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教授艾柏(Abe,奧瓦昆菲尼克斯)獲聘至某大學任教。艾柏因好友命喪伊拉克,老婆又跟別人跑了,情緒十分低落。嗜好杯中物的他,原本有著花花公子的名聲,殘念的是,憂鬱症讓他的小弟弟跟著垂頭喪氣。但這都不打緊,他有如搖滾明星般的獨特魅力,仍然引來同事瑞塔與學生吉兒(Jill,艾瑪史東)的熱烈追求。

有一天,吉兒和艾柏無意間聽到餐廳臨座客人的對話。為苦主除去惡法官的念頭,讓艾柏突然找回生命意義,甚至讓他重振雄風,和吉兒出雙入對。……

伍迪艾倫就像紅酒,每年一釀,每年的味道都不太一樣。2015年份的【愛情失控點】乍看之下是文藝腔愛情故事,正在思索伍大導到底要玩什麼把戲之際,劇情發展卻來個180度大轉彎,變成黑色道德劇。其中變化,讓我想起比利時作家阿梅麗·諾冬(Amélie Nothomb)的寫作風格,她筆下的主角經常透過謀殺來體驗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甚至是獲得某種快感。很巧的是,阿梅麗·諾冬也是固定每年一書的作者,而且她比伍大導更規律,永遠選擇在九月「生產」。

總是掛著兩個深陷黑眼圈的奧瓦昆菲尼克斯,超級適合演像艾柏這種頹廢的主角;如果說,我們可以預期他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出軌,伍導的【愛情失控點】的結局卻讓觀眾目瞪口呆。艾瑪史東飾演那位活靈活現的年輕女學生,游移在心儀的男教授與穩定的男朋友之間;自以為不在乎世俗規範接受的她,一旦證實內心的疑慮之後,當下快刀斬亂麻,再多的哲學理論和辨證,都無法戰勝她的道德勇氣。諷刺的是,她與艾柏當時的愛情見證,竟然是最後天人兩隔的關鍵。從結局來看,吉兒跟【名媛教育】的珍妮同樣都給現實生活上了一課,而這一課的教訓是任何書本上都學不到的…...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年代,男女結婚的時候,大抵都會有一份工作。然後隨著孩子出世,雖然都有工作,但是女人將大多數精力都投注在照顧家人上,而男人傾向於全力發展事業。如果女人的工作可有可無,或者完全沒有工作,她很容易不自覺地變成為家人奉獻的黃臉婆:生產後走樣的身材沒有恢復,單調的工作沒有突破,夫妻之間的熱情逐漸消逝,但是她覺得這是正常的,因為大家現在是家人,而家人的情分是分不開的。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70歲的班(勞勃狄尼洛)年輕時曾經叱吒商場,太太去世後,他開始厭倦閒適的生活,動了重回職場的念頭,於是在機緣下以高齡實習生的身份加入茱兒(安海瑟薇)創辦的時尚購物網站。

整部片的賣點就在於看似與現代數位職場格格不入的老人家,如何運用他的人生智慧與入微的觀察力(魔鬼藏在細節裡!),不但讓全公司同事都喜歡他,還讓起初輕視他的老闆到最後不能沒有他!


說到讓所有人都喜歡他,這點可說是電影欠缺真實的地方。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人得到所有人的贊同,尤其是在職場這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競技場。電影中的班有點太過完美,完美到有點不可思議。

但除此之外,影片中處理的議題很能引起我的共鳴。整部片頗具時代感,並且巧妙地和幾年前的【穿著Prada的惡魔】相呼應。當時安海瑟薇是被老闆虐待的小員工,而今風水輪流轉,她升格為不好相處的老闆,特助每天要工作14小時。影片一開始,茱兒的屬下看到公司成長過快,茱兒焦頭爛額,建議她從外面找位CEO管理公司。恰巧當天才聽到朋友忍痛決定不再發展自己努力五年的公司,轉而從事另一項同時進行的行業,為了這個壯士斷腕的決定,她天天睡覺都會忍不住哭出來,讓我在兩個故事之間產生了連結。茱兒這麼做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她發現犧牲自己原本成功的行銷事業,在家當家庭主夫的先生麥特,竟然有外遇。她想要藉由這位新CEO的到來,讓自己能有多一些時間陪伴家人,挽救她的婚姻。關於這個決定,茱兒、麥特和班的討論十分有意思。班問茱兒:「你真的以為請新CEO可以挽救婚姻嗎?」這個思路可以給很多擁有自己事業的女性,跳脫婚姻框架的想法。很多女性都以為把時間奉獻給家人,就可以擁有美滿的婚姻,但我要跳出來說一句無關影評的話:「錯!」沒有人能阻止另一半的自由意志,人唯一能掌握的只有自己。如果將時間完全奉獻給家人,然後以為這樣的愛能換到家人的愛,那是不對的。人必須先愛自己,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愛別人。如果枕邊人不要你,千萬不要像茱兒那樣怕孤單一輩子。真正懂愛的人不會孤單太久的!

這部喜劇中有兩個議題:女性創業與老年就業。關於女性創業,電影提出一些問題:女強人的老公可不可以當家庭主夫?如何處理外界質疑的眼光?遇到公司管理瓶頸,該交給外人還是自己邊做邊試圖調整?導演藉由班這個角色,給了四兩撥千斤的回答。至於老年就業,就給班這個完美先生的形像蓋過去了這個角色非常受歡迎,唯一的缺點就是上面說過的太完美了,完美的不像真的,有淪為刻板印象之疑。無疑的,勞勃狄尼洛是每個人夢想都有的家人、同事、朋友:他教同事什麼是高質感的配件,教男同事收服女同事的心,還暫時讓找不到適合房子的實習生住在他家;看到茱兒司機偷喝酒,他主動表示要代班;沒人帶茱兒的女兒上學,他自告奮勇;茱兒怕老死要孤單下葬,班願意讓她同葬在他與亡妻的墓園。如果茱兒沒聽他的,通常都會出事!例如和同事喝酒那段,她不勝酒力卻猛喝,空腹喝酒的結果當然是吐到不行。大家都愛班,連公司的按摩師都跟班看對眼!唉呀!我也好想認識班!勞勃狄尼洛在劇中的角色老而彌堅,善於察言觀色(薑是老的辣呀),熟男魅力無法擋!非常討喜的一部片,推薦!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18年,在戰爭中失去右腿的查理(奧利維耶顧爾梅),聘請了一位護士安潔兒(喬治亞斯卡列)在家為他治療傷口。安傑兒是單親媽媽,帶著小女兒路易絲。查理與安潔兒培養出一段美好的友誼,而當查理想將這段友誼轉變為愛情,向安潔兒求婚時,他們之間的關係也面臨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橘子的氣味】可以從多種角度觀賞,可以是愛情故事,可以是女性主義,可以是情慾探索。就我個人而言,我最感興趣的是男女關係中的尋尋覓覓:在這段男女各做打算的權宜婚姻(mariage de raison)中,他們有可能找到彼此嗎?又該如何跨越情慾需求找到真愛的觸動點?在無數夫妻因對愛情的誤解走入婚姻,然後因瞭解彼此的誤區而分道揚鑣的時代,這對上世紀的老式婚姻,如何從終點回到起點,回到兩人的同心圓?

起初,查理對被安潔兒的美麗,獨立與奔放不羈吸引,也知道她心中仍然牽掛著在前方的情人阿爾蒙,但藉著這樁表面上的權宜婚姻他提供安潔兒母女一個家,換取安潔兒母女的陪伴他不僅試著重拾男性雄風,私心也希望有一天獲取安傑兒的芳心。

安潔兒對查理十分坦誠,明白告知她對他沒有一絲慾望,她履行夫妻義務,只因為那是義務,不是因為愛。奇妙的是,雖然一開始明知會有此結果,查理還是對安潔兒在行房時無愛的舉動非常挫折。為什麼?因為他愛安潔兒,他期待自己的愛能衝破安潔兒對阿爾蒙的羈絆,衝破這幽靈般的糾結,讓她愛上自己,雖然殘缺地活著卻真真實實在她面前的自己。

這兩夫妻波折起伏的關係,在劇中藉著馬匹的隱喻來表現。逃兵雷奧納帶著駿馬奧斯陸請求查理讓他避風頭。他馬上就對安潔兒表現出不尋常的興趣,經常找機會上下其手,但安潔兒獨鍾他那匹桀傲難馴的馬。我認為,那是因為她在奧斯陸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藉由騎馬、馬兒交配的場景,導演強烈地暗示了主角之間波濤洶湧的關係。結婚前,查理很清楚自己的婚姻裡沒有真愛,只有友誼,然而當他認真起來之後,他斷然拒絕了膺品,拒絕安潔兒想要純粹滿足查理生理需求的「好意」,寧可自己光明正大找膺品(妓女)來發洩。那麼,如果安潔兒也依樣畫葫蘆找個膺品呢?

【橘子的氣味】的攝影十分優美,馬與主角間的隱喻也很貼切。比利時演員奧利維耶顧爾梅的表演真實而自然。首次演出電影的法蘭西喜歌劇院演員喬治亞斯卡列所飾演的安潔兒,充滿性感魅力,自信而動人。這部充滿時代感的古裝片,值得推薦!

註:為什麼片名叫做【橘子的氣味】?

因為當你靠馬的口鼻很近很近時,它聞起來像柑橘類,像橘子。原本劇中的馬兒「橘子」叫「櫻桃」,但因片商很喜歡這個片名,「櫻桃」後來改叫「橘子」,所以我們也就可以說,【橘子的氣味】是指牠的氣味。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朋友最有趣的時候,其實跟談戀愛有點像,就是還不清楚彼此底細,還在試探彼此的時候。我前進一步,你也前進一步,我再邁兩步,你若如如不動,我就退後一點,給你留一點時間空間,再來找你。可是我要找你的時候,我也會希望你看到的我,未必是完美的,卻是永遠充滿希望的,因為那是我現在生命的定調,也是我希望你能看到的。如果你能看到這一層,那麼小麥就會讓我想起你頭髮的顏色。即使你看不到,對我也無關緊要,因為斜陽映照在小麥的顏色已足以令我感到幸福。

反過來說,我的存在能帶給你幸福嗎?我發了一記球,有點瘋狂的球,好像瓶中信一樣,希望有人給我回應。你選擇了沈默,也許你不知道該說什麼,也許你覺得我說的太過瘋狂。不管是什麼,我還不知道你的想法,我暫時並沒能將你「馴服」。我還不是你的狐狸,你也不是我的小王子,我們仍然彼此觀望,我們仍以vous相稱。

追根究底,vous又如何,tu又如何?語文的表達式真的能阻礙心意的表達嗎?我不認為,一切只在心的作用。

週日愉快,尚未馴服的小王子。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出棋致勝】是美國棋王鮑勃·費舍(Bobby Fischer)的故事。話先說在前頭,我不清楚費舍的生平,唯一的評斷是來自大衛芬奇的電影。

【社群網站】導演來說,鮑勃·費舍(陶比麥奎爾)無疑是國際象棋天才。他一生就只會這件事,腦中無時無刻思考的只有棋局。和他生活要能讓他安靜下棋,和他對話要用棋局。從自學下棋開始,他也打從心底相信,有一天他將會成為世界冠軍。對此,他深信不疑。

不幸的是,鮑勃·費舍瘋狂的程度,和他的成功成正比。他在腦中走棋步之外,也編織出一連串間諜劇,而他正是被監視、監聽的對象。對電話、食物、任何一點噪音都疑心重重到了精神瀕臨崩潰的地步。鮑勃·費舍本身就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有趣的是,鮑勃·費舍固然瘋狂,當時他的死對頭,蘇俄的伯里斯·斯帕斯基(李佛薛伯)也不在話下。費舍老覺得電話裡有雜音,斯帕斯基發現座椅會動。後來工作人員把座椅拿去照X光,真給他們找到兩隻死蒼蠅!這正是:你以為你夠瘋狂,但你的對手也半斤八兩。

1972年那場神奇的比賽裡,費舍和斯帕斯基兩人成為冷戰陣營的縮影,但費舍不理睬政治人物,斯帕斯基不是共產黨員。兩人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贏。比賽的時候,身為觀眾的我,與其擔心費舍會不會贏,其實比較擔心費舍會不會又神經發作。陶比麥奎爾把那份神經兮兮的樣子,那種沒藥救的妄想症演得很傳神,同時又讓我們看到天才之所以為天才,無非就是不斷的重複、練習和專注。

片尾字幕出來時,看到了費舍後半生的發展,令人相當唏噓。人要成功,必須有幾分瘋狂;人若太過瘋狂,則無法享受成功。而費舍能遇上斯帕斯基也是非常幸福的,打遍天下破了多少紀錄,難得遇上棋逢敵手,難怪多年後他要冒著生命危險再跟斯帕斯基比一次。這是一部給我相當多靈感的電影。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應詹姆士迪恩(James Dean)逝世60週年,而有了【生活】(Life)這部應景電影然而導演Anton Corbijn所做的卻遠不只是應景而已.他成功地描繪了一個前程遠大的藝術家,剛剛嶄露頭角,正要從無名演員功成名就的轉捩點。如何在詹姆士迪恩身後巨大聲名,與生前才華洋溢但尚搖擺不定的狀態之間取得平衡,導演掌握的很好。從這點來看,【生活】固然是「詹姆士」(James)的電影,但更是「吉米」(Jimmy)的電影(JimmyJames的小名)那個在鄉間成長,由貴格會伯父和伯母撫養長大,對家人土地有著深刻依戀的初出道演員。那時,還沒有多少人知道「詹姆士」,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吉米」。
這部片的成功,絕大部份要歸功於劇本與卡司.這部片其實有兩位主角,一位是由羅伯特派亭頓飾演的職業攝影記者丹尼斯史托克(Dennis Stock),一位則是由丹迪漢(Dane DeHaan)飾演的詹姆斯迪恩.這兩個角色各有彼此的內在衝突:史托克17歲就結婚生子,但一直是個為了工作而未能經常陪伴兒子的缺席老爸,甚至有天還因為身體不適,不小心吐在兒子身上.由於工作的緣故,他接觸不少影星,但是他雖然人在其中,卻永遠只是個旁觀者。史托克渴望自己的作品能獲得肯定,當他認識迪恩,他看到迪恩身上那份尚未被開發的潛質,或許也看到自己某部份的影子,不斷說服迪恩給他和自己一個機會,讓他捕捉鎂光燈外,迪恩真實生活的一面。歷經過大明星排場的派亭頓,彷彿飾演鏡子反面的角色。

丹迪漢本身的地位,十分接近迪恩當年的狀態,是一塊尚待琢磨的鑽石。從他那掛著黑眼圈的娃娃臉,以及那個年代好萊塢明星慵懶溫柔的說話方式,你可以感受到,就跟當年的迪恩一樣,他不會默默無名太久;他的舉手投足裡面有某種扣人心弦的東西。在史托克眼中,剛在【伊甸園之東】(East of Eden)演出迪恩的天份簡直不可思議。一切對他來說似乎輕而易舉,像呼吸那麼自然。換句話說,迪恩生來就是要吃這行飯的。然而迪恩雖然確定自己要走這條路,卻不能接受電影工業給他的種種制約,更不習慣記者喜愛煽色腥的特性。對於未來,他也有種說不出的迷惘。正是這份迷惘又背叛的個性,令他的周圍洋溢著奇特的氛圍。


史托克與迪恩的天分或許有高下,但「生活雜誌」的報導對他們來說同樣起著分水嶺的作用。史托克比迪恩多活了五十年,如願成為知名的攝影記者,迪恩在1955年驟逝於一場車禍,死後成為擁有崇高地位的影星,「生活雜誌」的報導成為絕響,也成為經典。那些由史托克所捕捉到的吉光片羽,最終成為藝術家少數殘留世間的印記那些屬於「吉米」,還來不及完全蛻變為「詹姆士」的日子。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這位擁有變色龍般特異功能的超強女演員一直是我非常崇拜的對象,她不但演什麼像什麼,而且入木三分,語言能力更是叫人瞠目結舌。這次她再 次運用她另一種語言能力--音樂,真的讓人驚歎她能在這樣的年紀(66歲),還有這樣強大的學習能力與體力,難怪她會是好萊塢少數的長青樹女演員,並且十九度入圍奧斯卡。


在強納森戴米(Jonathan Demme)執導的《曲終人不散》(Ricki and the Flash) 中,芮琪(梅莉史翠普)是一個為了追求搖滾明星夢而拋家棄子的女吉他手,應前夫要求回家探望深陷情緒低谷的女兒(麥咪古默,她在真實生活中的親生女兒)。在她企圖為女兒打氣的同時,這些年的缺席也讓她面對兒子們的排斥,以及前夫( 文克萊)若隱若現的留戀。

若說電影故事本身免不了似層相識的感覺,看梅莉史翠普唱功與演技已可說值回票價。她的歌唱與表演都深具專業水準,頗有看頭,飾演她男友的瑞克史普林菲爾, 是一位真正的歌手,他們共同演唱時是旗鼓相當。麥咪古默的演技也很有兩把刷子,演一個被前夫拋棄的女子,如何走出憂鬱症,重拾自信。電影故事簡單,可貴之處在於幾位重量級演員配合的有聲有色,豐富了故事的內容,而梅莉史翠普透過主角,突顯女性在事業與家庭中的掙扎,也是一大特色。《曲終人不散》 是一部喜淚交織的好電影。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一直是我最大的娛樂,現在它仍然是我最大的娛樂,但由於空閒時間越來越少,我也變得越來越精打細算,如果片子似乎不能帶來感動和想法,我也不想浪費時間跑戲院。現在我看的影片數量雖然沒有以前多,但是每一部都可以讓我藉題發揮藉著看電影抒發內心喜怒哀樂的情緒這樣和電影連結的頻率和方式,讓我覺得很開心。

說實話,我沒有看過熊麻吉第一集;當時不知道為什麼提不起興趣。這次熊麻吉(賽斯麥可法蘭)不但跟金髮正妹結了婚,還決定孕育愛的結晶。但由於兩人各自都不孕,他們決定領養。豈料這領養的動作引起美國政府注意,導致熊麻吉丟了工作,婚姻被判定不成立,連熊麻吉的公民權都有問題。為了爭取熊麻吉的人權,約翰(馬克華伯格)和熊麻吉找上一位金髮美女律師(亞曼達席菲德)幫他們打官司。

【熊麻吉2】雖然髒話連篇,笑話低俗,又充滿賤賤對話,哈草、無照駕車樣樣都來,但故事非常緊湊,熊麻吉爭取人權的主軸,放在黑白種族歧視仍不時引發爭議的美國,別具一番意義。說到底,還挺聰明的。而且,對話賤歸賤,但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賤。看片的時候,戲院裡不時爆出笑聲,例如連恩尼遜出場的橋段,還有拉斐爾(喬凡尼瑞比西)因為提芬妮一首歌露出馬腳的一段。不過法國觀眾是看到拉斐爾跳舞的樣子才發笑,但我是看到提芬妮的專輯照片就開始笑了。我想提芬妮這號80年代美國清純女歌星,在法國大概沒幾人認識吧!相信劇中有些梗我也不見得知道出處,但他們演得挺好笑,就算搞不清楚在幹嘛也笑得出來,讓我度過了快樂的兩小時啊!!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奧里亞娜法拉奇是義大利傳奇人物,1929年出生於佛羅倫斯,年輕時在二戰末期投入反法西斯戰鬥。1946年開始在《義大利中部晨報》(Il mattino dell'Italia centrale)擔任駐外記者,1967年任《歐洲人》(L'Europeo)周刊戰地記者,採訪過越戰、印巴戰爭、中東戰爭和南非動亂。她兩度獲聖文森特新聞獎(St. Vincent Prize1967, 1971),以及班卡瑞拉暢銷書作者獎(Premio Bancarella1970)等等。

法拉奇曾經在墨西哥採訪學運時三度中槍,出生入死的實地經驗,讓法拉奇的新聞寫作個人主觀濃厚,和向來強調客觀的報導風格大異奇趣。她曾經訪問過北越國防部長武元甲,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越南總統阮文紹、柬埔寨國王施亞努(Norodom Sihanouk)、以色列總理梅爾夫人(Golda Meir)、巴解領袖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約旦國王胡笙、印度總理甘地夫人、義大利總理安德烈奧蒂(Giulio Andreotti)、西德總理布朗德(Willy Brandt)、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雅曼尼(Ahmed Z. Yamani)、塞浦路斯總統馬卡里斯大主教(Makarios III)和推動改革開放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

法拉奇從小在思想左派的家庭中長大,戰地經歷讓她向來反戰,大半生都以為人民喉舌的代表自居,但911事件發生時,她正好客居紐約,親眼目睹21世紀初的大事,激化她原本就主觀的那支筆,轉變為仇視伊斯蘭。她的兩本暢銷書《憤怒與自尊》(The Rage and the Pride)和《理性的力量》(The Force of Reason)站在基督教文明的立場,公開和回教文明對立,在法國和世界各地都引起很大的爭議。

馬可杜柯(Marco Turco)的電影在法拉奇的重大新聞任務之外,描寫了她幾段愛情與流產的人生經歷。就比重上看來,整部影片傾向於將法拉奇私生活浪漫化。從她一生不凡的經歷看來,新聞採訪的部份嫌弱了些,但影片確實凸顯出法拉奇不畏生死的勇氣,而她在愛情的道路上也是一樣無拘無束,愛恨分明。電影採用倒敘方式,藉著大學生到法拉奇家中幫忙的機會,讓法拉奇回憶往事。飾演法拉奇的維多利亞普契尼將這角色詮釋的個性鮮明,但不讓人隨便親近。奇妙的是,到了片尾,雖然看片當時不知道法拉奇後來如何,但是那種強烈的訣別氣氛,當下令人特別感傷。對於完全不知誰是法拉奇為何人的現代觀眾,這部片可以是個容易入手的入門磚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王子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它詩意而謎一般的語言,六十幾年來始終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與美感。 還記得在法文系上課時,在課堂上老師帶著同學一起推敲商人,酒鬼,井和蛇代表的意義,那是我青春回憶的一部份。

這次法國製片家,迪米崔哈薩姆(Dimitri Rassam)與美國導演馬克奧斯朋("功夫熊貓")選擇了用劇中劇的方式改編這部經典作品。迪米崔哈薩姆是製片家Jean-Pierre Rassam與女演員卡洛波桂Carole Bouquet的兒子。劇中的維特學院Werth Academy,呼應法國作家雷翁維特的名字,他是聖修伯里的至交,也是題獻作品的對象。

小王子由一位小女孩的故事說起。望女成鳳的媽媽為了讓女兒進入維特學院,幫女兒仔細制定好每分每秒每天每月,乃至於每年的人生計畫。 乖巧的女兒 每天切實執行,直到天外一架飛機把家中牆壁撞出一個大洞,小女孩因此結識老飛行員鄰居。充滿同心的老飛行員每天丟一張紙飛機到她家,上面寫的正是小王子的故事。受到媽媽嚴格管教的小女孩,生平第一次交朋友。在飛行員身邊,她體驗到友誼帶來的快 樂。但是經營友誼需要時間,自然不在媽媽為小女孩的規劃中,當他們形跡敗露,小女孩的生活又回到日復一日無止境的學習,直到老飛行員的健康出了狀況……

小王子的故事即使只是如實搬演,也能以最樸實無華的方式,神秘的語言,體現出愛與友誼的表象與內在。 「就是用心才能看見真實 真正重要的事,用眼睛是看不見的。」狐狸拒絕和小王子玩耍,因為牠還沒有被馴服,「但是你可以每天坐得靠近我一點。」當小王子決定回到玫瑰花身邊,狐狸表示他會很傷心。小王子說「這樣說來,你一點好處也沒有得到!」 「我得到了。」狐狸說:「因為那些小麥的顏色,會讓我想起你。」……這些已經十幾年沒有再聽到的句子,再聽到仍讓我全身起雞皮疙瘩。看過一些人生風景再重讀小王子,會發現聖修伯里簡單的對話裡依舊蘊含著飽滿的力量。馬克奧斯朋重新詮釋這本名著。結合了3D 手繪、紙漿以及定格技巧,達到豐富多層次的表現效果,某些場景如玫瑰花園,美不勝收,令人讚嘆,品質不輸給好萊塢大型製作。

兩個故事都從主角一開始對友誼/愛情的懵懵懂懂,提升到最後知道對朋友/情人的付出與負責,同時讓原著中隱晦的死亡主題顯像化。老飛行員發病入院, 而成年的小王子回到B162小行星,玫瑰花卻化為一朵雲彩。面對死亡,無論是裝模作樣或失憶症,全都放下武裝。當小王子終於記起來自己是誰, 便又恢復小孩子的模樣。一如台詞所說的「最難的不是長大,而是忘記。」這部片有些地方略嫌冗長,但整體 而言成績相當不錯,我個人非常喜歡。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瑪麗亞阿特曼(海倫米蘭)是猶太裔美國婦女,在整理姐姐露意絲的遺物時,發現姐姐為討回被納粹 侵吞家產所做的努力。 其中有一幅繪畫大師克林姆的「艾蒂兒肖像」,構圖用色金碧輝煌,畫中絕色美女不是別人,正是瑪麗亞摯愛卻英年早逝的姑姑。 

阿特曼出身於奧地利顯赫的布洛赫-鮑爾(Bloch-Bauer)家族,恰巧奧地利政府開放受理二戰受害人家屬索討家產的申請,瑪麗亞見機不可失,為了贏回家產,她尋求年輕律師藍迪荀伯格(萊恩雷諾斯)的協助。 藍迪的祖父亦有著不凡來歷, 為著名奧地利作曲家阿諾荀伯格。 藍迪對藝術一無所知, 但在得知「艾蒂兒肖像」的身價之 後,極力向所屬的律師事務所爭取支援,讓他和瑪麗亞親自前往維也納,向奧地利政府討回這件無價之寶。 在記者胡貝托查寧Hubertus Czernin(丹尼爾布爾Daniel Brühl)幫助下,他們找到極為有力的證據,足茲證 明「艾蒂兒肖像」並未捐贈給奧地利政府,而是被搶走的。然而,奧地利政府終究使出各種手段 ,拒絕歸還這件有「奧地利蒙娜麗 莎」之譽的國寶,瑪麗亞與藍迪被迫包袱款款回美國,尋求其他解決之道......

在這樁「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藝術懸案中,面對畫作「艾蒂兒肖像」, 眾人各自懷抱著不同心思--藍迪首先為了錢,但後來他甚至比瑪 麗亞還要投入;胡貝托查寧懷著贖罪的心情,要彌補納粹父親在戰時造成的傷害;奧地利政府同時要兼顧面子與裡子;惟獨瑪麗亞是為了內心深處的回憶,她在維也納富足快樂的童年,幸福的新婚生活......直到蓋世太保強行進駐家中巧取橫奪,迫使她必須拋下父母,冒險在友人協助下,和先生輾轉逃往新大陸。

劇中有許多回憶片段都感人至深,尤其是瑪麗亞與父母訣別一幕,瑪麗亞 父親對她說:「英文是你未來的語言,從現在開始我們要說英文」,然後就從德文切換到英文;這一幕我看到淚眼模糊,因為瑪麗亞 的父母很清楚,今日一別,後會無期。真沒想到這部片會讓我流這麼多眼淚!海倫米蘭一如往常交出亮眼的成績單,她的瑪麗亞頑固 而不畏強權,面對往事時的悔恨、懷念則令人憐惜。萊恩雷諾斯的演技一向不怎麼樣,他在這部片裡演一個被低估的年輕律師,最後 靠著不屈不撓的毅力,甚至不惜離職借貸度日,就為了打贏官司。雖然情節非常好萊塢,但是他這番表現,可說是從影以來最優秀的一次。一幅畫背後竟然隱藏了這麼多血淚交織的歷史,我想,這部片一定能重燃大眾對克林姆畫作的興趣,不只是研究艾蒂兒慵懶迷 人的表情,或克林姆燦爛奪目的技法,更是畫作背後一個猶太家族半世紀來的顛沛流離。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與寬容】敘述傳奇搖滾樂團「海灘男孩合唱團」(The Beach Boys)靈魂人物布萊恩威爾森(Brian Wilson)的故事。片名【愛與寬容】取自威爾森1988年個人專輯同名開場歌曲。

做為一部傳記片,【愛與寬容】呈現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一方面大膽嘗新,追求完美,一方面結合兄弟們美妙的合聲。但看到最後會發現,在衝浪,陽光與美女環繞的形象 下,「海灘男孩合唱團」背後有著許多團體都會經歷的衝突。在此之外,這更是威爾森的愛情故事:他和生命中兩個最愛的故事。看他如何因為生命中的最愛--他的音樂天賦而發光發熱,但內心的黑暗面--童年家暴的陰影,衝突不斷的父子關係,藥物和酒精--又導致他精神崩潰,並遭到飽受爭議的治療師尤金蘭迪(Eugene Landy)控制。直到他遇見第二個最愛--汽車銷售員兼前任模特兒,米琳達萊貝特(Melinda Ledbetter),生命才出現轉機。萊貝特個性獨立堅強,她就像久旱甘霖,面對藍迪的威脅壓迫仍然面不改色,在女傭協助下找到關鍵證據,和威爾森的家人攜手讓他掙脫藍迪的魔掌。在重獲自由並得到愛情滋潤之後,威爾森身心健康大幅改善,並恢復最愛的音樂創作。萊貝特支持之重要可見一斑。

保羅丹諾與約翰庫薩克分別飾演20來歲與歩入中年的威爾森。他們外型迥異卻飾演同一個人,導演的安排看似不甚理想,看完全片之後卻能理解其中邏輯,因為威爾森不僅從1960年代就有幻聽,後來更生病了很長一段時間。約翰庫薩克出場的時候,他 所飾演的威爾森看起來就是一個極為脆弱的受傷靈魂,卻又保有讓人驚豔的音樂才華,讓人想要保護他。伊麗莎白班克斯呈現了萊貝特獨立勇敢又溫柔的一面,令人想要為她喝采。 當她跟藍迪對峙結束,藍迪摸摸鼻子離去,同事問她打算何去何從?她只回答:賣車子。雖然內心澎湃,外表卻一派雲淡風輕,鎮定如常。保羅吉馬蒂演貪財的藍迪醫生,那副以上帝自許的專断模樣,令人不寒而慄。這部片每一個演員都是一時之選,而他們的表現也都可圈可點,是一次極為傑出的組合。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我要向翻譯出這片名的人致敬,套句對岸的用語,太牛了!

【弱雞與柴油】是法國導演米歇爾岡瑞(Michel Gondry)在【泡沫人生】(L'écume des jours)後推出的新作。岡瑞向來喜歡在影片中添加奇幻色彩,大量運用特效。這次,他捨棄所有電腦後製,反璞歸真,將所有的奇思妙想灌注在一台貨真價實的行動房屋上。故事主角是兩個住在凡爾賽(凡爾賽市,非凡爾賽宮)的國中同班同學,決定趁暑假時來次與眾不同的假期。他們自行用二手零件拼裝出克難式汽車,並在上面搭了個小木屋,各自向父母隱瞞真正的去處,就此踏上冒險的旅程。
小時候我也做過同樣的幻想,坐著四輪房屋,帶著全部家當上路,感覺超興奮的。其實,這不就是露營車嗎?弱機和柴油雖然做不出真正的露營車,也申請不到牌照,但他們的想像力讓這台陽春露營車乘載無邊的可能。沒有GPS,一張米其林法國地圖就夠他們行遍天下。為了躲避警察臨檢,他們異想天開,只要看到警察就停車放下檔板,偽裝成固定小屋(他們放下檔板的時候喜劇效果十足,總是引來戲院內一陣竊笑)。龐克老哥主動出借哀鳳,竟然不小心在拉屎的時候掉在糞坑中,牙醫好心讓他們過夜,卻被當成變態,還慘遭鍋子逆襲。弱雞為了暗戀的女同學來到湖邊,偏偏頭髮被理壞了,打死都不肯頂著那頭怪異的髮型跟她打招呼......一連串妙趣橫生的插曲,讓人緬懷自己青春的印記,成長的歲月裡,那些曾經形影不離的死黨,那些暗戀在心口難開的同學,那些瘋狂滑稽的舉動和髮型......

在這部年少記事的電影裡,大人只是配角。奧黛麗朵杜首度升格演弱雞的媽,思想開放但內心脆弱。弱雞爸更是個路人甲,有台詞的戲份不出二分鐘。相較之下,柴油的父母不僅有形有款,怪得更是有模有樣!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弱雞與柴油】是除了【王牌冤家】之外,米歇爾岡瑞最幽默,最平易近人的作品,彷彿拿掉那些令人眼花撩亂的裝置之,他終於可以回歸事物本質說出真心話!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都有夢想,但為什麼夢想不一定能實現呢?思想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然而我們的世界有時間空間的距離,於是當宇宙從它沒有時間空間的狀態,回應我們的願望,投射到這個具有時空距離的世界時,會產生一些差距。如果缺乏耐心,當下沒有看到結果,就以為未得到宇宙回應。如果內心產生懷疑的聲音,造成前後訊息不一致,在頻率紊亂的狀況下,宇宙回應給我們的也會是雜亂無章的現實。

我買房子的經驗完全符合在【秘密】,【老神再在】等書中的描述。2007年我就已經動了買房子的念頭。那時我先生受到過去在銀行碰壁的經驗,強烈認為不可能,因此勉強陪我去一家銀行,而在對房地產買賣完全沒概念的情形下,我也沒有用適合價位的物件諮詢銀行。結果不了了之,而先生也不願意繼續跟我跑其他銀行,我只好乖乖繼續存錢。

又存了好幾年之後,我還是很渴望買房子,但發現面對高房價,要用存款的方式湊到頭期款,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房租年年上漲,自己有了一點年紀,想要置產的念頭越來越強烈。雖然先生和8年前一樣堅持他的觀點,並且事先聲明如果我要進行,就自己進行,但是他不會插手,我還是決定去做。家人看到我決心強烈,表示願意幫忙。我先聯絡銀行,了解我們購屋貸款上限,並依照預算挑選房子,在預算不多的情形下,我能看的物件也不多。漸漸地,在行動的過程中,一邊詢問朋友的購物經驗,一邊上網查資料。隨著時間過去,目標勾勒地越來越清楚。從一開始看預售屋,到後來將焦點集中在中古屋,從一開始以巴黎半邊郊區搜尋,到後來縮小範圍到我家附近幾個城市,這中間接觸過四位仲介。我也試過PAP這類買賣雙方直接交易的網站,直到遇到第五位仲介。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