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是一本高潮迭起的調查書,讀來有如偵探小說。威廉‧雷蒙(William Reymond)是旅居美國達拉斯(Dallas)的法國記者,著作豐富,寫過有關於名人如甘迺迪、瑪麗蓮夢露的傳記,也針對現代食品工業如可口可樂做過深入調查。這本《毒》是2007年出的,裡面所陳述的內容,從二十世紀上半葉一直延續到現在。這本書出的時候,幾乎沒有看到媒體報導,一直到無意間買下來讀,查詢相關資料時,才發現這是一本暢銷書(所以才會出口袋版),暢銷到作者後來又寫了一本《毒食》(Toxic Food)。
作者陳述他寫作的起點,是因為初到美國時,對眾多過胖人士的身影感到驚異。原本他一直認為這是美國特有現象,但是有一次他回到巴黎,卻看到一個年約四十來歲的女士。他立刻覺得很眼熟;不是因為女士的長相,而是因為女士龐大的身形,就像他在美國超市和麥當勞停車場看到的女性一樣。為了一探虛實,作者假裝觀光客向女士問路,女士的巴黎口音證實了她是本地人。
肥胖對健康與社會的影響
一開始,作者調查的是肥胖的根源。1998年開始,過胖已經正式被視為一種疾病。它不是胖了幾公斤的問題,而是確實會影響部分人類生存的危機。以性別來比較,肥胖問題對女性的危害又比男性大。即使是體重相同的過胖男女,男性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只有女性的一半。此外,過胖的女性較不容易懷孕,即使懷孕,妊娠期間的風險也高。
在書中,作者探討了美國人的飲食習慣,以及日益增多的過胖人士,對美國人生活造成的影響。令人擔憂的是,過胖的情形普遍發生在小孩,甚至是嬰兒的身上。他分析,人類普遍肥胖,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會牽動整個國家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產業。例如,美國產下的巨嬰越來越多,以至於塞不進一般尺寸的嬰兒座椅中。於是有廠商推出加寬十一公分的特大號嬰兒座椅,號稱可以讓兒童使用到四十公斤為止。這樣的嬰兒座椅雖然解決了嬰兒過重的問題,但是它很佔空間,後座安置不易,於是父母只好買更大的車子,耗用更多石油。飛機票漲價,固然是因應油價上漲,但更是由於超重的乘客太多,必須加寬座位,調漲票價。根據統計,美國每年直接因為過胖而產生的醫療費用,佔全部醫療支出的9%,其中大部分由員工健保支出,也就是由納稅人支付。每個美國員工平均每年請三天病假,過胖者多請兩天,但如果是過胖女性,平均病假日數會增加到八天。911事件造成三千人死亡,其中紐約就佔了2752人。但同年因為過胖引發各種疾病而去世的美國人,達到四十萬人,是雙子星大廈恐怖攻擊事件死亡人數的145倍。再拿死於槍擊的美國人來比較,29000人死亡,因吸毒過量而死亡的美國人是17000人,依然遠少於因過胖死亡的人數。過胖的死亡威脅,是真實存在的。
均衡飲食配合運動,體重控制效果有限
作者接連探討了美國人的飲食方式,醫療體系,速食店的促銷策略...根據調查,美國人在餐館食用的份量,平均比法國餐館多了25%!就連美國出版的食譜,裡面材料份量都比歐洲的多。但是,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在1990年代末期為了減少第二型糖尿病,在3200名志願者身上進行為期二年的實驗,看看改變生活方式是否會幫助他們免於第二型糖尿病的危害。這些志願者參加健身俱樂部,由領有職照的教練在旁監督,並確保他們攝取均衡的飲食。實驗確實有效,疾病管制中心認為改善生活方式,的確能夠有效預防並延緩此疾病的出現。但是疾病管制中心雖然動用這麼多的資源,志願者減少的體重卻很有限,平均只減了7%。也就是說,一個75公斤的成人,在兩年內只減了7點多公斤!
從玉米到可樂
作者因而認為,造成肥胖的真正元兇並不是飲食方式,而在於食物本身。他繼續契而不捨地往下追查,挖出的內幕更令人目瞪口呆。雷蒙追溯到1971年,Earl Butz加入尼克森政府,被任命為農業部長。1972年,美國小麥生產過剩,鼓賤傷民。為了討好選民,Butz將當時幾乎全美國的小麥,賣給欠糧的蘇俄。此舉果然造成小麥價格大幅上漲,並帶動玉米和肉品的漲勢。接下來,為了平衡糧價,Butz決定進行農業改革,將美國農業轉變密集化的大規模耕作,大量使用大型耕耘機、農藥、除草劑和化學肥料。這些設備是小農所無法負擔的,但是Butz不管這些。他的改革結果造成美國農業生產集中在少數大集團手上;美國六大集團壟斷了全美榖物(玉米、大豆和小麥)生產。美國的農業人口,則從1970年的9%降為2005年的2%。
大規模生產,讓市場上出現大量又便宜的榖物。為了消化大量玉米,「柯林頓玉米處理公司」(Clinton Corn Processing Company)於1970年初期研發出新的技術,從玉米中提煉出「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 Fructose Corn Syrup)。它價格便宜,又比傳統蔗糖易於保存,獲得可口可樂的垂青。可口可樂採用高果糖玉米糖漿後,成本降低20%至30%,產品行銷全世界。
美國人飲用可樂,是在1967年和1977年之間達到第一波高峰。在此同時,美國人過胖比率增為45%。1987年,每個美國人平均一年喝掉475罐可樂,1997年,這個數字增為585罐,而美國人的過胖比率在1988和1999年則分別達到56%和65%。過胖的走勢和可樂的消費量呈現正相關,而其中關鍵因素正是高果糖玉米糖漿。蔗糖的分子結構和高果糖玉米糖漿的分子結構不同。前者只有一個分子,後者有兩個,因此身體處理它們的方式也不同。高果糖玉米糖漿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也不會提高瘦素,而身體正是靠著這兩種激素來調整吃進體內的食物份量。因此食用高果糖玉米糖漿,容易導致飲食過量。高果糖玉米糖漿殘忍的地方在於,它不會讓你覺得「喝夠了」。真正的糖,吃多了身體自己會喊停,但是高果糖玉米糖漿不會,於是你會越吃越多,一口接一口,好像永遠也停不了。
它的危害在小孩身上最明顯,因為小孩的神經系統發展尚未成熟,高果糖玉米糖漿可能會對身體處理食物的能力造成深遠的影響。目前歐洲為了保護傳統糖業,對於高果糖玉米糖漿含量超過10%的產品,採取限制進口的措施。
(待續)
拙琴,16/11/201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