我回到護國寺的家裏。女雩生、福永都來安慰我。我輕輕地閉上眼,仿佛我倆又在30年代日本稻毛的海濱漫步,迎著那 驚濤拍岸的海浪,交談一天的生活;我倆又仿佛在北京護國寺大街溜達,邊走邊和沿街攤販打著招呼。這些善良的人們都認得我們這一對由中國人、日本人組成的夫婦,都樂意和我們說幾句話。可是一睜開眼,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我的浩,我的浩……”我又呼喚起來,“失去了你,我將怎樣生活呢?””很樸實的詞句,卻可以感受到溥傑對她的深厚情感。愛情,其實並不只是個話題。
另外,說說溥傑,很多人認爲竹野內豐的表演過於拘謹,呆板。我倒是覺得處於那種情況下的溥傑應該就是這樣隱忍的,他只是傀儡皇帝的弟弟,身份比傀儡還不如,但是他又渴望自己能有力量讓清室復興。溥儀信任他,但是又憎恨她的日本妻子。他是名義上的統 治者,可是面對日本人殘害中國老百姓的時候他無能爲力。試問處於這樣一個境地的男人,能不壓抑嗎?政治上,他很幼稚,但是有一點值得欽佩,他對浩的忠誠。 當他出獄以後,別人勸他重新找個中國女人吧,他拒絕了。其實以當時的政治氛圍來看,他和他的日本妻子很難相見了。
說了這麽多,就是想說,如果你有空的話,可以去看看這不劇。配樂非常優秀,秉承了日劇製作精良的一貫作風。還有一大批優秀的演員,更重要的是,作爲中國人,你可以瞭解一下日本人描述那段歲月的視角。當然,浩是幸運的,她的愛情得到了歸宿,但是因爲那個菊花和刀的民族的錯誤,讓多少人顛沛流離,失去家園。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