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纏不清的愛情故事,並不是我的首選,只是因為台灣網路書店特價,想偷個懶看看有字幕的法文片,才買了這部片。分了兩次看完,結果卻令我驚喜。沒有期待太多的影片,有時反而會讓人有二見鍾情的感覺。這反倒與導演克里斯多夫٠歐諾黑(Christophe Honoré)在幕後花絮的訪談中所說的,愛情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時候降臨(parfois l'amour arrive là où on n'attend pas),有異曲同工之妙。
歐諾黑在訪談中說道,他是用老友的心情來拍攝巴黎,拍攝那些他成長、流連的街道。巴黎因而不只是單純的電影布景,或觀光客眼中的美麗明信片;歐諾黑的鏡頭拍出了巴黎可愛的人味:從暮色降臨,華燈初上的街道、搬運貨物的工人、過馬路的行人、騎在人行道上的腳踏車、三三兩兩或坐或靠著欄杆,邊喝啤酒邊聊天的路人、巴士底廣場的七月圓柱(電影隨後經常出現)、聖誕節燈飾、電影院招牌、街頭書報攤、阿拉伯商店、亞洲人的通訊行……甚至睡在地上的流浪漢。在一群無名氏中,帶出女主角茱麗(露迪芬٠莎妮(Ludivine Sagnier))飄著長長金髮,身穿白色外套搖曳生姿的背影。
【巴黎小情歌】片頭
電影從伊斯麥和茱莉的愛情故事開始。兩人從絢爛歸於平淡的愛情走到了瓶頸,茱麗異想天開找來伊斯麥的同事愛麗絲來場三人行,想要藉此重新出發。在男女-女女的複雜關係之間,伊斯麥的猶豫不決,終於讓始作俑者的茱麗厭煩而要求他攤牌。就在此時,茱麗卻意外昏迷,倒在酒吧外去世。
伊斯麥固然傷心,卻沒有拒絕新戀情。暗戀他的愛麗絲,和男友關達的關係並不持久。伊斯麥為了躲避茱麗姊姊珍娜的過度關心,逃到關達家小住,卻煞到關達的弟弟,高中學生伊旺。面對伊旺的猛烈追求,原本對同性關係不感興趣的伊斯麥,也漸漸被他打動。……
這部片有結果嗎?沒有。這不是一部有明確結尾的作品,這一點恰恰使它有著濃厚的法國特色,因為很多法國導演喜歡詮釋某種情境或人際關係,對他們而言,結尾往往只是一種可能,卻不是構成作品的絕對重心。他們感興趣的是,事件在主角之間會發酵出什麼樣的效應。在【巴黎小情歌】中,導演歐諾黑著眼的是茱麗的猝逝,對圍繞在她周遭眾人的影響,以及這些人面對傷痛的處理方式。歐諾黑沒有用道德的觀點來對待【巴黎小情歌】裡的人物,只是呈現他們對感情的態度,透過一首又一首的歌曲來表現角色當下的心情。歐諾黑在電影裡安排一個年輕的布列塔尼人氏(伊旺)愛上比自己大上好幾歲的猶太裔主角(伊斯麥),也是基於想要表現「愛情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發生」,並且發生在意想不到的對象身上的這一觀點。
拍攝茱麗意外昏迷猝死時,導演的手法很特別,是用黑白照片,把出事現場「停格」。葬禮時,他也只拍前來觀禮的親友,等待棺木的畫面。茱麗的姊姊在準備考試,突然找不到她的書。珍娜回家找給她,把書交到她手裡那幕又是黑白停格。這樣的手法異於慣見的處理死亡場景,反而有一種莊嚴又奇異的詩意。
在所有演員中,我最喜歡凱薩琳٠丹妮芙的女兒,琪雅拉٠馬斯楚安尼飾演的珍娜。她獨唱的「在公園裡」(Au Parc),是這歌舞片裡我最喜歡的一首。她母親當年也在【秋水伊人】裡獻唱。珍娜對著暮色唱道:「一樣的冬陽/和嘎吱響的樹枝/冰冷的手指……景物仍依舊/獨缺你身影/週末的苗圃公園/一小時,再給我一小時吧/夜幕低垂前的一小時……/同樣的溫度/冰點的溫度……/即便我留駐在此/走著同樣的路……/夜將來臨/一切消失」
珍娜唱【在公園裡】
轉暗的光線,冰冷的溫度,寂寞的身影,飛過天空的群鳥,恰如其份的襯托了她對去世妹妹的懷念之情。除了伊斯麥溜班去掃茱麗墓地那幕之外,這一幕也應該會讓觀眾一掬感傷的淚水。
還有那巴士底廣場的七月圓柱,它出現在好幾個場景中,例如珍娜在雨中送茱麗搭地鐵,圓柱就在兩人背後出現。它像一個沈默的旁觀者,由高處俯視這群塵世男女的悲歡離合。
看完這部【巴黎小情歌】讓我想到「浪漫」兩個字。其實,何謂「浪漫」?不也就是無關道德,什麼都會發生的無限可能?
這部音樂片中我最愛的是片頭曲,它也是「在公園裡」的旋律。鋼琴搭配提琴的樂句,流露出淡淡的甜蜜與哀傷。很可惜這首美麗的短曲並未收錄在電影原聲帶中。
最後,要對這套台灣出的雙碟精裝版提出一點意見:有幕後花絮很好,導演訪問和幾個主要演員、導演、作曲家的坎城記者會都值得一看,但是完全沒有字幕,對於不懂法文的觀眾而言,等於完全無用武之地,非常可惜。
拙琴,13/12/0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