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4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莎拉的鑰匙

追尋真相是記者的職志所在,但如果相關人物不想面對挖掘出的真相,也不覺得知道實情對他們有好處,到底應不應該繼續下去?

(以下會透露劇情關鍵)


Kristin Scott Thomas 



在【莎拉的鑰匙】中,茱利亞是一個住在巴黎的美國記者。她和法國先生貝同有一個青春期的女兒,三人正準備搬入位於巴黎瑪黑區的新房子,貝同就是在這房子裡長大。

很快地,茱利亞發覺這間房子有些不尋常的地方。為了撰寫1942年七月巴黎冬季賽車場(Vel d'hiv,1959年摧毀)猶太人大逮捕的報導,她發現這間公寓在大逮捕之前曾經住過別的人家。經過查訪,她找出那家人的父母就在大逮捕的名單中,但女兒莎拉和兒子米歇爾卻下落不明。

就在這時,茱利亞意外懷孕,這件事讓她喜樂參半。由於她年輕時流過兩次產,這件喜事對她而言有如奇蹟,沒想到先生卻不想年紀一大把還當奶爸,而希望她墮胎,夫妻兩人為了留不留這個為出世的孩子而陷入僵局。

Sarah et ses parents au vel d 

電影不斷地在莎拉與茱利亞之間的故事之間穿梭來回。在大逮捕時,為了保護弟弟,莎拉把他鎖在壁櫥裡,心想很快就會回來找他。莎拉與父母親經歷生離死別,幸運地逃脫集中營的命運,並獲得好心農村夫婦的收留。好不容易,農村夫婦陪莎拉回到巴黎的家,那時家中已經住進別人,為莎拉開門的不是別人,正是那時年紀尚小的,茱利亞的公公。

fermiers 

莎拉急忙打開壁櫥時發現了什麼?米歇爾又在哪裡?

人在這種時候會深刻的體會到:原諒別人不容易,但有時原諒自己恐怕更困難。

茱利亞的調查讓夫家親戚倍感困窘,尤其是公公一直不想讓在那房子裡住了大半輩子的年邁母親知道這件事。此外,貝同(茱利亞的先生)認為她的調查除了讓家人難堪之外,知道真相一點都沒有用。

茱利亞堅持要知道莎拉的下落。她要藉由了解莎拉的那把鑰匙,來打開自己生命中的困惑。觀眾跟隨著茱利亞的足跡,一路從法國到美國,又到義大利。在義大利,她見到了莎拉的兒子威廉(由久違的艾登˙昆Aidan Quinn飾演)。但他父親並沒有告訴他這個家族秘密,因此當他突然聽到茱利亞要告訴他的事情時,他完全無法接受。

茱利亞堅持追尋真相,究竟對不對?先生埋怨她、夫家親戚尷尬,現在連莎拉的兒子都不願意再看到她,並叫她不要再找他。

真相是過去的事情,是歷史。歷史是死的,活在親身經歷過的人心裡。一個人如何選擇他面對歷史的態度,也就是選擇面對自身記憶的態度。逃過大屠殺的莎拉,雖然倖存下來,遠渡重洋到新大陸開始新生活,最後還是無法原諒自己而故意製造車禍自殺。莎拉一生中有過三個姓氏,但她生命的全部意義,都繫於第一個姓氏,因為,她一直忘不掉跟這個姓氏相關的過去。威廉從父親手中接過母親的遺物,發現那支命運的鑰匙,才知道茱利亞沒有騙他。

當威廉明白了莎拉一生的始末,並再度與茱利亞見面,兩人才終於與自身的歷史和解,迎向人生新的一頁。一如片尾,名叫莎拉的二歲小女孩走向玻璃帷幕,窗外,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拙琴,12/02/11


  • 留言者: ammeamita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1-03-05 07:50:43

咦! 已經拍成電影了呀
這本書去年才在台灣出中文版(我有買)

版主回覆:(03/06/2011 07:46:53 PM)


法國去年出了電影改編,但似乎沒有在台灣發行。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ver let me go 


【別讓我走】改編自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的同名作品,以凱西、湯姆、茹絲三個主角為核心,講述一群寄宿在海爾山學校的學生的故事。




【別讓我走】的小說一直躺在書櫃裡,始終沒有真正讀完。若不是電影改編,我大概永遠也不會知道裡面到底說的是什麼故事。




從小,凱西一直喜歡湯米,但後來和他成雙成對的,卻是一同長大的茹絲。成年後,他們一起進入農場,接觸現實生活。茹絲知道凱西一直愛著湯米,故意讓她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讓步的。此舉令凱西決定離開他們,出外當複製人的看護。十年後三人再度重逢,湯姆和茹絲都已開始進入捐贈的不同階段。


 


Tommy and Cathy 




這個故事的殘酷,在於這群可愛純樸的寄宿生,完全不可能掌握自己的未來。海爾山的學生都是以社會邊緣人為本的複製人,他們沒有見過父親母親,他們被告知要絕對愛惜自己的身體,並且定期接受嚴格的檢查。然而這不是為了他們自身著想,而是為了日後的捐贈。如果,這能叫做「捐贈」的話。「捐贈」是在人生前自願,獲死後由家屬同意的條件下才成立。但海爾山的學生不是,他們一出生就註定成年後的道路,壽命也不長,頂多活到第三、四次重要器官「捐贈」就會衰竭而死。許多人在那之前,甚至第一次手術就已結束短暫的一生,活下來的,有些像茹絲,因為生不如死而希望早點了結。




簡單的說,海爾山等同一座人體農場,將一群不被視為人類的「生物」養大之後,生物就必須等待傳喚,捐贈器官。海爾山的學生說穿了不過是待宰的羔羊。由於他們複製人的身份,他們只是不知幾次等的公民。他們不被視為正常人,甚至校長也不認為他們有靈魂。而他們才剛踏入外面的世界,就即將被迫提前出場。夢想不允許存在,他們生命的全部意義就是基因研究和器官捐贈。因此露西小姐才提醒他們:「你們一定要知道你們生命的意義。」因為他們的生命比平常人更有限,甚至不會活到中年。




在這殘酷物語中,最悲傷的莫過於他們抱持的夢想:當一生已成定局,擁有夢想只能是一個奢侈的泡影。電影透過學生之間流傳的故事,表現出他們心中抱持的一絲希望,但是,湯米只能再次像小時候被同學排擠時那樣在曠野中怒吼,留下凱西獨自面對餘生。




看這部電影,記得準備一盒面紙。導演手法四平八穩,以凱西為第一人稱回憶往事的敘述方式。這是我第二次看凱莉‧穆利根演的戲。第一次是她擔任主角的【名媛教育】(An Education。這也是她二度和琪拉‧奈特利共同演出的電影,上一次是在五年前的【傲慢與偏見】,當時她演琪拉的妹妹。在這部電影中我也第一次注意到年輕的男演員安德魯‧加菲爾,他在【社群網戰】中演資助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伯格的(前)好友,愛德華多‧塞佛林,非常搶戲,值得注意。




 


拙琴,06/02/11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視全覽】訪問柯林‧佛斯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在法國媒體的評價,大致都在中上。目前唯一較持保留態度的,是立場明顯傾向作者電影的【電視全覽】(Télérama)。該雜誌認為此片是針對奧斯卡量身打造的影片:第一、主題偉大而高尚,第二、美輪美奐的服裝與布景,第三、詮釋殘障的故事幾乎是出師必捷。導演太專注於處理喬治六世的口吃,而疏於闡述現代媒體和政治人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對於作為全片高潮,喬治六世的全國演講,這本雜誌則認為導演湯姆‧胡柏(Tom Hooper)配上第七交響曲,妨礙觀眾注意到國王漸入佳境的演說,殊為可惜。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是否真是為奧斯卡量身打造的影片?有可能。事實上我也認為它是奧斯卡一向青睞的片型,它那超越自我、迎向光明的主題,十分吻合美國人的精神面貌。它的導演流暢,但無重大創新,幾個主配角演技出色,對話詼諧幽默。相較之下,同樣獲得提名的【全面啟動】雖然在劇本、特效上的突破和巧思都令人嘆為觀止,然而它的主題並沒有特意向高尚、超脫去尋求,或者也是較為隱晦的(人生如夢,一切皆如泡沫幻影......),而且科幻片並非奧斯卡的菜。從這個角度來看,其他競賽片(我還未能全部看過)如【社群網戰】(一個電腦天才「竊取」他人創意又背叛出資友人的成功故事)、【黑天鵝】(一個舞者從女孩蛻變為女人的過程中,如何面對內心黑暗面)(29日在法國上映)、【玩具總動員3】(動畫片),似乎陪榜的成分高,除非,奧斯卡自己也走向創新。

拙琴,
06/02/11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King


 


1929 universal expo 


喬治五世的次子亞伯特,從小就有口吃的毛病,每次公眾演說,對他都有如酷刑。本來,身為次子的他,無須繼承王位,只要逍遙的當他的約克公爵。沒想到,越希望不要發生的事情,就越躲不過;越是沒準備好的章節,試場上偏偏就考出來。他風流倜儻的哥哥大衛向來受女性歡迎,但最後卻選了一個對他的家人而言不甚理想的對象,離過兩次婚的美國女人瓦利絲‧辛普森。根據情報單位的資料,這位辛普森夫人還跟納粹德國有往來。



 


大衛不愛江山愛美人,老弟只好臨危受命。亞伯特沒有受過王儲訓練,有嚴重的演說障礙,而且他的敵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他們每次的演說都充滿了感染力,知道如何鼓舞群眾的熱情。





Logue 




他的妻子伊麗莎白皇后,也就是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母親,為他延請各方高明矯正口吃的困擾,都不成功。後來伊麗莎白找到一位在英國執業的澳洲語言治療師,里奧奈‧羅格,運用非正式的療法協助亞伯特。




羅格不是正規的醫生,亞伯特不是普通的病人。羅格曾在澳洲登台,是舞台劇演員。出於偶然,他協助過一次大戰退伍老兵重新開口說話。那些說不出話的老兵並非失去實際的語言能力,而是被戰爭深不見底的黑暗吞噬了內心。同樣地,他也在試圖挖掘口吃的根源中,挖掘出亞伯特童年的創傷,以及大人對小孩某些「矯正」所留下對自我的否認。




Albert and Lionel


 


在兩人的一來一往中,伊麗莎白是他最大的支柱。有一幕是亞伯特(後來改名為喬治六世,因亞伯特聽起來有德國味,而兩國正在交戰,並且喬治一名能顯示延續其父的統治)對於西敏寺的登基大典惶恐萬分,伊麗莎白用下面的話表示她不變的支持:「當年我拒絕你兩次求婚,後來終於接受,因為你口吃的那麼厲害,誰都不會來煩我們,正好圖個清靜啊!」




1939,英德宣戰,喬治六世叫來羅格,於白金漢宮發表對全國的現場廣播談話。這一幕的配樂是哀戚、莊嚴又優美的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恰如其份地襯托了內外交戰(亞伯特和自己的內心之戰爭,和外在的大戰),同時透露著一絲曙光的樂觀氣氛。在演說前仍然踹踹不安的亞伯特,在羅格的參與下,雖偶有遲疑,但終於完成一場重要的全國演說。在演說中穿插了英國各行各業的人們聚精凝神傾聽國王的演說(電影原名)。亞伯特戰勝了自己,此後,他將成為英國的精神象徵,帶領全國人民抵抗強敵。




71671_gal.jpg  




這部片子的海報,在法國發行的片商一個多月前就到處張貼。查閱資料後很受故事吸引,很稀罕的在首映日跑去電影院看。室友向來不喜歡看貴族的故事,所以當天也是一個人去看。




其實【王者之聲】之所以在國際上得到好評,我認為正是因為它讓觀眾感受到高高在上的國王也有跟你我一樣的苦惱,而且他的壓力一點都不比你我小,進而認同這位主角,有很大的關係。對我而言,這是喬治六世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如何超越自我的經過。




我個人很喜歡柯林‧佛斯,我是從【BJ單身日記】開始知道他的,後來才回過頭看到那部令他出名的【傲慢與偏見】電視劇(他在裡面演達西先生)。海倫娜‧寶漢卡特過去幾年演了一些古怪的人物,伊麗莎白皇后難得恢復「原貌」演出,幽默又堅毅,是很討喜的角色。傑佛瑞‧若許就不用說了,他的作品無數,通常擔任綠葉陪襯,但他是非常稱職的綠葉,有他在的片通常不會太難看。在【王者之聲】中除了擔任羅格這關鍵角色外,也是此部電影的製片。


喜歡看勵志片的朋友,相信這部片不會讓你失望!




拙琴,05/02/11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SJKen
  • Email:
  • 網址: http://sunshinetoday168.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1-03-06 06:40:17

的確是一部雅俗共賞,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的電影,劇本、服裝裝扮與場景鋪出了最好的舞台,幾位主要演員的精湛演出,讓整部電影充滿驚喜,連一項專演奇幻詭異角色的怪咖演員海倫娜,這次詮釋起伊莉莎白皇后也是中規中矩,讓人見識到她的演技廣度,兩位男主配角就更不用說了,真的是很棒的一部電影,得獎是實至名歸。

版主回覆:(01/13/2011 12:32:33 PM)


昨天又重看一遍王者之聲,還是覺得好看。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co avant Chanel 


由於上映時影評給這部片普普的評價,尤其認為香奈兒本人難以相處,但奧黛麗‧朵杜卻將她演得太「討喜」,便一直沒有積極找來觀賞。


自從【愛蜜莉的異想世界】後,朵杜小姐繼續參與各式表演,前一陣子還在巴黎參與名劇作家易卜生【娃娃屋】的戲劇演出,但是評價好壞參半。這幾年來看過她演的幾部片,對這位有著大大黑眼睛和深黑頭髮的法國女星,一直沒有太深刻的感覺。怎麼說呢,就是那種「演的還不錯啊,但是要說她是我的心頭愛嘛,又說不上」。參與戲劇演出是許多演員給自己的挑戰,因為每天要面對現場觀眾,無法重來。或許朵杜小姐欠缺的只是臨門一腳,一個適合她的角色,一個難度夠高,可以讓她發揮潛力,可以讓她同時感動觀眾影評的角色。或許是一個伯樂,一位能帶領她更上層樓的導演,就像九年前讓她成名的尚皮耶‧惹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看過朵杜小姐在【時尚女王香奈兒】裡的演出,我的感想是:這些影評人真苛。【時尚女王香奈兒】的法文原名是「Coco avant Chanel」。「可可」(Coco)是香奈兒年輕時駐唱的綽號,嘉布莉爾則是她的本名,片名很明白的點出這是香奈兒成名前的故事。就我的標準,朵杜不是大美女,人也太瘦。但是這樣的她去演貧困出身的香奈兒,在艱難的生活中,一方面突破當時社會對女性的限制,一方面在情婦身份帶來的舒適生活,與白手起家的創業維艱中,呈現她的選擇和辛酸。朵杜的可可‧香奈兒其實是個倔強、反傳統的不甜美女主角。由於自己的天分和努力,懂得利用機會,以及情人們的幫助,香奈兒才能從每週日在修道院苦等永不出現的爸爸的孤單小女孩,成為第一位在男性主導的時裝圈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女性。


Alessandro Nivola 


Alessandro Nivola


Jonathan Rhys Meyers 


Jonathan Rhys-Meyers


【時尚女王香奈兒】裡有一段對話,充分點出香奈兒很清楚自己的出身,在婚姻和工作上的影響。這段對話是在她得知「男孩」‧卡佩(Arthur Edward 'Boy' Capel,由美國演員Alessandro Nivola飾演,大家有沒有覺得他的扮像和另一位帥哥Jonathan Rhys Meyers非常神似?要結婚之後,再見到他的交談。和他出場時一樣,香奈兒又是循琴聲而找到自己的心上人:


男孩:妳在想什麼?


可可:想我姊姊。


男孩:她是個大美女。


可可:她一直以為男爵會娶她。


男孩:或許結婚並不必要。


可可:但是大部分人都會結婚。


男孩:通常愛情跟結婚是兩回事,結婚最大的功用是符合社會習俗。(這句話開始要講到她的痛點,可可點起了一根煙)


可可:那你覺得為什麼巴贊沒跟我求婚?


男孩:你在開玩笑。


可可:有何不可?我需要地位。


男孩:(發現自己喜歡的人不是開玩笑,突然態度嚴肅,從鋼琴前站起來)如果妳嫁給他,妳得放棄一切。


可可:什麼是一切?還是可以騎馬到處晃啊。


男孩:不,嘉布莉爾(可可‧奈兒本名),妳不是這樣的命(「男孩」一直對她的天分充滿信心,而且出錢幫助她,是情人也是她背後事業的推手)。


可可:呵,馬上就講大話了(自嘲)。


男孩:妳跟別人不一樣,妳要相信自己。


可可:總之,我一點也不想結婚(說謊,喉嚨一緊,才能嚥下自己的謊言)。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會是任何人的太太,連你也不是。只是有時候,我會忘記。你看,我媽很笨,她為愛結婚,結果一生都在哭泣。我爸老是掉下來,她等他等一整夜。有天早上他回家,她在旁邊躺著,其實她死了。你看,當情婦比當元配好,夫妻是婚姻裡面最糟糕的,我這麼說會嚇到你嗎?


男孩:我要結婚了。


可可:恭喜。


男孩:她是英國人,父親是……


可可:我知道。


男孩:我們的關係不會變。


可可:(看著男孩)當然會變。


 


傳聞「男孩」在來看她的途中出車禍去世,在那之後,她再也沒有談過認真的戀愛。「男孩」車禍去世,第一任情人巴贊載她到車禍現場時,兩人一路上都沒說話。她一身黑衣,看到車禍現場,先是一手掩嘴,而後在風中垂頭低聲哭泣;大風將她剛剪短的黑髮,吹得遮住了臉頰。對於這位可可生命中重要情人的去世,電影做了極為簡約、樸素的處理,正像香奈兒以黑白兩色為主的設計風格。然而那份頓失至愛的悲傷,卻在沈默中突顯出來。


拙琴,16/10/10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Tracy
  • Email:
  • 網址: http://paris75.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0-10-16 16:41:25

我老是覺得 為什麼這些傳記電影裡面都有死亡
尤其是情人的死亡,像是La Môme裡面,真是哀傷啊~

版主回覆:(10/17/2010 08:42:51 AM)


因為面對死亡
會讓人對生命有更深的體悟吧
失去生命中的至愛和健康
如果不是浴火重生
就是一蹶不振
這麼有戲劇性的梗
傳記電影不用可惜啊





  • 留言者: platan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10-17 07:00:21

這部戲是不久前在深夜開往台北的“遊覽車“上看的。看的睡睡醒醒,顛顛倒倒。記住的東西也不多,不過就幾幕場景而已。
但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摳摳”情人出車禍那段,真是如格主說的簡約。而正是那至簡的處理,讓人對那失去摯愛的深沉悲慟感同身受.....

版主回覆:(10/16/2010 07:02:00 PM)


哈哈
「摳摳」。。。

後來我看了幕後花絮,確實從導演到布景等工作人員,都要在這部講摳摳香奈兒的電影裡,呈現香奈兒剪約的風格。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 Hérisson 
 
最近連寫幾篇阿道文章,這篇雖是電影文,但不能免俗地要引用阿道的名言:「法國電影老是虎頭蛇尾。」上電影院是少數能讓宅男阿道走出家門的活動之一,下載所有能下載的檔案更是他每天的例行公事。普通人買一疊「蛋糕盒」光碟片可以用幾個月以上,阿道一個月不到就全用完了。同樣一部電影,只要出現不同格式、語言的版本,阿道一律一網打盡。他通吃任何片種:舉凡動畫、恐怖、劇情、喜劇、寫實、獨立、好萊塢、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阿道全部收集。



來法國十年,我發現,法國的法國人對國產片還滿捧場的,但是法國的移民,不管是移民第一代或在此出生成長的第二代,遇到的似乎都不太愛看法國片。理由無非是「不知所云」、「沈悶無聊」,還有就是阿道的「虎頭蛇尾」。


法國電影多半是小本製作,這或許真的是他們拍片的一種偏好,而不只是受限於資金。這些小品電影裡,最常看到的又以喜劇片和劇情片為主。這部【刺蝟優雅】改編自暢銷同名小說。上映的法文片名拿掉了「優雅」(élégance)這兩個字。劇情敘述巴黎某富人區,一群住在同棟公寓裡的鄰居的互動。故事從一位憤世嫉俗,打算在十二歲生日自殺的小女孩帕洛瑪展開。這棟公寓有一位深藏不露的管理員Renée Michel,外表不起眼,但私下其實飽讀詩書。有一天搬進了一位新屋主,是一位教養深厚的日本紳士,他看出Renée的祕密,進而邀她喝茶吃飯,並和帕洛瑪結為忘年之交。


Renée 



正在觀眾在下我覺得日本紳士可能會跟這位法國版蘇珊大嬸譜出一場黃昏之戀時......蘇珊大嬸竟然被撞死了!!當下阿道這句「法國電影總是虎頭蛇尾」(les films français finissent toujours en queue de poisson)就飄啊飄啊飄上我的心頭。



蘇珊大嬸出車禍當場死亡的這一幕實在是全劇一大敗筆,且聽在下分析:
1. 我沒看過原著,不過蘇珊大嬸在原著本來就會掛點。大嬸卑微的過了大半輩子,又守寡多年,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欣賞她的鰥夫,作者不給快樂結局沒關係,但導演也讓她提前出場,總覺得人生的轉機才開始,都還沒真正有所作為,主角就掛了,接下來也就沒戲唱,連帕洛瑪也打消自殺的念頭,大嬸掛點之後,電影五分鐘內就做結,這不叫草草收場,還真難給別的解釋。



2. Josiane Balasko是法國影壇有名的胖阿姨,雖然為了本劇減重又變醜,呈現出角色轉變的層次,演的也頗感人。可是......這一幕,特效組明顯混水摸魚:減重後的Balasko阿姨再怎樣還是頗有份量,巴黎市區開快車,好啦,給你時速90公里好了,那一幕撞上去,蘇珊大嬸卻像皮球一樣輕易彈開。......這一撞,完全沒有肉肉的彈性,只有假人的空氣在支撐啊!



先生當初還跑去電影院看,他說這部片讓他哭的稀哩嘩啦。哎喲,這個男人的淚水怎麼這麼好騙啊!要說賺人熱淚的話,【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avant Chanel)還略勝一籌;不過這是後話。



拙琴,12/10/10



  • 留言者: 阿當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10-13 11:23:57

阿道的那句話真是一語道重我對法國電影的看法阿!
但是我是還滿喜歡這部片的,雖然Renee被撞的那瞬間然後過沒多久就結尾了
看完真的有種"人生無常"的感覺
或許導演是要給人一種事情往往都是在無預警的狀態下發生,令人措手不及(個人觀感)
有人說書比較好看,我應該會去跟人家借書來看吧!

版主回覆:(10/12/2010 06:43:02 AM)


我在想導演會不會不知道要怎麼處理RENEE跟日本阿伯的韻事呀
其實整部片還是不錯看
但我不喜歡這樣的結局
我覺得如果再鋪陳一些他們兩人之間的互動和交往
再讓RENEE辭世
也會讓人覺得人生無常
更讓人為'RENEE感到可惜
畢竟 愛書歸愛書
用書和人搭起的橋梁
我會覺得比書本身更有意思





  • 留言者: platan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10-15 04:38:03

也很喜歡看拙琴寫電影...不過,我已記不得上回踏進電影院是何年何月了?
帶個小小孩在身邊,看電影於我簡直是比LV還要高檔的奢侈享受!
沒魚,蝦“更”好,看看別人寫電影也很不錯!

版主回覆:(10/16/2010 07:07:14 PM)


我在小朋友長到五歲之前,也沒去過一次電影院
都是在家看DVD或下載,也不錯啦,但有點悶,也容易被打斷。
去電影院和在家還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同一部電影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ception
 


看完【全面啟動】,走出電影院,有種奇特的感受,那種感覺很像經歷一個非常真實的夢,夢的當下再合理不過,醒過來回想卻完全不合邏輯,但真實與夢境盤根錯節難分真假之際,即使醒過來也如宿醉。


【全面啟動】的故事,就像片中的夢境,可以有好幾個層次的解讀方式。其中一層解讀法是:唐姆柯比是個神偷,專門盜取目標人物的夢境。他的目標是趁對象進入深沉的睡眠、心智呈現最脆弱狀態時,入侵其潛意識,將最不可告人的機密手到擒來。但柯比為此付出極大代價,不但淪為國際逃犯,也失去所愛的家人。因緣際會下,齊藤先生,昔日入侵失敗的目標,反過來提供柯比一個彌補憾恨的機會,要他在企業小開羅伯‧費雪的意識中「植入」解散公司意念,獎賞就是讓他與兒女團聚


Inception - Saito






為了執行齊藤的新任務,柯比到世界各地集合一群專家,並進行縝密的計畫,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他們先是在第一層夢(大雨沱的紐約市)中受到費雪護衛的狙擊,齊藤因而重傷,而費雪又在第三層夢被柯比自殺身亡的妻子茉兒槍殺而進入混沌狀態。為了找回費雪,柯比與亞莉雅德跟隨他來到第四層的混沌狀態。在那裡,他們又遇見了經常在柯比夢境中攪局的茉兒。原來柯比曾在茉兒身上植入意念的實驗,在她的意念中植入「一切都不是現實」的想法,使茉兒回到現實後仍以為自己尚在夢中,從而導致茉兒的自殺,茉兒並要柯比留下來,留在她所認為的現實中,最後被亞莉雅德開槍打死。費雪和亞莉德回到雪山城堡,費雪打開了保險庫,相信的父親希望他成為獨當一面的經營者


Inception_team




每一層夢境都有人留下來確保作夢者的安全,並負責在時間截止時「叫醒」他們。「叫醒」的方式可能是往後跌入水中、爆破產生的強力震盪、或是那意味深刻的歌曲,琵雅芙的【不,我一無所憾】(Non,
je ne regrette rien),配上漢斯‧季默以此曲音符主要前奏所做的變奏譜成的震撼音符,那長長的兩聲「當----,當----」,就是充滿戲劇效果的起床號。


柯比留在混沌世界裡尋找齊藤。在深層夢中死去的人會流落到混沌狀態,變得很老很老,記不得自己的身份和任務。柯比最後帶回了齊藤,眾人在飛機上醒來,齊藤馬上播電話,柯比終於能夠回家。


Inception_Cobb and Mal


但電影最後留了個懸疑的結局:柯比旋轉陀螺想知道自己是在夢境或現實中,但沒有看到最後,就被孩子們的叫聲打斷(此時觀眾終於和柯比同時看到孩子們的臉)。那個陀螺一直旋轉,影片在此結束。


柯比是否得到了期待已久的救贖,還是被植入意念的根本就是他?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藍在訪問中說,他一直想拍一部關於夢境的電影,原本的故事比較私密,但在構思的過程中越「夢」越龐大,歷經十年,產生了一部極為精準巧妙的作品。整部片的風格和元素,讓人想起「駭客人物」,以及影片炫目高科技的背後,和東方哲學,尤其是佛教「凡有所相,皆為虛妄」的精神不謀而合。像俄羅斯娃娃一樣,可以往外(或說往內)一層一層不斷延伸鑲嵌、相扣的「夢中夢」產生的多維時間空間,並藉由音樂作為信號的構思,不由得讓人嘆為觀止,佩服諾藍層層架構、巧奪天工的建築匠心。


Inception_


年老的齊藤和柯比的對話也很值得回味。一開始,齊藤看到柯比的手槍,以為柯比要來殺他。漸漸地,在對話中,齊藤想起來他們之間的交易。其中,齊藤說了這麼一句:「……還是獨自垂老,暗自悔恨?」這個「悔恨」的副主題,是柯比的私主題,柯比對茉兒的愛,和她一起神遊現實與夢境之間,終至茉兒(或是柯比本人?)再也分不清現實與夢境的界線而跳樓自殺。柯比有憾,一方面無法原諒自己,一方面無法放手讓愛妻離開,於是茉兒就經常在柯比創造的夢境中成為惡意的破壞者,也讓他和組員陷入高度危險中。透過亞莉雅德的角色,觀眾看到了柯比的潛意識,而他能夠放下「假的」茉兒不再執著於過去時終於「一無所憾」 «  je ne regrette rien » !)的「醒過來」時,他才能完成任務,回到現實。


迪卡皮歐近年來演技越來越純熟,而對手戲的瑪莉詠‧柯蒂雅的角色,雖然存在於過去,但卻對現在有決定性的影響。她非常擅於為戲中注入感性的成分,雖然演一個已經不在的人,她卻可以讓人感受這一對夫妻彼此的深情,為什麼柯比會放不下她。她幫助柯比的角色加重其複雜性和內心的掙扎。


Inception


【全面啟動】的豐富與層次之多,一言難盡。這也是我對此片第一、二層的印象和看法。如果有機會多看幾遍,或許又會翻出更多「俄羅斯娃娃」,而有更多層次的詮釋。


拙琴,21/08/10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proync
  • Email:
  • 網址: http://proync.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0-08-22 13:51:32

這不片值得再看幾遍
謝謝


版主回覆:(08/21/2010 07:52:13 AM)


要多看幾遍才比較「了」。





  • 留言者: platan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11-11 00:13:39

上個週末終於在家裡看了這部片子,好看!
雖然不時要起身照顧一下在一旁很不入戲,又不安份的小孩。害我也在顧囡仔的真實,和劇情的虛擬間擺盪,看得有點“xxx”.....但緊湊的劇情還是能讓人跟得上腳步....
超愛science-fiction的老公看完了就想要去找書。我們說好找個機會,擺脫小孩的糾纏,再來看一次!

版主回覆:(08/22/2010 02:11:41 PM)


找書?這部片還有出書喔?





  • 留言者: platan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11-12 07:51:27

蛤?沒書?
啊我其實也不知道有沒有出書,我只是寫老公看完片子的反應啦........
別打我啊 .......│││〝....〞│││........... 打扁我我也寫不出來滴!

版主回覆:(11/11/2010 10:13:52 PM)


haha不會啦!





  • 留言者: platan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11-14 08:10:12

再回過頭看一回自己寫的回應,的確真的會以為有出書......
多看兩回就更確定了。
可見寫東西這件事有時挺難拿捏的。
呼,好險自己沒部落格,到這兒blabla又遇到好心善良的格主....
感恩啦!


版主回覆:(11/12/2010 11:37:52 AM)


呵,沒問題啦!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p in the Air
 


萊恩是企業資遣專家,他的工作是代替各大企業的老闆扮黑臉,告知員工被資遣的消息並協助處理後續事宜。他一年到頭都在外出差,只有四十幾天時間留在地面。因為職業關係,萊恩一直都在搭乘飛機、租車、以旅館為家。他最大的嗜好就是累積各大航空公司和旅館的積點,以便享受貴賓級的服務和禮遇。


Alex


有一天他認識了一位美麗的成熟女子艾莉(Alex),和他過著相同模式的生活。他原先認定艾莉跟他一樣,只想要這樣蜻蜓點水式的關係。但在和公司新進同事娜塔莉的相處過程中,他漸漸想要和艾莉發展一段穩定的關係,而這是他過去極力避免的情形。


娜塔莉向萊恩的老闆提出以網路視訊代替實體會議,以精簡支出的提案,獲得老闆的支持,萊恩到處飛行的逍遙日子受到威脅,兩人針鋒相對。但在兩人共同出差的過程中,萊恩與娜塔莉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娜塔莉逐漸瞭解萊恩工作的核心價值,而她對婚姻與家庭的看法,也動搖了萊恩不給承諾的黃金單身漢原則。他邀請了艾莉一同參加小妹的婚禮,還挽回了差點落跑的新郎,讓妹妹破涕為笑。就在萊恩準備讓兩人的關係向前再跨出一步時,沒想到卻是艾莉澆熄他的熱情。


Natalie


這部電影很有意思,在這經濟危機的狂潮中,裁員是大危機之下隨時會引發的幾百萬個小危機。萊恩是其中老手,他知道怎樣去面對被資遣的員工。娜塔莉的提議乍看之下很吸引人,因為投老闆所好,減少支出,但是雖然她在大學副修心理學,當她面對真實的人時,公式化的回答卻只會引來激烈的反應。有一幕是她運用自己推行的視訊系統,跟被資遣的員工對話,員工激動哭泣,然而他們僅有一牆之隔,員工出來之後只要轉個頭就能看到她,還有一個員工直接說她要跳樓自殺,萊恩安慰娜塔莉不用在意,結果那員工真的去跳樓,娜塔莉也引咎辭職。在他們看似光鮮的職業背後,殘酷的現實是如何去面對眼前一個個被踢出門外的「人」,並在可能的範圍內給他們一點對未來的希望,就如萊恩建議一個被裁員但有法國料理烹飪專長的員工,試著將被裁員的危機化為轉機,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gnome


萊恩和娜塔莉,一老一少,看似男尊女卑的傳統角色分配,但在兩人的互動中,他們從「你是我最好的敵人」,發展出相互尊敬的關係,最後萊恩還主動寫推薦信給她。萊恩賣了一輩子的背包理論,相信觀眾看了都會會心一笑,但是為什麼他在那次演講中再也講不下去了呢?當他主動向小妹提議擔任引領她到祭壇的男性長輩時,小妹很尷尬的說已經請叔叔幫忙。因為萊恩在家人生活長期缺席,他們無法指望他在場,萊恩對他們等於是個不存在的人。


如果你的身邊也有這樣對工作投入生命百分之九十九時間,忙到家財未必萬貫,但絕對孤家寡人的朋友,建議你可以推薦他們看【型男飛行日誌】雖然他們可能忙到沒時間把DVD放進播放器。


最後一點只有我覺得【型男飛行日誌】這片名配喬治克隆尼很不搭嘎嗎?


拙琴,01/08/10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paula
  • Email: paula_liu1219@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8-28 10:08:22

這部電影我有看,在飛機上看的,還不錯看.不過你還真會寫.呵呵

版主回覆:(08/08/2010 09:06:16 PM)


哈,謝謝^^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


法國上映日期:2004113


【燈塔情人】的導演,就是以【愛的自由式】(Welcome)質疑法國移民的菲利浦‧利歐黑(Philippe Lioret)。【燈塔情人】是他六年前的舊作。


故事敘述卡蜜兒回到父母位於法國西北部的村莊,準備將他們遺留的房子賣掉,因為對卡蜜兒而言,這棟房子在父母親去世後,變成一棟度假時才會進住的房子。她安慰珍娜阿姨說:「反正只是一堆石頭嘛,不要這麼捨不得。」她只在那兒待了一晚,卻發現了一個埋藏許久的秘密……



1963年,剛從阿爾及利亞戰爭卸下戎裝的安東尼,被派到法國西北部海邊的小漁村,代替瑪貝去世的父親,和瑪貝的先生伊文一組,擔任朱蒙燈塔的守護員。一開始,伊文和其他當地人排斥安東尼這個外地人,伊文的同事甚至要他簽署聯名信,將安東尼趕走。但是安東尼迷人的性格和高大帥氣的外表,很快受到村人的歡迎,伊文不簽聯名信,酒吧的侍女也對他青睞有加,瑪貝也對他份外照顧,連燈塔上號稱脾氣古怪的貓都被他收服,對他百依百順安東尼就像有魔法般,吸引著村人的目光。


瑪貝任職工廠的老闆,一直暗戀著她,但是瑪貝卻選擇了安東尼,在那個煙火燦爛的夜晚,伊文送給瑪貝一個驚喜,瑪貝卻投入了安東尼的懷抱;煙火正巧襯托著兩人的激情。瑪貝的老闆目睹了這一切,便不斷明嘲暗諷,致使安東尼最終決定離開。知情的伊文對安東尼卻也沒有憤恨之情對安東尼他有伙伴之情,而瑪貝是他最愛的人。伊文當初也是外地人,為了瑪貝才留在小漁村裡。他們一直無法生育,而安東尼給了他們一個伊文視如己出的女兒。這裡面有著許多未明說的包容與諒解,而故事最後,獲知內情的卡蜜兒改變心意,打電話給公證人說她不賣了……



【燈塔情人】除了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藉由外地人融入小村莊的過程,也看到那個年代法國不列塔尼小漁村的生活。不列塔尼人有自己的方言,音樂和習俗也自有特色,也保留了強烈的凱爾特(或稱塞爾特)文化。根據幕後花絮,電影所拍攝的朱蒙燈塔,現在已經是自動化的無人燈塔,因此這部小品電影,也可說是對往昔燈塔人的某種見證。


拙琴,26/07/10



  • 留言者: Trac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08-08 19:56:18

這部片出來時 一直很想去看 因為很喜歡女主角
不過一聽到是三角習題便作罷...

版主回覆:(09/07/2010 09:05:55 PM)


我也滿喜歡女主角的,她應該是我最早認得的幾個法國女演員吧。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amara Drewe


【塔瑪拉小姐】是雙重改編,它改編自英國漫畫家西蒙斯Posy
Simmonds的作品,而西蒙斯此作又是改編自英國作家湯瑪斯‧哈代的小說。


故事洋溢著英式幽默,是那種表面上裝得正經八百、優雅端莊,但私底下已經情緒快要爆表了,兩者落差所衝擊出的趣味。英國人似乎是很講求禮教的民族,而很多英國片都喜歡拿這點作為自嘲或反省的主題。




在【塔瑪拉小姐】中,作家夫妻在農莊中接待到鄉下尋求靈感,專心寫作的作家。電影一開始,只見每個人對著猛敲電腦鍵盤。這群偽善者各懷鬼胎,剛好和愛看小報的兩個無聊國中女生成對比。而回鄉處理母親遺留房產的塔碼拉,則攪亂一池春水。塔瑪拉曾有醜陋的大鼻,她回到家鄉時,鼻子整型、身穿露出一半屁股的熱褲,配上修長雙腿,不但農莊裡的男人眼睛都快掉出來,塔瑪拉年輕時的初戀安迪也舊情復燃。塔瑪拉電到國中女生迷戀的搖滾歌手班,為了接近班,國中女生不惜盜用塔瑪拉的名義,亂點鴛鴦譜。


色迷心竅的成功老作家、談哈代比寫哈代更有靈感的美國作家、三番兩次被老公外遇的貝絲,都在塔瑪拉回鄉期間出現了新的人生轉折,有人還命喪狂奔乳牛蹄下哩!而「奔牛節」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恰好是班心愛的鬥牛犬。本來還有點悲傷的死亡場景,頓時變成諷刺笑劇。


而國中女生凱西在迷戀班之餘,還不忘叫女伴拍照,小報的粉絲,反應果然也很小報!還不忘擺出各種姿勢,在手機世代長大的新一代,手機和電子郵件已經不是配件,而是生活必需品。


如果喜歡輕喜劇的人,可以考慮去看這部作品!女主角Gemma
Arterton今年芳齡二十四,演過【波斯王子】等片,她前年為BBC演過迷你影集【泰絲】,恰巧也是哈代的名作,與這位作家緣分不淺。她的外型宜古宜今,是英國一顆竄起的新星,值得後續觀察。


拙琴,24/07/10



  • 留言者: Trac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08-08 19:59:47

那兩位國中女生真的演得很不錯
不過看到民宿男主人如何偷情和哄騙妻子
就覺得男人啊 最笨的就是把女人當笨蛋!




版主回覆:(07/26/2010 11:33:02 AM)


而且男主角最後變成牛「腳」餅的那段,真是黑色幽默到不行啊!





  • 留言者: 路人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0-09-07 12:57:36

請問這部電影要到哪個網站看???


版主回覆:(08/08/2010 09:04:36 PM)


不知道耶,可以GOOGLE看看,我是去電影院看的,所以不清楚。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oy Story 3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如果【玩具總動員3】要下副標題,這可能是個老古董的註腳。在這集裡,「分離」一直是事件的起因:安弟長大成人,準備離家上大學,也好久沒跟玩具們遊戲了,玩具們無聊到自力救濟撥手機誘他翻箱倒櫃來接聽,但他就是不玩。主人不再跟他們玩,這是玩具最大的憂慮。安弟把他們放進大垃圾袋準備堆到閣樓,沒想到陰錯陽差被媽媽當成垃圾捐給陽光托兒所。


誤以為被安弟拋棄的玩具義憤填膺,又以為陽光托兒所是個好地方,永遠不愁有小朋友跟他們玩,便決定留下來,豈料這正是惡夢的開始,小朋友們粗魯地對待玩具,毫不留情的拉扯、吞食、支解、踐踏,玩具們個個體無完膚,腰酸背痛。而托兒所的粉紅熊表面和善,實則是兇惡大老,掌控了托兒所,對於意圖逃脫的玩具動用私刑,甚至將巴斯光年重新設定,幫助他作惡。




不知情的胡迪獨排眾議,決定回到安弟身邊,半路被溫柔可愛的小女生發現而撿回家玩。胡迪在小女孩家中認識了新朋友,當他們知道胡迪竟然能從陽光托兒所脫逃時都非常驚訝,這時胡迪才從破小丑的口中聽說了粉紅熊的故事。


原來粉紅熊、小寶寶和小丑本來是小女孩黛西心愛的玩具,其中粉紅熊是黛西最喜歡的。有一天黛西跟家人出去玩,回家時黛西睡著,家人忘了帶走玩具,等到粉紅熊一行人歷經千辛萬苦回到黛西家,卻發現家人早已為黛西重新買了一模一樣的玩具!發現自己被拋棄、代替的粉紅熊性格大變,當他們落腳陽光托兒所後,粉紅熊就成為那裡的「角頭大哥」。


經過精心籌畫,胡迪好不容易救出伙伴,甚至在緊要關頭救了粉紅熊一把,想不到粉紅熊恩將仇報,幸好外星人娃娃救了大家的命,而粉紅熊則淪落到掛在卡車頭的命運。


當玩具們都平安回家之後,他們再度面臨去留問題。對著即將人去樓空的安弟房間,媽媽突然一陣傷感,看到這裡心裡不禁一揪,眼角一酸;是啊,時間到了,該離開的還是要離開,就像那些玩具,安弟決定送給那位可愛的小女孩,陪她快樂成長。胡迪在最後關頭,跑去留在伙伴們身邊,安弟雖然捨不得,但最後還是決心說再見,一併送給小女孩。在安弟揮手開車離去時,童年也在他瞄見揮別的小女孩手上的胡迪時,正式成為過去。


Buzz and Jessy


這部片裡有一些有趣的新配角。以前的牧羊女不見了,阿兵哥跑掉了,除了上述的粉紅熊等「壞人幫」之外,還出現了最經典的芭比和肯尼。芭比是安弟妹妹不要的玩具,而肯尼則是粉紅熊手下的小嘍囉,芭比看到肯尼,簡直是天雷勾動地火,而超愛打扮的肯尼,比芭比還要娘還要騷包,更是一大笑點。


 


Barbie and Ken 2


另外,胡迪他們企圖將巴斯光年調回原先設定時,不小心將他調到西班牙語模式,巴斯光年頓時滿口西文,還對潔西驚為天人,展開猛烈追求,大跳探戈,儼然變成拉丁情聖,搞笑程度爆表。電影播完時還有出現西班牙模式的巴斯光年,片尾上字幕時不要急著離開,要看到最後喔!


拙琴,24/07/10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misspixnet
  • Email:
  • 網址: http://misspixnet.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0-07-26 09:11:39

親愛的會員您好:

我們是痞客邦 PIXNET 電影專區的專欄編輯,感謝您用心經營部落格,
由於我們非常喜愛您此篇文章內容,
因此我們將您此篇文章放上了電影專區首頁專欄,
希望有更多喜歡電影的朋友閱讀您的好文章。

若有任何問題,請至服務中心與我們聯繫,謝謝。
http://help.pixnet.tw/

痞客邦 PIXNET 電影專區

版主回覆:(07/26/2010 11:34:26 AM)


呵,久沒寫電影文,也很久沒看到痞客邦貼文的通知了。
七月終於有空寫了幾篇,看到這通知真是令人懷念啊。
現在銷假上班,希望也有空繼續為大家介紹好看的電影啦。^^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e l 


【我曾經愛過】,一個暗示著悔恨的標題。電影改編自暢銷小說家安娜‧戈華達(Anna
Gavalda)的同名小說。故事開始,皮耶(Pierre)帶著被自己兒子拋棄的媳婦克洛埃(Chloé)和她的兩個小女兒到鄉下散心。


為了安撫克洛埃,皮耶說出一段發生在自己身上,刻骨鳴心的愛情。皮耶當時四十六歲,已是一家企業的老闆,事業做的很成功,家有太太,和正值青少年的一子一女。他在香港遇見了當時三十幾歲,擔任翻譯的瑪蒂德,兩人為了見面,約遍全世界的大小旅館。皮耶的太太蘇珊知道他有外遇,可是卻表明不想離婚,也不要放棄兩人共同建立起來的一切,她認為外遇是「男人的東西」,是無可避免的。皮耶本來想要離開,但最後出於軟弱和妻子一模一樣的理由而留了下來。




瑪蒂德在厭倦了捉迷藏和等來等去的遊戲之後,就像所有認真關係裡的女人一樣,希望有正常的關係和公開的生活。他們分手的那一次見面,皮耶無意間說出的兩個字,讓瑪蒂德了解皮耶並不明白她對他的心,因此她要他不要再追來,她要分手。


皮耶受到重大打擊,臥床數日,家人都不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事。最後一次皮耶無意間在巴黎見到瑪蒂德,想到自己親手讓摯愛溜走,皮耶當街痛哭流涕。


這部電影的氣氛和男女主角邂逅的地點(香港),讓我想到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不管是男女主角約會見面的旅館房間,或是在兩部電影女主角旁邊都有出現的不知名小男孩,還有那縈繞不去的憾恨。未完成的愛情餘韻總是特別深長,因為沒有機會受到柴米油鹽的磨練和摧殘。這是個老掉牙的故事,但拍的深刻。女主角瑪麗-荷西‧克魯茲(Marie-José Croze)回眸一笑百媚生,讓螢幕前的觀眾都能體諒為何丹尼爾‧奧圖會一見鍾情又愛到無法放棄。


拙琴,16/07/10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謎樣的眼睛


1999年,一位退休書記官班雅明決定寫一本小說,主題是25年前一件駭人聽聞的強暴殺人案。這件懸而未決的謎案,一直讓他無法釋懷,就像他對老長官伊蓮娜的暗戀,礙於背景差異,他始終沒有勇氣追求。當他必須離開布宜斯艾諾斯時,他甚至沒有勇氣給她一個真正的吻。他只能用回憶餵養遺憾:追著火車跑的伊蓮娜,隔著車窗貼著掌的兩隻手,他跑到火車盡頭,只看到越來越小的倩影……


El secreto de sus ojos


寫作不順的班雅明在25年後去見伊連娜,兩人的重逢激起許多共同的回憶。可以說,這部片的故事就是以回憶為起點,從回憶帶出了混雜了阿根廷政治、歷史、司法、社會等大層面的關照,並與人物的私生活巧妙地交織。他要寫的書,與其稱之為小說,不如歸類為回憶錄。在寫作回憶過去的回憶的過程中,觀眾看到班雅明如何詮釋人們那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片名原意即為「眼裡的秘密」)透露出的訊息,並且隨後印證了班雅明眼睛所透露的秘密。班雅明原本不願接手偵辦這宗強暴殺人案,但到了現場看到死者死不瞑目的慘狀後,決心抓出兇手。在死者家中翻閱鰥夫借的生活照時,班雅明是從眼神找出辦案的線索;他注意到好幾張照片中,都有一個年輕男子含情脈脈地看著莉莉安(受害者)。在電影稍後的片段中,觀眾同樣也可以看到,班雅明在伊蓮娜舉辦的訂婚派對中,對伊連娜愛慕的眼神。諷刺的是,警方為求迅速結案,不明不白的抓了兩個剛好事發當時在附近的工人,刑求逼供,屈打成招。但班雅明看到死者的丈夫,每天到各個車站站崗,希望抓到殺妻兇手,他從對方的眼睛,看到對亡妻的深情而深受感動,拜託長官讓他繼續偵辦。


謎樣的雙眼


他跟那位老是喝醉酒的搭檔,好不容易從嫌疑犯母親家中偷出一疊信件,卻怎麼樣都找不出任何線索。正在苦惱之際,他搭檔的酒友,一位足球迷,卻意外點燃他們的希望:原來信件裡面的人名都跟足球有關,因此推斷嫌疑犯是個球迷,最後也在球場抓到他。搭檔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一個人可以換工作、換情人,他對事物的熱情卻不會改變。」搭檔始終熱愛杯中物,班雅明始終熱愛伊連娜,戈梅茲(嫌疑犯)始終熱愛足球,莫拉雷茲(死者丈夫)始終熱愛莉莉安。


沒想到,當伊連娜智取戈梅茲,讓他不打自招,最後法院竟然放了人,還被國家雇用為特工之流,戈梅在茲從一個本該受審的犯人,搖身一變為沒有人可以動他一根汗毛的搖擺人物。這個片段是藉由斐隆將軍去世,斐隆夫人繼任總統的新聞報導來呈現。他故意踏進伊連娜、班雅明搭乘的電梯,並裡面亮槍恫嚇,離去前還回頭看兩人,一副「你們能拿我奈何」的模樣。叫人冷汗直流之餘,也反映出司法制度的缺失,天下皆然。嫌犯固然可惡,但國家機器更是幫兇。


後來,班雅明去拜訪退居鄉間的莫哈雷茲。他看到莫哈雷茲的書架上還像當年一樣放著亡妻的照片,也一直獨居,但他卻要班雅明忘了這件事。當各種線索在他心中逐漸露出曙光時,真相終於大白。……那個關著戈梅茲的牢籠,那個讓戈梅茲在裡面哀求班雅明「請拜託他至少跟我說句話」的牢籠,很明顯也囚禁了莫哈雷茲一輩子。妻子死於非命之後,莫哈雷茲就成為回憶與復仇的犯人。他曾對班雅明說他反對死刑,槍殺戈梅茲是便宜了他,「你說過(如果抓到戈梅茲)應該處無期徒刑。」莫哈雷茲最後只對班雅明說了這麼一句話。


萬一合法的正義不能為受害人作主,苦主是否只有私刑這條路?


【謎樣的雙眼】中,門的開關與否,不僅和事情輕重有關,也和公私領域的話題有關。好幾次,伊連娜要和班雅明私下談話(私),但班雅明卻說不用(公)。莫哈雷茲事件的衝擊讓班雅明明白一件事:他不要再怯懦,不要再錯過,他要說出當年未能表達的愛情。在這之後,他再去見伊連娜,但心情已徹底改變。他的表情喜悅,表示有話要跟她說,可能會「有點複雜」,但兩人都了然於心,而這次伊連娜叫他「把門帶上」;最後一個鏡頭便停留在門把上,門後發生的事,從此任人想像。


《謎樣的雙眼》敘事層次豐富,人物複雜,各有動機,從各種觀點切入,就能得出各式各樣的詮釋,是一部看完後會不自覺回想的作品。以鋼琴為主的配樂,是由阿根廷作曲家Emilio
KaudererFederico Jusid共同創作,細膩動人,充滿著感傷懷舊的氣氛,很能襯托人物的心情。【謎樣的雙眼】肯定是今年難得的佳作之一(雖然嚴格說來它是去年的片)。


拙琴,05/07/10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味關係》的片名取的好,將不同時代的兩個女人,提綱挈領了表明了她們之間由美食串起來的連結。

在 《美味關係》裡,一個是剛滿30歲,面臨事業低潮的茱莉鮑爾。她原本在赫赫有名的出版業工作,後來卻「淪落」成為一個小小的公務員。眼看身邊朋友一個比一 個成功,從來沒有好好完成一件事的茱莉,決心要給自己下挑戰書,要用一年的時間,每天按照茱莉亞柴爾德的重量級食譜書《掌握法式烹飪的藝術》做菜,並把烹 飪成果逐日記錄在她的部落格上。


茱 莉亞柴爾德跟隨外交官丈夫,在二次大戰後奉派巴黎。她立刻愛上巴黎和法國美食,閒不下來的她,進入饒富盛名的餐飲學校「藍帶」(Le Cordon bleu),決心學會法式廚藝的精華。在當時女權不彰的環境下,藍帶裡清一色都是對她不懷好意的男生。在丈夫全力支持下,茱莉亞不但展現自己學習的熱情和 技術,後來更結合同好,出了一本給美國讀者看的法國食譜書。

茱莉和茱莉亞這兩位不同時空的女性,彷彿藉由廚藝神交。在電影中,有許多場景 是茱莉/茱莉亞的對照。其中她們先生無條件的支持,最令我印象深刻。茱莉亞和先生幾乎從不吵嘴,永遠都是那麼甜蜜,無論她要做什麼,先生都讓她去做。茱莉 和艾力克則不是那麼平順,有一次兩人還吵到艾力克離家出走,但是也很快就回頭。

另一個令我有感覺的點,是茱莉亞面臨的人生轉折。每個人在 生命的某個時刻都會面臨到轉捩點,隨之而來的是徬徨、尋覓,有時候會慌張、迷惘,不知道要不要繼續目前的路,不知道該怎樣走下去。茱莉很幸運,旁邊有個愛 她的先生(和可愛的貓咪),給她建議和支持,當她抓狂時把她帶回來,當她成功時和她一起快樂。

雖然兩位女性最終並沒有見面,但是她們都從 美好的事物中找到生命的某個出口。茱莉柴爾德某次在法國用餐,侍者端上一盤魚,菜餚的香味讓她陶醉萬分:「奶油!」奶油,是法國餐點的靈魂,任何美味都少 不了它。電影裡有句話說的妙:「你是我麵包的奶油,也是我生命的呼吸。」(You are the butter to my bread and the breath to my life)在電影裡,茱莉和茱莉亞都找到了她們生命裡的奶油,而一道道不斷上菜的美食和深情,讓觀眾也彷彿聞到那股濃郁而不膩人的奶油香。

拙琴,25/01/2010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0 Days of Summer


 


【戀夏五百日】是一部輕快的美國獨立製片作品;主題,就如旁白的:「這是一個男孩遇上女孩的故事。」湯姆在洛杉磯一間卡片公司工作,認識了新來的老闆助理,來自密西根的女孩,夏天。


 


Summer




他一見鍾情,認定夏天是他的真命天女,偏偏夏天不想被綁住,並且事先聲明,她不要認真的男女朋友關係,她只想輕鬆交往。過了一段甜蜜日子之後,夏天突然向湯
姆宣布,她要終止這段關係,但希望繼續跟他做朋友。這是在湯姆帶夏天去看「畢業生」之後的事。夏天看到感動得不能自已,卻似乎正好促使她決心分手。


500 Days of Summer




遭受失戀打擊的湯姆變得憤世嫉俗,不適合賀卡發想,被老闆調到弔問卡部門。幾個月之後,湯姆和夏天在同事的婚禮上重逢。夏天邀請他參加她家舉辦的一個派對。他原本希望兩人能重修舊好,卻看到夏天手上的訂婚戒指。總是說不想受到約束的夏天竟然結婚了,只是新郎不是他。




湯姆自暴自棄,每天有如行屍走肉,衣衫不整,只吃垃圾食物。後來,他辭去卡片公司的工作,決定往自己的最愛建築方面找工作。在一家家的面試中,他遇到了一個同樣要參加面試的女孩。兩人相談甚歡。女孩說她常在兩人最喜歡去的披薩店看到他,他卻毫無印象。「那是因為你沒有注意。」女孩說。臨去面試前,湯姆約她喝咖啡。她答應了,並說自己名叫「秋天」。


 


500 Days of Summer




這部片使用跳躍式拍攝法,把湯姆生命中關於夏天的五百日以日做單位來切割,時而往前,時而往後,又用趣味的方式來描述夏天,把這個所到之處都引起騷動的黑髮藍眼美女(Zooey Deschanel真是美呆了
描述成獨一無二的尤物,使觀眾相信,湯姆遇上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夏天從沒對這份感情有認真的承諾,甚至不願意表明兩人的關係(酒吧那段,湯姆為了夏
天而和人打架,夏天反而不高興湯姆認定兩人是男女朋友),最後果然也沒有特別的原因就分手了。夏天後來對自己結婚的說法是,她就是知道對方是她要共結連理
的對象,而和湯姆她並不確定。她對湯姆說,她不是湯姆的真命天女。用中文說就是,夏天認為這都是命中註定。


 


關於愛情的討論,自古以來就有一長串,這部小品創新的是說故事的方式,但是內容卻是老調。我喜歡Zooey Deschanel
話的聲音和樣子;看美女總是一件愉悅的事。至於男主角,我不覺得他特別出色,倒是他和幾個由死黨和老妹組成的戀愛狗頭軍師的互動,還滿有趣的。我也喜歡偶
爾在電影裡看到女人撫袖而去,男人為愛受苦,畢竟這不常見。我還喜歡他重新出發之後,遇到他以前沒注意的秋天女孩。最後要說一句:
【戀夏五百日】和許多獨立製片的小品一樣,主角都對音樂有自己的品味,插曲很適合拿來獨自欣賞。開場的「我們」(Us)就令人驚豔;有機會找來聽聽吧!


 


拙琴,20/12/09


 







 


 


#US#


They made a statue of us


And it put it on a mountain top


Now tourists come and stare at us


Blow bubbles with their gum


Take photographs have fun, have fun


They'll name a city after us



And later say it's all our fault


Then they'll give us a talking to


Then they'll give us a talking to


Because they've got years of experience


We're living in a den of thieves


Rummaging for answers in the pages


We're living in a den of thieve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We wear our scarves just like a noose


But not 'cause we want eternal sleep


And though our parts are slightly used


New ones are slave labor you can keep


We're living in a den of thieves


Rummaging for answers in the pages


We're living in a den of thieve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They made a statue of us


They made a statue of us


The tourists come and stare at us


The sculptor's marble sends regards


They made a statue of us


They made a statue of us


Our noses have begun to rust


We're living in a den of thieves


Rummaging for answers in the pages


We're living in a den of thieve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And it's contagious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dbye Bafana




感人至深的一部片。雖然看完後興致勃勃找到的資料顯示,曼德拉本人對這位獄警的描述,和電影情節有出入,不若獄警說的那般深刻,但這並不影響觀影時的感動。


這部片改編自羅賓島獄警桂格里出版的同名小說「Goodbye Bafana」,導演是導過「比利小英雄」(Pelle the Conqueror)、「善意的背叛」(The Best Intentions)的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都(Bille August)。「Bafana」在科薩語中指的是「最好的男孩朋友」。

故事的主軸,是講述來自兩個極端的人,背景殊異,信念衝突,如何化解歧見,最後變成至交的過程。
 這原本是老梗一支,但比利奧古斯都還是就著這老梗拍出一部難忘的友情寓言。




在比利奧古斯都的執導下,曼德拉以遭受種族壓迫智者的面貌出現。獄警葛瑞格里,是個典型的荷裔南非人,他認為黑人是低劣人種。因為會說科薩語,他成了看管關在羅德島上的民主鬥士曼德拉的最佳人選。
獄方派他監控曼德拉,要他從曼德拉的一舉一動中,找出其組織行動的破綻,方便反擊與打壓。


葛瑞格里每天暗中監聽囚犯,卻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曼德拉理念的吸引。與曼德拉的接觸,令他回憶起童年跟科薩同伴一起玩耍的往事,而那時候,玩伴首先只是他的玩伴,不分膚色,沒有高下。漸漸的,曼德拉成為他成年後的科薩族朋友,他的第二個Bafana 在電影中,曼德拉成為葛瑞格里一家的好友,甚至影響他長子決定投考大學。隨著兩人友誼,葛瑞格里內心的種族歧視觀念也逐漸消融。在曼德拉二十七年漫長的牢獄歲月中,兩人一起見證了南非從法西斯主義當道的種族隔離政策,進展到民主自由的過程。曼德拉後來獲頒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並於1994年當選為南非首次不分種族選出的總統,普受全球各界人士尊敬。


在影集《24反恐任務》中,飾演美國總統的黑人影星丹尼斯海斯柏(Dennis Haysbert),在本片中飾演曼德拉。世人熟知的是獲釋後的曼德拉,獄中的曼德拉又是如何?海斯柏從堅持理想,無怨無悔的自由鬥士來詮釋這個角色在長期的監禁歲月中,無論任何時候,除了接到長子去世的消息之外,他對一切都泰然處之這不僅突顯他為理想奮鬥的努力,也顯示他智者的風範

喬瑟夫范恩斯飾演的獄警,中規中矩,這裡面有花瓶嫌疑的,恐怕是飾演獄警太太的黛安娜庫魯格(Diane Kruger)。在這部片裡,她的角色是一個嫁雞隨雞的家庭主婦,情況允許時為人美髮。除了偶爾抱怨先生工作帶來的危險和不方便,她在片子裡算是相當被動,但這也是受限於角色本身。


拙琴
,18/12/09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mmas Glück
 


如果死亡無法避免,請讓我用溫柔來送你上路。


 


艾瑪雙親早逝,由祖父撫養長大,祖父去世後,她繼承了一座瀕臨抵押邊緣的破落農場。看到祖父把豬隻拖出去宰殺時,豬隻拼命抵抗的慘叫,她決定用溫柔的方式來執行殘忍卻不可避免的工作:對牠說情話,讓牠靜躺在臂彎裡,享受彼此的體溫,接著將尖刀熟練地刺進喉頭,直到牠陷入沈睡狀態,安詳地闔眼離去。



Emmas Glück


開場的這幕同時也預示了電影的結局;雖然這次不是艾瑪的選擇,她仍然是必須下手動刀的人。


負債累累的艾瑪,平時除了照顧農場裡的動物,最大的快樂就是騎上那輛座椅不穩的破機車,藉由機車的加速晃動,來獲得女人私密的喜悅。鎮上的警察每次都藉著遞送罰單之便,順便向艾瑪求婚,但艾瑪對痴心的巡警就是不為所動。




而在城市的世界裡,汽車銷售員麥斯,剛從醫生那裡獲知自己得了胰臟癌。剛好此時他幫同事漢斯代收了一筆鉅款,麥斯正準備捲款到國外度餘生時,卻被漢斯發現。麥斯在慌忙中,帶著現金,開上積架車,在公路上狂飆。在某個轉彎處,麥斯連人帶車滾到艾瑪的農莊裡。艾瑪救出他,也發現了這筆錢。她高興得不得了,這個男人的出現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這筆錢可以幫她還債!




出於某些原因,麥斯留了下來。為了答謝艾瑪,不知情的麥斯把艾瑪的機車座椅拴緊,又把亂得像豬窩的廚房整裡的乾乾淨淨,豈料艾瑪就是喜歡原來的樣子,麥斯的好心卻引來艾瑪大發脾氣。輪到他發現艾瑪騙他車子被燒,自己把錢藏起來時,自然又免不了一頓大吵。艾瑪雖然需要這筆錢,還是趁他睡覺時偷偷塞回他的枕頭下面。




兩人詼諧逗趣的相處,促成彼此的愛苗迅速增長。麥斯雖然極力隱瞞自己的病情,最後終究還是向艾瑪坦白。麥斯知道艾瑪的農莊即將被抵押時,毅然用漢斯的那筆錢幫艾瑪還債。這一切看在多情巡警眼裡,他知道艾瑪已經做出選擇。




【艾瑪的禮物】的男主角約肯沃格爾(Jurgen
Vogel)是德國電影的熟面孔,演過【自由意志】、【惡魔教室】等片,他在壯碩的女主角尤蒂翠貝兒(Jördis Triebel)旁邊,顯得楚楚可憐。他們結婚當天,艾瑪還一把抱起新郎麥斯,角色對調,令人發噱。




Emmas Glück


但令我印象深刻的反而(又)是角色鮮明的綠葉希內克‧兄曼Hinnerk Schönemann),他跟他怪裡怪氣的老嗎,總是像連體嬰一樣結伴出現在片中;每次跟艾瑪求婚皆被拒,他還是再接再厲不氣餒,直到麥斯出現。本來他跟艾瑪說:「如果哪天妳想結婚,跟我講一聲!」後來艾瑪結婚後,台詞變成:「如果哪天妳想……喝一杯,跟我說一聲!」從頭到尾守護著艾瑪,是個討人喜歡的角色。


作為一部小品,【艾瑪的禮物】悲喜交加的輕快風格,沒有大堆頭作品的沈重,用小人物的生活帶出導演(或說是原作者,因本片為同名小說改編)對生死的看法。它的出現再次反映了自【再見列寧】以降,德國電影活躍的程度;打破以往難以親近的風格,重新走入普羅大眾的世界。




拙琴,22/11/09



  • 留言者: bluewhale06
  • Email:
  • 網址: http://bluewhale06.pixnet.net/blog
  • 日期: 2009-11-27 12:05:38

sounds like a good movie~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姊姊的守護者


【姊姊的守護者】是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作品。小說改編的電影經常會被讀過小說的讀者罵得狗血淋頭,因為一部作品既然會受到青睞,就表示已經有了廣大的讀者群,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小說人物和敘事的曲折和豐富,往往難以用短短二小時完整呈現,而遭到有形無神的批評。【哈利波特】如此,【達文西密碼】如此,【姊姊的守護者】也是如此。


不過對於我這個沒讀過原著,只知道大致劇情的單純觀眾而言,單從電影作品來看,【姊姊的守護者】並不難看,其實還滿感人的(用掉三張面紙),看完之後還會讓我想要回頭找原著來看。


【姊姊的守護者】是一個五口之家的故事。大女兒凱特從小罹患白血病,原本是律師的媽媽莎拉(卡麥蓉狄亞茲),為了照顧凱特辭去工作;爸爸是消防隊員,經常不在家。弟弟傑西是老二,老三是安娜,是父母在醫生建議下,為了提供姊姊治療需要,特定挑選DNA而生下的「訂做娃娃」,目的在於提供姊姊賴以為生的一切:臍帶血、幹細胞、骨髓......




My sister's keeper


後來,姊姊腎臟衰竭,急需妹妹的腎。此時,安娜在傑西陪伴下,毅然決然找上律師(亞歷鮑德溫飾)爭取自己「身體的使用權」,而與母親上演親子對決的法庭大戰。


電影用各個角色旁白回憶的方式,來敘述家中各成員的心路歷程。老實說,旁白回憶沒什麼不好,但是這部片用起來的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由於凱特從小就罹患重病,導致父母的重心全部放在她身上,而忽視了其他孩子的需求,包括夫妻關係在內也是如此。導演選擇平鋪直敘地帶過,雖然十分清楚明白,卻也大大削減了在親情天秤這一端的力量,面對凱特的絕症,其他人小小的不幸,除了不由自主的安娜之外,仍然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導演拍的好的地方,是凱特這部份。我們看到接受化療後頭髮掉光的凱特,也從影片的倒敘中,看到她曾經是一個平凡的美麗少女,在醫院遇上了初戀,享受著她短暫的青春。也看到她發病的時候、想死的時候、和弟妹相親相愛的時候。她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也堅強地面對一切。到最後,她越來越虛弱,雖然媽媽捨不得女兒,拼命要維持凱特的生命,凱特卻自知生命到了盡頭,不想再「利用」妹妹,希望平靜的離開這個世界。


這部片裡有一個人演得非常好,雖然她只是配角,那就是約翰庫薩克的姊姊,瓊安庫薩克(Joan
Cusack)。瓊安庫薩克在【姊姊的守護者】裡飾演法官,她審理安娜的案件之前,曾經因為12歲女兒車禍去世,打擊太大而休養半年。遭受喪女之痛的她, 必須傾聽不想再被開膛破肚的安娜,和為了大女兒決心爭取到底的莎拉。當莎拉對法官力陳安娜只是年輕小女孩,一天到晚改變心意,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時,她隨口說了句「妳應該知道的」,換來的是法官悽慘沈默的微笑,雖只是一個簡單的眼神,卻令人心碎。


Ma vie pour la tienne


卡麥蓉狄亞茲向來走喜劇路線,這次演出一個為了延續女兒生命的鬥士,觀眾看到的是一個百般努力,犧牲奉獻的母親,任何辛苦和淚水全部往肚裡吞。到最後,她身邊的人都知道大勢已去,再開刀只是延續凱特的生命,和殘忍的折磨與痛苦,凱特本身也早就不想要這樣下去了。然而做為母親,停止治療無異於失敗,無異於放棄凱特,這對於她是無法想像的,以致於莎拉聽不進去凱特的心聲。


直到凱特和母親在病房獨處那幕,凱特想和母親講話,但她不想。凱特拿出床墊下的照片拼貼簿,那是她這些年來為家人做的生活記錄。凱特回憶起某年她獨自去露營,因為害怕離開家人,所以坐在巴士靠窗的位子,以便能看著送別的家人。凱特輕輕地對母親說:「我現在坐在同樣的位子上。」


聽到這句話,莎拉再也無法克制長期累積的淚水和辛酸,哭倒在女兒懷裡。


我想這大概是全劇最感人的一幕了。


凱特過世之後,這一家人開始有了新的發展。莎拉重拾律師舊業,爸爸去打拳擊,哥哥到紐約上藝術學院,而安娜可以正常的長大。放下過去的種種,這家人又重生了。


拙琴,01/11/09



  • 留言者: Lil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11-01 17:44:57

咦,若沒記錯的話,我記得這本書內最後好像是妹妹死掉~


版主回覆:(10/27/2009 04:54:09 PM)


哇,妹妹死掉的話,想來應該更悲劇......
電影裡面是姊姊先走一步。





  • 留言者: niceday888
  • Email:
  • 網址: http://niceday888.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0-02-13 06:32:17

這真是一部讓媽媽心疼的電影~

版主回覆:(11/01/2009 06:09:34 PM)


誰看了都會需要面紙伺候。。。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rag me to hell


我喜歡看電影,但往往自動跳過恐怖片。原因很簡單,恐怖片裡通常怨氣沖天,我生性敏感,看了之後容易受影響,心裡陰個二三天。而且現在世界上發生的許多事情都比恐怖片還嚇人,我傾向於多看喜劇片,平衡一下。


這部片又是我下載完放在機器裡測試,不知不覺看完整部的電影。根據恐怖片的慣例,惡人通常會出其不意冒出來,達到驚嚇的笑果。但知道歸知道,還是被嚇到跳起來,被嚇到之後又忍不住繼續看下去,想知道女主角最後到底有沒有擺脫魔咒。




故事很簡單,是說在銀行負責處理貸款的職員克莉絲汀,工作感情兩得意,男友克雷是心理學教授,家財萬貫。有一天,一位外貌令人不敢恭維的老婦人賈奴許太太來到銀行,她瞎了右眼,留著恐怖的手指甲。賈奴許太太來到克莉絲汀的面前,卑微地哀求她延長房貸的期限,不要讓一個孤苦老太婆流落街頭,克莉絲汀向主管請示,主管表示已經延長過兩次房貸期限,要她自己決定。平常心軟的克莉絲汀為了討好自己的上司,以爭取一個即將到手的主管職位,便拒絕了老婦人。當賈奴許太太跪倒在地懇求她,她嚇得大喊警衛。賈奴許太太自覺受辱,對她下了惡毒魔咒「拉米亞」(Lamia)讓克莉絲汀生不如死,並召喚邪靈在三天後帶走克莉絲汀,讓她焚身地獄。


被邪靈纏身且步步逼近死亡威脅的克莉絲汀,被完全不信怪力亂神說法的男友克雷誤解,只好求助於各式各樣的江湖術士與驅魔專家,其中一個叫朗爵司的通靈人士,看出了糾纏她的魔咒原形,並告訴克莉絲汀這是個無法解除、只能轉移對象的至毒詛咒。


女主角是演過【大智若魚】(Big Fish)的艾莉森蘿曼,長相甜美的她,在這部片裡只因為決定硬起心腸,不再繼續寬限,就遭到老太太狠毒的報復。在整部片中,一直遭到噁心蟲類、屍水、泥土、血水的糟蹋,乍看之下令人作嘔,但是很神奇的,女主角下一秒馬上就變回乾淨漂亮的樣子。這部片的結尾出人意料的程度,接近「靈異第六感」或「神鬼第六感」,也強調了女主角在劫難逃,是一部不錯看的恐怖片。


拙琴,11/10/09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酷香蕉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11-12 12:10:44

康乃迪克鬼屋事件更恐怖
這是我這幾年來
看到最起雞皮疙瘩的電影
拙琴
不愛恐怖片沒關係
這部真的很推薦你看
故事
拍攝 運鏡
都很棒
不是拐你的
寫推薦
還會毛毛的
不過結局很感人

版主回覆:(10/10/2009 06:00:21 PM)


謝謝推薦
那我找來看看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Proposal




大概是大環境充滿慘澹灰色的氣氛吧,最近特別喜歡看輕鬆劇,想要多笑一點。放這部片時,本來想說先看個半小時就好,剩下明天再看完。但是笑了半小時之後,實在捨不得放下這對不是冤家不聚頭的愛情喜劇,還是給他一路看完才睡覺。


好萊塢的愛情喜劇很簡單,這部也延續類似「不可能談戀愛的情侶,因為不可思議的因素湊在一起,最後終成眷屬」的情結來發展。但是電影的笑點編的不錯,老套中有創意,讓我從頭倒尾笑了100分鐘。【愛情限時簽 】真是功德無量啊。



The Proposal The Proposal


W說珊卓布拉克曾經一度跑到幕後當製作,後來又復出演戲。我想她回來是對的,只要看她在【愛情限時簽 】的搞笑功力就知道了。她在這部片裡演一個人人聞之色變的恐怖冷血編輯,為了居留的問題,突然被移民局告知將被遣返回加拿大,可想而知這會重創她苦心經營的事業。為了能繼續留在美國,她半強迫地要求萊恩雷諾飾演的年輕助理娶她,條件是日後升他為編輯。在兩人結伴回阿拉斯加慶祝老奶奶90歲大壽的兩天裡,兩人卻假戲成真(好萊塢嘛)。


這部戲笑點很多,我喜歡的部份有Ramone跳猛男秀、瑪格麗特從老鷹爪下救了小狗,老鷹卻抓走電話,她抬起小狗要求老鷹抓走小狗,還她電話、兩人乘船出海,安德魯一個大轉彎,把瑪格麗特甩到海裡,或是兩人莫名其妙裸身撞在對方懷裡,都非常有趣。


The Proposal


另外就是這類戲中,經常會出現男主角或女主角的家人,而且通常不是一兩個,是一大票人。根據公式,通常她或他的家人都會有點熱情過度,部分笑點也是來自於此。不過我覺得編劇選阿拉斯加滿聰明的,這個地點與眾不同,它位於高緯度,宛如世外桃源,又充滿野性氣息,令瑪格麗特這位來自紐約大都會的時尚女無用武之地。最後,它夏季永晝的特色也產生意想不到的笑果。


總之,【愛情限時簽】雖然是一部換湯不換藥的作品,但是就解悶放鬆的效果而言,確實是一劑良方!


拙琴,30/09/09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