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 ne suis pas là pour être aimé:直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我可不是來這裡要人愛的」。這是一種說法,有點賭氣明志、表示立場的味道。譬如你公事公辦而被同事抱怨時,就可以說:「Je suis là pour bosser ; je ne suis pas là pour être aimé.」(我在這是要做事,不是要誰喜歡我)

這句話改成電影標題,又會有甚麼樣的涵義呢?

在電影裡,五十歲的執達員,Jean-Claude,因為醫生建議要運動,便參加工作地點對面的探戈課。在那裡,他遇見了Françoise。三十幾歲,燦爛迷人的Françoise有著穩定的工作,準備和同居男友結婚,因為希望在結婚舞會上開舞而來上課。

Jean-ClaudeFrançoise的生活看似極不相同:Jean-Claude頭髮幾乎花白,厭倦自己的工作,離婚獨居,忍耐著住在養老院的父親。他對生命透露著一股深刻的無奈感、無力感。美麗的Françoise卻要跟自己所愛的人許下一生的誓言,試穿白紗時的她,毫不懷疑她對幸福的承諾。

可是Françoise的男友只顧著找到靈感,寫出作品來,卻忽略了未婚妻幾次要他陪著去上課的要求。Françoise認出了Jean-Claude是她小時候保母的兒子,幾次舞下來,他們不由得對彼此產生了感情。

Françoise對這段忘年之戀感到困惑,而不知道她要結婚的Jean-Claude,則喜孜孜地去買香水送她。我真喜歡店員告訴他,他選的香水叫做「熱情無限」的時候,他懷著秘密被拆穿的張皇失措,要求店員推薦他另一款「味道類似,名字不同」的香水。

之後,Jean-Claude在無意間知道了真相,Françoise希望兩人能做朋友,但被拒絕。Françoise含淚離開。

電影在兩人的雙人舞中結束沒有告訴我們Françoise究竟有沒有放棄夢想中的婚禮,選擇Jean-Claude?但是我猜她應該不可能選擇未婚夫,那隻懷抱寫作夢的呆頭鵝看到未婚妻哭了兩次,都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我想答案應該很明顯了吧!


從身體的距離,到心靈的距離

以舞蹈為題材的電影很多,從過去的「熱舞十七」、「舞國風雲」等等,無非是藉由舞伴之間的近距離接觸,藉由頻繁的舞技切磋,而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在這部電影裡,舞蹈的地位比較含蓄而不那麼戲劇性。幾場舞蹈戲,大家都是跳著慢舞,肢體動作也頗為含蓄,可是溫暖的燈光,熱情的掛畫,靜默而親近的雙人舞,在某種程度上,讓兩個陌生人迅速墜入愛河,產生更強的說服力。

導演拍攝的手法相當簡樸,沒有豪華的場景,也沒有炫目的剪接鏡頭。這裡面有許多原因,有的是題材,有的是經費--事實上,許多法國片呈現出來的,都是類似的簡樸風格,除了因為片子談的多半是一般人生活周遭發生的事物,其實也因為大部分法國片都是小成本製片。我覺得這種極簡風格很適合這部片;它很含蓄的講了一個愛情故事,裡面的人物就像是我們認識的某些人,甚至就是我們自己。無論是Jean-Claude每回探視都在抱怨,卻每回都偷看兒子離開的父親,或是Françoise對著Jean-Claude說她只是在結婚前有點迷惘才和他有一段,她還是會結婚,甚至是在門後偷聽的秘書,他們的演出都不禁讓人會心一笑,因為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就像Jean-Claude在父親去世後打開上鎖的壁櫥,赫然發現父親宣稱早已丟到垃圾桶的「破銅爛鐵」-他少年時期參加大小網球比賽的獎座。

人心難測啊!就連自己的父親,到了他去世的時候,也不能明白。但人生不就是如此?

導演對著處於兩難--該選擇自己心動的人,還是選擇將要共度一生的人--的女主角,投射著一種充滿人情的溫暖目光。這使得女主角兩次因為內心煎熬而落淚的戲,份外真誠感人,特別是她周遭的人,都不知道她哭泣的真正理由。她哭泣時,是完全處於孤立的狀態。

但我想女主角其實是很幸運的,因為她的難題是在承諾前出現,如果在承諾後出現,基本上她是沒有選擇的。

我不是要人愛,但如果你愛我的話,就來吧。

我想,這部片的片名,或許可以這樣解釋吧。

拙琴,09/07/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拙琴 的頭像
    拙琴

    莫比埃湖畔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