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電影 (5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pside Down  

三月出了許多吸引人的影片,四月卻陷入不知道有什麼好看的窘境。五月,似乎因為有坎城影展,又突然一堆吸睛的影片:【慾謀】(Stoker)、【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顛倒世界】(Upside Down)......目不暇給,恨不得有足夠時間全部看完。

【顛倒世界】是阿道貢獻的影片。阿道找到這部片時,很高興的說:「太好了,這樣省得我去戲院看這部;它看起來好像一般般。」看完阿道口中疑似「一般般」的【顛倒世界】後,我倒覺得還滿OK的!尤其看過【雲圖】之後,個人喜歡上吉姆史特格斯Jim Sturgess)。【顛倒世界】的劇情雖然有未完成之感,吉姆史特格斯和克絲汀鄧斯特的演出卻彌補了略嫌貧弱的劇本。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annah Arendt  

記得第一次接觸到漢娜‧鄂蘭的理論,是在上大學的時候。那個年代關於漢娜‧鄂蘭的書,有麥田出的《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有沒有讀過這本書,連我自己都不能確定,因為以前在舊家的書多半散佚。她對於極權主義的論述,如今早已不復記憶,但我對於她跟海德格之間頗受爭議的戀情,還有一點斑駁的印象,程度和我對於西蒙波娃-沙特這一對政治哲學家伴侶的理解差不多。

雖然是在巴黎這樣的大城市上映,但是【漢娜鄂蘭】這種片,受限於題材的關係,不是那種能夠在大多數戲院上映的大眾電影。它四月二十四日才在法國上映,五月一日跑去看的時候已經排在一間小小的放映廳,觀眾坐滿了估計也不會超過一百人。看樣子,再過一、二個禮拜大概就要下片了。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ud  

兩個十幾歲的少年,在島上遇到一個叫「泥土」的陌生男人。艾利斯好心帶食物給他,和他形影不離的奈克原先不想理會,後來也加入了幫助「泥土」的秘密行列。「泥土」說自己從小在這裡長大,因為殺害欺負青梅竹馬女友珠妮柏的暴力先生而浪跡天涯。回來這裡是為了帶著珠妮柏一起逃亡。隨著時間過去,艾利斯和奈克和「泥土」也結為好友,並在仇家面前幫他掩飾,甚至為此遭受生命危險。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in dans la main  

身兼導演兼演員雙重身分的華蕾莉董澤利,再度和前夫傑瑞米艾肯合作的影片。

嘴對嘴的吻是一種奇妙的碰觸。古今中外的愛情故事裡,吻都擁有近乎神性的力量:白馬王子吻醒睡美人、救醒誤食毒蘋果的白雪公主......。有句話說「一吻定情」,但是如果根本都沒有喜歡就吻上了呢?那簡直是命運。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 Cage Dorée  

法國是多民族國家,雖然平平都是法國籍,但是長得不一樣就是會分。顏色不一樣肯定會分,顏色一樣還是要分。所以我們會常常看到某某畫家是「西班牙裔法國人」(français d'origine espagnole),某部長是「韓國裔法國人」(française d'origine coréenne),......基本句型就是「français d'origine xxx」。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幾個月前就在電影院看到【泡沫人生】的預告片,當時感覺......非常的米歇爾·龔德利(Michel Gondry,本片導演),很符合他的風格。實際看過【泡沫人生】後,果然一如預告片的印象,充滿童話的奇幻氣氛。

本片改編自柏利斯維昂(Boris Vian)的同名作品。我沒有看過這本書,純粹就電影討論。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he Impossible  

【浩劫奇蹟】去年底在法國上映時,評價普普通通,加上聖誕節檔期大片齊出,於是我也沒有把它列在優先看片的名單上。昨天有機會看過之後,覺得「耶~~?還不錯啊!」真的考慮把這本Studio Ciné Live換掉算了,跟我的口味差太多也!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élé gaucho  

2010年,法國導演Michel Leclerc出了一部【人們的名字】(Le nom des gens)。故事敘述父親為阿拉伯人,母親是法國人的巴希雅本穆罕默德,如何運用自身的影響力,甚至和對方上床,來影響對方的政治傾向。這部融合了左派思想與幽默浪漫的愛情故事,在當時得到了影評和票房一致的肯定。女主角Sara Forestier得到2011年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葛斯范桑執導的【心靈勇氣】,同樣是大衛對抗哥利亞,小人物對抗大集團的類型故事。不同的是,這次他選擇從集團內部的角度來敘述。

故事是能源開發公司業務員史提夫巴特勒和搭檔蘇湯普遜,前往麥金利小鎮說服居民簽下天然氣開發案。他們藉著變更為當地打扮,混酒吧和民眾拼感情,以及巴特勒農家出身的背景,拉近與居民之間的距離。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Amour & Turbulences : affiche Ludivine Sagnier, Nicolas Bedos

現代高壓的生活型態下,浪漫喜劇是很好的調劑,而且喜劇類影片片長通常不會超過兩小時。最近生活比較緊湊,抱著想要輕鬆一下,不要花大腦的心情,進電影院看這部【情事多磨】。

故事很簡單:安端和茱麗是三年前分手的男女朋友,不巧在紐約飛往巴黎的班機上成為隔壁鄰居。她過幾天就要和律師男友結婚,他三年來只有眾多不超過二星期的露水情緣,因而在女友圈中有"二星期先生"的稱號。她想盡辦法躲避這個睡過全巴黎的花心大少,他却打定主意要在七小時的航程中把她追回來。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85年,十九歲的女僕奧古絲汀因為突然歇斯底里症發作,而被送到巴黎Salpêtrière醫院。她發病時令人目瞪口呆的場面,讓沙可醫生注意到她,並成為他特別關注的病患。沙可是腦神經科醫師,1882年,他在Salpêtrière醫院建立了歐洲第一個神經科門診。為了籌募醫院基金,在發表會上以催眠術啟動她重現發病過程。尚是處子的奧古絲汀竟然以如乩童上身般的激烈動作,在眾目睽睽下出現性高潮。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丈量世界】產生興趣,是因為我從來就對數學、理化無能為力。竟然有人能把數學家和自然學家的故事寫成小說,還因為暢銷而拍成電影,這讓我太好奇了。為了下這部片(法國沒上映),我讓電腦跑了一天一夜,由於電腦離床很近,這讓我晚上睡得不是很沉。

犧牲睡眠品質的結果,值得嗎?我想是的。在【丈量世界】裡,高斯和洪堡小時候有一面之緣(洪堡比高斯大八歲,但飾演高斯的男主角,事實上比飾演洪堡的男主角大了十一歲),之後分別用自己的方式去測量世界,直到晚年才再度相遇。測量就是他們生活的方式,數學和自然就是他們的語言。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芮絲的寂愛人生】改編自莫里亞克小說【寂寞的心靈】,第一次被改編是在1962年,由喬治‧佛朗敘(Georges Franju)導演,女主角是主演【愛‧慕】的艾曼紐‧麗娃。當年,莫里亞克積極參與的劇本,故事敘述方式與原作相符,都是採倒敘法,從泰芮絲因毒害丈夫在法院受審開始。她和丈夫為了維護兩家族的門面,聯合做出假證詞,並得以獲判無罪。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阿道:昨天你去看哪部電影?

拙琴:阿莫多瓦的那部。在第一廳。昨天班次誤點,多走十分鐘路,趕去搭七號線,到電影院坐定時只差五分鐘就開場,有夠喘的。

阿道:阿莫多瓦那部片在Les Halles的第一廳(最大廳)放映?有沒有搞錯?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place beyond the pines    

看完【雲圖】再來看【末路車神】,就好像坐完雲霄飛車後腳踩到地面的那一刻,若有所失,卻也有種回到現實的感覺。畢竟,【雲圖】這樣的電影是難得一見的奇葩。然而,【末路車神】的結構雖然沒有像【雲圖】那麼複雜,卻也是買一送二的故事。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ud Atlas  



【雲圖】看完兩天了,裡面的故事和音樂還徘徊在腦海裡,久久散不去。看了網路上的一些訪問,發現好幾個訪問者都表示,對【雲圖】中複製人星美451與反抗組織聯盟指揮官張海柱那段故事特別感動;這也是我最有感覺的【雲圖】故事。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éclatement 2       

這是我看【雲圖】時,右腦像放煙花一樣爆炸的瞬間;腦內爆炸的同時,頭皮連帶起了一陣雞皮疙瘩。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查資料時,發現這張對岸網友製作的【雲圖】圖表。製作得非常一目了然,轉貼如下:

-受限於頁面寬度,網頁無法顯示完整圖表。網友可以點選照片,在我的痞客幫相簿中完整觀看。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ud Atlas affiche France  

上次看華卓斯基兄弟的作品,是十幾年前的【駭客任務】。這次看華卓斯基姊弟(哥哥賴瑞幾年前變性成為姊姊拉娜)的【雲圖】,我腦子裡又同時出現「靈光乍現」和「腦內爆炸」兩種反應,而這部改編自英國作家大衛‧米契爾(David Mitchell)同名小說的影片,在穿越東西、橫貫古今的段落間,同樣在新奇的敘事手法下,瀰漫著濃厚的東方哲學氣息。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Jappeloup  

【加佩盧】敘述法國障礙馬術選手皮耶杜杭和加佩盧的故事。皮耶自幼騎馬,到了青年時期,皮耶對於要不要繼續騎馬猶豫不決,最終成為律師。

但他遇到了加佩盧。加佩盧是一匹Selle français公馬。這種馬高大健壯,以體力充沛、爆發力強著稱。但加佩盧卻特別矮,只有158公分,個性執拗,需要調教。皮耶第一次看到加佩盧的時候,也曾以貌取馬,懷疑牠的實力。經過一段磨合期之後,皮耶對於騎馬的熱愛又回來了,他懷念那段以馬術為重心的日子,並毅然決然放棄了律師生涯,全心致力在馬術競賽,最後終於在一九八八年的漢城奧運上拿到奧運金牌

文章標籤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