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愛的自由式】是導演菲利普٠利歐黑(Philippe Lioret)繼【我很好,別擔心】(Je vais bien, ne t’en fais pas)之後的作品。


這部電影三月中在法國上映時,引起了一番論戰。因為根據現行法律,凡是協助未持有效文件的外國人入境、在法國國內行動、居住的行為,是犯法的。相關法令為「外國人入境、居住與庇護權法」(Code de l'entrée et du séjour des étrangers et du droit d'asile662-1 條:「任何人若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幫助、方便或企圖便利未持有效證件的,在法國境內的外國人,必須監禁五年,並繳納三萬歐元罰金。」近幾年,由於右派政府主政,對外國人在法國的限制日益嚴格,不論是與外國人聯姻、或遣送非法入境者回國,政府的作法雖是回應某些法國選民對移民的憂慮,但同時也引起不少反彈。【愛的自由式】的故事對這條法令提出正面質疑,也引起軒然大波。




Welcome


回到【愛的自由式】的本事:隔著英倫海峽遙望英國的法國城市卡萊,是許多移民偷渡英國的跳板。西蒙(凡森٠蘭登)是個游泳教練,正在和太太瑪希翁(奧黛٠達Audrey Dana)辦離婚。她在一個協會裡當義工,幫助這些為數眾多的非法移民,提供食物和飲水。西蒙跟許多人一樣,對移民的問題視而不見。眼見正式簽字的時候就要到了,或許還抱著最後一點希望,還愛著她的西蒙,突然對十七歲的庫德族難民比拉(Bilal)伸出援手。


比拉原本和同伴躲在卡車內要穿越海峽,但是到了檢查哨,海關將偵測器伸入卡車做二氧化碳測試,同伴紛紛用塑膠袋套住頭部憋氣以求過關,但比拉忍不住,造成一夥人被查獲,全部被送回法國,一個同伴還窒息死亡。


Bilal  19036306.jpg


比拉非要到英國不可,因為米娜,他朋友的姊妹,也是他的心上人,和家人定居在那裡。他決定要游泳穿越英倫海峽。西蒙告訴他不可能,但被他的毅力和愛情感動,還是下海幫忙,不但教他游泳、給他一個溫暖的歇腳處,還借他全套的泳裝。


瑪希翁聽到風聲,勸他不要介入,然而,西蒙漸漸和比拉建立了友誼,他希望幫下去。此時西蒙被鄰居告密,因此被警察傳訊。


後來,米娜傳來了絕望的消息:她父親要把她嫁給一個開餐館的親戚。比拉急了,不顧一切地要阻止這場婚事……


凡森٠蘭登是法國影壇長青樹,二十幾年來,他或許不曾大紅大紫,也不算長的特別帥,但是他一直都在那裡,一點點的磨練演技,一點點的累積經驗。在【愛的自由式】裡,他是一個受到創傷的悲哀靈魂,某一天終於睜眼正視其他更多人的不幸,而希望能盡一點力量。但這股力量一再受到外力阻撓。


比拉在灰灰的天空下、灰灰的、波濤洶湧的英倫海峽奮勇前游的畫面,很有一種悲劇的氣氛。這一氣氛延續到米娜和西蒙會見時爆發出來。米娜沒有收下西蒙/比拉的戒指,而西蒙離去時,電視正好播出曼聯的Christiano Ronaldo比拉的偶像進球的畫面。偶像仍在,球迷的夢卻碎了。


Philippe Lioret   Eric Besson


Philippe Lioret                                                      Eric Besson




愛的自由式】以小兵立大功的姿態,讓現任主管移民事務的部長貝松(Eric Besson)承受不小壓力。它在藝術上雖不算有多大成就,但它反映時事,也讓人思考相關法律的正當性。二戰期間,猶太裔醫師Boris Cyrulnik受到一些人的幫助,成功躲過納粹的魔掌。他說:「如果那些人守法,我可能早就死了。多虧有一群人不遵守維琪政府法令,我才得以獲救。」


或許將目前懲罰協助外國人的法令,比做戰時納粹傀儡政府的禁令,是比喻過當。然而,見人有難,伸出援手,不是做人的基本?一條懲罰助人者的法令,只因為他們幫助的是外國人,是不是過當?愛的自由式】對此提出了有力的指控。


拙琴,10/05/09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LK




電影有時能寓教於樂。看了【自由大道】,我才知道原來在美國這樣號稱自由民主的國家,同性戀曾經被視為等同妓女、毒蟲的社會敗類,甚至連同性戀的公民權都曾遭受嚴重威脅。我才知道,曾有激進如安妮塔٠布萊恩特(Anita Bryant)者,因為1977年佛州Dade郡通過一條禁止性向歧視的法令,而發起一項廢除該法令的反同性戀運動,意圖禁止同性戀教師的任教權等等。原來,今天看似如呼吸喝水般稀鬆平常的權利,卻是當年經過多少人努力爭取才換來的自由。




【自由大道】便是同性戀族群爭取權利的里程碑,或者放大來看,是弱勢族群爭取一片天空的一頁歷史。




MILK  Harvey Milk


西恩潘                                                                             哈維٠米克


哈維٠米克﹝Harvey
Milk﹞是美國首位大膽出櫃並成功參政的同志議員。他出身紐約長島,祖先是來自立陶宛的猶太人。他曾在海軍服役,但猶太人身份卻使他在退役後難以謀職。1972年,在歷經數次搬家後,他和許多同志一樣來到舊金山。他因為主張同志人權,而數度接獲黑函威脅。結果最後在就職隔年,與當時的市長喬治٠莫斯孔(George
Moscone),同遭辭職欲回籠未果的市政府同事丹懷特(Dan White)刺殺身亡。




【自由大道】拍攝手法十分中規中矩,用學院派技巧來呈現一個當年算是驚世駭俗的傳奇角色,並沒有給人太多驚奇。然而,電影本身確實呈現了哈維٠米克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的領袖魅力和親和力。他的猶太人出身和同性戀傾向必然令他深刻感受到受排擠的滋味,而從電影中,觀眾也得知哈維曾有幾段關係,其中三段都因為他要求對方隱瞞真相,造成對方自殺。被壓迫者為了自保而要求愛情同志隱瞞真相,結果換得悲劇下場,哈維深引為咎。然而,那位在昏暗燈光下傾聽這段往事的人,最後也用上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哈維的愛情路充滿了辛酸血淚。這一點,導演葛斯范桑用普契尼的歌劇托斯卡】做了委婉的詮釋。托斯卡】三度在片中出現,講述歌女托斯卡和風流情人卡瓦拉多西的悲戀故事。第一次出現是哈維的戀人史考特厭倦選戰,包袱款款離開時,哈維播聽的音樂,就是托斯卡】裡的「今夜星光燦爛」(E
Lucevan le stelle
)。這首詠歎調是卡瓦拉多西身陷囹圄,臨刑前提筆寫信與愛人托斯卡訣別。面對燦爛星光, 過去與托斯卡相處的甜蜜時光,不斷湧現心中。面對戀人離去的悲傷,哈維沒有慰留也沒有哭喊;音樂唱出了他的心聲。




MILK


 


第二次,哈維到劇院看托斯卡】。那一段是托斯卡發現情人死亡,悲痛逾恆。衛兵追趕而上,托斯卡躍下露台自殺。那時,哈維的新男友上吊自殺後,他重新拉近和舊情人史考特的關係。哈維在電話中談到觀賞托斯卡】的喜悅,史考特告訴他,下次他再去看歌劇,他想和哈維一起去。




最心愛的音樂,理應和最心愛的人分享。但是,史考特畢竟來不及和哈維一起去看歌劇,哈維就被丹懷特在市政府內槍殺。哈維臨死前最後看到的畫面,就是托斯卡】公演的大型懸掛看板。他來不及進一步為同志權多多發聲,就已倒臥血泊。他被刺殺當晚,成千上萬的支持者手持蠟燭,在舊金山街頭悼念他們的英雄。




哈維本人生前預見刺殺的可能性,而預先錄製了遺言。【自由大道】的故事就是以哈維遺言做旁白。其中一句「萬一子彈穿入我的腦袋,那麼讓它摧毀每個櫃門。」(« If a bullet should enter my
brain, let that bullet destroy every closet door
 »)指涉害怕「出櫃」的同志。這句話也是標誌在舊金山的哈維٠米克廣場的引言。




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成功的(政治)人物,他的理念必定是利益群眾的,他的胸襟必定是超越私利的。哈維٠米克體認到同性戀生存的困難,為了開拓生存空間,他出來爭取同志人權。他可以死,但同志運動會繼續下去,他的同路人會持續努力。




MILK  MILK


喬許٠布洛林                                                                           丹懷特




片中的配角,丹懷特,正好是這一切的相反。片尾輪番介紹哈維死後,相關人士的遭遇,並秀出真人與扮演該人物的演員照片。西恩潘為此角狂瘦二十二公斤,演技已獲奧斯卡獎肯定,自不在話下。我想提的是飾演丹懷特的喬許٠布洛林(Josh
Brolin
),他在影片裡的造型,和丹懷特本人照片相比之下,真是驚人的神似。他角色的保守氣質,正好和哈維大異其趣。丹懷特是個普通選區的普通候選人,在市政府內似乎人緣不佳。兒子受洗禮他邀了其他議員,卻只有哈維出席。哈維曾經試圖和他建立友好關係,但最終還是得罪了他,丹懷特並懷恨在心。哈維懷疑丹的性傾向,但從未能證實。丹懷特的角色因此有些曖昧:他外表是個傳統家庭的傳統父親,但是他和哈維親近卻被哈維「背叛」,後來更成為謀殺同事的兇手。服刑五年後出獄,面對破裂的婚姻,又必須養育一個殘障的小孩。最後他在深度沮喪下,於舊金山結束自己的生命。




他的名聲可以說就是建立在「刺殺哈維٠米克的兇手」上面。丹懷特毀了一代政治偶像,最後也毀了自己。聽起來,是不是跟目前那些校園槍擊案的主角很像?一個受挫的平凡靈魂,用槍擊來發洩自己的苦悶,然後因為無法面對這樣的自己而自我了結。




無論如何,作為陪襯紅花的綠葉,丹懷特有著意想不到的說服力。在抑鬱的丹懷特旁邊,哈維٠米克燦爛的笑容就如向陽花般昭示一個充滿希望,不斷幻滅卻屢仆屢進的時代。




拙琴,09/05/09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柿子
  • Email: per529@g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5-24 20:14:51

「從電影中,觀眾也得知哈維曾有幾段關係,其中三段都因為他要求對方隱瞞真相,造成對方自殺。」

wiki:
。Smith fell into a very deep depression after Milk was killed. He was the executor of Milk's last will and testament.
。Milk and Lira soon split, but Lira called him a few weeks later and demanded Milk come to his apartment. When Milk arrived, he found Lira had hanged himself. Already prone to severe depression, Lira had been upset about the Anita Bryant and John Briggs campaigns.
。不知道第三段是哪一段?

版主回覆:(09/02/2010 06:10:07 AM)


我說三段,是根據印象中哈維的一段話。
或許我的記憶有不正確的地方,有空再把片子找出來確認一下。





  • 留言者: 柿子
  • Email: per529@g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5-24 20:37:21

wiki:
。Campbell and Milk separated after almost six years; it would be his longest relationship. ... Campbell was recuperating from a suicide attempt, after his lover—a man named Billy Sipple—left him.
。The relationship (with Rodwell) soon ended as Milk became alarmed at Rodwell's tendency to agitate the police.
。McKinley was prone to depression and frequently threatened to commit suicide if Milk did not show him enough attention.

不知道是不是電影的解讀不大一樣,我英文不夠流利,可能當初看的時候沒有聽得很清楚。:P

版主回覆:(05/24/2009 08:26:16 PM)


電影本身沒有講這麼清楚,一開始他就邂逅史考特,觀眾也不清楚他之前是跟誰在一起。哈維講到以往戀史的那一段,應該是史考特離開他之後,他又有新男朋友,在昏黃燈光下對男朋友訴衷腸。





  • 留言者: 柿子
  • Email: per529@gmail.com
  • 網址:
  • 日期: 2009-05-24 20:37:21

wiki:
。Campbell and Milk separated after almost six years; it would be his longest relationship. ... Campbell was recuperating from a suicide attempt, after his lover—a man named Billy Sipple—left him.
。The relationship (with Rodwell) soon ended as Milk became alarmed at Rodwell's tendency to agitate the police.
。McKinley was prone to depression and frequently threatened to commit suicide if Milk did not show him enough attention.

不知道是不是電影的解讀不大一樣,我英文不夠流利,可能當初看的時候沒有聽得很清楚。:P





  • 留言者: NY1984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9-25 07:04:50

光點現在有個紀錄片影展,其中有一部哈維米克的時代,我覺得可以跟這部片做比較。有人說,自由大道是以這部紀錄片為藍圖拍攝的,你不得不承認,有些節奏和畫面相似度挺高的。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紀錄片對於情緒的處理。把握機會喔,這些片要自己找比較難,影展過了,說不定就看不到了。

更多「與你同在」影展的訊息:
http://www.ffe.com.tw/download/rob/patrickletter/patrickletter.html
http://www.ffe.com.tw/EDM/robepstein/edmv2.html


版主回覆:(05/24/2009 08:54:28 PM)


看起來滿不錯的!可惜我不在台灣......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lindness


H1 N1的威脅下看【盲流感】,可以說是氣氛十足。


但是,經歷兩小時的緊繃氛圍,隨著影片的結束,我卻看得有點莫名其妙。




【盲流感】的故事發生在某個不知名的大城市。在繁忙的十字路口,突然有個駕駛在紅燈轉綠燈時不前進,他突然失去了視覺。接著「好心」帶他回家,然後趁機開走車子的路人也出現同樣症狀。接下來,治療他的醫生、診療室的病患、診所的職員、第一個駕駛的妻子,所有居民接二連三遭到神秘眼盲怪病的侵襲,被感染的人一一被送進由重兵把守的廢棄精神病院。

醫生的妻子(茱莉安摩爾)為了照顧丈夫,雖然沒有失明,仍然自願住進病院接受隔離。很奇怪的,即使鎮日與眾多病人為伍,她自始至終未曾失明,而成為病院中唯一看的見的人。為了安全,她裝瞎以免招來麻煩。


隨著日子過去,病患越來越多,資源和生活空間越來越少,被隔離的病人社會開始呈現弱肉強食的無政府狀態,持槍的惡棍奪走食物分配權,一開始要求以財物,後來變本加厲,要求女性出賣肉體換取食物。


在驚悚絕望的環境中,人的感情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親密的小動作,旁人看不見,醫生的妻子全都看在眼裡。


眼見同伴遭受凌虐致死,醫生妻子無法忍受一次又一次剝削,決定起而反擊。病人圈內發生火拼。有一天,醫生妻子發生警衛都不見了,大夥重獲自由,來到滿目瘡痍的路上,大半人都瞎了,商店關了,看不到一輛行進中的車子,整個城市像是荒廢一樣。


Blindness


醫生妻子把他們那組人帶到家中讓他們借住,一群人如同一家人般過了愉快的一晚。


隔天,第一位失明的人,忽然恢復了視力。大家驚喜之餘,也不禁想到,既然他是第一個失明的,那麼接下來可能就是他們。


故事到此結束。


【盲流感】的驚悚張力十足,拍攝出傳染病下人類的恐慌、脆弱,人類社會如何隨著疾病而失序。但看完之後對這神秘怪病還是有不少疑問: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病?怎麼傳染?為什麼都是看到一片白色的症狀?
為什麼茱麗安摩爾就是不會得病?為什麼第一個駕駛會突然痊癒?沒有,沒有任何解釋。我也不是很明白,為何最後茱麗安摩爾的角色在大家有希望重獲光明的時候,說自己失明了。


總覺得有點沒頭沒腦的。那感覺應該很像第一個失明又突然恢復視力的駕駛,就像做了一場惡夢那樣的吧。


拙琴,03/05/09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Ikuchan 將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8 07:38:31

沒錯! 本來很期待這片, 看完後整個很混亂...沒有很喜歡. 也許是我不夠有深度吧!

版主回覆:(05/03/2009 03:17:19 PM)


我看完想說:「啊?就這樣啊?」也想過自己是不是深度不夠。不過這肯定不是我心目中的好片。





  • 留言者: somebod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5-08 08:38:21

ㄜ...是真的有點給他莫名其妙=..=
歡迎蒞臨生活美鑽購物網http://www.ezkuai.com.tw/?q=a5290533

版主回覆:(05/08/2009 11:04:18 AM)


歡迎光臨......





  • 留言者: misspixnet
  • Email: service@pixnet.tw
  • 網址: http://misspixnet.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5-21 10:42:41

親愛的會員您好:

我們是痞客邦 PIXNET 的專欄編輯,感謝您用心經營部落格,由於我們非常喜愛您此篇文章內容,
因此我們將您此篇文章放上了PIXNET首頁專欄,希望有更多痞客邦 PIXNET 的會員閱讀您的好文章。

若有任何問題,請至服務專區與我們聯繫,謝謝^^
http://support.pixnet.tw/index.php

痞客邦 PIXNET

版主回覆:(05/08/2009 11:05:00 AM)


感謝支持......





  • 留言者: wuchuachua
  • Email:
  • 網址: http://wuchuachua.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5-21 15:49:15

他的小說很好看說^^

版主回覆:(05/21/2009 02:10:45 PM)


是喔!
那就是電影改編的普普了。

我看「貧民百萬富翁」的原著小說,也是覺得小說比電影更精彩。





  • 留言者: olivea1973
  • Email:
  • 網址: http://olivea1973.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5-22 01:19:14

看完這篇文章就覺得已經看完整部電影.
可以直接省下4歐元租片回家看了.
我想看完我也會有一樣解不出的問號.
把錢省下來去看金剛狼XD

版主回覆:(05/21/2009 04:02:27 PM)


租一部片要四歐?好貴喔@@
金剛狼看起來應該比較過癮。





  • 留言者: Yoyi
  • Email:
  • 網址: http://yoyi.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5-24 13:58:11

感覺跟破天慌很像,
莫名其妙的發生、又莫名其妙的結束,
但我覺得那部很好看耶~~改天借這部來看看好了。^0^

版主回覆:(05/22/2009 06:36:39 AM)


「破天慌」也是莫名其妙。雖有提出解釋,但感覺很薄弱。
那裡面的太太外遇,但從頭到尾沒看過當事人,覺得是多此一舉的安排。
「盲流感」的外遇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描寫比較動人、深刻。
尤其那段「要吃飯就給女人」的段落真是驚心動魄啊。





  • 留言者: Rita
  • Email:
  • 網址: http://rita1001.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5-24 14:44:33

我最近剛好才剛拜讀這小說,搭配H1N1的緊張情勢,讀這小說真的有一種莫名的恐懼。
網路上多半都說電影拍得不如小說原著好看,所以我也沒動力看這部電影。
關於這傳染病的起源小說裡說是教堂區域主教把教堂內的神像都用厚重的白色油漆覆蓋在神像的眼睛部位,所以才會開始這恐怖的病症。
但也沒有解釋為何只有醫生太太沒有被傳染...總之是不錯的小說,推!

版主回覆:(05/24/2009 05:19:21 PM)


所以小說又多一分。

這部片裡拍到教堂的部分,記得是盲病傳染開來後,神像的眼睛也被布條矇上,如此而已。





  • 留言者: ba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9-17 19:31:03

我覺得
這片主要是探討人類文明背後的黑暗面吧
病如何來又如何解決反而不是重點
http://blog.pchome.com.tw/news/resplendir/3/1313910946/20090916192824
這篇寫得很棒
可以參考看看~

版主回覆:(05/24/2009 05:14:29 PM)


連結的這篇寫的很好!謝謝推薦。





  • 留言者: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08-31 07:44:55

小說中並沒有說傳染病的起源是因為有人將教堂中的雕像都矇住眼睛喔。連是誰矇住的其實都不曉得,更不曉得理由為何了。只是女主角看到了這樣的景象罷了。

版主回覆:(09/17/2009 08:17:33 PM)


謝謝指正,有空再修正過來!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河童的夏天


酷  


放暑假的前一天,小學生康一在回家路上撿到了一個特別的石頭,回家清洗時,在石頭裡沈睡的河童也跟著甦醒過來,還會講人話,把家人都嚇了一大跳。


康一馬上喜歡上河童,為他取名為「酷」,把他當成家裡的一份子,酷每天都跟康一睡在同一張床上,家人也都很照顧酷,為酷準備他最喜歡的小黃瓜和鮮魚。連康一家的狗奧桑都跟庫變成好朋友,熱心提供與人類相處的看法。




有一天酷對康一說想去找尋其他的河童,康一拒絕家人相伴的好意,獨自帶著酷上路。他們到了好幾個傳說有河童的地方,但是都沒有發現河童的蹤跡。在某家旅館中,酷遇見了守護旅館的神靈,祂說現在已經沒有河童了。


康一和酷回到家時,被記者拍到酷的照片。酷和康一家人立刻變成媒體紅人,一舉一動都受到密切關注。在某個現場節目中,酷意外見到了殺父仇人的後代,以及後代所珍藏的父親手臂。酷看到父親的殘肢,不由得悲傷大哭,帶著父親的手臂,騎在奧桑的背上逃離現場。在逃離的過程中,奧桑不幸車禍去世。酷一路爬上東京鐵塔,本想一死了之,到父親所在的地方,煞時間,空中出現一尊龍,現場烏雲密佈下起大雨。酷瞭解父親並不要他現在去找他。


又過了一段時間,酷收到一張非人類寫來的明信片。他決定要去投靠這個非人類。康一一家人都依依不捨,但是酷還是決定他必須去和自己的同類生活,以免忘記自己的生活方式,死後回不了自己的世界。最後康一邊哭邊追著裝著酷包裹的貨車,和酷道別。酷承諾會回來拜訪。



最後,酷來到了位於沖繩的妖怪家。這隻會變成人形的妖怪在電視上看到酷,因而決定幫助他,收容他。


 





【河童的夏天】充滿奇幻的魔法。酷的個性就像個小孩,卻是相撲高手,在康一家發生許多趣事,先是把康一妹妹瞳掠倒在沙發上,又吃了她的蝸牛。他跟奧桑可以不說話,用心溝通。酷頭上的槽可以接水,有一次康一的爸爸請他喝啤酒,結果酷酒精吸收太快,整臉通紅喝的醉醺醺,可愛極了。


酷在電影裡,一直在尋找他的同類,然而他並沒有找到,只有最後沖繩妖怪算是沾上一點邊。影片剛開始,酷的父親請求武士不要把沼澤變為稻田,武士不依,還把酷的父親砍死。等到酷在幾百年後醒來,根本就認不出當年生活的環境了。酷對此的感想是:人類佔據了所有生活的空間,世界上已沒有河童生存的環境,但相對的人類也失去了靈魂。這句話,點出了人類無所不用其極的貪婪,代價是自身靈魂的墮落。


但是酷也提到,並不是所有人類都很壞,康一家就對他很好。康一家有著溫暖的氣氛,他們與酷的友誼很單純,令人感動。


【河童的夏天】有一些反映日本民情與社會現狀的細節,例如康一的同學父母在辦離婚,心情低落的紗代子,總是被女同學欺負。奧桑的上一任主人,小時候對牠很好,念到中學時變成霸凌的對象,把自己受的氣都出在奧桑身上,奧桑不想繼續被打下去,於是逃家,逃到不知道多遠時,遇到了康一,「就像我前主人小時候」。而靦覥的康一,明明喜歡紗代子卻用相反的情緒呈現,故意假裝瞧不起她,一直到最後紗代子要搬家了,康一才敞開心懷。這些小小的轉折,電影都有細膩的呈現,到最後真是看到感動的流眼淚。很久沒有看動畫電影看到哭了,上一次好像是【螢火蟲之墓】吧?好的故事透過不同的表現方式,一樣能觸動人心。


拙琴,27/04/09


 


 


 



  • 留言者: olivea1973
  • Email:
  • 網址: http://olivea1973.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4-29 03:30:10

看完文章就想買一片回家.
不過這裡片子出得很慢.應該網購比較快.

版主回覆:(05/20/2009 04:02:12 PM)


其實我是下載時發現這部片的。
但是法國政府最近會通過懲罰下載的法令,
到時可能就沒辦法看一堆免費好片了。





  • 留言者: 阿布
  • Email: quimera@pixnet.net
  • 網址: http://quimera.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5-05 05:51:06

這部台灣有嗎?
好想去看喔


版主回覆:(04/29/2009 07:04:22 AM)


不知道耶
土豆網上有免費的可以看!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erry Blossoms


 


蘇菲亞科波拉的【愛情,不用翻譯】講兩個迷失日本美國人的邂逅;當櫻花盛開】的故事到日本進行時,則是兩個人鰥夫帶著亡妻找尋對方,和對方再一次旅行,再次認識對方的故事。


 


當櫻花盛開是德國導演多莉絲朵利(Doris Dörrie)的作品。多莉絲朵利深受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影響。當櫻花盛開】前半部,可說是她對小津作品【東京物語】致敬之筆。在【東京物語】中,一對住在鄉間的老夫妻,動身到東京探望成家立業的孩子們。當天孩子們都齊聚大兒子家一起敘舊,但是兩夫婦很快就發現,孩子們都為了工作和生活而忙碌,根本無暇陪伴他們。只有守寡的媳婦請假帶兩老逛遊東京,還請他們去簡陋的單身宿舍吃飯喝酒。在當櫻花盛開】中,這個守寡媳婦的角色,是由娜雅鄔兒(Nadja Uhl烽火孿生淚】裡的孿生姊姊)飾演的法蘭老夫婦女兒的同志戀人代表。




Cherry Blossoms




當櫻花盛開】中的老夫婦,是魯迪和妻子杜莉,他們一直住在德國鄉村,過著規律而恬靜的生活。一開場,醫生向杜莉宣布魯迪罹患絕症,建議他們把握時間去旅行。傷心的杜莉決定對丈夫隱瞞實情,一起去日本看他們最惦念的小兒子卡爾,但魯迪總是嫌麻煩而沒有成行。於是她說服魯迪陪她赴柏林探望子女,但當他們到了柏林才發現,子女們忙碌到完全無暇照顧他們,女兒又差點跟他們起衝突,幸虧法蘭溫柔體貼。兩人於是轉往波羅的海,看看許久不見的海邊。


結果,一直照顧先生無微不至,擔心他早走一步的妻子,自己卻在睡夢中去世。




Cherry Blossoms


 


魯迪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深受打擊。孩子們回來參加葬禮,夫妻兩最掛念的小兒子卡爾也從日本趕來,葬禮結束後,又匆匆飛回日本。魯迪自責沒有讓妻子過她想過的生活,沒有讓妻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因而決定重新認識他的妻子,並且盡最大的努力來完成她的心願。


由於杜莉生前嚮往富士山和櫻花,對日本舞踏很有興趣,因此魯迪把存款都帶到東京來,寄住在一天到晚總是在工作的卡爾家中。他偷偷把杜莉的衣服穿在身上,希望妻子也跟著他旅行。魯迪不斷參加各種旅行團,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認識了一位新近喪母的年輕舞踏舞者小優。小優引領他認識舞踏的精神,並結伴欣賞富士山,完成杜莉的心願。




Cherry Blossoms


 


小津擅長處理倫理親情議,推崇小津的多莉絲朵利在當櫻花盛開】中,也對親子關係有生動的描繪。魯迪跟孩子們的關係相當生疏,來日本住卡爾家前,總是搞不懂他從事什麼工作。他怪異的行為搞得卡爾快瘋掉,打電話給兄姊抱怨,卻被父親聽到。魯迪下廚做菜給卡爾吃,憑記憶做出杜莉最擅長的高麗菜捲。卡爾吃了起初不講話,後來卻哭著說想念媽媽,逃到東京只是強迫自己不要太依賴她,沒想到她一直都想來這裡。原來爸爸憑記憶做出的高麗菜捲,有媽媽的味道啊!




除此之外,【當櫻花盛開】裡老夫婦的感情是最動人的,無論是妻子燙衣服時滴落布料上的那滴擔憂先生的淚水,或是妻子把右邊毛衣袖子分給先生穿,一起取暖的畫面,都有著細膩又家常的親切。在「帶著亡妻旅行」的前提下,魯迪在日本遇到異文化的衝擊、甚至情色場所的體驗,都是要跟杜莉分享的。有一幕既詭異又令人心酸,那是他到情色澡堂,給兩個裸體女郎服務時,小姐發現他的婚戒,用日語問他是不是有太太?此時魯迪再也待不下去,提前離開。




Cherry Blossoms


 


魯迪來到日本尋找杜莉,最後終於在美麗的富士山前,舞起舞踏。此時杜莉的一隻手出現,與他共舞。


 


他終於找到她了。




拙琴,20/04/09


 



  • 留言者: Amyfish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22 03:16:26

好感人喔 我要去找來看.

版主回覆:(08/21/2010 07:50:49 AM)


看這部電影要準備面紙喔。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éraphine


 


【花落花開】筆觸細膩,素樸敏銳,就像薩賀芬路易其人其畫。表面上不起眼,仔細看後,卻會被一股說不出的魅力吸引。


 


【花落花開背景是一次大戰前的小鎮桑利斯,身材臃腫的中年婦女薩賀芬路易,平日在杜佛夫人家幫傭,靠打掃和洗衣維生。薩賀芬最大的興趣是畫畫,收入微薄,卻將所賺的錢都花在畫材上。薩賀芬買不起更多顏料,便就地取材,調製顏料,從生活週邊收集土壤和動物的血,甚至搜括教堂燒融的燭脂來製作「獨家配方」顏料。


 


她喜歡親近大自然,時而抱著樹、爬到樹上感受拂面吹過的風,或是裸身入河,聽水流在歌唱。




一天,在杜佛夫人的晚宴上,致力提倡『素樸藝術』的德國收藏家威翰伍德,驚見薩賀芬被丟在牆角的畫作,當下便買下賽哈芬所有的畫,並且叫她不要再打掃,他願意支助她,讓她專心創作。



但是,大戰爆發,威廉被迫逃離法國。薩賀芬頓失貴人提攜,仍然在困苦的環境中繼續作畫。薩賀芬年紀漸長,體力無法繼續勝任勞力工作,窮苦到畫具老闆看不下去,施捨她麵包吃的地步,還是不放棄藝術創作。戰後多年,威廉回到法國,驚喜的發現薩賀芬還活著,兩人重續前緣。沒想到好景不常,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粉碎了薩賀芬的洋房白紗夢,也打擊了她脆弱敏感的心靈, 陷入瘋狂。




Séraphine




威廉在薩賀芬被關進療養院後,時常來探望她,並盡量提供她物質上的協助,直到她去世。


 


威廉和薩賀芬的相遇,是兩個不符社會常規者的邂逅。薩賀芬是顯性的,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蓬頭垢面,一貧如洗。威廉是隱性的;影片暗示,他的同性戀性向逼使他遠離家鄉,避居法國。兩人原本只是主僕關係,薩賀芬每星期固定到威廉家裡打掃、洗衣。她曾撞見他悲傷哭泣的時候,也曾誤會跟他狀甚親密的女子是他的情婦(其實是他的姊妹)。是薩賀芬那沒有師承任何人,渾然天成的藝術,將兩人聯繫起來。


 


Séraphine




許多藝術家似乎都有相同的宿命:孤獨的創作、艱苦的生活,有時候,會像梵谷、薩賀芬一樣,遁入瘋狂。追求純粹的藝術家,創作的第一個目的,往往只是自我表達,或心靈對話的方式。無干金錢,無干名利。薩賀芬孤獨了大半輩子,只有樹林、微風和陽光知道她的心事。威廉來了,戰爭把他帶走,好不容易戰爭結束,威廉與姊妹、情人一道回來,然而最後薩賀芬還是撐不到終於舉行個展的時候。她那異於常人的纖細敏銳,使她可以透過獨具一格的畫風,表現出內心的狂野,卻無法保護她免於瘋狂。


 


拙琴,14/04/09




 


 



  • 留言者: misspixnet
  • Email: service@pixnet.tw
  • 網址: http://misspixnet.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4-16 09:30:56

親愛的會員您好:

我們是痞客邦 PIXNET 的專欄編輯,感謝您用心經營部落格,由於我們非常喜愛您此篇文章內容,
因此我們將您此篇文章放上了PIXNET首頁專欄,希望有更多痞客邦 PIXNET 的會員閱讀您的好文章。

若有任何問題,請至服務專區與我們聯繫,謝謝^^
http://support.pixnet.tw/index.php

痞客邦 PIXNET

版主回覆:(04/13/2009 09:57:50 AM)


謝謝misspixnet的抬愛。
這篇文章是週日晚上寫的,很喜歡這部片,努力要寫出薩賀芬獨特的人與畫。
自覺還沒有成功,但希望有更多人因此去看這部小品。

除了女主角之外,男主角是「竊聽風暴」中,衛斯勒的上司。我很喜歡這個演員,說不出來為什麼。
雖然在「竊聽風暴」裡他是個反角。





  • 留言者: sophie chiang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18 16:39:28

"Séraphine" 是真實的故事搬上銀幕, 它能獲獎我一點兒也不意外,在這片子上映之後,巴黎某美術館即展出Séraphine生前的作品.


版主回覆:(04/16/2009 11:34:16 AM)


有聽說,好像還延長展覽期間的樣子。





  • 留言者: breakaway
  • Email:
  • 網址: http://breakaway.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0-08-21 05:36:24

今天才看完了這部片,很喜歡。

安靜、平淡的描述中帶有一些些憂鬱以及滿滿的溫暖:)

版主回覆:(04/18/2009 09:12:10 PM)


這部片看完了有種餘蘊繞樑的感覺。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eader


麥可是個承載許多秘密的男人。多數時候他之所以不說出來,並非為了面子,而是出於怯懦。影片一開始,麥可細心地為一夜溫存的女伴準備水煮蛋。隨著鏡頭運動,觀眾可以看到流理台遺留著碎掉的蛋殼,那是笨拙廚藝的足跡,卻也是對情人心意的展現。然而精心準備的愛情早餐,卻在女伴發現他有女兒時破滅。女伴頭也不回的離開,留下孤伶伶的麥可。這是麥可在影片中第一次被拆穿秘密。






第二次則是在他十五歲那年,這同時也是全片故事的重心。那年某天,人不舒服的麥可在路上身體不支,倚著牆嘔吐。此時一位不知名的女子,好心為他清洗。回到家後,醫生宣布他得了猩紅熱,他經過了好一段時間的隔離與復原期,才又拿著花束來向女子道謝。這位女子就是漢娜٠史密茲。


The Reader


三十六歲的漢娜是公車售票員,十五歲的麥可還只是中學生。麥可對漢娜原本只有偷窺的綺想,發覺這個小男生對自己有好感的漢娜,卻在一次麥可出浴時,主動「獻身」,發展出一段女大男小的姊弟戀。身為熟女的漢娜,引導麥可體驗男女之事,而麥可漢娜口中的「孩子」(kid)則為她朗讀書包裡的各家名作,直到麥可生日的那天,漢娜突然選擇了不告而別。


沒人知道他曾有這段戀情。直到多年後,在大學念法律的麥可,和老師同學旁聽一樁案件時,赫然發現漢娜位列被告席,以及她與納粹的關係。原來漢娜對他隱瞞了不名譽的過去,以及為何她總是要求麥可為她朗讀的真正原因。麥可必須面對揭發三重秘密的掙扎:漢娜對他隱瞞的罪行,他與漢娜的一段,以及她文盲的事實。


The ReaderHanna, 20 years later


                                                                          這款老妝有點失敗




因為恥於公開自己是文盲,漢娜誤打誤撞為西門子工作,進而淪為納粹走狗,又因為愚忠,造成猶太囚犯活活葬身火窟。並且在同樣的邏輯下,簽下自己根本看不懂的文件,使自己身陷泥沼之中。


麥可本想去探監,勸她說出這個秘密,以減免一些刑責。然而他臨陣退縮,從此漢娜被打入大牢,二十年後才與麥可重逢。


這中間,麥可婚姻失敗,和女兒的關係也欠佳。離婚後,他想起漢娜,重新拾起少年的熱情,再次為她朗讀,寄了一箱又一箱的朗讀帶,但卻沒有任何隻字片語。


麥可的朗讀帶為在獄中悔罪的漢娜帶來一線希望。她努力認字、學寫字,甚至用笨拙的字跡寫信給麥可;眼看過去與現在終於要連接起來了,麥可卻不給任何回音,他只顧著錄音。


Michael


 


最後漢娜為什麼選擇自殺?麥可的封閉與冷漠是重要因素。當他們在二十年後終於見面時,漢娜明顯對他期盼甚深,但他只是應付式的握握漢娜的手。或許他對與漢娜的過去有萬千種感覺在糾纏,而漢娜口中永遠的「孩子」在步入中年之後,並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已經年老的昔日戀人。然而他對無依無靠的漢娜而言卻是唯一的希望。獄監唸出漢娜的遺書時,背對陽光的麥可終於哭了出來。二十年前他沒有對漢娜伸出道義的援手,二十年後他終究還是沒有給漢娜真正希望的東西。


現在輪到他來懺悔了。片尾,他依照漢娜的遺願去見倖存者的女兒。當倖存者女兒問他與漢娜真正的關係時,他第一次不再隱瞞,坦誠相告。開始步入老年的女兒,拒絕了漢娜的錢,但收下了裝著錢的舊茶罐,接受一位悔罪的加害者,對於在大戰期間失去心愛茶罐受害者(她自己)的心意。


告別倖存者女兒,他希望修補與自己女兒(德國電影四分鐘的女主角)的關係,坦承自己過去沒有向她敞開心胸,並且在埋藏多年之後,終於讓女兒知道他與漢娜的過去。


凱特溫斯蕾演的好是沒有話說的,但是雷夫范恩斯演技的優雅、深沈、內斂,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他能用一個微笑,卻讓觀眾感受到角色內心的哀傷,少了他,這部電影不會這麼詩意而感人,雷夫范恩斯是麥可和秘密的理想代言人。




拙琴,05/04/09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Chrissie
  • Email:
  • 網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sie/
  • 日期: 2009-04-06 04:20:54

最近看了不少電影哦!!
除了日劇,我實在無心也無力到電影院坐下來好好的看它一部片子啊!

PS.Sarah小一的國語和閩南語課本鍋貼要不要啊? 日劇也可以再整理一些給你的說。

版主回覆:(04/06/2009 09:44:34 PM)


好啊好啊,如果願意割愛的話請像上次一樣寄到新生北路我媽家吧!感謝!





  • 留言者: Trac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06 21:17:40

妳的影評寫的真好 尤其是看完妳寫的劇情就會開始想要看這部片
因為大部分的影片介紹 都會寫劇情 我看了大都會覺得可能這一片是悲情片
但是看完妳的介紹 我都會覺得很有感情啊...嗚嗚......

版主回覆:(04/06/2009 06:39:00 AM)


謝謝。這部片是很悲,不過我覺得班哲明更悲,所以我月初去看,觀影感一直拖到月底才生出來。
我寫到某些句子的時候自己也會覺得很感動,因為寫出了想表達的內容。

小說是多年前就看過的了,原書應該已經被我媽搬家時丟了,不過當時讀過還有印象。
我覺得電影改編的很棒,有傳達出原作的精髓。幾個演員也都很讚,演年輕麥可的,應該是一位新人,演的也不錯。幾個德國電影常見的面孔都出現了,在德國背景的電影講英文,很妙。





  • 留言者: fairydance
  • Email:
  • 網址: http://fairydance.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4-13 09:45:04

最近看的是貧民百萬富翁~接下來就是這一部跟班傑明~謝謝分享內~~

版主回覆:(04/06/2009 09:53:20 PM)


不客氣......
這兩部片大概最近大家都在都在談的片子了!






  • 留言者: samibook
  • Email:
  • 網址: http://samibook.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4-28 05:42:31

之前已經聽過朋友說過這部電影的故事了,那時候一直很想看,但卻苦無時間。今天再度看到妳的文章,更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看這部電影。
妳文章寫的很棒,一直以來都有在看唷^_^

版主回覆:(04/13/2009 10:00:57 AM)


我個人覺得這部片可以放進年度佳片的行列了。

謝謝你的讚美!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老態的小布,電腦拉皮的小布,雖然是同一個小布,但是小布好不容易變成帥哥出現的時候,似乎他的角色也跟著木頭起來。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新奇的故事梗概,來自於史考特費茲傑羅寫於1920年代的短篇小說。他的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80歲,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更美好 。」但是對於1919年出生在巴爾的摩的班傑明,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的反序,註定他一生都必須學習如何與這「殘疾」共存。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班傑明的故事是病重的黛西透過女兒卡洛琳說出來的。當時正是卡崔娜颶風橫掃紐奧爾良的前夕。黛西的肉體已被病魔侵蝕到最後階段,卡洛琳必須做好母親可能隨時會走的心理準備。但她還沒有,而且她將在為母親念班傑明日記時,發現母親從未說出口的身世之謎。


他一出生就是個八十歲的老嬰兒,母親死於難產,震驚又悲傷的父親將他棄養在路邊,隨後被在老人安養院的黑人夫妻收容,將他當成自己的兒子扶養。

班傑明十一歲時,認識了六歲的黛西,但外表的巨大差距,註定兩人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樣談戀愛。班傑明做過許多事;他嫖過妓、跑過船、參與大戰(這個部分很有阿甘正傳的味道),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班傑明坐船來到英國,直到戰後才與黛西在紐約重逢,此時,黛西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女孩,是當時最具潛力的芭蕾舞星。 當他們終於在生理上「同齡」時,兩人一起渡過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但班傑明知道幸福無法持久,黛西將會越來越老,而班傑明終究會在生理上退化為小孩。他認為黛西無法養兩個小孩,而孩子需要一個爸爸。於是他告訴黛西他必須離開,並且勸黛西尋找新伴侶。多年後,他與黛西重逢,但已變成兒童的身體,也不記得兩人曾有的歲月……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整個故事充滿著無常的嘆息,對生命的眷戀,對時間的省思。從片頭製作分針倒走,希望時間倒流,戰死沙場的兒子能歸鄉的痴心鐘錶匠父親,到最後一幕,卡崔娜摧殘大地生靈時,大水淹沒椅子與時鐘,整部影片瀰漫著濃到散不開的淒涼與詩意。其中一幕饒負趣味,那是黛西在巴黎出車禍的時候。影片呈現如何一連串看起來不起眼的偶發事件,能夠導致一場悲劇的發生。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有異,黛西就不會在那個時間點出現,就不會被撞,也就能夠繼續心愛的芭蕾舞生涯。但是黛西出現了,也被撞了,她還活著,舞蹈生涯則完了。這樣的拍攝手法,換個角度來看,很像是在解釋「命中註定」。這一手法,還有導演呈現「有些人生來就是要製作鈕釦,有些人生來就是要被雷打,有些人生來就會游泳,有些人生來就會跳舞」,讓我覺得非常的「艾蜜麗」,非常有幾年前「艾蜜麗異想世界」的味道。


而小布,坦白講,演出老態的班傑明時還不錯,但當他恢復帥哥身份時,當他冷靜的跟黛西宣布他會變成小孩,必須離開,叫黛西找新的男人時,我的反應是:這個男人也太冷靜,太有理智,太狠了吧!相較於黛西的掙扎,班傑明好像一切了然於心的樣子,讓人覺得有點木頭,有些欠缺轉折。畢竟,他還是人,捨下一個家庭,對一個凡人,不應該是這麼容易的事。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雖然如此,這部片還是滿催淚的,裡面有很多人生的思考,會讓人在走出電影院之後,繼續徘徊低吟。一部影片能做到這一步,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拙琴,29/03/09


 





  • 留言者: 汪汪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05 08:02:55

我也是先看班傑明再看百萬富翁
看完百萬富翁,就知道為何會贏那麼多
我個人感覺百萬富翁的節奏很明快、清楚
看完時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

不過這兩部電影我還是都很喜歡
也覺得滿值得珍藏的

版主回覆:(03/26/2009 08:31:15 PM)


這兩部電影應該都要出珍藏版
都很值得收藏!
講到這個,突然想起來還沒看人家借的海角七號......





  • 留言者: Trac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06 21:21:48

我知道他為什麼會忍心離去了 想了好幾天
因為人家說年輕人都很衝動又瀟灑啊 他不趁他那個年紀衝動的離去
應該也離開不了了

版主回覆:(04/05/2009 09:10:49 AM)


好像也有道理吼......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lumdog Millionaire

看過【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再看【貧民百萬富翁】,我明白為什麼奧斯卡將最佳電影的獎項頒給卡司都是無名小卒的【貧民百萬富翁】,而非眾星雲集,花大錢做特效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雖然這樣的故事,沒有特效確實也演不出來。



【貧民百萬富翁】的故事很簡單講述一個孟買貧民窟出身的Call Center茶水小弟賈默馬利克為了讓心愛的青梅竹馬女朋友看到他而參加印度版的「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百萬大富翁》)益智節目。參賽者只要答對十二道問題,就能獲得二千萬盧比的巨額獎金


 


賈默參加《百萬大富翁》節目,過五關斬六將,連主持人故意設陷阱讓他跳進去他都沒有上鉤就在他差一題就可以拿到二千萬盧比的時候,賈默被主持人陷害向警方誣報賈默作弊而將他逮捕。



Slumdog Millionaire


 


賈默在偵訊的過程中遭到嚴刑拷問直到他被電到流鼻血警方為了怕出人命才用比較溫和的方式一邊重播節目逐題問賈默如何做答。影片一開始在偵訊與益智節目兩場景來回穿梭,透過導演的巧思,兩個不同的場景,藉由精準的剪接,聲氣卻能相通。例如警察為了逼問,強行將賈默的頭按到水裡,就在他快要不能呼吸的時候,鏡頭又切到面對主持人提問的賈默;賈默從近似溺水的恐慌回過神來。兩種考驗,一種心情。


 


沒受過教育的茶水小弟想要贏得大獎,大家都覺得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賈默坎坷的童年為他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每一道題目都都恰巧串起他的過去,勾起賈默的陳年往事一題題帶出了賈默和哥哥兩兄弟的貧民窟生活母親如何被亂棍打死,他們被孤兒院收留後又如何千鈞一髮免去被歹徒用湯匙挖掉眼睛的惡運賈默如何遇見拉蒂卡,又如何與她失散。而導演用賈默對拉蒂卡的純情,與無論如何都要找到她的執著,串起這一部色彩斑斕,動感十足的電影。【貧民百萬富翁】一方面呈現出孟買貧民窟寫實、雜亂、不堪的面目,一方面又以孩子的天真和動人的愛情,襯托出一個出身寒微,命如草芥的小人物,逆流而上的勇氣和希望。




Slumdog Millionaire


 


這樣光明溫暖的調性,無疑較詩意、哀傷、哲學而沈重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更符合奧斯卡的口味。


 


(未完待續)


拙琴,28/03/09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ustralia


 


【澳大利亞】藉由一個毛利人與白人混血兒努拉之口,講述一位美麗的英國貴族夫人(莎拉艾許莉),千里迢迢來到澳洲尋夫,卻發現丈夫遇害,轉而尋求放牧人Drover的協助,將「遠方之丘」農場的牛隻趕到碼頭出售的過程。




當時毛利人和白人的混血兒,必須和父母分離,強制送到教會管轄的島嶼。一路上,莎拉一方面要保護父親不認,母親去世的努拉,一方面要對抗努拉白人父親,牧場經理尼爾弗雷契的阻撓。在這二十世紀背景,以澳洲渾然天成的壯觀景色為襯底的「公路電影」中,莎拉和努拉、Drover以及農場的員工們,培養出共患難的感情。而在農場危機與二戰空襲的威脅下,農場的生存、莎拉與放牧人的感情、毛利人與混血兒遭遇的歧視,交織成一幅媲美【亂世佳人】的佳構。






【澳大利亞】娛樂性高,節奏也緊湊,但是它有一些瑕疵,讓我無法把它放進「經典名作」這一塊區域。


首先是劇本。故事大綱非常有意思,但是對話不夠細膩。放牧人去世太太的兄弟點破他因為怕受傷害而不敢去愛,這個梗,實在是老掉牙。放牧人因為這一番話,就回頭去找莎拉,嗯,這也很老梗,缺乏心理轉折,而且很明顯的只會出現在電影裡。


Australia




其次是演技。不能說妮可基曼和休傑克曼演的不好,我覺得導演也要負點責任。巴茲魯曼要講一個老式愛情故事,卻用慢動作帶出放牧人擦肥皂洗澡的鏡頭,那一幕應該是很Man,要讓莎拉看到心中小鹿亂跳,可是觀眾在下我看到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史瑞克裡白馬王子甩頭髮的鏡頭。那一幕給我的感覺是噗喫大笑,而非砰然心動。另外就是愛情戲本身的難度。我可以感受到妮可跟休就是沒有來電,沒有戀愛中人的眼神。但是我相信他們真的盡力了。




AustraliaAustralia




再來就是弗雷契,他從頭到尾都是個大壞蛋,不但殺了自己的雇主、殺了莎拉的勁敵,娶了他的女兒,最後還企圖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問題是,他的角色太過扁平,壞雖壞,但行動都在觀眾意料之中。沒有意外,就欠缺文采。一個完全可以預期的銀幕惡人,是一點都不可怕的。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亞】從頭到尾透過努拉的遭遇,呈現毛利人的風俗和靈性、神秘的一面(歌唱、魔法……),強調人類應該尊重彼此的差異。這應該算是本片中,最有原創性,最「澳大利亞」的一部份。而努拉哼唱當初莎拉教他的「彩虹之上」,因而得以和莎拉重逢的那段,則可說是導演文化拼貼的妙筆。





拙琴,15/03/09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餘生的第一天


 


【你餘生的第一天】的官網的影片介紹是這麼寫的:

『瑪麗-珍妮和侯伯٠杜瓦有三個小孩:阿勒貝、哈伐艾爾和花兒(Fleur)。電影橫跨十幾年的時間,透過五個特別的日子,來描述他們一家人的故事。

【你餘生的第一天】,或五口之家的五個決定性日子,在這重要的五天中,某些事情永遠地改變了。』



你餘生的第一天


你餘生的第一天


 


家庭是每個人最初的牽絆,也是愛恨情仇最初發生的地方。因而有許多戲劇題材都是繞著家庭打轉;今年同樣獲得凱薩獎最佳影片提名的【屬於你的聖誕節】就是。








我喜歡這個片頭


 


同樣談家庭,【你餘生的第一天】的菜色較為清淡,卻會在觀眾沒有提防的時候,讓你濕了眼眶。這部電影就跟很多法國電影一樣,沒有明顯的劇情起伏,裡面所發生的事情,是很多(法國)家庭都會有的共同經驗:父子之間的衝突、子女長大面臨空巢期的母親、子女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反抗、第一次性愛、第一次離家、初戀的喜悅與失望、夫妻感情的變化……這家人的故事,應該會讓很多觀眾看著看著會心微笑,心裡想著:「我家也是這樣!」只是長相比他們平凡,房子也小得多。在不知不覺中,被劇情吸引住,一口氣看到最後。




你餘生的第一天




音樂也是【你餘生的第一天】裡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僅電影音樂是由知名音樂人辛克來(Sinclair)包辦並獲得凱薩獎提名(最後得獎的是【花落花開】的麥可葛拉索),而且也是父親侯伯和哈伐艾爾共同的愛好—從他們吉他模仿大賽時的對話,可見一斑。哈伐艾爾並且在這場大賽的後台,認識了一位參賽的女孩莫哈。兩人互有好感,哈伐艾爾卻不小心丟了她的電話。另外,流行音樂有標誌時代的功能,Jimmy Hendrix、邦喬飛等人,各自代表著某個年代的風潮與狂熱。雖然流行容易褪色,卻能喚起對一個時代的共同記憶。【你餘生的第一天】片名本身即是長青歌手艾田٠達歐(Etienne Daho)1998年的一首同名歌:













一部電影,能講好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就成功了一大半。除此之外,【你餘生的第一天】裡好聽的音樂不只是動聽,更有使故事氣韻生動的畫睛之效。導演想必對流行音樂下過一番功夫,或本身也有玩一點音樂。




拙琴,08/03/09



  • 留言者: Trac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3-10 18:54:17

我有去電影院看這部
還蠻喜歡的
很喜歡導演的拍攝手法與顏色

版主回覆:(03/26/2009 07:48:23 AM)



記得你那時候有說過:)







  • 留言者: Raphaelle Ng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1-09-11 16:50:37

bien bon





  • 留言者: Raphaelle Ng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1-09-11 17:00:54

借分享啊!

版主回覆:(03/10/2009 08:02:05 PM)


OK!!





  • 留言者: 游小咪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3-18 14:39:56

借分享啊.....

版主回覆:(09/11/2011 05:40:35 PM)


沒問題!只要註明出處,不做商業用途 歡迎分享!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愛旅程


 


好的藝術作品就像一面鏡子,忠實呈現人性的本質,它不見得能解決問題,但是往往能夠促使人去思考某種現象或情境,而在思辯的過程中,體認問題的核心,進而找到一條可能的出路。




【真愛旅程】是一部緊扣人心的作品,法蘭克和愛波這對夫妻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因為誰都有夢,誰都夢想過與眾不同的生活。平凡的婚姻固然是幸福,卻也可能扼殺並窒息夫妻感情。住在革命路上的這對夫妻,終究無法以預期的方式轟轟烈烈,而是用性命做代價,換來無緣享受的自由。




【真愛旅程改編自葉慈以1950年代的美國為背景的小說,故事圍繞在一對因夢想而結合,又因夢想而漸行漸遠的夫妻。 法蘭克和愛波一向都認為他們特立獨行、與眾不同,但是事實上,他們發現自己漸漸被困住了,過著他們當初唾棄的枯躁生活。法蘭克為了生計,去做一份穩定卻毫無挑戰性的工作,每天和成千上萬的男人一樣,穿著一模一樣的西裝,從郊區搭車到公司上班,偶爾來段婚外情調劑一下;愛波在戲劇生涯失敗後,只好完全退居家庭,守著兩個小孩。她為了改變這種無趣的生活,逃避平庸家庭的宿命,大膽地計劃用他們的積蓄,遠走高飛到巴黎闖天下。就在此時,法蘭克得到一個升遷的機會,而愛波則意外懷孕。兩人夾在新生命、新工作與不確定的夢想中間拉扯,在取捨之間,夫妻感情受到嚴峻考驗……




真愛旅程





他們身邊所有人都覺得去巴黎的計畫不切實際,鄰居Shep的妻子蜜莉表面上說法蘭克兩人愚蠢,但是說著說著卻哭倒在丈夫懷裡因為有為者亦若是吧??只有凱西貝茲精神失常的兒子約翰,看出這種生活方式,以及這家人的癥結所在。如果一個進過精神病院的兒子是唯一能看出端倪的人,不正凸顯其他人都陷在僵化的模式中而不自知嗎?革命路上的登對夫妻,終究沒有造反成功,卻壯烈成仁了。革別人的命並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革自己的命,


 


真愛旅程


 


法蘭克帶著孩子搬出革命路上的房子後,凱西貝茲對重聽的先生表示,她覺得新來的這對夫妻最適合這間房子。當先生提起迷人的魏氏夫妻時,只見凱司貝茲開始嘮叨魏氏夫妻沒有好好保養房屋,此時先生悄悄調低了助聽器的音量,凱西貝茲的碎碎念最後小聲到聽不見。呵,這一幕真是令人會心一笑!




PS :去年一整年沒進過戲院,這部是去辦完事順便繞去戲院看的,沒想到還搭上早場順風車。進戲院看的氣氛還是不一樣啊。


 


拙琴,08/02/09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tingswerd
  • Email:
  • 網址: http://tingswerd.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2-14 05:25:40

這部片我想和原著差異不大,個人是讀完原著之後才打算去看這部電影(但還未成行)。看完原著後感覺到一股無奈,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吧,尤其是成年人,書中主角的鄰居只會懷念過去,沒有未來,得過且過,而日子又無聲無息的過去了...而主角雖然有體悟,但不能有所行動,囚錮在現實的壓迫下,成為自己最不想成為的人。
這本書真是極為諷刺也極為寫實,整本書毫無矯柔造作之感,描寫絲絲入扣。

版主回覆:(02/13/2010 07:36:43 PM)


我跟你剛好相反,看完電影讓我想找原著來讀。





  • 留言者: tingswerd
  • Email:
  • 網址: http://tingswerd.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2-16 09:59:45

所以電影很差,是嗎?
我還十分期待繼Titanic後的第2次合作耶...

版主回覆:(02/14/2009 09:53:53 AM)


不會啊
很精彩的片子
就是因為電影好看
才想去看書怎麼寫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看完這部不痛不癢的「情遇/情慾」片之後,我有兩句話要送給艾大導:




1. 電影旁白實在多餘。何必解釋角色內心狀態?這不是演員的責任嗎?更何況幾個演員的戲已經夠白了,旁白還要說破,真是一點意思也沒有。




2. 西班牙美景,配上性格帥哥哈維爾٠巴登 + 性感尤物史嘉蕾٠喬韓森 + 火辣美女潘娜諾普٠克普茲,畫面的確一整個好看,但是很可惜,艾大導跟著兩位美國遊客觀光搜奇一番,就揮袖而去。雖說Home
sweet home,但是維琪和克莉絲汀娜搭機結束這場西班牙豔遇回美國時,【情遇巴塞隆納】在一種蜻蜓點水的氣氛中結束。艾導的美麗明信片蓋了戳印,但不久後就會被人貼在冰箱上遺忘。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幾年前,伍迪٠艾倫在英國和史嘉蕾٠喬韓森身上找到了靈感,接連拍了英倫三部曲(【愛情決勝點】、【遇上塔羅牌情人】和【命運決勝點】),這次繼續以歐陸國家為背景,拍了一部討論愛情、忠實、情慾的影片。


 


兩位女主角,一個是理性已有婚約的維琪,一個是性思想開放的克莉絲汀娜,兩人在維琪結婚前,一起結伴到巴塞隆納旅遊。她們遇上了性感的拉丁情人藝術家 胡安٠安東尼奧。胡安開門見山,邀請她們一起到奧維耶多散心,並想跟她們來一段。


 


維琪敬謝不敏,克莉絲汀娜來者不拒,沒想到克莉絲汀娜在關鍵時刻生病,留下維琪跟胡安。兩個個性相差十萬八千里的男女,卻意外擦出火花。婚期將至的維琪心盪神馳,不知如何是好,自問是否真的準備好步入禮堂?






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不知情的克莉斯汀娜在康復後,享受著與胡安的情慾關係。除此之外,胡安火爆瘋狂的前妻瑪麗亞٠愛蓮娜一直和他藕斷絲連,突然在此時出現。克莉絲汀娜和兩人維持著男女、女女的關係,三人又都是藝術家,在波西米亞情調的悠哉風情,看似如魚得水的當下,克莉斯汀娜卻決定喊卡,不玩了,最後和同樣決定不玩的維琪打道回府。再見胡安٠安東尼奧,再見瑪麗亞٠愛蓮娜。兩個年輕女孩,在西班牙當了愛情旅客,走馬看花一番,終於回到甜蜜的家裡,繼續過著安全、正常、普通的生活。


 


沒有經過考驗的愛情是無法深刻的。胡安、瑪麗亞、克莉絲汀娜、維琪的互動,都只是輕輕點過。除了維琪,幾個主角都只想遊戲人間,但連維琪本身也不敢面對自己真正的願望,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跟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的克莉絲汀娜其實很類似)。當維琪撞見茱蒂跟先生的合夥人擁吻時,這條原本是一條很好的支線,因為提出的問題比較難解;茱蒂說,她愛先生馬克,可是她沒有跟馬克戀愛(I
loves Mark, but I am not in love with him),而她指出,當她看到維琪的先生,她覺得好像看到馬克。因此當她知道維琪無法忘情胡安,便設法撮合他們。奈何,兩位女主角,有玩的膽量,卻沒有繼續下去的勇氣,選擇見好就收,這就是為什麼,【情遇巴塞隆納】是一部有號召力卡司,但編劇相對怯懦的影片,可惜啊!


 


拙琴,01/02/09







 



  • 留言者: niceday888
  • Email:
  • 網址: http://niceday888.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0-02-13 07:23:42

關於您文末所寫--"編劇相對怯弱的影片",
也許是因為,人,在面對愛情與性時,就是這麼怯弱吧!
愛情與性,都是人們渴望的,但也是最容易讓人受傷的;
即使青春俊美如片中男女主角,
還是沒辦法孤注一擲的去愛....






版主回覆:(02/17/2009 10:33:21 AM)


是的
所以這部片會讓我覺得看不過癮
卻又不像女主角也選擇不去追求愛情的「麥迪遜之橋」那樣感人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秘密與謊言


 


麥克٠1996年的作品,得過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以及最佳女主角。


在圖書館裡發現這部當年名氣響噹噹卻一直無緣觀賞的影片,馬上借回家看。


故事是一位27歲的黑人女子荷騰絲,在養父母都去世後,決定找尋生母的下落,結果竟然發現生母辛西亞是白人,而且還有一個21歲的女兒羅珊。


辛西亞的日子過的並不好,兩次懷孕,男方都是打了就跑。懷荷騰絲時她只有15歲,孩子出生時她六神無主到連看一眼都沒有,就把她送走。懷羅珊時她也只有21歲,她從來沒有告訴羅珊她的生父是誰,羅珊也從來沒有問起。




辛西亞在工廠做女工,羅珊是清潔工人。辛西亞被男人幾次始亂終棄,既缺乏安全感,又需要愛。她後悔年輕時不小心懷了羅珊,一個人辛辛苦苦拉拔小孩長大。羅珊在家時她會問她怎麼不出去走走,等到她出去跟男友約會,辛西亞又不停囑咐她要避孕。母親的過度關心自然讓女兒受不了,於是兩人雖然共處一個屋簷下,關係卻不好,反而跟舅舅、舅媽比較親近。


羅珊出生時,辛西亞的弟弟墨利斯只有17歲,還曾經在包尿布的時候被別針刺到。他經營一家照相館,收入不錯,兩人膝下無子,他和太太莫妮卡相處似乎有什麼隔閡,有時她會沒來由的拿他出氣。莫妮卡和辛西亞關係也不睦,辛西亞認為是莫妮卡不讓墨利斯跟自己的姊姊見面,莫妮卡也受不了辛西亞的神經質和情緒化,墨利斯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荷騰絲和養父母的關係很好,養父母也在她小時候就告訴她她是養女的事情。當時他們全家正在坐飛機旅行,她聽了只是看著窗外的雲,沒有說話。荷騰絲的養父母讓她受到良好的教育,她擔任驗光師的工作,日子過得比生母一家還好。


秘密與謊言


荷騰絲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下定決心聯絡生母,她心裡知道這會對生母的生活遭成震撼,生母或許不願意見她。果然,辛西亞聽到自己的長女找到她時,驚慌到幾乎崩潰,要她絕對不要到家裡找她。等她情緒平和下來後,她還是和27年不見的女兒見面。一開始她以為荷騰絲搞錯了,她沒有和黑人做過。但等辛西亞回神過來,確認了那個孕育荷騰絲的一刻,她卻羞愧的無法面對自己的女兒。荷騰絲知道自己是在不被期待的情況下被孕育的,面對母親激動的情緒,她保持沈默,平靜的接受這一切。


雖然辛西亞還是不希望荷騰絲到家裡來,但是和女兒重逢無疑給她莫大的喜悅。她開始和荷騰絲進行兩人的秘密出遊,羅珊發現她變得開朗多了,反倒擔心起母親來。


墨利斯為了慶祝羅珊21歲生日,邀請了羅珊和男友,以及墨利斯照相館的助理珍妮。雖然莫妮卡不喜歡辛西亞,但礙於面子只好請了她。辛西亞想要荷騰絲也參加這個家族聚會,便謊稱荷騰絲是她在工廠的好同事,要求墨利斯也讓她來。


正當大家紛紛獻上禮物,祝福羅珊生日快樂時,荷騰絲觸景傷情,面對自己的家人卻不能相認,她趕緊躲到廁所平復情緒。就在此時,辛西亞做了一個不智的決定;她告訴大家,荷騰絲是她的女兒!羅珊以為老媽頭殼壞去,知情的墨利斯和莫妮卡則不敢置信。羅珊發現是真的,當場無法接受,走到公車站又被舅舅勸回去。就在火山口爆發的時刻,大家的秘密和謊言也都一一被掀開來。辛西亞再度指責莫妮卡不給墨利斯添孩子,墨利斯受不了夾在最愛的人中間被撕扯,打開天窗說亮話:莫妮卡不能生育,15年來做過各種嘗試、手術都不成功,做人失敗,差點葬送了他們的婚姻。這時辛西亞走過去擁抱莫妮卡,告訴羅珊,她的父親是美國醫科學生,有天醒來他就不見蹤影,但他是個好人。荷騰絲忍不住問:我的生父呢?辛西亞只是回答:不要問了,這會令我心碎。


經過這段非常飆淚的大爆發後,一家人開始學習坦誠布公,重新建立親密關係。荷騰絲叫羅珊有空帶她去看看她常去的夜店。荷騰絲本想叫羅珊跟別人介紹她們是朋友,羅珊反駁:就說妳是我姊姊吧!可見得主人翁瞭解到秘密和謊言的殺傷力,不願再重蹈覆轍。影片最後,母女三人躺在院子曬太陽,辛西亞說:「這才是人生!」全片在希望寧靜的氣氛下閉幕。


 


拙琴,11/01/09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異孤兒院


 


母親對兒子的癡心,即使跨越陰陽界,也要續完未了的母子緣分;這是我看過【靈異孤兒院】後的感受。


蘿拉在一所海岸邊上的孤兒院渡過童年,小朋友們像兄弟姐妹一樣友愛。有一天,蘿拉被人領養,離開了這群好朋友。三十年後,她與丈夫及七歲養子西蒙再次回到這裡,要將這裡改建為收容殘障院童的中心。




沒想到西蒙在此認識五個看不見的小孩,蘿拉起先以為是西蒙的幻想,但某天一個詭異女人闖入她家,西蒙在園遊會當天要求蘿拉去看其中一個隱形朋友湯瑪斯的家,蘿拉不肯,稍後她被一個頭罩布袋的小孩攻擊,西蒙也不見了。蘿拉不死心,四處尋找西蒙下落。某天她意外撞見那個怪女人,結果卻在蘿拉眼前車禍身亡,來不及說一個字就斷氣。


靈異孤兒院靈異孤兒院 


警方調查過後,發現這個女人以前曾在孤兒院做事。那位罩布袋的小孩就是她的兒子,因為殘障而被藏起來。有一天那五個小孩跟他鬧著玩,帶他去海邊的山洞,結果漲潮時他來不及逃跑而被淹死。怪女人為了報復,在點心裡下毒,毒死了這五個小孩。繼續感覺到靈異現象的蘿拉,仍然沒有一點西蒙的消息,於是召來靈媒,希望能從小孩的鬼魂中問出一些消息。靈媒鼓勵她,她和西蒙「都很接近死亡」,所以她只要願意傾聽,一定能夠找到蛛絲馬跡。



蘿拉的先生不願繼續待在這個鬧鬼的房子,但她堅持要多留兩天,找出西蒙下落。她請求童魂給她指引,結果果真在一堆麵粉袋中間發現他們的屍體。原來那個女人之所以接近蘿拉,是為了毀滅證據。蘿拉又進一步,將小孩的床鋪佈置成當年的樣子,自己也穿上舊時的制服,和院童的魂魄玩起「一二三木頭人」的遊戲(這段我是用眼角餘光看的)。……


靈異孤兒院靈異孤兒院


【靈異孤兒院】是一部驚懼又感人的電影。我膽子很小,很怕看恐怖片,尤其不愛看血漿濺得亂七八糟的片子,看了以後心裡會不舒服。【靈異孤兒院】具備傳統恐怖片的元素:古老陰森的大房子、喀滋作響的地板、不為人知的秘密……它不灑血,但有些鏡頭還是不敢正眼看。看到最後我哭了;蘿拉終於找回西蒙,但已陰陽兩隔,蘿拉再淒厲的哭喊也無法換回兒子的生命。傷心欲絕的蘿拉為了和兒子在一起,吞下大量藥片,再睜開眼,五個昔日同伴都出現了。西蒙也回來了……其實不是他們回來了,是蘿拉留在他們的世界。蘿拉就像變老的溫蒂,照顧這些陰間的彼得潘。


有些片很容易欣賞、很討喜,卻像口香糖一樣嚼完即丟,不會在腦海裡留下深刻印象。一部好看的恐怖片,通常能引出人內心深處的陰暗面並逼迫你面對它。多年前的【靈異第六感】也有壓得人喘不過氣的驚懼場面,但最高潮的一刻卻是主角布魯斯٠威利終於明白自己早就不屬於人世這個殘酷的事實。【靈異孤兒院】裡的鬼魂之所以徘徊不去,也是因為背負著沈重的秘密而死不瞑目。這秘密,和西蒙身世的秘密、他的病痛,以及蘿拉對西蒙的愛與歉疚,交織出一張糾纏著淚水與不捨的織錦,令人嘆息。


拙琴,04/01/09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MorrisMo
  • Email:
  • 網址: http://morrismo.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1-05 05:17:19

蘿拉變成溫蒂的時候
我頓時恍然大悟
用小飛俠Neverland的故事作為結尾
手法真的很高明
但也讓人想哭

(123木頭人那邊真的很恐怖~ 哈)

版主回覆:(01/09/2009 08:06:25 PM)


我本來有點希望蘿拉不要死
但是看到墓碑的時候就知道沒希望了

溫蒂和小飛俠的比喻用得很好

123木頭人那一段來了好幾遍
看到後來真是有點緊張
不知道小朋友摸到她時 會不會有什麼可怕的事發生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