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愛天堂


安琪٠戴維洛(露夢娜٠嘉莉雅飾)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女人。她對長輩不敬,嫌惡開雜貨店的父母,甚至宣稱父親去世。言行粗俗,鎮日做著瓊瑤式愛情的美夢,幻想自己的羅曼史小說會讓自己成名致富。在屢次被退稿之後,她的稿子終於被一家出版社接受,並很快的名利雙收,從中下階層臍身倫敦上流社會。




「天堂之家」莊園,是安琪夢想的具體呈現。她從小就經常在上學途中繞去看天堂之家,幻想自己是在裡面生活的千金大小姐。很巧的是那位小姐叫做安潔麗卡,名字跟安琪十分接近。這位安潔麗卡以後還會出現,她是影片的一個伏筆。安潔麗卡家道中落後搬到倫敦,而安琪則在鋒頭最盛的時候住進這個她一直夢想的地方,並且把母親接來同住。




逐夢天堂日本海報安琪  


 


美女有了事業、豪宅,還有對她崇拜的五體投地的女性粉絲諾拉,一切都心想事成,只缺心上人。此時安琪愛上了一個讓她生命急轉直下的浪子,畫家伊士麥;諾拉正是他的姊姊。伊士麥的個性和安琪截然不同,厭惡明亮的色彩,畫風晦暗,韻事不斷。但是安琪為了愛根本不在乎這些,她傾全力支持他的事業。但這一切在他參戰受傷,失去一條腿之後,就再也無法繼續下去了。伊士麥對生命的態度就像他的畫一樣,越來越灰暗,終於上吊自殺。




對於母親和丈夫的去世,安琪徹底發揮小說家的精神,一貫地予以美化,或許她真的需要這些虛名來填補空虛?這樣的舉動讓人為她可憐。在至愛撒手而去之後,安琪變得越來越寂寞,越來越詭異。她從諾拉那裡知道伊士麥有外遇後,跑去找對方,沒想到竟是昔日天堂之家的大小姐安潔麗卡,而且她和伊士麥還是青梅竹馬。她和別人結婚,一直讓伊士麥難以釋懷。




青少女時期的安琪天堂之家 


 


最後安琪病死在諾拉懷中,結束了戲劇性的一生。一直到安琪臨終時,諾拉都無條件的支持安琪,安琪自己也清楚,這世界上最愛她的,其實只有諾拉。安琪憑著寫作,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但是她享受的時間並不長,作品也無法傳世,在如同煙火般短暫絢爛之後,塵歸塵,土歸土。


 


安琪與伊士麥angel09.jpg 


 


歐容作品不少,這幾年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八美圖】,不過跟【八美圖】相比,我更喜歡【逐愛天堂】,很大一部份是因為喜歡露夢娜٠嘉莉雅。她在【贖罪】裡演成年照樣留著清湯掛麵頭的白昂妮,在【逐愛天堂】裡演愛作夢的安琪。露夢娜٠嘉莉雅的型非常具有古典美,皮膚白裡透紅不說,五官也很漂亮,她的外型就跟安琪筆下的女主角一樣夢幻。更重要的是她為這個有點反英雄的角色帶來惹人同情的部分,讓觀眾不至於討厭她(通常反派角色很難贏得認同),還可以理解她的行為。


 


拙琴,25/12/08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穿越時空٠地下鐵】(地下鉄に乗って)


 


看完會覺得很悲傷的片,我下意識的會避免再提起。有時並非戲本身不好,反而是戲好,悲劇演的好,看了已經傷心,再寫一次又更傷心,像英法雙聲的硬底演員克斯汀٠史考特٠湯瑪斯(Kristin Scott Thomas)主演的大悲劇【我一直深愛著你】(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就是一例。她在這部戲的演出只能用精湛兩字形容,可是看這部片,就好像跟著湯瑪斯一起經歷她身為人母的深沈悲傷,在多年的自我封閉後又因為妹妹的關愛,隨著心扉逐漸開啟,舊傷也同時一點點被揭開來。那樣的痛,很痛。


等我準備好的時候,再來說這部【我一直深愛著你】吧。


先來說說這部【地下鐵】。這部也有些悲,但是有些地方看了會讓人覺得挺窩心。十多年前迷日劇的時代就很喜歡堤真一;他是讓我想看這部片的最大理由。


【地下鐵】的重心,是藉著穿越時空的旅程,來講父子關係。堤真一飾演的長谷部真次,很早以前就跟大澤隆夫飾演的父親小昭佐吉脫離父子關係,和母親同住,並改冠母姓。某日突然得知父親病危,弟弟希望他能回去看父親最後一眼,他表面上拒絕,內心卻有些動搖,尤其是在等待地鐵時,遇到了從前的老師,想起小時候大哥去世的往事。此時,真次突然回到小時候的東京,遇到夭折的哥哥,卻無法改變過去。從此之後,真次和情婦美智子(岡本綾 飾演)兩人會不時回到過去,透過多次的時空之旅,真次逐漸了解父親的往事。



就像許多講父子關係的電影,【地下鐵】的這對父子長久以來都是處於對立關係,而由於種種關係,最後與父親達成互諒。雖然對立,但是兒子在本質上卻神似父親(兒子不自覺的套用老爸習慣的罵人話,而且都有外遇)。真次因為父親對家庭不關心、對媽媽不好而憎恨父親,認為父親只不過是戰後投機成功的僥倖者。然而在多次的時空旅程中,他看到了少年出征的父親,迎娶懷著別人小孩的母親,並當成自己孩子愛護。他也看到大哥去世時,在他們小孩面前表現的很冷漠,卻在情婦時子面前流露真性情;原來他對於長子的死其實非常傷心。他和情婦也有小孩,而且他們非常高興地要迎接這個女兒的降臨。然而這對美智子而言卻是晴天霹靂,並且做了一個令真次、阿時和佐吉都痛不欲生的決定。這些旅程讓他瞭解從前被自己否認的父親,從而諒解他,終於在他臨終前到醫院探病。


父母都有子女來不及參與的過去,當子女出生時,父母的性格早已定型。如果有機會,我想誰都會有興趣看看自己還沒出世前,年輕時候的父母是什麼樣子,在做什麼?【地下鐵】有一個小地方讓我很感動,是父親佐吉說了好幾次的,為人父的願望:「長男要讓他上東京帝大,次男讓他做老實的上班族,老三就留在家裡孝順我們兩個。」簡單的三句話,表達出對兒子的期望和一個父親的愛。除了第一個願望因為長子自殺沒有實現之外,長大的兩個兒子果真都完成了父親的希望。


【穿越時空٠地下鐵】的廣告詞是:「你有勇氣穿越時空,改變自己愛情的命運嗎?」真次並沒能改變什麼,橫下心來的卻是看似柔弱的美智子。事情過後,他改變了對父親的態度,也改變自己對家庭的態度。雖然這個結尾很老套,卻也是必然的。


 


拙琴,23/12/08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DUCHESS


 


【浮華一世情】是一個在婚姻中受傷,被丈夫背叛,轉而想要追求所愛,卻在社會規範下不得不屈服的女性的故事。




這位女性名叫喬琪安娜,她是美貌的社交名媛,不到十八歲就被許配給英國最有權勢的德文郡公爵。喬琪安娜崇尚自由思想與政治主張,但是對公爵而言這些都不重要,喬琪安娜的責任是為他生下繼承人,也就是兒子。然而喬琪安娜接連生了三個女兒。在此同時,喬琪安娜必須忍受丈夫帶著私生女回家,又發現丈夫染指她的密友伊麗莎白,並且強迫她接受三人行。就在她對婚姻失望之際,她愛上了年輕的政治家葛雷。她企圖跟公爵打交道:既然公爵要納小,那麼何妨允許她對葛雷的感情?但在那個男女不平等的時代,喬琪安娜的主張,換來公爵以強暴的方式讓她清楚,在這個家裡,他才是老大。




THE DUCHESS


 


喬琪安娜終於生下兒子之後,私下繼續與葛雷的關係。然而好景不常,喬琪安娜的母親和公爵聯手阻止她發展婚外情。公爵並威脅她,再見葛雷,就讓她永遠見不到孩子們,並運用權勢讓葛雷政治生命提早結束。為了親情,為了親密愛人的前途,喬琪安娜只能忍痛分手。當時她已懷了葛雷的女兒,不但被安排到鄉下躲起來,對外宣稱是去度假,而且女兒一出生就依照公爵的意思,交給葛雷家人撫養;喬琪安娜只能私下去見她。在她死後,公爵扶正二房,正式迎娶伊麗莎白。




這種故事如果換成二百年前的中國,我想結局只會更慘,不會更好。像喬琪安娜這樣個性的女人,是生錯時代和環境。她如果生在今天的尋常百姓家,早就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可以帶著孩子離開這個不愛她,又不尊重她的先生。




名門貴族、富豪之家固然不缺錢,卻經常會有些大戶人家的規矩。勉強照著規矩做,嚴重的就會跟雅子妃一樣憂鬱症一得就是好幾年;不照著規矩來,又會落得跟黛安娜一樣(PS :喬琪安娜和是黛安娜的祖先)。要不然就必須離婚做自己。喬琪安娜說自己活在自家牢籠中,不就是最佳寫照?明明是自己的家,卻不能照自己的意思做事。




THE DUCHESS


 


不過,在這個故事裡,被迫妥協的並不是只有喬琪安娜一個人,只是程度不同。公爵是,伊麗莎白是,葛雷也是,至少他們都自認為如此。公爵說他痛恨結婚是為了繼承人的這套,並在末尾流露對妻子的疼惜,方式是希望她出席一項盛會,像無事人一樣向大家宣布她回來了。伊麗莎白和公爵上床,是因為對她家暴的前夫,不准三個兒子去見她,希望公爵能動用他的權力,讓她和兒子重逢。喬琪安娜雖然氣她跟自己先生上床,但是伊麗莎白知道喬琪安娜心儀葛雷,還安排她和葛雷見面,她到鄉下去待產時,伊麗莎白不顧公爵反對,堅持留下來陪她。葛雷被迫離開喬琪安娜後,另娶他人。




他們都得到了一些什麼,也失去了一些什麼。值得嗎?可以確定的是,很累。


 


拙琴,16/12/08


 


 



  • 留言者: 落難公主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12-17 20:27:36

寫得好, 他們都得到了些什麼, 也失去了些什麼, 值得嗎? 可以確定的是, 很累.

值不值得? 冷暖自知...

會不會後悔? 我想... 看個性 - 個性常常影響了命運...



版主回覆:(12/18/2008 09:40:49 AM)


真的是這樣
我會喜歡的人
甚至談戀愛的模式
都有一些類似
當然對象是不一樣啦
這表示,我這個人的個性,會吸引類似磁場的人
結論:要好好修行,才會吸引好磁場的對象
雖然,現在修行的目的,已經不是吸引好對象了
但是還是要修改自己啦!





  • 留言者: flyfei
  • Email:
  • 網址: http://flyfei.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8-12-18 18:58:21

我一直很期待這部
不過這樣看來好像是讓人感覺很悲的片子...

版主回覆:(12/17/2008 08:50:43 PM)


很悲,還好啦
這部不是大悲劇啦
只是看了之後會有一些感受





  • 留言者: 八寶粥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2-12 17:55:27

疑~那有沒有說...安娜後來是想年幾歲??
我看完之後還想說,公爵可以娶兩個老婆嗎~"~
結果原來是等安娜去世之後,才娶了貝絲,呵

版主回覆:(12/18/2008 08:20:06 PM)


不記得是否有說她是幾歲去世
但是看起來她應該沒有活到很老





  • 留言者: florencey
  • Email:
  • 網址: http://florencey.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02-18 02:17:07

如果是正史上,她活了48歲,
但電影總是有改編一些劇情,
所以不太確定。

版主回覆:(02/12/2009 09:28:28 PM)


電影似乎沒有明說
不過那時候就覺得她去世時應該不會很老
因為她旁邊的人都還活著:
她的情人24年後當了首相
伊麗莎白也繼任公爵夫人






  • 留言者: niceday888
  • Email:
  • 網址: http://niceday888.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0-02-13 05:36:53

我很喜歡看這類的電影,
謝謝妳的介紹,
我等一下去租片時就不會三心兩意了.哈!

版主回覆:(02/18/2009 07:02:03 AM)


呵呵
不客氣





  • 留言者: Linda831021
  • Email:
  • 網址: http://linda831021.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3-06-13 13:27:00

在我看來,伊莉莎白和喬吉安娜(G)是同病相憐的
伊莉莎白的丈夫和情婦在一起,表示他不愛伊莉莎白,公爵也不愛G;伊莉莎白無法見到兒子,G也被公爵用見不到女兒威脅
所以當G要到鄉下生下格雷的還女兒時,伊莉莎白堅持要陪她去,因為她知道如過G不妥協,就必須要和女兒兒子骨肉分離,她也嘗過那種痛呀!但她更知道,妥協,G也痛苦,所以她選擇陪著G,度過小一點的痛苦
看完這部片,其實真正讓我撼動的,不是G的有苦難言,不是任何人的犧牲
是母愛.母愛讓G願意放下情愛,就算再苦,她都要挺下來
母愛讓伊莉莎白堅持成為閨密的第三者,讓自己受到良心的譴責

版主回覆:(02/13/2010 07:41:45 PM)


你說得很好!兩邊都是骨肉,兩邊都無法取捨,真要選擇,只能選擇小一點的痛苦.





  • 留言者: Elodi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6-28 03:36:02

您好,請問介意我分享你的文章嗎?今天看完這部電影,覺得你的文字表達出我的感受。

版主回覆:(06/13/2013 01:38:39 PM)


好的,請註明出處就ok!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acquot de nantes


 


【南特傑克】是與【巴黎小情歌】同時買的,說來很巧,因為【巴黎小情歌】的歌舞片形式,多少有些向前輩傑克٠德米(Jacques Demy)致敬的意味,而德米正是【南特傑克】的主角。




傑克٠德米和安妮٠華達Agnès Varda)是法國新浪潮導演群中有名的夫妻檔。德米最著名的作品,應屬【秋水伊人】。【秋水伊人】也正是讓德米一炮而紅的作品,並且在1964年贏得坎城影展金棕櫚最佳影片,捧紅了當時還是新面孔的凱薩琳٠丹尼芙德米作品通俗,親和力高,他所掀起的法式歌舞片浪潮,讓法國甚至歐美其他國家的導演相繼仿效。德米響亮的名號和風格,讓後來的法國歌舞片多少都受到他的影響。




【南特傑克】是根據德米本人的回憶,敘述德米1939-1949年,從幼年到少年時期的生活。導演是安妮٠華達,德米的妻子,兩人於1962年結褵,到德米1990年因病去世,兩人共度將近三十年的時間。




華達根據先生的描述,建構起那個她未曾親自參與的世界。德米生長在南特地方一個普通人家,父親經營修車廠,母親是理髮師,下面有一個弟弟。德米從小就對戲劇表演充滿興趣,長大後更成為大家的觀影指南,如果不知道要看哪部,問他就對了。




德米小時候正值二次大戰,父親幸運地並未上戰場,只是被調去製造炸彈。南特遭到大轟炸時,他見識到滿目瘡痍的恐怖景象,從那時開始就痛恨暴力。




他到鄉下避難時,偶然學會使用放映機,回到南特後,他終於買了一部迷你攝影機自學,還找了親朋好友照著攝影機說明書拍了第一部片,但卻忘了調光圈而全部失敗,這使他決心上巴黎念電影學校,好好學習相關技能。他的願望自然遭到家裡的反對,父親認為電影怎能當飯吃呢?去上技專以後當技工,填飽肚子才是最實在的。德米當時只不過是業餘電影愛好者,既不能跟父親證明什麼,只好照著他的願望做,但他痛恨技專,而且滿腦子都是電影。有空就自己運用「糖果叔叔」提供的紙板製作布景,還自己設計出運鏡技巧,拍攝出二部動畫短片。後來他也以這短片受到推薦,他父親看到兒子還真的有可能在電影界闖蕩出一片天地,終於首肯讓他到巴黎念電影。




Jacquot de nantes


左起:導演華達、三位演員分別飾演不同階段的德米。最右邊是德米本人。




在【南特傑克】中,德米自述他過了一個幸福的童年。影片充滿懷舊之情,讓人追想一個物資短缺,但人情豐富的年代;感情好的父母,溫柔的母親,嚴厲的父親,在能力範圍內,盡量滿足孩子們的願望。電影經常在德米的生活片段,以及德米後來的作品片段兩者間穿插、對照,呈現德米早期生活對電影作品的影響。每當有這類穿插對照時,華達總是用手指方向的影像,產生類似字卡的作用,頗見巧思。華達拍攝德米生活時用黑白兩色,跳到德米老年時用彩色,出現戲劇場景時也是彩色。黑白-彩色的色調跳躍,讓【南特傑克】氣韻生動,不顯枯燥。




整部【南特傑克】就像華達對丈夫的情書。除了德米的童年回憶外,華達近距離拍攝了一些德米的鏡頭:德米在海邊,靜靜地注視拍攝的妻子;德米在說話,德米把年輕時代製作的業餘動畫放給孫子看;還有一些沒有對話,極靠近德米身體的鏡頭:他長著老人斑的肌膚、眼睛、臉龐,他手上的婚戒……如此親密的鏡位語言,令人感到這對夫妻的鶼鰈情深。




這部片是1990年出品的,距離今天已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華達功力不凡,雖然出品二十年後才看到這部片,它所傳達出的親情、夫妻之情,以及對電影的熱愛,卻一樣的動人。


 


拙琴,14/12/08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s chansons d'amour


 


糾纏不清的愛情故事,並不是我的首選,只是因為台灣網路書店特價,想偷個懶看看有字幕的法文片,才買了這部片。分了兩次看完,結果卻令我驚喜。沒有期待太多的影片,有時反而會讓人有二見鍾情的感覺。這反倒與導演克里斯多夫٠歐諾黑(Christophe Honoré)在幕後花絮的訪談中所說的,愛情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時候降臨(parfois l'amour arrive là où on n'attend pas),有異曲同工之妙。


 



Les chansons d'amour


 


歐諾黑在訪談中說道,他是用老友的心情來拍攝巴黎,拍攝那些他成長、流連的街道。巴黎因而不只是單純的電影布景,或觀光客眼中的美麗明信片;歐諾黑的鏡頭拍出了巴黎可愛的人味:從暮色降臨,華燈初上的街道、搬運貨物的工人、過馬路的行人、騎在人行道上的腳踏車、三三兩兩或坐或靠著欄杆,邊喝啤酒邊聊天的路人、巴士底廣場的七月圓柱(電影隨後經常出現)、聖誕節燈飾、電影院招牌、街頭書報攤、阿拉伯商店、亞洲人的通訊行……甚至睡在地上的流浪漢。在一群無名氏中,帶出女主角茱麗(露迪芬٠莎妮(Ludivine Sagnier))飄著長長金髮,身穿白色外套搖曳生姿的背影。


 



【巴黎小情歌】片頭


 


電影從伊斯麥和茱莉的愛情故事開始。兩人從絢爛歸於平淡的愛情走到了瓶頸,茱麗異想天開找來伊斯麥的同事愛麗絲來場三人行,想要藉此重新出發。在男女-女女的複雜關係之間,伊斯麥的猶豫不決,終於讓始作俑者的茱麗厭煩而要求他攤牌。就在此時,茱麗卻意外昏迷,倒在酒吧外去世。


 


Les chansons d'amour



伊斯麥固然傷心,卻沒有拒絕新戀情。暗戀他的愛麗絲,和男友關達的關係並不持久。伊斯麥為了躲避茱麗姊姊珍娜的過度關心,逃到關達家小住,卻煞到關達的弟弟,高中學生伊旺。面對伊旺的猛烈追求,原本對同性關係不感興趣的伊斯麥,也漸漸被他打動。……



這部片有結果嗎?沒有。這不是一部有明確結尾的作品,這一點恰恰使它有著濃厚的法國特色,因為很多法國導演喜歡詮釋某種情境或人際關係,對他們而言,結尾往往只是一種可能,卻不是構成作品的絕對重心。他們感興趣的是,事件在主角之間會發酵出什麼樣的效應。在【巴黎小情歌】中,導演歐諾黑著眼的是茱麗的猝逝,對圍繞在她周遭眾人的影響,以及這些人面對傷痛的處理方式。歐諾黑沒有用道德的觀點來對待【巴黎小情歌】裡的人物,只是呈現他們對感情的態度,透過一首又一首的歌曲來表現角色當下的心情。歐諾黑在電影裡安排一個年輕的布列塔尼人氏(伊旺)愛上比自己大上好幾歲的猶太裔主角(伊斯麥),也是基於想要表現「愛情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發生」,並且發生在意想不到的對象身上的這一觀點。


 


Les chansons d'amour


 


拍攝茱麗意外昏迷猝死時,導演的手法很特別,是用黑白照片,把出事現場「停格」。葬禮時,他也只拍前來觀禮的親友,等待棺木的畫面。茱麗的姊姊在準備考試,突然找不到她的書。珍娜回家找給她,把書交到她手裡那幕又是黑白停格。這樣的手法異於慣見的處理死亡場景,反而有一種莊嚴又奇異的詩意。




在所有演員中,我最喜歡凱薩琳٠丹妮芙的女兒,琪雅拉٠馬斯楚安尼飾演的珍娜。她獨唱的「在公園裡」(Au Parc),是這歌舞片裡我最喜歡的一首。她母親當年也在【秋水伊人】裡獻唱。珍娜對著暮色唱道:「一樣的冬陽/和嘎吱響的樹枝/冰冷的手指……景物仍依舊/獨缺你身影/週末的苗圃公園/一小時,再給我一小時吧/夜幕低垂前的一小時……/同樣的溫度/冰點的溫度……/即便我留駐在此/走著同樣的路……/夜將來臨/一切消失」












珍娜唱【在公園裡】


 


轉暗的光線,冰冷的溫度,寂寞的身影,飛過天空的群鳥,恰如其份的襯托了她對去世妹妹的懷念之情。除了伊斯麥溜班去掃茱麗墓地那幕之外,這一幕也應該會讓觀眾一掬感傷的淚水。


 


還有那巴士底廣場的七月圓柱,它出現在好幾個場景中,例如珍娜在雨中送茱麗搭地鐵,圓柱就在兩人背後出現。它像一個沈默的旁觀者,由高處俯視這群塵世男女的悲歡離合。


 


看完這部【巴黎小情歌】讓我想到「浪漫」兩個字。其實,何謂「浪漫」?不也就是無關道德,什麼都會發生的無限可能?


 


這部音樂片中我最愛的是片頭曲,它也是「在公園裡」的旋律。鋼琴搭配提琴的樂句,流露出淡淡的甜蜜與哀傷。很可惜這首美麗的短曲並未收錄在電影原聲帶中。



最後,要對這套台灣出的雙碟精裝版提出一點意見:有幕後花絮很好,導演訪問和幾個主要演員、導演、作曲家的坎城記者會都值得一看,但是完全沒有字幕,對於不懂法文的觀眾而言,等於完全無用武之地,非常可惜。





拙琴,13/12/08



  • 留言者: chiwe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12-13 17:54:23

片頭曲是不是妳放的第一個影片? 我也喜歡!! 搭配背景有一種淒涼的味道。


版主回覆:(12/16/2008 10:10:31 AM)


是的
那個出現一堆姓氏的就是片頭
聽起來有點淒涼,但是很美





  • 留言者: hui6120
  • Email:
  • 網址: http://hui6120.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8-12-17 19:30:34

拙琴:
我很喜歡浮華一世情 妳的影評
我覺得很多感情的事 懂得放手
傷害會減的最低
就如同劇中所有的主角跟配角一樣
這是我小小小的見解
看你的碎碎念 12月總是很忙碌.....
ㄡㄡ 還看了兩部經典的電影
好像對不上來ㄟ 小非

版主回覆:(12/13/2008 07:49:03 PM)


其實我覺得「浮華一世情」的故事很常見
只是看人如何去衡量

呵呵
這個月比較忙
不然 正常情況下
我會寫得更頻繁






  • 留言者: hui6120
  • Email:
  • 網址: http://hui6120.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8-12-18 08:51:35

拙琴:
請你不要在解釋了
呵呵 小非

版主回覆:(12/17/2008 08:02:05 PM)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鍋貼不太能看半小時以上的劇情片或卡通,整部片幾乎沒有任何對話的【瓦力】卻讓他從頭看到尾,還自動要求看第二遍。這是這部片給我們的第一個驚喜。


 


第二個驚喜是【瓦力】的故事,一方面充滿環保意識,提醒人類珍惜地球,一方面也隱約反省過度自動化的生活,對人類是否真正有益?太空船上的人類,每一個都是飯來張口,任何行動都靠機器人,難怪每一個都是超級大胖子,連走路都有困難。而且由於成天對著虛擬畫面做事,根本沒注意到旁人的存在。





回到【瓦力】的本事。【瓦力】的故事設定在七百年以後,地球變成一個大垃圾場,污染嚴重,沒有藍天、綠地,也幾乎沒有任何生物。人類集體乘坐大型太空船AXIOM,移居到外太空居住。瓦力的任務是到地球打掃環境,希望有一天地球環境變好之後,人類再回來地球定居。



瓦力每天把垃圾吞到體內,再壓縮吐出為垃圾方塊,晚上則居住在一個鐵皮貨櫃中。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從垃圾堆中發現各種奇特的物品,當作自己的收藏。



後來人類派了另一位女性機器人伊芙來查看整個清理的狀況。她的出現對瓦力而言就好像一位外國美女從天而降,令他怦然心動。當他拿出自己發現的植物給依芙看時,伊芙突然產生意想不到的反應……


 





瓦力和伊芙的關係就像清寒子弟(清道夫)要去高攀世家名媛。一直想贏得佳人芳心的瓦力,遇上作風明快的伊芙,剛開始,瓦力不得其門而入,漸漸地,瓦力的真心感動了伊芙;有一場戲是伊芙在太空中,因為看到瓦力拿回植物,高興得親吻瓦力,瓦力得到這夢想中的吻,樂陶陶到在太空中無重力漂浮。這一幕真是太可愛了!!沒想到以機器人為主角的故事,也可以拍的這麼窩心。


 


劇中還有一些有趣的配角,例如有潔癖的機器人「MO」,看到渾身髒兮兮的瓦力就不斷擦拭,最後也加入瓦力和伊芙的冒險,成為夥伴之一。


 


【瓦力】的結尾在希望中結束,人類回到地球重新開始。在如今險惡的環境中,我們也確實需要多一點希望,為生存環境爭取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PS:觀眾不知是否有注意到,瓦力開機充電完畢的音樂,用的是視窗MAC的開機音樂。PIXAR小小幽了微軟麥金塔一默……


 


拙琴,09/11/08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tank1202
  • Email:
  • 網址: http://tank1202.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8-11-10 18:01:03

瓦力充飽電的聲音不是mac的開機聲音嗎~
(我當時聽到也笑了出來,有點賤XD)
這部片真的超棒的!
真的是不大人小孩都適合看的動畫呢~

版主回覆:(11/06/2008 07:00:57 PM)


對喔,是麥克電腦的開機聲
我弄錯了!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只剩下生命,活下去就是最好的證明


【偽鈔風暴】改編自阿道夫柏格(Adolf Buger)的親身經歷-「魔鬼工坊:集中營裡的偽造大本營The Devil’s
Workshop
」。柏格是個印刷工人,在1942年被捕並送往集中營,年輕的太太被屠殺後,他隨即被送往薩克森豪森集中營,被迫替納粹印製偽鈔。1945年五月戰爭結束後,他輾轉來到捷克,開始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回憶錄《魔鬼工坊:集中營裡的偽造大本營》。阿道夫同時也是電影中和偽造大師抱持不同看法,懷抱理想主義的另一位主角。


影片開始於蒙地卡羅的賭場。綽號薩利的索羅門斯洛米蘭夫(Saloman

Smolianoof)散盡千金,不知名的美女和他纏綿後,發現他手上的烙印。大屠殺倖存者卻以百萬富翁的姿態翩然出現,薩利像個謎一樣,吸引美女尋求解答。


薩利靜坐海邊。人生海海,如夢滔滔。時間倒流到1930年代,薩利是當代最厲害的偽造宗師,原本過著紙醉金迷的逍遙日子,卻不小心貪圖一夜春宵,而在柏林被納粹的荷佐警官逮捕入獄。猶太人的身份使他落入集中營,每天看著同伴遭受凌虐,眼看一雙原本精於假造的「藝術家」雙手,在苦役的折磨下傷痕累累。為了求生存,薩利決定以自己的生命為賭注,偷偷在夜裡為納粹繪製英勇的肖像巴結敵人,他的樣板畫風得到敵人歡心,換來一些像樣的食物,爭取生存的時間,薩利的天份為自己殺出一條險路。

1942年,納粹展開名為「伯納計畫」的秘密戰略,他們從各地集中營挑出一批專業人士,這群包含了印刷工人、設計師、文字美術師等的戰犯,被迫為納粹製造敵國的偽鈔。薩利戰前為人不齒的長才,在此受到敵人重用。有人以道德的姿態看待薩利,不屑與偽鈔罪犯為伍,或是像柏格一樣,認為薩利不應協助納粹,而擺明從中阻撓。薩利不管這些,他只想要存活,因為在集中營他已一無所有,唯一擁有的只是自己的生命,而他絕對不願犧牲生命讓納粹詭計得逞。無論受到任何侮辱,薩利都咬牙忍耐,甚至被納粹往頭上撒尿,薩利一直到對方離開才讓情緒爆發。

在納粹軍官荷佐悉心打造的黃金牢籠中,囚犯們得以享受其他一般囚犯所沒有的待遇柔軟的床墊、淋浴,甚至還有一張乒乓球桌當作休閒娛樂。但是這一切背後都有一個但書:一旦偽鈔製造失敗,大家都將小命不保。事實上不僅囚犯驚心膽跳,就連納粹本身都有壓力;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他們的命運,有一部分掌握在手下一小群囚犯身上。
除了偽鈔,他們也負責偽造祕密組織的身分證和護照。他們總計偽造了一億三千四百萬英鎊,比當時英國的外匯存底還多出三倍。這些偽造鈔票近乎完美,無法輕易識破,也讓納粹決定轉而製造美金偽鈔。在製造美鈔的過程中,理想派的柏格屢次出手干預,薩利知道是他,也勸過他,但是即便同伴看不下去,要薩利採取行動,薩利仍然堅持不向納粹告發柏格,因為他「不出賣同伴」。最後薩利趁柏格睡覺時解除柏格蓄意破壞的問題,美鈔終於印製成功,不論是荷佐或囚犯都鬆了一口氣。

但是偽美鈔製成的時間太晚,納粹德國已在敗戰邊緣,就連荷佐也要拜託薩利偽造瑞士護照,又偷偷拿走美鈔想要落跑。荷佐為了怕來自俄國的科亞把肺病傳染給他的金雞母,不惜指使手下槍殺科亞。薩利為此難以釋懷,差一點就殺了荷佐。




戰爭結束,囚犯終於重獲自由。這原本是值得慶祝的一刻,但是當他們目睹其他倖存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自己在戰時得到的「好處」和重獲新生的喜悅,都不值一提了。唯一的反應就是:離開這裡,忘了一切吧!



在淒涼的氛圍中,電影回到蒙地卡羅的賭場。薩利輸了一把又一把的鈔票,不知道他偽造紙鈔過去的女伴說他運氣不好,他毫不以為意,只淡淡說道:「再做就有了。」卡爾‧馬寇維奇(Karl Markovics)把一個從事不法勾當的偽鈔犯,在亂世中卑微求生的故事,提高到一個層次。因為薩利愛錢,但是更愛生命,而且他不僅愛惜自己的生命,也盡力保護別人的生命。在他的詮釋下,「盜亦有道」,又給人另一種省思。

拙琴,04/11/08


  • 留言者: 落難公主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11-06 17:41:52

每次看妳介紹電影, 覺得步步精采, 心都會癢了起來 - 可是我這邊要找人一起去看電影好難喔..... 租DVD的感覺又好像... 缺了互動性..ㄞㄞㄞ...

版主回覆:(11/03/2008 05:15:48 PM)


我都是在家自己看DVD的
我是可以找到人一起去看
可是 一張全票電影票要賣到快十元
所以不是真的很令人期待的片
我是不會想花這個錢
而且我看電影希望看原音
郊區的電影院都是配音
還要另外買票跑到巴黎看
太麻煩了......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倖存者最大的挑戰往往並非如何生存,而是如何面對慘痛的過去,並接受自己的存在。


 


【心碎時光】改编自加拿大詩人安妮‧麥克爾斯出版於一九九六年的小說【漂泊手記】。故事敘述波蘭猶太裔男孩雅各,在二次大戰德軍大搜捕時,因為躲在牆壁洞中而逃過一劫,卻親眼目睹家人遭到納粹毒手,姊姊也被帶走。他逃到森林後,被好心的希臘地質學家收養,並帶著他回到希臘展開新生活。然而,親人被德軍虐殺的可怕回憶一直縈繞在雅各心頭。雅各成年後跟隨希臘地質學家的腳步,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最關注的就是二戰期間猶太人大屠殺的議題。雅各一直無法放下過去,也影響他的人際關係,使得他第一任妻子因而撫袖而去。




 

 


電影一直在現在與過去之間穿梭來回。往往是同樣一個場景,先回到過去,然後雅各才回過神來,回到現在。這一手法重複出現,說明了雅各深陷惡夢般的回憶,無法抽身。他最牽掛的姊姊貝拉,經常在夢中坐在他床前呼喚他的名字,但是正當要講到重點時,雅各就醒過來,而發現這是一場夢。夢境對照現實,強化了兩者的差距。夢中的貝拉還是雅各小時候記憶中的樣子,而成年後的雅各卻已經比貝拉被德軍帶走時的年紀還要大上許多。


 


雅各透過書寫尋求超脫。他並沒有能找到關於貝拉和家人的進一步消息,但是最後在米開耶拉的懷抱中,他找到一個真正能瞭解他並與他共度一生的人,也成就他的寫作。


 




 


全片瀰漫著沈重但引人的氣氛,雅各的記憶碎片隨著電影進展不斷浮現水面。陽光燦爛的希臘美景對照悲慘的歷史,產生一種優雅但令人心碎的拼貼。飾演成年雅各的史帝芬迪蘭(【心火】)很擅長這類內心纖細的角色,他現在已經四五十歲了,但是年紀越大越有韻味。


:


拙琴26/10/08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名演員傑哈德巴迪厄(Gérard Depardieu)之子紀堯姆‧德巴迪厄,1013日因肺炎病逝巴黎郊區佳什(Garches)的雷蒙-班卡黑(Raymond-Poincaré)醫院。

紀堯姆剛在羅馬尼亞拍完新片【依卡爾的童年】(L’enfance d’Icare),不幸在當地罹患肺炎,後因呼吸困難,緊急在上星期六返國就醫。之後病情急轉直下,星期一傍晚以37歲之齡猝逝;據信他忍痛拍完全片,才回巴黎治療。前幾年他也因為摩托車車禍住院,因為院內感染而鋸掉一條腿,為此他曾一度放棄演藝事業,直到裝上義肢後又重新出發。





紀堯姆‧德巴迪厄生於197147日,從小生長在戲劇之家,早在4歲就已有表演經驗。稍長又在電影【Jean de Florette】與【大鼻子情聖】中跑龍套。因愛滋病早逝的西希‧寇拉(Cyril Collard--【夜夜夜狂】)讓他在電視電影【Taggers】中初挑大樑。




【世界的每一個早晨】                                                       【別碰斧頭】                   



但他第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應屬亞蘭‧寇諾(Alain Corneau)的作品【世界的每一個早晨】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又譯【日出時讓悲傷終結】)。在此片中他和父親同台,飾演古大提琴家Marin Marais的少年時期。接下來他在皮耶‧薩瓦多利(Pierre Salvadori)的【學徒】(Apprentis)中演出的角色,使他贏得1996年凱撒獎最佳新進男演員獎座。之後他又數次和父親同台,例如在1998年的迷你影集【基督山恩仇記】中,他便再度飾演年輕時候的父親。紀堯姆去世前的近期作品,有與女演員珍妮‧巴里霸(Jeanne Balibar)合演的賈克‧希微特(Jacques Rivette)作品【別碰斧頭】Ne touchez pas la hache、飾演遊民的【凡爾賽】(Versailles),以及目前正在法國院線上映的【關於戰爭】(De la guerre)。




【凡爾賽】                                                              【關於戰爭】



紀堯姆一生不順遂,父親時常缺席,讓他感受不到父愛。很長一段時間,紀堯姆與父親關係相當惡劣。即使是小他兩歲的妹妹,記得同是演員的茱麗‧德巴迪厄也曾說過:「我爸是個混賬,但我愛他。」紀堯姆一直坐困父親巨大陰影,掙扎著從缺乏父愛的土壤中長大,曾經多次走過黑暗蔭谷:吸毒、偷竊、嫖妓、施暴、坐牢;同時他又被描述為一個極度纖細敏感,既有教養,卻又狂躁,個性充滿矛盾的人。在從影之路上,他始終多方嘗試,不限於一格,勇於突破,因而被視為他那一代最有才氣的演員之一。



在法文中,「Depardieu」字面上的意思即是「從上帝那邊來的」。上帝送了紀堯姆來世間一遭,如今又召他回去。只是,他竟比父親早走一步。令人想起他少年時自言:「我覺得自己已經垂垂老矣。」蒙主寵召,或許正是紀堯姆經過飽受折磨的短暫一生,提前獲得的安息。……



拙琴,14/10/08


  • 留言者: Trac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10-15 22:08:38

對他並沒有什麼印象 但是之前看到凡爾賽的海報超想去看的說
還有 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的音樂很棒啊
法國真是又少了個好演員了...)而且他爹那麼有名 早期出道應該也有許多他把的陰影 但很可惜他的努力成果卻因病菌劃下休止符.....惋惜...

版主回覆:(10/13/2008 04:04:46 PM)


他演的片都不算很熱門
要不然就是演一些小角色
所以一般觀眾對他應該印象不深吧
最知道的就是那是他老爸的兒子
他女兒好像比較沒有這種困擾
至少我看她的演出時不會一直想到她老爸是誰

我好喜歡Tous les matins du monde這部電影
也因為這部片認識了Jordi Savall和他的Hespèrion XX樂團
記得他們到台灣時 我還去國家音樂廳聽他們的音樂會

不過Tous les matins du monde在台灣上映時
因為有露毛的地方
好像有給他小小馬賽克說







  • 留言者: clair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10-16 08:41:06

之前才剛看他的影片,片中他飾演一個小混混,這個角色跟你所描述真實的他很像,因為那部片,我對他印象很深刻,昨天知道他走了,深深感到惋惜

版主回覆:(10/16/2008 06:39:15 AM)


你看的是哪部
VERSAILLES嗎?





  • 留言者: clair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10-19 17:39:55

那部片叫做les apprentis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

版主回覆:(10/16/2008 09:23:01 AM)


沒有
不過他好像跟Marie Trintignant在這部片裡有對手戲
現在這兩人都已經不在了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狐狸:「……我不需要你,你也一樣不需要我。我對於你也只不過是一隻狐狸,跟成千上萬其他的狐狸一樣。但是,假如你馴養我,我們就彼此需要。你對我將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對於你也將是世界上唯一的……」            -「小王子」



在聖修伯里那本薄薄的經典作「小王子」中,小王子和玫瑰花、狐狸之間的關係是最動人的部份。「玫瑰花」象徵愛情,「狐狸」代表友情,因為認識狐狸,馴養了狐狸,小王子明白了玫瑰花對他的意義。



當分離的時刻接近時,狐狸對小王子說牠想哭。小王子說這是狐狸的錯,是牠要小王子馴養牠的:



「這樣一來,你什麼好處也沒有得到!

「我得到了。」狐狸說:「因為那些小麥的顏色。」

  「小麥的顏色」:當【狐狸與我】裡可愛的紅髮小女孩映入眼簾時,第一個浮上心頭的就是這幾個字小女孩的紅頭髮加上頭上兩顆小籠包,讓她看起來很像狐狸Didou。小女孩剛發現Didou沒多久,就不小心摔斷腿,一整個冬天都不能出門。之後一步步發現牠居住的地方、發現牠其實是一隻母狐狸,還生了一窩狐狸寶寶。為了取得Didou信任,小女孩也挑戰自己的膽量,還因為在森林裡過夜被爸爸媽媽禁足一星期(影片專注在小女孩與狐狸之間的友誼,以小女孩做為絕對的人類存在,其他像是父母與獵人幾乎都是看不到的)。從好奇到熟稔,他們的友誼真正建立起來,前前後後經過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






就在這時候,小女孩犯了一個錯誤;她想佔有Didou。她給狐狸綁上頸圈,綁上繩子,想像溜狗那樣牽著牠。Didou不願意,跑掉了,小女孩掃興地回家。當她吹笛子叫狐狸時,Didou竟然跑到她家樓下。小女孩太高興了,就把牠帶到房間裡玩捉迷藏。沒想到狐狸在密閉空間裡煩燥不安,撞碎了一堆物品之後,竟然破窗而逃,掉到一樓空地,重傷流血,一動也不動。

  

小女孩嚇壞了,一邊哭,一邊把狐狸抱回森林。路上,她不斷對狐狸說話:「你不能這樣對我啊……我以後一定不會再逼你做不喜歡的事情了……」但是狐狸還是一動也不動。



小女孩將Didou帶回狐狸家族的窩,卻在回家的途中看見Didou的身影。真的是牠嗎?她趕緊踩著石子路跑過去看。真的是Didou,脖子上還有血跡。Didou看了她一眼,又繼續往前走去。






小女孩明白了,愛不是佔有,狐狸不是她可以隨意玩弄的布偶。她和狐狸的友誼裡,最美好的部分,是等待。她期盼狐狸出現的心情,是她最珍惜的感情。狐狸沒有因為這次意外而避開她,她也不再強迫狐狸什麼。從此以後,狐狸有時跟她一起玩,有時沒有;直到有一年,她再也沒等到狐狸出現。



【狐狸與我】是一個關於友誼的美麗寓言。攝影拍出自然之美、動物生態、四季轉變,更拍出了狐狸和小女孩感情的進展。那隻狐狸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所有的台詞都從眼神流露了,可以說是一位表現超讚的女演員哩。



拙琴,12/10/08


  • 留言者: 123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10-13 15:58:19

要多加件衣服別感冒摟^^
你的文章寫的不錯呦
有空可以來我家做做優~
http://www.wretch.cc/blog/erty/11494208

版主回覆:(10/10/2008 12:15:17 PM)


謝謝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在美麗但竊取的人生中茁壯,或在殘破的真相中掙扎?


如果你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父母不是親生父母,你不但根本不屬於以為自己屬於的家庭和階級,親生父母還和自己的親舅舅聯手隱瞞親生母親,讓她以為你早已命喪黃泉。
雖然,他們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你好,真誠的希望給你最好的環境,不讓你跟著吸毒的親生母親沈淪。
這時,你會原諒他們善意的謊言,繼續留在他們身邊,享受他們將你視如己出的親情,優渥穩定的環境,讓你無論求學或求職都無後顧之憂。
還是毅然決然面對殘破的真相,坦然面對有毒癮的母親,接受她身邊奇奇怪怪的男人,忍受在母親身邊就難以擁有正常家庭的事實?

【失蹤人口】以兒童綁架事件抽絲剝繭,提出這個大哉問 。






 




波士頓多爾切斯特的一個中下階層街區裡,四歲小女孩艾曼達某天遭到綁架失蹤。艾曼達的阿姨在警方遍尋不著後,向媒體尋求協助,並找上私家偵探肯奇 (凱西艾佛列克飾)與安吉(蜜雪兒摩納漢飾)。兩人在調查過程中,漸漸切入多爾切斯特的各種犯罪網路的核心,但仍沒有艾曼達的消息。他們發現艾曼達的綁架案可能是因為她吸毒的母親暗槓了一筆不該拿的錢,而遭到歹徒下手。就在交換人質的當口,情形急轉直下,艾曼達疑似掉落水中,安吉跳水救援卻無功而返,只撈回小女孩心愛的娃娃。

一班人馬因此事件的悲劇結局而黯然神傷。警長提前退休,安吉時常暗自以淚洗面。就在大家漸漸忘記艾曼達事件時,另一件殘忍的兒童撕票案,讓肯奇發現雷米警探的破綻,使得原告全案終結的艾曼達事件起了意想不到的發展。





【失蹤人口】的震撼性,在於綁架原本是萬惡的,在電影中,其出發點卻是善意的。也由於擄走艾曼達的人,相對於她原本的出身,地位是崇高的。這一高反差,不禁讓人思考,應該以真相為最高原則,還是要給小女孩「幸福」的生活?艾曼達的舅舅說,他妹妹,也就是艾曼達的母親,有一次把她留在車裡,一留兩小時,回來 時,艾曼達全身就像進過烤箱。艾曼達的母親愛她,但是她夠資格當一個盡責的母親嗎?

我想我會和肯奇做同樣的抉擇。因為不論如何,人各有命,富貴在天。我們不是神,不能左右別人的命運。再怎麼愛,也不能佔為己有。

PS:【失蹤人口】是班艾佛列克改編小說家丹尼斯拉罕Dennis Lehane作品,並身兼導演。主角凱西艾佛列克是班小三歲的弟弟。

拙琴,01/10/08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年份:2007

出品年份:2008 

導演:-保羅‧沙洛美(Jean-Paul Salomé

演員: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茱麗‧德巴迪厄(Julie Depardieu)、瑪麗‧吉蘭 Marie Gillain)、瑪雅‧山薩(Maya Sansa  

 

莉絲和克勞德‧德貝薩

《幕後女英雄》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角露薏絲靈感源自莉絲貝薩Lise de Baissac。莉絲和弟弟克勞德一同參加邱吉爾設立的特別行動局(SOE)從事反抗活動,這是一個搜集情報和從事破壞任務的情報機構。莉絲於1942924日跳傘到法國從事情報活動,她是首位參與此類活動的女性之一。一位英國軍官曾表示,莉絲對於英國地下反抗運動與游擊隊在法國的活動貢獻良多,由於她的努力,便利美軍挺進馬彥(Mayenne)省。戰後,莉絲結婚、定居於馬賽,直到20043月以98歲高齡去世。

從前法國女性地位低落,二戰期間雖有不少女性與男性並肩從事反抗活動,但是她們的事蹟向來甚少為人所知。導演尚-保羅‧沙洛美拍攝此片,用意即在向這些幕後的無名女英雄致敬。在電影中,他將莉絲和皮耶的故事做了一些更動,莉絲變成露薏絲(蘇菲‧瑪索飾)並加入其他女性成員珍(茱麗‧德巴迪厄飾)、蘇西(瑪麗‧吉蘭飾)、嘉艾爾(黛伯拉‧弗朗索瓦飾)和瑪麗亞(瑪雅‧山薩飾)。



珍原爲妓女,因為殺人而被判死刑。蘇西是舞女,曾與德國納粹黑衫隊的一名軍官訂婚。嘉艾爾來自布列塔尼,篤信天主教,也是出色的化學專家。瑪麗亞是義大利猶太人,全家都被抓進集中營,在任務中負責情報通信。

1944年,當時距盟軍在諾曼第登陸還有幾個月,一名英國地質學家被派往英法海峽執行勘察任務,假冒德國病患入住德國醫院。英國情報單位為了設法營救,便由特別行動局緊急安排露薏絲和弟弟皮耶(朱利安‧布瓦色列Julien Boisselier飾)深入敵後,負責掩護營救行動,並阻止情報走漏。露薏絲招募了珍等一行人,一起趁著夜色空降到主教橋市(PONT-L’EVEQUE,卡爾瓦多斯省)附近,執行任務。


首次任務雖然成功,但納粹的海因利希上校知道了海上浮橋的功能,亟欲親自告知隆美爾元帥,迫使這六個人繼續出生入死,不讓海因利希得逞。

以兩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故事多到無法細數。尚-保羅‧沙洛美雖然用了五個女演員來講這個故事,但除了主角是女性之外,其他部份並沒有太大創新。可以說從五加一(五女子加皮耶一個男人)第一次出任務救出英國地質學家後,故事就落入「出任務遭到背叛嚴刑拷打死裡逃生」的俗套,當然中間配角會死一堆,但不會死到第一主角。或許對於每次演戲,幾乎每個導演都不會浪費她天賦本錢的蘇菲‧瑪索而言,露薏絲的角色稍微轉換她的戲路,讓她表現既陽剛(勇敢的打手)、又脆弱(面對同僚的犧牲)的一面。


反倒是演反派的Moritz Bleibtreu令人印象比較深刻。當然或許也是因為我是女性觀眾的緣故啦!海因利希在旅館和蘇西重逢的那一幕裡,蘇西拿槍指著昔日情人海因利希,但就是下不了手,結果兩人雖然纏綿一番,在這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情況下,狠得下心的海因利希,硬是做掉了狠不下心的舊情人;事後他大罵露薏絲不該利用蘇西,並將露薏絲轉往別的地方囚禁。

除了較缺乏原創性,使全片格局近似電視電影之外,整部片其實頗為扣人心弦,節奏緊湊。另外,據說佈景十分忠於史實,尤其是地鐵站那幕。從這點來看,【幕後女英雄】(這是網路上找到的翻譯,台灣目前似乎尚未進此片)仍然算是一部不錯看的電影雖然這次觀眾看不到蘇菲瑪索的酥胸

琴,27/09/08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品年份:2007

導演:Léa Fazer

演員:Alice Taglioni (瑪歌), Jocelyn Quivrin (維多), Thierry Lhermitte (貝維謝), Pascale Arbillot (茱麗葉), Scali Delpeyrat (貝同), Julie Ferrier (艾蓮諾)

【我們的無情世界】運用了後設的趣味,大玩「如果是這樣,結果會如何」的遊戲。二位劇中主角瑪歌與維多,各自為兩人的感情與事業客串編劇。

「後設」這個詞是台灣的翻譯,有所謂的後設小說、後設電影、後設戲劇……從中文不容易理解「後設」的意義,其實它的字根「Meta」是希臘文,意義為「關於」或「更高層次」。在英文裡,「Meta」意指由事物本身所導引出的一個概念,並用這個概念回過頭來解釋這個事物。傳統小說的作者通常隱身在人物背後說故事,不會成為故事的一部分。一旦作者和自己創造的人物同台,就有了時空錯置和層次混合的趣味。


 【我們的無情世界】玩的後設技巧則是屬於主角化身作者的遊戲。電影本身是一道道的假設題,主線題目的背景是:

瑪歌和維多是一對感情如膠似漆的情侶,在同一家律師事務所上班。有一天,僱用瑪歌的資深合夥人心臟病發過世,剩下的合夥人貝維謝要選擇新的合夥人。瑪歌和維多才智能力均相當,都有機會出線。

現在問題來了:貝維謝會選那一個?

如果瑪歌在關鍵日那天堅持換穿褲子而非裙子,會不會提昇她出線的機率?

如果維多那天遲到,會不會就此錯過升官的機會?

如果瑪歌當上合夥人,維多能夠為瑪歌的成功高興,衷心支持另一半嗎?

如果維多當上合夥人,瑪歌能甘心生兒育女,放棄自己大好前程嗎?

瑪歌當上合夥人之後,跟維多疏遠,又跟貝維謝外遇,維多看瑪歌老是冷落他,就偷偷將瑪歌的避孕藥換成糖果,結果瑪歌一個不小心懷孕,連孩子的父親是誰都不能確定。

維多當上合夥人之後事業忙碌,某晚只剩秘書陪他加班,結果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但維多還是娶了瑪歌,秘書還出席婚禮。瑪歌的姊姊茱麗葉和瑪歌的同事貝同知道他們的私情,但隱忍不說。柴米油鹽的生活很快使兩人產生摩擦,維多繁忙的事業和外遇更讓他碰到問題就想逃開。大肚子的瑪歌帶著一個孩子,家裏成了她生活唯一的重心。先生變心她知道,不能追求自己的事業,她滿腹遺憾。


這個故事還有一條副線,是茱麗葉和貝同。飾演貝同的Scali Delpeyrat曾在去年歐洲各國合拍的電視電影【戰爭與和平】中飾演拿破崙。在這部探討兩性戰爭和職場生態的輕喜劇裡,貝同是一個有點笨拙、老實、對小事一絲不苟的角色。茱麗葉在某場派對上不小心把紅酒灑在貝同的襯衫,兩人為了清洗襯衫而相識。有趣的是,在不同版本裡,這段襯衫的因緣也有不同的變化,在其中一個版本裡,貝同甚至不甩茱麗葉,兩人根本沒有後來的發展。

故事最後,維多和瑪歌覺得這幾個版本都不好,不管哪一個版本,都弄到他們兩敗俱傷。他們更進一步,推翻所有版本,那天早上索性根本不要進事務所,一走了之!

PS:這部片拍攝地點在巴黎十四區的國立圖書館附近,那四棟打開書本形狀的大樓經常出現在影片中,以巴黎為背景的電影裡,國立圖書館出現的這麼頻繁的,好像是第一部吧!


拙琴,20/09/08


  • 留言者: Shuting
  • Email:
  • 網址: http://blog.yam.com/Shuting310
  • 日期: 2008-09-22 07:22:24

妳好! 雖然沒有看過妳在討論區留言
不過我在會員列表的地方看到連結就進來囉!
看到妳介紹的這一部片子好像還蠻有趣的
有機會我在去找來看一下 ^ ^
謝謝推薦囉!

版主回覆:(01/17/2009 02:48:46 PM)


台灣心法國情
這是台法協會的最新名稱嗎
好久沒去晃了

謝謝推薦囉! -- 不客氣!






  • 留言者: 落難公主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9-29 17:37:47

這部電影感覺很不錯.. 引人深思... 不同的抉擇, 造成不同的後續.. 不只是事業, 人生很多情況也是這樣, 不是嗎....?

版主回覆:(09/22/2008 10:49:15 AM)


是啊
只是這部電影用趣味的方式呈現





  • 留言者: misspixnet
  • Email: service@pixnet.tw
  • 網址: http://misspixnet.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8-12-18 10:28:15

親愛的會員您好:

我們是PIXNET痞客邦的專欄編輯,感謝您用心經營部落格,由於我們非常喜愛您此篇文章內容,
因此我們將您此篇文章放上了PIXNET首頁專欄,希望有更多PIXNET痞客邦的會員閱讀您的好文章。

若有任何問題,請至服務專區與我們聯繫,謝謝^^
http://support.pixnet.tw/index.php

PIXNET痞客邦

版主回覆:(09/29/2008 07:17:40 PM)


又被選上首頁了
感謝您的愛護 : D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末看過了【慾望城市】的電影版。電影版有個好處不需要看過影集才能進入劇情,很適合我這種從來沒看過慾望城市】影集的人

影片延續影集的主題,繼續著墨於四個多金熟女的感情世界,觀眾看到了大人物走入婚姻的疑慮、米蘭達如何面對史帝夫的出軌、夏洛特意外懷孕喜獲千金、火辣莎曼珊在洛杉磯和男友史密斯的新生活

四個姊姊淘在電影裡的友誼令人好生羨慕。吃完外帶中國餐的米蘭達在除夕夜打給凱莉時,在電話線那端的凱莉馬上聽出她的寂寞,雖然米蘭達叫她不用麻煩,凱莉還是立刻搭地鐵到她家陪她。凱莉和私人助理露意絲之間的合作關係,也是一段美麗的插話

不過我覺得整部電影最搶戲、最有破題效果的角色,不是凱莉、夏洛特、莎曼珊,也不是米蘭達,而是......莎曼珊的狗莎曼珊本來不想買下牠,但是臨去前竟然發現牠對著墊布發情--顯然莎曼珊覺得此狗飢渴的程度和她有得比,於是改變心意,把牠帶回家。真想知道劇組從哪裡找來這隻會演活春宮的小狗?牠三不五時對著抱枕或任何可以磨擦的物品發情,笑點十足。

坦百說,慾望城市】的故事和我有點距離,因為主角不是還沒走入婚姻,就是對婚姻和家庭還猶豫不前。主角每一個都有好的不得了的職業,和比我薪水多出好幾個零的收入。當我小心翼翼花著每一塊錢,她們身上的一個不起眼小配件的價錢,可能就是我一星期的菜錢。但是作為一部商業作品,慾望城市】的娛樂效果還是已經達到了。

拙琴,15/09/08



  • 留言者: hui6120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09-16 15:39:20

拙琴:
喜歡看你講電影 小非

版主回覆:(09/12/2008 09:58:32 AM)


小非

:)
看了有感覺的電影
會讓我想寫下來分享

拙琴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季將至】是一部混合了旖旎異國風情、異國
/主僕/外遇戀情和民族意識覺醒的故事。



【雨季將至】的背景是一九三○年代的印度喀拉拉邦(Kerala)。英國人亨利‧莫爾斯(Linus Roache飾,他曾於1997年的【慾望之翼】(The Wings of Dove)與海倫娜‧寶漢卡特演過對手戲)來到當地,想在南印度修築一條道路,發展山陸地區的香料裁種事業。




趁著太太蘿拉和兒子彼得不在身邊,亨利與家中的印度女傭薩佳妮(
Sajani)產生了戀情。某天薩佳妮和亨利在河邊纏綿的時候被人看見,而被丈夫在她遲歸的某晚痛打一頓,要她招出外遇對象。薩佳妮逃到亨利家,希望亨利帶她遠走高飛。但亨利無法承擔不倫之戀與通姦曝光的下場,要他的印度手下T.K.護送薩加妮走。
薩加妮不相信亨利會拋下她一個人,冒險折回T.K.的小屋。亨利趕來,和T.K.兩人力勸薩加妮,為了大家的安全趕快離開。為了愛情背叛婚姻的薩加妮走投無路,做出了悲劇性的決定……
 



 

【雨季將至】至少有三個面向可以討論。第一是亨利。他代表了殖民者和負心漢。我認為他對薩加妮確實有感情,但是他不可能逾越社會地位、倫常和種族,去回應薩加妮期望得到的愛情;代價太高了。理論上他和薩加妮只可能是一場遊戲而已,並且原來他也不會冒什麼危險,因為薩加妮來自被殖民的弱勢民族,直到發生那場悲劇……



第二是T.K.,在亨利底下做事的印度員工。他的印度同胞稱他為「尼蘭」(Neelan)。T.K.受過英國教育,喜歡讀書。當他的同胞開始產生民族意識,希望殖民的英國人離開印度土地時,他只是睜隻眼閉隻眼,不加入他們的活動,繼續為亨利效命。
 



第三是薩加妮。薩加妮代表了傳統的印度婦女,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丈夫,在家中地位卑微如草芥。她愛上了主人,並與他發生關係,嚐到了愛情的滋味。主人對她雖然很好,但是卻不可能和她在一起。當她最後問亨利究竟愛不愛她,亨利說不愛時,她的世界就整個粉碎了。



薩加妮的悲劇讓亨利心如刀割,一同隱瞞真相的T.K.則是滿心愧疚。但是亨利沒有太多時間傷心,他必須顧慮現實面,儘快在雨季來臨前完成開路工程。就在此時,薩加妮事件再度還魂,改變了亨利和T.K.之間的情誼和關係。由於這件事的催化,原本同時站在兩個世界的T.K.,漸漸完全站到印度人的一邊來。最後他指著剛開出的路,對亨利說:「路會留下來,當我們都不在時,它還會在那兒;它不會是我們的。它從來都不是我們的。您必須離開。」最後T.K.歸還了亨利送他的手槍,離開亨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攝影和配樂。攝影取景巧妙,又拍出了印度特有的色彩。配樂則在西方樂器之外,融入了印度當地的音樂特質。【雨季將至】出自出過【窗外有藍天】等多部文學作品改編的莫詮-艾佛利製片公司,喜歡詹姆斯‧艾佛利片中一貫典雅詩意氣質的觀眾,這部由山托士‧席萬(Santosh Sivan)執導的作品也不會讓你失望。



拙琴,13/09/08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