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吉爾(傑佛瑞洛許)是一位享譽盛名的拍賣師,向來最愛的人都在畫框裡讓他欣賞。整間挑高天花板密室,都填滿了古往今來的仕女畫作。然而,年事已高的佛吉爾不僅始終孤家寡人,又個性孤僻,排斥與人接觸。他少數的好朋友是私下長期與他合作,用非正當的競標方式幫他競標畫作的比利(唐諾蘇德蘭)。
佛吉爾(傑佛瑞洛許)是一位享譽盛名的拍賣師,向來最愛的人都在畫框裡讓他欣賞。整間挑高天花板密室,都填滿了古往今來的仕女畫作。然而,年事已高的佛吉爾不僅始終孤家寡人,又個性孤僻,排斥與人接觸。他少數的好朋友是私下長期與他合作,用非正當的競標方式幫他競標畫作的比利(唐諾蘇德蘭)。
70年代,美國德州。鮑伯(凱西艾佛列克)和露絲(魯妮瑪拉)是一對戀人,喜孜孜地等待新生兒的到來。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二人和朋友佛萊迪合夥搶劫。在與警方對峙的過程中,露絲開槍射傷警探派屈克。眼看無法掙脫出警方的圍捕,鮑伯為露絲頂罪,對警方宣稱是自己開的槍,以便讓露絲脫罪。
看了這部片,有點不知從何說起。這篇文章對電影有貼切的描述,索性直接轉載如下:
出處:http://yule.sohu.com/20130521/n376650691.shtml
(來源/《銀幕》 編譯/菜頭)《平原上的印第安人》是一部細膩、樸實的劇情片,它避免了過於戲劇化的情節發展,為本尼西奧-德爾-托羅何馬修-阿馬立克兩位優秀演員提供了發揮演技的穩固平台,將一個二戰老兵在戰後接受心理治療的故事娓娓道來。
拍過【珍愛人生】、【性腥聞】的導演李丹尼爾斯的新作【白宮第一管家】,主角絕口不談政治,卻是一部政治訊息濃厚的影片。
【白宮第一管家】的故事靈感,來自在白宮服務三十四年,歷經八任美國總統的黑人管家尤金艾倫。在本片中,尤金艾倫改名為西索甘斯。影片一開場,就是絞刑架的畫面,緊接著敘述西索甘斯幼年在棉花田長大,母親淪為白人農場主的性奴,父親只因對主人說了一聲「嘿」就被一槍斃命。在這樣肅殺的氣氛中,西索甘斯被農場主的母親叫到家庭當佣人,奠定他往日進白宮工作的基礎。
珍妮原是FBI探員,離開FBI後,進入一家奇特的保全公司擔任特工。這家私人公司專門服務大公司,防止企業遭受環保恐怖份子以及反商激進人士的攻擊。在一次出任務的過程中,珍妮化名為莎拉,潛入一個名為「東方」的神祕無政府激進組織蒐集消息。珍妮一方面為他們的激進行動感到不安,眼前不肖企業危害社會的赤裸真相也讓她動搖。在朝夕相處下,「東方」崇尚回歸樸實簡約,單純心靈的生活方式,不僅讓珍妮原本的價值觀受到衝擊,她更愛上了組織的首領班傑明。
【末日之戰】在法國上映的時候沒跑去看,因為我不是布萊德彼特的粉絲,對殭屍片也不是特別熱中。先說在前頭,我沒看過麥克斯布魯克斯(Max Brooks)的同名原著,從網路評論看來,導演大幅更動了小說情節,電影和小說有很大的差異。不談這點,電影本身倒是挺不賴!
故事描述全世界遭到不明的病毒傳染,地球遭到殭屍攻擊,被殭屍攻擊的活人也變成殭屍,世界都發生大規模的動亂。前聯合國調查人員傑瑞藍恩(布萊德彼特飾)原本不想重批戰袍,但唯有他接受任務,家人才能留在安全的地方。為了保護家人,藍恩毅然接下重任,前往韓國與以色列找出病毒的起源。
【熾愛琴人】像一間滿佈閃耀珠寶的房間,待在裡面兩小時後,不禁對這種高密度美學感到頭暈目眩。花了兩天時間才消化完畢,給自己一點留白後,才能回過頭來討論。
【熾愛琴人】是列勃拉斯與史考特‧索爾森(Scott Thorson)的愛情故事。素有閃亮之王稱號的美國鋼琴家列勃拉斯,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和華麗的演奏風格聞名。片名原意為「燭台後方」,該典故出自列勃拉斯演奏時,習慣在鋼琴上放置一座樹狀型燭台,華麗風格不在話下,同時也是他的正字標記。不論在舞台上和私底下,列勃拉斯的生活方式都綴滿了絢麗的音樂、美男、華服、美酒、黃金、鑽石。他遇到史考特時,列勃拉斯五十六歲,史考特十八歲。三十八歲的年齡差距,以列勃拉斯的年紀,擔任史考特的父親綽綽有餘。然而,有些愛情碰到了,你就是拿它沒輒。史考特雖然是雙性戀,但還是迅速和列勃拉斯墜入情網,並離開寄宿家庭,搬進烈勃拉斯家中,擔任他的秘書。
佛杭索瓦歐容2013年的話題新作,用四首歌和四季來刻畫女主角的故事。
十七歲的少女依莎貝拉正值花樣年華,有著姣好的面孔和窈窕的身材。她具備了一切世俗幸福的條件:成長在富裕的家庭,衣食無缺,家庭和樂(雖然父母離婚,但繼父和她關係和諧),父母充分供應她各方面的需求,又是念巴黎名校亨利四世中學。
【我的初戀】是前年(2011)拍的片,去年上映,但我完全不知道有它的存在,直到最近發現它的DVD。它的電影海報裡有什麼東西吸引了我,我想是那位男主角燦爛的笑容吧!劇情是純愛故事的風格,這是法國片中很少見的。說來也奇怪,在很多人心目中,法國是浪漫的國度,但是他們卻很少拍東方常見那種純愛故事。男女主角都是少見的面孔,帥氣的男主角原本是模特兒。拍這種片最怕拿捏不好,把純愛故事拍成肉麻當噁心的白爛片。幸好,他們都很投入,讓老套的愛情故事有說服力。
再一次跑去看一部影評不甚欣賞,但電影介紹頁上有很多「讚」的影片,果然還不錯!影評有時還是只能當參考。另外想去看的原因,主要是去年看過【孕轉六人行】(Friends with Kids),對劇中女配角克莉絲汀薇格(Kristen Wiig)印象不錯。
這部電影的預告片給人的期待,和電影劇情有很大的差距。看預告片的時候,注意焦點完全被放在英王喬治六世和王后伊麗莎白訪問小羅斯福所造成的文化衝擊上。我以為這會是一部從歷史事件談小羅斯福的傳記片,結果我錯了,其實這部片真正的重點在小羅斯福總統與遠房表妹黛西之間的曖昧關係。這樣的安排,彷彿電影公司欲言又止,不想破題。
1898年,加拿大克朗代克淘金潮時期,七個德國移民懷著發財夢,結伴前往育空地區道森市尋找金礦。領隊的人名叫威爾漢姆·徠瑟,是個商人,廚師是一對原本經營餐館的夫妻,管理馬匹及行李的是卡爾,另外還有一位記者、一個夢想賺大錢讓孩子過好生活的爸爸羅斯曼,以及最引人注目的愛蜜莉。愛蜜莉是個亮眼的單身女子,卻選擇在幾乎都是男性的隊伍中旅行2500公里。廚娘對她指指點點,但她毫不在意。
在拍賣所擔任助理的賽門因為好賭成性而欠了一屁股債,黑幫集團首腦法蘭克幫他還債,條件是他要內神通外鬼幫他偷來名畫。豈料賽門在搶劫中腦部受到撞擊而失憶,想不起來把名畫藏在哪裡。為了喚起他的記憶,法蘭克讓賽門選擇一位催眠師,希望藉助催眠找到失落的名畫。沒想到,深鎖賽門腦中另一個秘密,也因而逐漸被掀開來。......
在看片之前,對【馬呂斯Marius】/【法妮Fanny】(現正於法國上映)/【西薩César】(預定2014年12月上映)這三部片,我只知道是丹尼爾‧奧圖(Danieul Auteuil)自導自演,改編自法國名作家馬瑟‧巴紐(Marcel Pagnol)的作品。巴紐從小在馬賽長大,1925年左右,他在巴黎患了思鄉病,動念撰寫一部以馬賽為背景的劇作。當時所有的朋友都勸他打消這個念頭,認為這種地方色彩過於濃厚的故事,在馬賽以外地區是很難得到共鳴的。但他最後體悟到,只要是誠懇的作品,即使地方色彩濃厚,還是可以打動人心。於是他動筆寫了【馬呂斯】,而且大受歡迎。這就是電影版的前身。其實這三部片通稱為「馬賽三部曲」(la trilogie marseillaise),最早是巴紐在1931-1936年推出的,當時同樣非常賣座,而且在法國影壇奠定了經典般的地位。
帶鍋貼去看這部片,時值星期六下午,可以容納一百人以上的放映廳竟然不到十個人!整間放映廳差不多是我們的啦!真是樂翻了。難不成因為我們看的是比較貴的3D場?
鍋貼很久沒進電影院了,難得這次他點頭。這傢伙不是特別喜歡看電影,偏好戶外活動和電動,每次想帶他去看一些看起來很適合他的片,他都不想去。
好的動畫電影,可以讓大小朋友都看得開心。看完【怪獸大學】不只開心,竟然看到眼眶微濕。
看這部片,感覺很像在看丹麥政治影集「Borgen」的某一集:飾演大廚Mikkel的Pilou Asbaek,在「Borgen」裡飾演公關策士Kasper Juul,演船公司老闆Peter的Soren Malling,是「Borgen」裡的電視台主任,船公司員工Lars在「Borgen」曾經演出環境與能源部長Amir Diwan。這還不只,根本連導演林賀姆(Tobias Lindholm)都是「Borgen」的編劇。尤其,「Borgen」有一集就是以海盜劫船事件為主題。
【紐約哈哈哈】讓我想起上個月看過的【噢,柏林男孩!】:一樣都是年近三十的主角,一樣的黑白攝影,不斷變化的場景。而不管是【噢,柏林男孩!】對未來不知所從的尼可,或【紐約哈哈哈】裡立志成為正式舞者的法蘭絲,兩部電影裡都有種尋尋覓覓的足跡。不同的是,【紐約哈哈哈】多了一絲無懼未來的瘋狂與樂觀。法蘭絲在舞團裡打工,為了死黨室友蘇菲和交往遇到瓶頸的男友分手,沒想到蘇菲找到新室友,要住進夢想以久的街區。經濟較拮据的法蘭絲於是更換不同的地址,先跟兩個出身富裕的男性藝術家當室友,在一時興起獨自跑去巴黎借住友人公寓度週末之後,她又跑到大學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