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4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Friends with kids  


昨天晚上想找部喜劇片來輕鬆一下,在影片庫裡選了2011年的影片【孕轉六人行】,雖然結局完全在預料之中,但劇中對愛情、友情、婚姻、家庭的思考,倒是意外深入,還害我鼻頭小小的酸了一下。

劇情是描述六個朋友-萊絲麗和亞利克、班和蜜西、傑森和茱麗添丁之後的生活變化。前兩對都是夫妻,第三對最特別,同時也是男女主角。他們從大學就認識,一直以來就是死黨,卻彼此不來電,各有不長久的男女朋友。傑森更誇張,沒隔幾星期就換女伴。


傑森和茱麗眼見四周好友有了小孩之後的生活,雖然喜悅又甜蜜,但小孩也為家庭帶來重大變化,升格父母的爸媽個個被操到手忙腳亂。他們兩人都已三十好幾,傑森和茱麗想要趁著年輕力壯時趕快生個小孩,卻不想要經歷現代人常見的結婚-吵架-離婚過程--簡單的說,就是只想要自由,不要任何束縛。兩人於是異想天開,決定合力生一個寶寶,共同撫養,但是不同居、不結婚,雙方繼續各自交往別的男女朋友,直接跳過結婚,來到離婚後的單身階段,繼續當對方最好的朋友。



就在這種合作模式運作得似乎有模有樣時,茱麗對傑森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但是傑森卻仍然對她沒有任何感覺。朋友中也有人開始發出不同的聲音,認為他們太過天真。這個心情不好,冷眼旁觀的角色,是由【廣告狂人】影集主角喬漢姆,也是本片導演珍妮佛‧韋斯特費爾德(Jennifer Westfeld,在本片中身兼導演、編劇和演員三職)真實生活中的先生。他那番話雖然是在夫妻情由濃轉淡、搞到雙方借酒澆愁,心情鬱卒的狀況下說出來的,卻適時點出現實的憂慮:雖然傑森和身材惹火的瑪麗珍(梅根‧福克斯飾演)如膠似漆,但再美好的性愛,再濃烈的感情,終有淡去的一天。而傑森和茱麗的小孩長大之後,難道不會被父母各自去外面找伴的狀況困擾嗎?他們這樣難道不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嗎?


Friends with Kids    


這番話引出了傑森的肺腑之言。傑森為了反駁他,便說出他選擇茱麗並非偶然,而是考量到他跟茱麗是認識多年的知己,對彼此的品味和喜好一清二楚,也欣賞茱麗的人品,說到後來連茱麗都為之動容,也再次暗示了他們其實就是是最適合雙方的人。


這部片藉著幾個好朋友之口,思考一些老生常談。例如男女之間的友情和愛情,像以前【當哈利與上莎莉】就有類似的討論,但是在絕大多數的美國片裡,男女朋友最後總是會拿掉中間那層字的保護膜,來電變成男女朋友。雖然這部片不能免除這個老套的過程,但是從友情到愛情之間的轉折,轉得很巧妙。導演先讓班對傑森建議,激情易逝,所以要選擇一個可以共同面對困境的人,才不會遇到挫折就分離,又讓傑森說出:「茱麗和我太過熟悉,就好像是我身體的一部份,和她之間沒有任何驚喜。」的話之後,透過班來點醒傑森:「那你為什麼不喜歡這樣?」暗示傑森沒驚喜不是問題,因為不論跟誰在一起,久了都不會再有驚喜,既然如此,何不選擇茱麗?


Friends with Kids Jason_Joe    


這部片另一個特點,就是討論家庭關係。人類的關係再怎麼變,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很難改變的。傑森和茱麗想保存關係中浪漫的部分,有小孩而維持單身,不要有柴米油鹽的「不浪漫」,多好。但是,小孩不是寵物,小孩會有自己的意見,而當喬叫著要爸爸留下來過夜,要爸爸一起開禮物、跟他們住在一起的時候,不要說是傑森,天下所有爸爸媽媽看到這麼可愛的小孩天真的要求,再強硬的原則,都要屈服在親情底下。而當傑森說,他以為這個共同生活的部分是不浪漫的,但其實這才是最浪漫的部分。我覺得這個說法很感人,尤其是傑森對茱麗說這句話時,他的眼神完全不一樣,不再是好朋友之間純純的眼神,而是愛慕了。


傑森跟茱麗第一次上床是為了做人,第二次上床是為了做愛。從做人到做愛,他們繞了一大圈。有時太靠近反而看不見對方,不知道要珍惜對方;茱麗對傑森說他和喬是她的家人,傑森不知所措,直到茱麗搬家才覺得若有所失。著實應了一句話:最近就是最遠的距離。


很貼近現實生活的一部片,十分通俗,創意也不多,但是觀察入微,演員都稱職。


演喬的小演員好可愛好可愛喔~~


拙琴,22/08/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ERFECT SENSE  


如果有一天,再也聞不到戀人的氣息,聽不到戀人的絮語,看不見戀人的模樣,我們還能繼續相愛嗎?


如果有一天,大廚失去了嗅覺,他要如何繼續工作下去?客人失去了嗅覺,還會回到餐館消費嗎?我們能夠滿足於朋友相聚的快樂,而不在乎食之無味嗎?


生活仍然繼續,但人失去了感官,人還算是人嗎?世界還是世界嗎?如果說沒有感官的世界是黑白的?我們能在黑白的世界裡存活多久?


PERFECT SENSE 1  PERFECT SENSE 2


蘇珊是流行病學家,剛和負心男友分手;麥可在蘇珊家附近的餐館擔任廚師,只要床邊有人就睡不著,過著有炮友沒女友的生活。這兩個人在一個命名為「嚴重嗅覺症候群」(S.O.S)的無解流行病爆發時相戀了。這一系列流行病發病的模式,都是先讓人產生極端的情緒,再讓人失去某種感官。嗅覺失去前,人會莫名大悲;聽覺失去前,人會無故狂怒;視覺失去前,人會無端狂喜。


麥可曾經有過論及婚嫁的女友,但他在女方生病時當了逃兵。後來他強迫自己去她墳前致意,然而他的罪惡感依舊越來越淡。他無情地趕走一起飲酒作樂,共度春宵的女伴,只因為他只有獨自一人時才能入睡。這樣的他在跟蘇珊第一次上床時卻踢到了鐵板,因為蘇珊也說她想自己靜靜,要他馬上走人。導演用這樣的安排,將了麥可一軍,可也使麥可越發迷戀這位和他一樣的藍眼睛美女。


PERFECT SENSE 3  PERFECT SENSE 4    


熱戀中人,無時無刻不想觸摸對方,無時無刻都想四肢交纏,嘴唇緊貼。但是蘇珊和麥可相戀越深,越知道彼此的傷心往事,和不為人知的秘密,同時也一點一滴地失去這些,失去共同的記憶,共同經歷發病與感官喪失的過程。這一系列的過程,恰巧也吻合了熱戀中人高低起伏的情緒:狂悲、狂怒與狂喜。如果不曾擁有,就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曾經滄海難為水,先描述戀愛的甜蜜,再抽離感官描述,一種無底的空虛就自然散播開來。


最後蘇珊和麥可重逢時,兩人已經失明了。作為人的元素一點點的流失,他們還能繼續相愛嗎?或者是互相扶持,一點一滴的死去,直到什麼都感覺不到的那一天?那時無異是人類的死刑。


導演大衛麥坎茨(David Mackenzie)用極富詩意的敘事方式,陳述這段以末日景象為背景的愛情故事。笑容像陽光般燦爛的伊旺麥奎格,配上電眼美女伊娃葛林,具現了這對末世情侶。《巴席爾跳華爾滋》的配樂大師麥克斯瑞赫特(Max Richter)用極簡樂句,細膩襯托出大難來時的荒涼,戀情的甜蜜與悲傷,以及人的無助、希望與絕望。




  

  


最後一提的是,近年較少在大型製作中演出的史蒂芬迪蘭(Stephen Dillane演過【心火】和【時時刻刻】),在本片飾演伊娃葛林的同事蒙哥馬利醫生。帥哥也會老,老了還是帥。懷念他在一些舊片裡的演出,很高興看到他還在演。伊娃葛林是法國人,講得一口純正英式英文,不知道為什麼始終沒有被法國電影圈重用。她在國際影壇闖蕩的不錯,即使不像瑪莉詠哥帝雅那樣內外通吃,以一個法國演員而言,在以英語為主的國際影壇能做到這樣的成績,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 Stephen Dillaine


拙琴,19/08/2012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難搞的老闆總是讓苦命員工度日如年又恨的心癢癢,這種事每天都在上演,沒什麼好稀奇。但當員工採取實際行動要做掉老闆,這就有看頭了。


comment tuer son boss


在【老闆不是人】(這個標題對於所有曾經在機車上司手下工作過的員工而言,絕對同樣心有戚戚焉~~)裡,尼克、戴爾和寇特三人是多年死黨,分別有一個惡魔般的老闆:尼克每天工作到爆肝,老闆哈肯連祖母臨終都不讓他看望,尼克都忍氣吞聲,只為了能夠升職資深副總經理,老闆最後把這個頭銜保留給自己,尼克才明白自己被耍了。戴爾是牙科助理,雖然有美麗的未婚妻,但仍然被女老闆茱莉亞成天動嘴又動手的性騷擾。寇特在化學公司會計,原本的老闆是個大好人,無奈意外過世後,繼承的小老闆巴比不僅想開除他和肥胖的女同事、坐輪椅的男同事,還計劃把有毒廢棄物玻利維亞住宅區。


這三個苦命員工於是找上前科犯。他們原本的計畫是雇用殺手做掉老闆,豈料他們沒經驗、看走眼,前科犯不肯執行,只肯收錢給建議,讓他們各自做掉對方的老闆。當然,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而笑點也從此而來。凱文貝西演壞蛋不稀奇,珍妮佛安尼斯頓演花痴,倒是一個敢於破壞形象的大膽演出,而且又是女老闆吃男員工豆腐,打破刻板印象。柯林佛斯演個私生活荒誕,只顧賺錢,沒有一點環保意識,對員工極度苛刻的小開,那小頭銳面的扮相,我完全沒認出來,直到上字幕才發現原來是他。


影片的結尾很聰明。這三人解決了老闆之後,體驗到當老闆的風險,因此在目標達成之後仍然安於其位,而且除了牙醫助理之外,其他兩人都發現......新老闆也不是好惹的!!這個背後的寓意是要告訴我們,爛老闆是砍不完的嗎?!


老闆是正常人,員工學做人,【老闆不是人】,員工要學生存~~這齣職場喜劇,不錯看!


拙琴,15/08/12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fiance  


以二次大戰猶太人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很多,但是描述猶太人反抗的作品很少,史實上也是如此,因為大多數猶太人都是手無寸鐵的平民,幾百萬條性命就在納粹毒手下白白犧牲。


從這個觀點看來,【聖戰家園】是一部特別的作品。電影改編自Nechama Tec的同名記事,敘述皮爾斯基三兄弟的故事,以及他們在納粹佔領的白俄羅斯林中深處,與其他前來避難的猶太人共同建立的社群。原本被村人視為血氣方剛青年的三兄弟,在一次屠殺中失去了父母,大哥突維亞的太太和幼女也在另一場屠殺中喪生,二哥祖斯的妻子亦去世。


三兄弟為求保命,直覺反應遁入幼時即熟悉的廣闊森林躲藏。隨著時間過去,三兄弟的名聲吸引越來越多同胞加入。他們既要面對每天生存糧食供應的內憂,也要隨時提防納粹襲擊的外患。但在突維亞的帶領下,大家遵循每人均必須貢獻一己之力的原則,不論男女都要持槍防衛、外出覓食。眾人在艱難的時刻,在森林深處建立起一個簡陋卻勉強自給自足的家園,守著他們得來不易的自由。


Defiance 2  


在非常時期,最尋常的動作都會顯得陷阱重重,而資源的不足,既能讓人類有機會學習共患難,卻也總不免出現一兩個敗類,即使是在弱勢的猶太人社群之中。男女之間的戀情,則面臨是否能持久的懷疑。究竟兩人相愛只是沒有明天的互相安慰,還是認真誠意要天長地久?祖斯和森林社群中的某女性交往,被突維亞質疑只是因為時勢使然,而造成兄弟鬩牆;突維亞自己明明對麗爾卡有意,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不去追她,卻遲遲不表白;最年輕的阿索以和哈雅之間的戀情最清純,總是眉目傳情,突然就在眾人的祝福聲中,舉行傳統婚禮。另外,突維亞和祖斯之間的衝突、塔瑪拉被納粹軍人強暴產子、祖斯在蘇俄軍隊仍然遭到歧視...,影片描述了這群人逃難期間,所遇到的各種大小狀況。其中最令人驚嘆的,就屬阿索鼓勵大家以皮帶相連,攜手涉水到達安全地帶一段。原本大家視為不可能的任務,竟然就在背水一戰的通力合作下達成了。


這一千二百人成功地在林中生活到戰爭結束。根據片尾敘述,大哥和二哥在戰後都移居紐約從事貨車生意,阿索加入俄軍後六個月戰死。真實的皮爾斯基三兄弟相貌俊帥,超越飾演他們的三個演員。他們不求回報的義行,讓這段往事鮮為人知。


imdb的網站上,有些網友批評這部電影偏離史實。我沒讀過原著,因此無法比較。對我而言,這部電影的重要性固然不能和【辛德勒的名單】相比,也不完美--例如女性角色多半較男性角色平板--,但整體而言拍得不錯。


拙琴,14/08/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為一部懸疑恐怖片,【靈動檔案】的敘事結構很接近多年前的【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和【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導演讓觀眾所認定的真相,並不是事實的真相,並在結局來個大翻轉,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影片背景設在1921年的英格蘭,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慘重傷亡,許多在戰爭中痛失親友的人,藉由通靈方式尋求慰藉。佛倫絲於的未婚夫在收到她的分手信隔天命喪沙場,令她心中無限的遺憾與悔恨。即使如此,她仍堅持理性科學至上,不相信幽冥世界的存在。她不只寫了一本破除「迷信」的書,還四處揭穿假冒的通靈騙徒。




後來佛倫絲受邀來到位於鄉間的路克伍寄宿學校,調查一樁幼童顯靈案,她運用各種先進技術,進行科學辦案。一開始她發現是學生惡作劇,但越來越多無法解釋的靈異現象,動搖了她的理性思維,尤其是親自拍到幼童顯靈的照片後。


劇中男主角,在寄宿學校擔任教師的馬洛里,則是身懷另一種戰爭創傷的角色。戰場上的屠殺,親眼看到同僚陣亡,在他心中投下了不可抹滅的傷痕,至今無法恢復。他的癲癇(?)和在大腿自殘的舉動,深刻地體現了他內心那塊不見底的黑洞。而這樣的背景,也使他自然而然對於有類似遭遇的佛倫絲同病相憐。


這個故事的爆點在於佛倫絲的記憶。佛倫絲去世的未婚夫是導演一開始給觀眾的故事線,但後來觀眾會恍然大悟,原來管家太太茉德之所以會促成她來,是要她回憶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以下有雷,不想知道結局的人可在此打住)



原來這間寄宿學校,就是佛倫絲小時候的家。只有她看得到,別人卻看不到的學童湯姆,是她爸爸和茉德的私生子。她爸爸槍殺佛倫絲母親之後,原欲殺了自己的女兒,但卻錯手殺死湯姆,因此他也在絕望與自責下自盡。隨著時間過去,她選擇忘記這些慘痛的往事,但茉德希望她能陪伴寂寞的湯姆,便要她來,並讓湯姆嚇她。



恍然大悟之後,就會回頭對某些段落有更多的理解。例如:茉德和湯姆玩塔羅牌時,為什麼看到的馬洛里露出奇怪的表情?為什麼馬洛里對佛倫絲說茉德很怪?為什麼馬洛德聽到湯姆跟佛倫絲談她去世的未婚夫,說她在折磨自己?第一次看這場景,我的理解是馬洛里認為佛倫絲還在想這件往事,是在折磨自己。知道湯姆其實是鬼之後,馬洛里可能覺得佛倫絲為何自言自語談這件往事?當湯姆問佛倫絲,是否曾經失去一位很好的朋友?佛倫絲想到的是未婚夫,但湯姆或許要她想起的是自己。


我不喜歡看血肉淋漓的恐怖片,但這部很好看,因為它背後有二層令人心碎的故事。導演拍的夠驚悚,有些段落的運鏡會讓我ㄔㄨㄚˋ到,有些超緩慢的鏡頭會讓我預期會發生恐怖畫面而不敢看。夠懸疑,夠驚悚,也夠扣人心弦。


拙琴,11/08/12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師格  


看【人間師格】之前,已經知道這是一部老師教育冥頑不化學生的影片。通常這類影片都會從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衝突開始,而以學生終於受教,如沐春風作為結局。即使中間可能有些遺憾,例如老師未能徹底實踐理想,或學生自殺之類的悲劇,但整體而言應該是老少咸宜的。


但【人間師格】雖也有一位特別的老師,故事卻沈重的多。亨利由於母親自殺的悲傷往事,而封閉自己,並選擇擔任代課老師,以這種方式和他人保持有點距離的關係--是為detachment片名之由來,以避免離別造成的傷痛。這次,亨利接下的任務,是到紐約皇后區最惡名昭彰的公立學校代課三星期。



detachment  


男主角安卓‧布洛迪的八字眉原本就讓他的神情多了一分憂鬱,而電影中的學生,離經叛道不說,兇狠暴戾的程度,已經不是讓人搖頭,而是讓人膽戰心驚。不止學生,連家長也對教育漠不關心,在家長會中缺席。難管教的學生、沮喪的老師、瀕臨崩潰的學校,這一切不禁讓人想到,現在的社會究竟崩壞到什麼樣的程度?


亨利雖然刻意和他人保持疏離關係,但梅瑞迪絲、艾瑞卡這兩個年輕女孩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記。梅瑞迪絲是他代課班上的學生,有藝術天分,但肥胖的身材讓她遭到同儕霸凌。她喜歡亨利,然而在她持續被同學和家人否定之後,她終於徹底否認了自己。艾瑞卡一臉稚氣,卻在街上賣淫,在初遇亨利時,一直想要跟他進行肉體交易。亨利最後帶她回家,暫時提供她一個棲身之所,像對待一個孩子一樣,給她好的照顧,還帶她去做愛滋檢驗。漸漸地,艾瑞卡卸下了早熟的偽裝,恢復一個青少女應有的純真。


detachment detachment - Hendricks   


在這所高中短暫的代課期間,亨利和美麗的麥迪遜老師(由【廣告狂人】影星Christina Hendricks飾演)互生好感,然而麥迪遜老師撞見亨利擁抱梅瑞迪絲而以為他有不軌行為時,接下來梅瑞迪絲的反應卻是毀滅性的。


在這番激烈碰撞之後,亨利並沒有創造奇蹟,他的學生並沒有瞬間變為可教的孺子,但改變畢竟發生了:當初對他面路露兇光的學生,在他臨走前對他說,他會想念亨利的,而艾瑞卡則在青少年中途之家安頓下來,亨利去探望她時,高興地衝上去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而這,無疑是這部灰暗的影片中綻放的可貴光芒。


拙琴,04/08/20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ASKY  


戰爭是國與國、族群與族群之間的衝突,來自於扭曲的人性,也會導致人性扭曲。因此,以戰爭為主題的電影往往是探討人性的最佳舞台。以芬蘭內戰為背景的【四月情塚】(原文片名為Käsky,意為「命令」,英文片名為Tears of April)就以內斂的筆觸,刻畫米娜、艾羅和艾米爾之間的三角關係。


1918年一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引起了芬蘭內戰,國家內部分裂成白軍和紅軍兩派。紅軍多半來自說芬蘭語的工人階級,獲得蘇俄支持,白軍則為說瑞典語,農夫和中上階級佔大多數的保守派,獲得德國支持。到了四月,紅軍節節敗退,其中的女兵隊淪為戰俘後,變為白軍的洩慾工具,再恣意屠殺。


Miina  


艾羅是白軍軍官,充滿正義感,他企圖阻止同僚殘殺紅軍戰俘的行為,不顧上尉反對,執意帶走倖存的米娜,認為她可以在軍事法庭上獲得公正的審判。


於是艾羅便獨自帶著米娜划船前往。在途中,米娜企圖逃跑,船隻在爭執中沉沒兩人最後各自游上小島。落水讓米娜著涼發燒,艾羅在旁邊守候。在下一艘駛經小島的船經過之前,艾羅和米娜之間有了肌膚之親。當艾羅發現船來了,趕快跑去叫米娜穿上衣服、綁回手腕上的繩索,回到軍官與囚犯的角色時,兩人之間心照不宣,曖昧的很有味道。艾羅一直想知道米娜的名字,但是米娜總是不說。即使如此,從此之後,他們互看的眼神終究是不一樣了。


Emil  


在軍事法庭,艾羅並未獲得他希望的結局。他的好友艾米爾法官原本是一個詩人,一個才子,但他出場時總是不離杯中物,而且顯然對公平正義漠不關心;戰爭腐蝕了他的靈魂。


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與其說是艾米爾對米娜的摧殘,倒不如說是他對艾羅的居心。艾米爾有一個出身良好的妻子,但完全不影響他對囚犯的暴力,而當他看穿艾羅對米娜有意時,他便不再掩飾自己真正的慾望。這一段,一開始是艾米爾向艾羅邀舞,「艾羅,你願意跟我跳舞,像一個士兵和另一個士兵那樣嗎?」跳完之後,艾米爾又問艾羅:「今晚你願意跟我同眠,但不是像一個士兵和另一個士兵那樣嗎?」以權力滿足自己的情慾。


555318  


艾羅為了一個剛認識的女兵,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身為軍人,他的感情流露非常含蓄。但從鏡頭的拍攝中,觀眾可以察覺米娜和艾羅之間默默互相關心米娜時常從牢房的縫隙觀察艾羅的動靜,艾羅也經常往米娜被囚禁的方向張望,對他負責的囚犯特別關切。當艾羅將米娜推往法庭時,他的手以一種幾乎看不見的力道,溫柔地按了一下她的背。這個動作,艾米爾看不見,只有當事人和觀眾你知我知。


當他在緊要時刻再度對她伸出援手時,這個動作也將他自己推向死亡。他不能陪同米娜逃亡,在最後一刻還將自己的大衣留給米娜米娜靠著他塞的白布偽裝為白軍,實現對戰死同袍的諾言。


艾羅曾受米娜之託去孤兒院探望米娜戰死同袍的兒子艾諾。艾諾知道母親去世後跟著艾羅走了一段路最後艾羅將他送到城市告訴艾諾他會在那裡獲得較好的照顧並承諾回來接他。


Eino & Aaro  


艾羅死後被丟入亂葬崗法官上吊自殺米娜假冒艾諾阿姨之名去接他她現身時已是大腹便便腹中的小生命,是艾羅愛的遺贈。米娜向艾諾坦承自己並不是他的阿姨並要求叫他艾卡艾諾也要求叫她媽媽這對重新組合後的母子最後回到了艾羅和米娜曾經共度的小島上


我對芬蘭內戰的歷史很不熟悉但我很喜歡這部片所講的故事以及導演對殘酷與床戲點到為止的處理反而多了想像空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戰爭固然摧毀人的天真和理想,但【四月情塚】描述的愛情故事讓冷冽的場景裡升起了人性的溫度。從一開始主張送軍法審判爾後問囚犯姓名艾羅一開始就對米娜展現了人道主義的關懷。雖然他不免一死,但是他念念在茲要拯救的對象畢竟活了下來仍然是一個足堪安慰的結局


拙琴01/08/20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琴戀克拉拉


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是十九世紀著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也是作曲家舒曼的妻子。從小,克拉拉的父親維克就將女兒視為搖錢樹,刻意栽培她成為名滿天下的音樂家和演奏家。舒曼一開始為了學習音樂住進維克家中,和老師的女兒克拉拉從兩小無猜變成一對戀人。維克極力反對這段戀情,認為會影響女兒的大好前途,甚至威脅要要用手槍幹掉舒曼。


克拉拉和舒曼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克拉拉二十一歲時成婚,婚後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患有憂鬱症的舒曼在克拉拉的支持與鼓勵下,作曲才華得到世人肯定,而克拉拉四處巡迴演出,則是舒曼憂鬱症發作無法演出時,家中重要的經濟來源。


克拉拉和舒曼一共生育八個孩子,其中一人夭折。一個女人一方面要安撫精神不穩定的丈夫,要維持他的顏面,還要照顧七個小孩,另一方面發展音樂事業,其中辛苦可以想見。


布拉姆斯認識舒曼和克拉拉時,她正懷著身孕。舒曼大克拉拉九歲,克拉拉大布拉姆斯十四歲。布拉姆斯很快就察覺舒曼的精神問題,以及克拉拉的負擔與苦惱。布拉姆斯深深同情克拉拉,給她友情的支持。他那驚人的音樂創作才華,恰巧能夠和將音樂視為痛苦生活避風港的克拉拉共鳴,用音樂做為兩人心靈交流的媒介。雖然布拉姆斯長年愛慕克拉拉,也曾向她求婚,但是克拉拉始終沒有答應,而和他維持著朋友關係。


布拉姆斯曾有一論及婚嫁的未婚妻,後來毀婚,終生未娶。他和克拉拉兩人均長壽,分別活到六、七十歲。克拉拉死後隔年,布拉姆斯也相繼過世。


回來談談【琴戀克拉拉】這部德法匈合資的電影。逛誠品時意外發現這部沒聽過的影片,因為對這三角關係的興趣,而且喜歡女主角在【竊聽風暴】李的演出而買來看。看完之後覺得很失望。根據資料,導演賀瑪桑德斯布拉姆斯(Helma Sanders-Brahms)是德國最有才華的導演之一,我沒看過她的其他作品,但我猜自己大概碰巧看到她最爛的作品之一吧!!電影開演後,我發現舒曼和布拉姆斯竟然是由法國演員帕斯卡葛雷果利(Pascal Greggory)和馬力克齊狄(Malik Zidi),心中暗叫不妙。不是說這兩人演得不好,其實他們都是不錯的演員,是法國電影中常見的面孔。但是這兩人都沒有德國背景,卻來演這兩個德國音樂家,這表示他們的口白都是配音的。


口白還在其次,劇本才最要命。這部電影本應該是一個細膩的三角戀情,但是導演選角錯誤,對白突兀,缺乏轉折,舒曼的精神病像是鬧劇,布拉姆斯像個小丑,瑪蒂娜吉黛克是優秀的演員,但在這齣戲裡的演技有點不知所云,看不出她哪時候喜歡上布拉姆斯的?整齣劇一整個莫名其妙,想到已經付了錢,還是勉強撐到最後,但看完直接束之高閣。


真的可惜了這個故事,希望有一天有人再好好拍一次!


拙琴,13/07/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 vie d  


 


在回台飛機上K的第二部片。


40歲的瑪麗(茱麗葉碧諾許)一覺醒來,以為自己仍是25歲,身邊以為剛交往的男友保羅(馬修卡索維茲),竟是自己的丈夫。兩人五年來爭吵不斷,早已貌合神離,各自有外遇對象,瀕臨離婚邊緣。瑪麗一點一滴地發現自己這些年來的轉變,從無名小卒變成跨國集團高階主管,家住艾菲爾鐵塔旁邊的高級地段,開的是高級房車,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但是她變成了一個背棄朋友家人的無情女人。她曾珍視的這一切,都即將隨著離婚生效而消逝。瑪麗25歲的意識決心全力挽回40歲的婚姻。


回到初相遇】(或應該說是十五年)是女演員施維泰絲特(Sylvie Testud)升格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劇情融合科幻奇想和愛情悲喜劇,藉由時間/記憶的落差,以及瑪麗周遭人物和瑪麗之間不對稱的反應來製造戲劇效果。影片讓25歲的主角,去拯救40歲的主角,或許是在警惕人莫忘初衷吧。


這部還可以看的電影作品,本來懸疑氣氛做的還不錯,但是不幸跟不少法國文藝片一樣虎頭蛇尾,結束在一個唐突的鏡頭。不知道為什麼有些法國導演喜歡這樣處理,或許他們覺得這樣很有個人風格,但我個人是覺得有點破壞全片節奏,即使那是片尾。


拙琴,09/07/12





  • 留言者: platan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2-07-09 15:03:05
原來法國也有這樣的時空錯置的科幻片,我還以為這類片子是美國人的天下呢!不過說真的,不論是電影或影集,美國人對科幻片的創意真是令人佩服~

版主回覆:(07/10/2012 02:35:15 AM)


恩,這種片美國人比較擅長。





  • 留言者: ruby
  • Email:
  • 網址: http://komelissa.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2-07-11 07:10:12
ㄟ 我倒覺得法國有些文藝片拍的不錯 應該是paris, je t'aimes 拍的比new york i love you好太多了 美國片很多節奏太快 適合動作科幻等 但對於人生的一些瑣事 我覺得法國片比較行 哈哈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ano Solo  


三年前在博客來買了【寂寞鋼琴師】原聲帶,知道了金羅西史都特這個演員,後來看了【屋頂上的童年時光】,對他產生興趣。於是開始找【寂寞鋼琴師】2007


雖然【寂寞鋼琴師】是一部義(Palomar, Rai Cinema)法(Hugo Films)合資的電影,但是這部片從來沒在法國上映,在法國也找不到,最後還是在台灣才找到DVD。說起來,電影也是一件很講緣分的事情,一個人的時間就是那麼多,世界上有那麼多影片,不可能也不值得全部看過。有時一部片拍完後,製片國不一定會發行,但一部影片沒有發行,就等於一首沒有聽眾的音樂。


我不是特別愛聽爵士樂,但【寂寞鋼琴師】好聽而帶著淡淡哀傷的原聲帶,讓我一直記著它。盧卡佛洛瑞(Luca Flores)童年目睹母親車禍身亡,終身自責的原罪,和他的音樂天分從頭到尾貫穿整部影片。


盧卡佛洛瑞是室友遙遠的老鄉,19561020日出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首都巴勒摩(Palermo),父親喬凡尼是地質學家曾經在伯利茲和古巴工作五歲開始學琴,隨後舉家遷往莫三鼻克,總共生活了八年之久。盧卡的父親經常出差,他因而對母親約蘭達依賴甚深。在一次車禍中,盧卡和妹妹芭芭雙雙生還,毫髮無傷,但母親卻魂歸西天。小小心靈中,一直認為是母親慈愛地看著他,才導致車禍發生。


盧卡童年時已展露音樂天分,之後回義大利移居佛羅倫斯,1970年在佛羅倫斯就讀義大利最重要的音樂學院之一--以佛羅倫斯作曲家路易吉·凱魯比尼命名的同名音樂學院。1974年接觸到爵士樂後,改投入爵士樂演奏,開始自己的五重奏及三重奏演出並和多位包括查特貝克在內的爵士名家合作,巡迴各國。1985-1987Siena的研討會期間,盧卡擔任鋼琴教師,當今知名爵士樂鋼琴家史蒂芬諾‧波拉尼(Stefano Bollani)也是學生之一。 


盧卡本可以高飛展翅,獲得更大的成功,但是童年未能處理的傷痛一直折磨著他脆弱的內心。他責怪父親經常出差,造成家人關係疏離;他看到在酒吧工作的女朋友和工作場合和客人調情,就以為她對自己不忠。他把好好的家庭聚會搞砸了,也讓心灰意冷的辛琪亞墮掉了兩人的孩子。他把這些不順遂都怪罪到自己身上,而查特貝克的死更引發了他情緒崩潰。不論是電擊、藥物或親朋好友的關心,都無法幫助他戰勝心魔。他回到莫三鼻克造訪昔日的家,病情原本稍有好轉,但在回憶起車禍當時的景象時,他再度崩潰,並在父親家中割腕。昔日合作夥伴好意鼓勵他東山再起,但是他一個音都彈不出來。1995年,盧卡為了不要帶給家人更多麻煩,在Planet Sound錄音室錄完最後一張專輯後十天,就在蒙台瓦爾基(Montevarchi)家中自殺,結束了38歲的短暫一生。


許多藝術家敏感纖細的心思,使他們更能深入藝術的本質,創作出世人讚嘆的作品。然而一刀兩刃,藝術攻頂過程需要堅強的意志來達成,這高處不勝寒的處境,未必每個人都能承受。【心靈獨奏】的納森尼爾如是,【鋼琴師】的大衛赫夫考亦如是。


拙琴,07/07/20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che Liberor Va Bene  


台灣引進過金羅西史都特(Kim Rossi Stuart)主演的【屋頂上的童年時光】和【寂寞鋼琴師】。這位1969年出生的義大利帥哥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憂鬱的眼神。多年來一直沒有機會看到他的演出,雖然法國跟義大利是鄰居,但是他在法國的知名度並不高,這兩部片始終無緣得見。四年前回台灣時曾經看到【屋頂上的童年時光】的DVD,但當時沒買,就這樣錯過。昨天偶然在圖書館借到,終於從電影的介紹文落實欣賞本片。


電影的主角是十一歲的湯米,他和爸爸、姊姊同住。他媽媽史蒂芬妮亞是一個精神不穩定的女人,長年拋棄他們,不知去向。爸爸一肩擔起家計,雖然他的攝影師工作收入並不穩定,但是這一家三口的生活大致上還過得去。


由於家中的變故,湯米很早就脫離了童年無憂無慮的生活。他身上流露出同年齡小朋友所沒有的成熟。他想改踢足球,爸爸卻認為踢足球的都是一些蠢蛋(哈,室友以前也說過類似的話哩),希望他繼續學游泳,湯米於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參加游泳比賽。


Anche Liberor Va Bene Anche Liberor Va Bene    


有一天湯米的媽媽突然回來了,信誓旦旦地說她已改變,要和他們一起生活,姊姊喜形於色,和媽媽又親又抱,但湯米卻沒有太驚喜的表情,或許他心裡明白,媽媽說的話不能全信,她終究還是不會久留的。縱貫全片,這個年僅十一歲的小孩,幾乎是冷眼觀察著自己無力介入的大人世界,


獨力撫養兩個小孩的爸爸,雖然非常愛自己的兒女,但是生活的壓力讓他經常為小事對小孩咆哮。這些,湯米都看在眼裡。


這部寫實的電影也描寫了湯米情竇初開的矛盾心事,他和聽障同學克勞迪歐的關係,以及他和家庭美滿,家境富裕的鄰居小朋友,安東尼歐之間的友誼。這部片的故事十分貼近一般人的生活,不知不覺中就被吸引住,而對劇中角色產生認同。


Anche Liberor Va Bene along-the-ridge-anche-libero-va-bene-1  


義大利是足球大國,足球是義大利人生活的一部份。原文片名Anche Libero Va Bene直譯是「中後衛也很好」(這也是本片在大陸使用的片名)。這裡的libero是指足球裡的中後衛。中後衛比一般後衛功能更多,例如把對方的傳送清走。他們的位置比其他負責人釘人的後衛較有流動性,也可稱為「自由人」,而這個字在義大利文中的原意正是「自由」,這也是湯米想要在球隊裡擔任的角色。「libero呼應了爸爸最後完成湯米的心願,放手讓他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見得要在游泳池裡當一個不快樂的游泳高手,足球場上一樣也可以踢出一片天。


金羅西史都特原本不打算演爸爸一角,想要專心在這部第一次擔任導演的作品上。但是當原定男主角棄演後,製片說服他親自演出。劇中的小學,就是他的母校,校長一直都是同一個人。對於劇中爸爸的原型,史都特毫不掩掩飾地說,這個角色的原型就是他自己英義混血的父親:「我的父親是一個過早退居幕後的演員,他總是感到很失望。」


拙琴,01/07/12





  • 留言者: November
  • Email:
  • 網址: http://chihni.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2-07-01 14:54:34
喔喔喔
我喜歡他的髮色~~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 DELICATESSE  


【愛情好意外】(前譯【一吻巴黎】)這部電影改編自2009David Foenkinos出版,在法國得過十個文學獎的同名小說(中譯【精巧細緻】),由作者和哥哥Stéphane Foenkinos共同執導。


故事很簡單,敘述娜塔麗新婚沒多久,先生就意外去世。她的老闆一直愛慕著她,但是她明白表示兩人不可能來電。有一天,她竟然沒來由的親吻公司裡一個毫不起眼的同事馬庫斯......


基本上這個故事有點像【電車男】,只不過這次反過來,是美麗的女主角(奧黛麗‧朵杜飾)倒追我們可愛的宅男(比利時演員達米安‧法蘭索瓦Damien François飾)。最瞎的是,娜塔麗莫名其妙給馬庫斯一個心蕩神馳的吻之後,就表現的跟無事人一樣,害得馬庫斯心神不寧。


娜塔麗跟馬庫斯的愛情故事最大特點,在於兩人外在的巨大差異。娜塔麗是主管,馬庫斯是屬下。娜塔麗年輕漂亮,馬庫斯外表平凡、笨拙又毫不起眼,頭頂微禿,甚至在店裡被人嗆聲:長這麼醜怎敢跑跟正妹聊天吃飯!但是,有句話說:上帝關上一扇門,必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馬庫斯雖然不是帥哥,心地卻很善良,而且幽默風趣。他在片中是瑞典人,娜塔麗問他怎麼會在法國?他說:「我才奇怪為什麼瑞典人都還留在瑞典?」


他在電影裡有兩場戲讓我印象深刻。第一段是娜塔麗邀他一起看戲,散場之後,兩人散步到橋上,後面是艾菲爾鐵塔,氣氛浪漫到不行,兩人卻還是維持著禮貌的關係,「您」來「您」去。此時馬庫斯突然投降:「我不行了!看看我們周遭!再下去我會愛上您的!」然後就快步跑開。


隔天在辦公室,馬庫斯故意不正視娜塔麗,娜塔麗叫他別鬧了,馬庫斯說:「我要保護自己!」抗拒著不想愛上娜塔麗。


憑良心說,個人覺得達米安‧法蘭索瓦配奧黛麗‧朵杜,比飾演她亡夫的皮歐‧馬爾邁(Pio Marmaï)要搭。他們兩人對戲的段落,要比娜塔麗的第一段愛情故事微妙而詩意。她的第一段戀情很俏皮、很浪漫,但是因為男配角很早就掛了,也就沒有更深入的描寫。總的說來,這部電影雖然讓人笑得很開心,到底不是什麼大作,也沒有什麼梗,就電影而言,只是普通,至於小說本身,雖然得了這麼多獎,但讀者毀譽參半,看來也是見仁見智。


拙琴,31/05/12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November
  • Email:
  • 網址: http://chihni.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2-07-01 02:25:01
下星期二要去看試映
看完再來仔細讀拙琴這一篇~





  • 留言者: 淘樂思
  • Email:
  • 網址: http://dorismmpc.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2-07-01 07:30:32
我最愛的艾蜜莉 ~~終於又有新片了 歐買尬





  • 留言者: 電影圈 小編
  • Email:
  • 網址: http://movieca.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2-07-05 07:32:24
親愛的網友您好:

我們是痞客邦電影圈小編群,很開心看到您如此精彩的文章。電影圈企劃了「心頭好電影週報」單元,每週我們都會挑選優質好文推薦至電影圈首頁的「圈內人推薦」專欄,小編同時撰寫了【圈內人心頭好強片推薦Part39】的導讀序文,專文推薦您的文章給更多網友閱讀。本週週報預計上線時間為:2012/07/05 22:00,屆時也歡迎您可以過來看看,且與朋友們分享喔!

※【電影圈首頁的圈內人推薦】&【圈內人心頭好強片推薦Part39】導讀序文
http://channel.pixnet.net/movie
http://channel.pixnet.net/movie/editor/talk

若有任何問題,請至服務中心與我們聯繫,謝謝。
http://help.pixnet.tw/

痞客邦電影圈編輯群 敬上






  • 留言者: November
  • Email:
  • 網址: http://chihni.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2-07-13 14:13:27
看完這部,我蠻喜歡結尾的。
就如拙琴所說,笑得讓人開心,也不是大作。
蠻法式愛情輕喜劇?

但我更好奇法國人對瑞典的看法真如電影所呈現那樣?

版主回覆:(06/30/2012 06:17:05 PM)


嗯...我想法國人對瑞典並不怎麼了解。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de in Dagenham  


【鐵娘IN工廠】在法國的片名叫做【We Want Sex Equqlity】,因此我一直把它想成一部倡導男女平權的教條電影。看了之後,我覺得【鐵娘IN工廠】確實倡導男女平權,但並不教條;故事線單純,但並不缺有深度的感人刻畫。


【鐵娘IN工廠】改編自1968英國達格南地區福特汽車工廠女工的罷工事件。電影從小人物的觀點出發,回顧這段追求男女平權的歷史事件。這群娘子軍成天在破舊悶熱的廠房踩縫紉機,眼看她們向上層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要求一再被擱置,她們在麗塔的領導下,也向她們的男同事看齊,攜手向公司爭取應得的權利。


麗塔原本是一位沒有工會背景的女工。女工的上司看出麗塔的領導潛力,便將她推到談判桌上。麗塔的靈活、敢言獲得其他女工響應,使這件前所未聞的女工罷工事件,撼動英國政府,並縮短男女薪資的差距,繼而帶動世界性的潮流。麗塔不但展現了自己的領袖魅力與談判長才,也凝聚了陣線內外各種不同的聲音,還獲得公司高層妻子的支持--堂堂劍橋大學畢業的她,結婚後卻淪為被先生忽視的煮飯婆。麗塔以小撼大的堅持感動了她,讓她變成女工們的啦啦隊。


走勵志路線的【鐵娘IN工廠】劇情笑中帶淚,是一部看完後讓人精神一振的電影。--連平凡的女工都這麼努力爭取正當權利,我們又有什麼好畏怯的?


拙琴,24/06/12







  • 留言者: November
  • Email:
  • 網址: http://chihni.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2-06-25 13:56:18
忘記是去年還是什麼時候的影展,
有放這部,
當初本來想看,卻因為時間不合而作罷。

找機會把這部電影翻出來看看~ :D

版主回覆:(06/23/2012 10:57:16 PM)


現在大小影展好像挺多的嘛!!






  • 留言者: November
  • Email:
  • 網址: http://chihni.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2-06-25 14:17:26
超多~
金馬奇幻影展
女性影展
紀錄片影展
台北電影節
新北市電影節
高雄電影節
金馬影展
超多的~

版主回覆:(06/25/2012 02:14:57 PM)


哇塞 超多@@ 一整個看不完...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Thousand words  


對這部艾迪‧墨菲主演的電影,本來不報什麼期待。因為我對他的印象就是一個很聒噪的演員,總是演一些沒什麼水準的片。看到劇情簡介裡,他演一個文學經紀人,這讓我很好奇,他到底會把這樣的角色演成什麼樣子?

看完之後,覺得雖然有點扯,但是還滿好笑的。艾迪‧墨菲演一個能言善道的文學經紀人傑克,講話速度有如連珠炮。雖然他靠著文字賺進大把鈔票,但是他卻奉行「前五頁,後五頁」原則。只讀一本書的前面五頁,和最後五頁,靠這十頁文字來決定要不要出書,根本就沒有好好讀完別人嘔心瀝血之作。

有一天他為了代理某個新世紀教主的書而跑去拜會對方,想要為他出書。在過程中,傑克和教主花園裡的一顆樹產生了連結。這顆樹不但很神奇地從教主那邊「跑到」傑克家裡,而且他每講一個字,葉子就掉一片...葉子掉完的時候,傑克也就死定了!於是傑克為了保命,從以前的雄辯滔滔,變成什麼都不能說。結果,他太太帶著小孩跑了,工作也丟了。眼看葉子就要掉完的時刻,傑克終於決定好好省思自己的生命...


這部片讓我想到一些以臨終為主題的電影。人的生命都有結束的一天,但多數時候,我們不知道它何時會結束。一旦知道了,或預期死亡即將來臨,主角通常會對自己的生命認真思考,因為再也躲不過了;看生命倒數,就明白了剩下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最珍貴的。主角往往從不能接受,到坦然面對。【千字遺言】裡的傑克也是如此,雖然他的表現方式比較誇張,但實際要表達的內容其實是很傳統的。對我而言,【千字遺言】裡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艾迪‧墨菲不能說話(連寫字也不行!)時,拼命擠眉弄眼的表情動作,總是讓我想到史瑞克裡的那隻三八驢(他配音的),呵呵。


拙琴,18/06/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馬賽港工作了幾十年的米歇爾在一次解雇潮中被資遣;好心的家人和同事們合資送了二張機票和一些現金給結褵三十年的米歇爾夫妻,讓他們去非洲看吉力馬札羅山。米歇爾和瑪麗-克萊兒很開心,但這份喜悅不久就在蒙面歹徒闖入家中搶劫的事件中煙消雲散。米歇爾夫妻和瑪麗-克萊兒的妹妹、妹夫都被綑綁和毆打,現金和信用卡被搶走。米歇爾左手受傷,瑪麗-克萊兒的妹妹驚嚇過度。


當他們發現歹徒竟然是昔日同事時,大家又驚又怒。但是米歇爾很快發現歹徒家中有兩個年幼的弟弟,爸爸不知去向,媽媽無力照顧,兩人不約而同採取了旁人無法理解的行動......


【法外見真情】是導演侯貝‧蓋迪將(Robert Guédiguian)再度與固定班底Ariane Ascaride、Jean-Pierre DarroussinGérard Meylan合作的電影。蓋迪將的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亞美尼亞人,他自己出生在馬賽,作品大多以馬賽為背景,主題經常帶有社會思想。在【法外見真情】中,蓋迪將再次帶到了社會主題--一次資遣事件對一群社會中下階級的馬賽市民所帶來的影響,也討論了世代的隔閡。劇中這對討人喜歡的主角--米歇爾和瑪麗-克萊兒工作了一輩子,雖然薪水不多,卻也能住在面海的洋房裡。他們的小孩都長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過著安養天年的幸福日子,直到歹徒破壞了他們的寧靜。但是當他們發現二十幾歲的歹徒家裡的狀況時,他們選擇放下怨恨,並對兩個無辜的孩子伸出援手。「吉力馬札羅的雪」是他們所放棄的夢想,然而他們並不遺憾,因為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這是一部充滿溫情的電影,和馬賽豐沛的陽光相輝映。雖然主角受到打擊,但是他們沒有被壓垮,反而去關心曾經搶劫自己的人。在現代社會中,這種人不只是鳳毛麟角,簡直可以封聖了。難得有這樣的故事,讓人感覺心頭暖暖的。


Ariane Ascaride是導演的太太,她和Jean-Pierre Darroussin默契十足,對手戲中有多年夫妻細水流長的幸福感。飾演歹徒克里斯多福的年輕演員Grégoire Leprince-Ringuet是法國電影新生代,他看起來非常年輕,因此還在接演一些後青春期的角色。飾演他媽媽的Karole Rocher,實際年齡只大他八歲,在【守護天使波麗士】中演那位懷孕的警察,脾氣同樣很衝。


拙琴,17/06/12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s vents contraires  


【逆風】(2011)改編自出身聖馬洛(Saint Malo)的小說家,奧利維耶‧亞當(Olivier Adam)。聖馬洛是法國不列塔尼沿海城市,也是故事主要進行的地方。


保羅(布諾瓦‧瑪吉美Benoît Magimel飾)是作家,他和太太莎拉(奧黛麗‧朵杜飾)共同生育二個小孩。有一天,莎拉在與保羅爭執後不告而別。保羅留在巴黎整整找尋太太一年不著後,決定回到聖馬洛老家投靠哥哥,在哥哥的駕訓班裡當教練。保羅在太太失蹤後,獨自帶著兩個小孩,整個人惶惶然不知所措。他既對莎拉的出走感到自責,太太沒有一點消息,又不禁讓他懷疑她是否尚在人世。


Des vents contraires 2  


在保羅開始新生活的過程裡,當教練的經歷讓他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這些人帶來衝突,也帶來希望。他幫助他的學生(有時幫助過頭),他的學生也給予豐富的回報。他和哥哥長年未解的情結,當年他離家到巴黎發展,中斷與家人一切聯絡的真相,也在兩兄弟起起伏伏,時而理性,時而吵架配拳腳的溝通中,逐漸化解。即使中間經歷了兩次悲劇,保羅一家終於能夠浴火重生,真正從零出發。就像片尾他對出版社朋友說的,聖馬洛的海風,果真對他有益。


Des vents contraires 3  


童星起家的布諾瓦‧瑪吉美,如今已經三十好幾,也不是第一次扮演爸爸的角色。劇中有很多父親/大伯與小孩互動的場景,拍得十分真摯動人。奧黛麗‧朵杜在本片除了片頭驚鴻一撇,其餘出現的部分,都是在保羅和孩子們的想像和回憶裡,沐浴在快樂時光裡的她,永遠是那麼美麗,然而一旦夢醒,她只是一個充滿遺憾的幽魂。


當至愛已不在,留下來的人該如何面對?隨著主角的腳步,觀眾一同走過那些陰暗的幽谷,那些失眠的夜晚,在聖馬洛美麗的景色和光線裡--這部片捕捉了聖馬洛迷人的氛圍--這些痛苦和失望漸漸發酵蒸餾,像浪邊的泡沫一樣退去。


拙琴,10/06/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outes nos envies affiche  


背景是外省的某個城市。克萊兒(Claire)是一位預審法官,家庭幸福美滿,有兩個年幼的小孩。某天審理到一件信貸案件,被告剛好是女兒同學的媽媽塞琳(Céline)。塞琳獨自撫養兩個小孩,薪水很低,為了生活而欠下大筆負債,終於到了無力償還的地步。克萊兒的判決引來法院制裁,克萊而因而邀請另一位法官同事史蒂芬(Stéphane)和她一起奮鬥,為苦主爭取正義。在此同時,醫院也檢驗出她腦部有無法治療的腦瘤,克萊兒瞞著大家,獨自進行這場苦鬥。


2009愛的自由式】(Welcome)後,2011年,導演菲利普٠利歐黑(Philippe Lioret)又拍了【我們所有的想望】這部反映時事的作品。


Famille de Claire  


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遭受經濟困境的一般法國民眾也越來越多。新聞雜誌曾經數度報導,許多人為了度日,便和數家提供消費貸款的公司簽約。這些公司貸款時並沒有嚴格檢查貸款人是否具有償還能力就放貸,而貸款人缺乏法律常識,很容易越陷越深,以債養債,最終淪落破產的命運。這種現象和前幾年台灣的卡債新聞,很有雷同之處。法國的信用卡審核嚴格,消費超過上限就不能再刷卡,但卻有消費貸款的漏洞。近年來,政府要求貸款業者加註警語,效用有多大?不知道。


比利時演員瑪麗‧吉蘭(Marie Gillain)飾演【我們所有的想望】女主角克萊兒。她出道約二十年,但外表幾乎沒變。這應該是許多女星的夢想,但對於娃娃臉的她來說,反而限制了她的戲路,很難演美艷型或嚴肅的角色。最初,她並不是菲利普٠利歐黑心目中的理想人選。她費了好一番功夫,才說服導演。


Claire & Stéphane  


她在這部戲中的演出十分克制,面對疾病,看不到太多的淚水和恐懼。一直到生命結尾,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如何贏得這場官司。她無法戰勝病魔,但她決心無論如何都要讓原判得到最後勝利。


頗受法國人喜愛的長青影星凡森‧蘭登(Vincent Lindon)再次參與利歐黑新片演出,飾演充滿人道精神的主角。有了他,克萊兒才能貫徹理想;有了他,才能凸顯、陪伴克萊兒的奮鬥;有他順路在克萊兒去「探望母親」,他才會發現她的秘密。克萊兒喜歡種花蒔草的先生,相形之下就是一個比較軟的男性角色。他很晚才知道真相,而且克萊兒知道自己來日不多時,便漸漸湊合他和塞琳,要讓塞琳在她撒手人寰後代替她。克萊兒不但在塞琳因繳不出房租被房東趕出去時,讓她和小孩到家裡借住,又送她自己的舊衣服,最後連自己習慣擦香水的香水都送她,還特別叮嚀她,胸前也要記得擦......克萊兒不但做出有利塞琳的判決,連自己的家庭都要一併送給她。這樣的安排雖然是女主角崇高的理想,但是否太過一廂情願了些?


l  


即使如此,我喜歡克萊兒和史蒂芬的組合。史蒂芬和她之間那種亦父亦友的同志情誼,剛好彌補克萊兒年幼時父親棄家落跑的缺憾,還被醫院的人誤以為是她的父親,要他勸勸克萊兒。他兩度握住克萊兒的手時所表現的同情,勝過千言萬語。


拙琴,10/06/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Descendants  


終於看了這部已經出了好幾個月的影片。人到中年,家有子女的父母親,應該會對【繼承人生】的故事心有戚戚焉:


「事業有成的夏威夷律師麥特金,原本自認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未料他親愛的妻子伊莉莎白因為遊艇翻覆遭逢導致腦死,他的人生從此變調,未曾管理過家務的他,要處理焦頭爛額的家族土地繼承問題,還得面對兩個孩子不斷的考驗他的極­限,大女兒個性叛逆,小女兒調皮搗蛋,同時他必須面對此生最困難的決定:拔掉妻子身上的維生器。


但他卻發現了原來伊莉莎白已經背著他外遇已­久,這個真相更是讓他難以承受,羞憤難耐的同時,他決定要找出那個可惡的『情夫』,他一定要追根究底找出原因,也在這個時候,他也和孩子們在這段過程中,重新體驗到人生的­另一個新境界...」


這是「開眼電影網」上的劇情介紹。


我喜歡電影開頭麥特金的自述。他說有些人以為他住在夏威夷,就是住在天堂。以為他住在度假勝地,就是天天過著度假般的生活,就算得癌症也比較不嚴重,然而他跟其他人一樣都要面對生老病死。


讓他面對現實的關鍵,就是太太伊莉莎白的意外。從前總是太太打點好一切,麥特只要賺錢就好,然而他也因此忽視了家人。當他不得不接手時,兩個女兒已經變成陌生人,還從大女兒的嘴裡發現自己不但被戴綠帽,並且完全被蒙在鼓裡。


醫生告訴麥特,伊莉莎白已經不可能醒轉,拔掉維生器只是遲早的事。麥特因此要負起告知伊莉莎白親朋好友的任務,讓他們向她道別。和親人道別原本就不容易,更何況對方曾經背叛自己;而且,和腦死的傷者說清楚講明白已經是不可能的了。麥特不是沒有氣,但是對於這個為他生了兩個女兒的女人,他對她的愛畢竟多於恨,而選擇了放下。麥特親自找到伊莉莎白的情夫布萊恩,把消息告訴他,又很有度量的不讓他太太茱麗知道,不因懷恨而去破壞別人的家庭。


在這過程中,麥特重新和女兒親近。那個從頭到尾跟著他們一家三口趴趴走的席德,被麥特的岳父揍了一拳,還是緊追不放。他的出現很有調劑效果,而從他跟麥特深夜對話中,也看得出來他沒有外表那麼虛浮。


最後,麥特決定拒賣家族土地,留住和祖先的聯繫,而送走伊莉莎白的金家父女,雖然少了一個家族成員,但卻也重新認識彼此,重新建立親暱的關係。


【繼承人生】沒有太多創新或重大演技突破,但是還是一部不錯看的片子。親人過世這種劇情,總是免不了讓人落淚。生老病死,人生就是這麼回事,不管住在夏威夷或巴黎都一樣。


拙琴,28/05/12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smopolis  


未來世界裡,某個紐約晴天下,成排的白色長禮車停靠路邊。年輕的艾瑞克‧帕克(Eric Packer),一位靠人民幣匯率波動而致富的億萬富豪,決定橫跨市區,到出生的貧窮社區剪頭髮。安全警衛勸他別去,美國總統會經過市區,而他的人身安全受到高度威脅。不管,金童堅持要去。這一路上,他見到新婚的妻子和情人,醫生和合作伙伴。在螢幕上看到世界銀行總裁被謀殺,偶像歌星去世;外面的世界在車窗外崩解,群情激憤的人們示威遊行,對長禮車噴漆,和尚自焚。即使如此,他還是決心去剪頭髮......


【夢遊大都會】改編自唐‧德利羅(Don DeLillo)的同名小說。在這部2003年的作品裡,德利羅即已預測日後的金融危機和它所造成的社會動盪。當加拿大導演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決定執導此片,他只花了六天時間就寫好劇本。「前三天拷貝書中對話,後三天填滿剩下的空白」,柯能堡表示。


Cosmopolisrobert-pattinson-cosmopolis  


說實在,要看【夢遊大都會】,最好選精神好的時候,因為它不是一部容易進入狀況的電影。整部【夢遊大都會】充滿著各種隱喻和符號,就像在看拿掉造夢說明的【全面啟動】(Inception)--明明每句對白都很簡單,但湊在一起卻抽象如詩。就像在夢裡說的話,在當下都是那麼言之成理,事後回想卻都有些怪異。艾瑞克的白色長禮車是其中一個寓意深厚的意象;它是艾瑞克身份地位的絕對象徵,既保護他,同時也將他和真實生活隔絕開來。他可以在裡面吃喝拉撒睡,可以搞車震,可以辦公,幾乎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白禮車既是他的盔甲,也是他的牢籠。只要他想要,他可以隨時放暗玻璃窗的顏色,讓外面看不到車內的動態。白禮車同時也將艾瑞克抽離普羅人群;外面的人群對艾瑞克而言就像馬戲團,同樣的,艾瑞克的存在也是不真實的。他所從事的金融業,包裹在重重符號之下,難以理解。即使艾瑞克的世界崩潰了,我們仍然難以理解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電影最後一幕,艾瑞克與歹徒之間長達二十分鐘的對話,有如一場催眠。你知道艾瑞克命在旦夕,然而你仍然不明白艾瑞克的行為,你不能確定確實了解他們對話的意義,即使你每個字都懂。這是一部非常、非常怪異,又令人著迷的影片,很多人可能會看不下去,可能會無聊到睡著,但我想這會是一部比【危險療程】更接近柯能堡的作品。


Cosmopolis 28-COSMOPOLIS-PICS-CANNES  


在這部法國與加拿大合資的電影裡,法國演員茱麗葉‧畢諾許和馬修‧阿馬希(Mathieu Amalric)在劇中演出小角色,畢諾許演艾瑞克的情人,阿馬希演蛋洗艾瑞克的抗議人士。柯能堡說:「合資電影的演員陣容是由護照上的國籍決定。[...]我想到茱麗葉‧畢諾許和馬修‧阿馬希是因為他們說過想和我一起合作。好萊塢的演員也常這麼說,但是他們只願意演主角。法國人這麼說,也真的這麼想,不管角色如何。我欣賞他們的熱情。」


不論如何,演過艾瑞克之後,羅伯‧派亭森應該可以甩掉黏在他身上揮之不去的「浪漫吸血鬼」青少年明星形象,回到以往作者電影的演出了。


拙琴,27/05/12



  • 留言者: 楊俊傑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9-01 08:54:43
我就是看完以後,狐疑滿腹,看了你的影評,我放心多了...

版主回覆:(05/13/2014 02:03:42 PM)


放心就好!^^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  


【愛情保鮮三年】是【浪漫的自私鬼】、【NT280】作者費德利克·貝格岱(Frédéric Beigbeder)首度擔任導演的作品,改編的作品正是自己的同名小說【愛情保鮮三年】(L'amour dure trois ans)。


在這部自傳性的電影裡,貝格岱選擇了加斯帕‧普魯斯特(Gaspard Proust)做為他的化身。故事敘述書評家馬克‧馬宏尼耶(Marc Maronnier剛剛跟太太安妮離婚,頹喪之際認為愛情不過是狗屁,甚至寫下【愛情保鮮三年】闡述立場,並到處投稿。但是他對愛情不長久的信念,卻在外婆葬禮上遇到表哥美麗奔放的妻子艾莉絲(Louis Bourgoin露易絲‧布瓊飾演。搞不懂為什麼台灣要翻成「布瓊」?Bourgoin應該念成「布官」的音才對)後徹底動搖...。


Marc & Alice  


費德利克·貝格岱在這部片裡極盡自我嘲諷之能事。片頭快速帶過和前妻安妮從如膠似漆到形同水火,乃至於最後在法官面前聆聽離婚宣判的那段尤其有意思。在法國公證,一般是在市政府進行。結婚的時候,市長或市政府禮儀人員會問新人:「您願意接受xxx當您的配偶嗎?」新人會說:「我願意」,然後他們接下來會說:「我在此宣布你們正式結為夫妻。」貝格岱顛覆這個程序,他讓宣判離婚的法官問這對怨偶:「您是否接受不再成為xxx的配偶?」安妮說:「我接受」,馬克機車的說:「我可以上訴嗎?上訴有機會要回六萬歐元的贍養費嗎?」法官拒絕,然後表示:「我現在宣布你們成為前夫前妻。」酷。


貝格岱還不忘幽作家馬克‧李維一默。當主角馬克跑去夜店,熟悉的吧台服務生問他老婆跟誰跑了?此馬克供出了彼馬克的名字;不僅如此,正牌的馬克‧李維還在劇中客串。


Marc & Alice  


三個死黨對路上女人品頭論足


馬克跟艾莉絲認識的過程也很搞笑,是因為她在外婆的葬禮上笑得特別大聲,馬克才知道原來她是表哥的太太。見面聊天的時候,馬克出於動物本能,一直盯著她的胸部看,結果艾莉絲的回答竟是:「對啦,我知道,左胸比右胸大對嗎?那是因為心臟在左邊蹦蹦跳的關係!」


有一天,馬克收到出版社通知,願意出版他的【愛情保鮮三年】。由於他平日當書評時批評作品不假辭色,編輯要他取個筆名,免得一出場就被杯葛。於是馬克取了一個Féodor Belvédère的筆名,並對外宣傳作者死後才出版。這筆名和貝格岱的本名Frédéric Beigbeder形似而音近,等於是貝格岱的變體。馬克曾經試探水溫,想要跟艾莉絲分享這個消息,但是艾莉絲認為這本書是一本愚蠢的作品,不值一讀,馬克只好裝死。沒想到【愛情保鮮三年】得了文學大獎,編輯當場違背對他的承諾,將他真實身分曝光,艾莉絲認為馬克書中的內容出賣了她,憤而回到丈夫身邊。......


貝格岱給人的印象一直是花花公子+知識分子的綜合體。他寫書,也做電視節目,又跨行拍片,什麼都玩。【愛情保鮮三年】的主題,其實就是在問「到底什麼是愛情?」電影藉由馬克這位在愛情中摔得鼻青臉腫的人物,試著回覆這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們不會知道馬克跟艾莉絲之間的愛情持續多久,但是我覺得馬克骨子裡超浪漫,因為一愛上艾莉絲,就忘了當初「愛情保鮮三年」的信誓旦旦。所以他的某些行為雖然很賤很愚蠢(比如在婚禮上對愛情投反對票,按表哥家對講機吵著要見艾莉絲),但他那種戀愛中人的痴傻,讓這個角色變得可愛,甚至有點讓人疼惜。而作為一部處女作,貝格岱流暢的運鏡和辛辣的風格,讓他打響成功的第一砲。或許他並未將此片定位為喜劇,但是讓人發笑這件事,即使是自許為喜劇片的電影,也不見得能做到。看來貝格岱這位才子,有機會往導演之路繼續邁進。


拙琴,26/05/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