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參加一場國際性年會,會中有好幾位來自魁北克法語區的來賓。魁北克法語腔調和法國法語很不一樣,一開始很不習慣,花了一些時間適應。事後和室友談起,室友說,魁北克人自認他們的法文比法國法文純正,因為法國法文融入了大量英文,直接使用英文。如「電子郵件」,法國人習用「e-mail」,魁北克人則用法文化的「courriel」;法國人逛街購物說「shopping」,魁北克人說「magasiner」。魁北克人四世紀來被英語系居民包圍,因此對捍衛法文抱持著強烈的危機意識。

相對於魁北克,法國直接套用英文的作法,有時讓我很感冒。像「e-mail」這類英文字,因為當初等於是從專有名詞普及為一般名詞,所以還好,但是一些有記者、名嘴出現的節目,很容易出現一堆直接引用的英文。例如最近法文媒體出現了一個字:「French bashing」。老實說,本人的英文在法國這幾年退化不少,最近二年才慢慢恢復。看到這樣的字,乍看之下完全不知所云,查了之後才知道指的是「反法國」的意思。我個人比較受不了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現越來越多英文,例如電影片名,越來越常直接套用原文片名,而法國人又是用法文發音去發英文,結果當我用英文發音去發英文時,對方反而聽不懂,還糾正我要用法文念法發音。還好現在買票多半不需要開口,直接在賣票機上按來按去就好,不然用法文發英文片名的時候,就是覺得哪裡一些不對勁。

其實台灣也有很多這樣的現象,不少人會習慣在談話中夾雜英文,就像我們在公司裡面也會講「booking」、「loading plan」,或像是「marketing」 這種直接套用在法文的英文字。因為英文是國際商業語言,所以很多專業用語都是從英文來的,大家都講一樣的比較方便。可是如果是一些形容詞、副詞、語助詞還用外文的話,感覺就有點多餘。

跟室友談起這種現象,他說:「為什麼你希望聽到好的法文?現在已經沒人講好的法文了;你講的不好,我講的不好,現下年輕人更不用說了。」

我:「你覺得你的法文不好?」

室友:「我不覺得。」

我:「我的法文當然還有進步空間啦,可是我的法文程度越好,越知道好的法文說起來應該像什麼樣子。聽到別人講支離破碎的法文,會讓我覺得是對法文的一種謀殺。而且法文比英文難掌握的多了,法文講求邏輯和嚴謹,苦學數年仍然只學到皮毛!」沉浸在好的法文環境中才容易進步

記得以前念法文系時,有一位大學教授認為,講一種語言時,不要摻雜另一種語言,任意摻雜的人,其實兩種都說不好,因為他用一種語言,來遮掩他對另一種語言的陌生。當時對這句話印象深刻,一直記到現在。只是,我雖能看出一個人法文程度的高低,自己卻不一定能達到理想的高度或指正;這就是學語言的寂寞之處了。

其實我們學中文時是怎麼學的呢?無非多聽多讀多寫。一直從去年開始,我才真正開始達到一點「多讀」的境界,因為以前看法文書,經常看不下去;它還是它,我還是我。以往多半讀的是雜誌。但是雜誌的寫作和書的寫作,也還是有些不同。讀到一本好書,裡面的遣詞用句給人的印象比較深刻。雜誌因為是時事性、快速寫作的產品,以內容、分析為主,其他的不甚講求。至於多聽、多看,可以從電視、電影、廣播等媒體容易取得,但是多寫就不容易了。現在要寫,也是寫一些商業信函,長一點的文章,沒有機會寫。即使寫了,也沒有人改。唯一能寫的是日記式的文字,這就不必給人改,留著自己看就好;或許這也不失為一種練習方式。

拙琴,14/11/20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拙琴 的頭像
    拙琴

    莫比埃湖畔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