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迷【歌劇魅影】,那時買的CD不知道放過多少遍,雖然一直沒機會看到音樂劇,有些遺憾。【歌劇魅影】有作為一齣精采好秀的因素:好聽的音樂、神乎奇技的主角、華麗的佈景和特效、難解難分的愛情故事。
很多年後,在某個地方看到洛伊韋伯談【歌劇魅影】的創作過程,才更深入地了解這齣劇對洛伊韋伯的意義。這齣劇有許多唱段都是洛伊韋伯為當時妻子莎拉‧布萊曼量身訂做,是他獻給愛妻的愛情謳歌。不難想見,洛伊韋伯藉著魅影,訴說對妻子的愛。他不就是那個其貌不揚,卻又滿腹才華的男人?從這角度看來,魅影的歌之所以如此動人,或許因為那有很大部分是洛伊韋伯的心聲。可惜,魅影雖然擄獲克莉絲汀的心,佳人還是選擇了帥氣多金的貴族男。克莉絲汀最終離開魅影,莎拉‧布萊曼也和洛伊韋伯分道揚鑣。
二十四年後,安德魯‧洛伊韋伯終於推出續集,場景設在一九一零年紐約的科尼島,那裡是著名的遊樂區。洛伊韋伯某次看到科尼島的紀錄片後,認為科尼島當年那種馬戲團、遊樂場、奇幻的燈光和奇裝異服的丑角,非常適合作為魅影的棲身之處。
當年的魅影從巴黎逃亡至紐約,自稱是娛樂界大亨「Y先生」。他邀請不知情的克莉絲汀來演唱,她攜家帶眷來到美國,即將又必須在未解的情結中做出抉擇。
對照【歌劇魅影】和【愛無止盡】的劇本,兩者的開場驚異的相似:【歌劇魅影】以拍賣巴黎歌劇院事件的紀念物開場,勞爾對著拍賣品回憶當年;【愛無止盡】是吉芮太太跟表演者對著遊樂場昔日的遺跡慨嘆,而魅影和克莉絲汀同樣都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在人物方面,【愛無止盡】保留了【歌劇魅影】主要幾個原班人馬,只多了一個新角色,那就是克莉絲汀的兒子古斯塔夫(Gustave)。
這個新角色並非憑空出現。在劇中我們將發現,古斯塔夫扮演著一個關鍵角色:他其實是魅影和克莉絲汀的兒子,也繼承了魅影的音樂天分。相較於「性」在【歌劇魅影】僅止於暗示層次,古斯塔夫的存在證實了那不只是暗示,音樂天使不只是天使。魅影和克莉絲汀在「沒有月光的夜空下」(Beneath A Moonless Sky)這首充滿熱情的對唱中,也滿心懷念地回憶了兩人那夜的溫存。古斯塔夫著迷於魅影的世界,但當他第一次看到面具下的魅影,也不禁嚇得倒退,就跟他母親當年一模一樣。
【愛無止盡】(Love Never Dies)音樂劇上演一延再延,原本洛伊韋伯打算在倫敦、紐約和上海三地同時上演,但是後來因為同時徵選三組演員的難度太高而取消,洛伊韋伯決定先確定一組班底再說。最後2010年3月此劇在倫敦上演十八個月後,在2011年8月底落幕,目前在澳洲上演。
聽過【愛無止盡】的專輯,並讀過小冊之後,我個人相當喜歡。相較於【歌劇魅影】集華麗、驚悚、夢幻為一身的劇情,【愛無止盡】更富現代性,魅影少了幾分詭異,多了幾分人性,甚至現身於普羅大眾中。還有洛伊韋伯自己對人生和愛情的詮釋。【歌劇魅影】發生的地點在十九世紀的歐洲,而【愛無止盡】的劇情則設在巴黎歌劇院事件後十年,新的世紀(二十世紀)、新大陸(美國)。當年克莉絲汀和勞爾有情人終成眷屬,有了一個小孩,是否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當年公主王子的美好愛情,不可避免地隨著時間褪色了。勞爾酗酒和賭博敗光了家產誠然令人遺憾,但是能責怪他嗎?而追隨魅影到美國的吉芮太太和梅格,對於魅影眼中只有克莉絲汀,無視於兩人多年來對他的忠誠和付出,也是滿腹辛酸。梅格因為暗戀魅影,不惜下海犧牲肉體,並嫉妒起克莉絲汀,也是非常寫實的故事情節,遠遠脫離她在【歌劇魅影】的純潔無暇。
飾演魅影的Ramin Karimloo(他也曾在【歌劇魅影】飾演同一角色)歌聲美妙,深富感情。飾演克莉絲汀的Sierra Boggess,姿色並不出眾,但是她的聲音是少見的純粹、清新,當她唱到極高音時,感覺就好像要飄到天上似的。她唱的主曲【愛無止盡】旋律優美,歌詞動人,非常感人又耐聽,推薦。
Sierra Boggess在幕後花絮DVD中說,唱這首歌讓她感動的想哭。這並非只是錦上添花之詞;這首歌打動了許多人,可以感覺,裡面有許多作曲家的心聲。
這首歌讓我聽到起雞皮疙瘩,泫然欲泣
音樂劇結尾,魅影給克莉絲汀最後一吻,和古斯塔夫對看,在一陣冗長的沈默後,做為兒子的古斯塔夫伸手放在魅影的面具上。魅影紋風不動,兒子最後溫柔地拿下面具。這次,他再度注視著魅影恐怖的臉頰,沒有露出畏懼的神色。他接受了自己的生父。這一結局為【愛無止盡】另一主題--「底蘊之美」(beauty underneath),下了一個包容的註腳,餘味無窮。此劇結尾(在吉芮太太回憶時即已提到),魅影就像在【歌劇魅影】中一樣人間蒸發,只是這次他帶了一個小朋友。
我想像著魅影牽著兒子的手,越走越遠,身影越來越小,就像卓別林在【城市之光】裡一樣,漸漸地漸漸地,化成地平線邊緣兩個小點。這一次,洛伊韋伯永遠畫下了魅影的終章。
拙琴,13-15/11/1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