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x jours, une nuit  


桑德拉(瑪莉詠歌蒂亞)是比利時工廠女工。她有美滿的家庭,有房子、車子,兩個可愛的小孩,和愛她的先生,但在周五的工廠投票中,老闆要大家在一千歐元的獎金,與桑德拉的去留之間做一抉擇。在廠長的壓迫下,投票結果是桑德拉失去她的工作。支持她的同事提出抗告,指出投票過程有瑕疵,因而取得下周一重新投票的機會。桑德拉剩下周末的時間,一一說服同事們投下對她有利的一票。她能贏得這場戰爭嗎?



Deux jours, une nuit  


達顛兄弟(les Frères Dardenne)就跟英國的肯洛區一樣,向來以拍攝社會寫實作品聞名。這次在看電影的時候,我的腦袋不斷冒出許多想法:


1.瑪莉詠歌蒂亞演技佳自是不在話下,劇組也刻意讓她穿得非常平易近人,但我覺得她的裝扮跟我想像中的女工還是有一段距離。當然我不是說女工就是註定要跟肥大結下不解之緣,但很難想像有女工長這麼漂亮,身材又好。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注意她在劇中露出的那段內衣肩帶;她在劇中換了兩次。
2.為什麼非得二選一,一定要在一千歐元和某人去留中抉擇呢?不能像【有錢人和你像得不一樣】的作者哈福艾克說的,兩者皆取嗎?大家不能少拿點獎金,讓同 事都能保留工作嗎?這次裁了某人,下次難保不是自己啊。但這更可能只是老闆的藉口,反正老闆打定主意節約支出,他要裁又能奈他如何。如果老闆真的要民主式 投票,我很奇怪為何不能有更好的選項?如果老闆只是做做樣子,那桑德拉從一開始就白費工夫了。
3.(只)當員工的選項實在少得可憐。買了房子、車子,貸款還沒付完,老闆突然叫你走,你也不得不離開。如果你想辦法留下來,氣氛也會很糟糕。舉桑德拉為例,就算留下來,不支持她的同事也會把氣出在她身上,因為她擋人財路,害同事拿不到獎金。在本片中,最後桑德拉是有機會留下,但是老闆是以不續另一短期工的約的方式--又是二選一,不是這樣,就只能那樣。


桑德拉的角色滿悲情的,已經得了憂鬱症在服藥,結果在病假期間,老闆發現員工從17人減為16人,工作還是可以完成,只要每人每星期加班三小時即可。她原本認為挨家挨戶爭取一線生機只是徒勞,如果不是先生馬努一直鼓勵她,她恐怕就真的放棄了。在她探訪同事的過程中,導演呈現出來的是一個脆弱社會階層的眾生相:在經濟危機下,訂單減少,工作量減少,大家光保住自己的飯碗都來不及,實在無力再多顧到別人是否會失業。有的人家境寬裕些,不需要這樣天人交戰;有的同事並不希望桑德拉失業,但是他們真的需要這筆錢;有的人避而不見,不想面對桑德拉的哀求。


這部電影帶給我最多的省思,並不是在社會議題或演技上,而是在於生存這件事。劇中的同事,有些人家裡只有一份薪水,有些人一份工資不夠,還跑去做黑工,所以只要這份工資不穩,全家的收入就會成為大問題。這實在是很可怕的事情。想想看大家為了一份工作自相殘殺的苦狀,這真是悲慘世界最好的寫照。自從2008年以來,全球已經籠罩在經濟危機下好幾年了,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用同樣的方法賺錢。單一的收入方式,卻要面臨多元的開銷。現在歐洲倒閉的公司很多,一票人失業。很多我們覺得會一直存在的企業,最後還是在大家的驚訝聲中倒了。如果還用桑德拉跟她同事們那樣的老方法賺錢,那麼只要下一波大浪一來,隨 時面臨房貸、車貸、生活費繳不出來的龐大壓力,只要失業就是惡夢的開始。這絕對不是哪個總統或政黨上來就可以解決的事情,而是學校沒有教但比考試還重要的生活智慧。


拙琴,26/05/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 Chambre bleue  


【藍色房間】改編自比利時法語作家喬治西默農的作品。也是馬修阿馬希(Mathieu Almaric)執導的第二部作品。故事採倒敘手法,觀眾由主角朱利安賈益德(Julien Gahyde)接受法官、警察與心理醫生偵訊的過程中,拼湊出來龍去脈:朱利安有個美滿的家庭,美麗的太太戴芬和女兒蘇珊。然而,他和童年好友愛絲特戴皮耶(Esther Despierre)卻有婚外情。兩人經常在旅館的藍色房間裡約會。直到有一天,愛絲特的丈夫尼古拉差點看到旅館裡的朱利安。朱利安心生畏懼。為了逃避情婦,帶家人到海邊度假,後來,他陸續接到愛絲特的匿名信,但這些意有所指的信件只是讓他更害怕,進而全數銷毀,不理會愛絲特要他履行共同生活的承諾。
La Chambre bleue


尼古拉年事已高,健康不佳,在一次發作中去世。愛絲特明知家醫不在,卻沒有找其他醫生,等到家醫回來,尼古拉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家醫便簽署火化同意書。在這之後,愛絲特和朱利安之間少了一個阻礙,愛絲特期待朱利安採取進一部行動,和戴芬離婚,但朱利安繼續避不見面。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雖然朱利安留在戴芬身邊,但戴芬感覺得出朱利安對她的感情變了。為了幼小的女兒,她全部隱忍下來,什麼都沒說。某天,戴芬要朱利安去愛絲特經營的藥房裡領回她訂購的果醬。朱利安心不甘情不願的去了,然後去供應商那裡取貨。回家的時候,他看到家裡燈光全開,警車停在門口--果醬裡有劇毒,戴芬吃了沒多久便香消玉殞。


終場,朱利安和愛絲特在法庭受審。法庭四面都是藍色的牆壁,上面有黃色蜜蜂的圖案,呼應旅館藍色房間上的蒼蠅。審判結果,兩人都被無期徒刑;司法給了他們同樣的命運。


西默農的作品向來以心理分析著名。【藍色房間】很大部分採用了西默農的原文。一開場,愛絲特咬破了他的嘴唇,一滴血濺在床單上。在稍後的段落中,導演讓吃驚的戴芬將草莓果醬滴落餐桌上,用另一種形式重現這滴血。


在激情中,朱利安臣服於她發起的誓約:


-你真的會和我共度一生嗎?
-當然......
-這麼確定嗎?會不會有點害怕?
-怕什麼?
-你想像的到我們在一起的日子嗎?
-我們最終會習慣的。
-習慣什麼?
-習慣我們兩個。


在影片中,導演經常使用各種框格,賦予主角被限定、壓迫的感覺。即使朱利安不斷逃避,他最終逃不過那天在床上輕浮的誓約,以及愛絲特對他的深情。他不知不覺投入愛絲特的網中,就再也逃不開了,變成定格在牆上的兩隻蜜蜂。


拙琴,21/05/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ort Term 12  


還沒時間去看【為愛璀璨—永遠的葛莉絲Grace de Monaco),先去看另一部葛麗絲-【她和她的小鬼們】。【她和她的小鬼們】劇情讓我想到先生的工作,因為他也是從事特殊教育。葛雷絲(布麗拉森)是「Short Term 12」青少年中途之家的主管。這裡接納了許多遭受經歷家庭暴力與虐待的青少年,過往痛苦的記憶經常讓他們的行為充滿各種不可測的變數。跟這群孩子相處,就 像坐在不定時炸彈上,隨時都可能會有失控的突發狀況。這是一份亟需愛心耐心的工作,而葛麗絲永遠滿懷熱忱地照顧每一個人。



Short Term 12  


但回到家後,葛蕾絲仍須面對自己艱難的過去。為什麼葛麗絲懷了孕卻沒有任何喜悅之情,還執意要墮胎?為什麼新成員傑登和父親之間的關係,特別引起她的共鳴?為什麼她服刑十年的父親要出獄時,會引起葛麗絲這麼大的反應?中途之家的青少年們,包含了最吸睛的三巨頭:即將年滿18歲的馬可仕,是一名緊張而安靜的少年,面對成年就要離開中途之家的焦慮,用自行創作的饒舌歌曲說出肝腸寸斷的自傳故事,教人為之動容。不時會大叫衝出中途之家的山米,和旁人幾乎沒有任何互動,緊抱著妹妹留下的洋娃娃自行療傷。習慣自殘的傑森,和父親之間存在著難解難分的情結,用斷腳換取鯊魚友誼的章魚寓言,表達她和父親之間複雜而 痛苦的關係。


Short Term 12  


葛麗絲與心魔纏鬥的過程也十分令人感動。最棒的是有一位超體諒又愛她的男友梅森,三年來耐心等待她開啟心扉。他的幽默風趣、包容體恤,平衡了劇中張力十足的場景。放下過去談何容易,但與過去和解,當下就能海闊天空。雖然輔導員拿著球棒闖入人家家裡,準備給惡人爸爸一記悶棍的劇情是戲劇化了些,但是整 齣劇真的讓我好感動。輔導員對這些不幸的孩子付出許多愛與關懷,而他們也從孩子身上學習諒解與救贖。這是多麼美妙的境界!攝影機輕微的晃動,給人一種親臨 現場的錯覺,彷彿觀眾就在中途之家,在主角與孩子們的身邊,彷彿可以聽到演員的呼吸。


於是我們在片尾也跟著輔導員衝出去......解放了,生命更美好!建議大家有機會找來看。


拙琴,16/05/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ves Saint Laurent  


2011年兩部重拍電影【鈕扣戰爭】(La Guerre des boutons)鬧雙胞之後,今年(2014)法國影壇又非常有志一同的推出兩部知名服裝大師聖羅蘭的傳記電影。這些片商實在太有默契了!
以下是這兩部電影對照簡表:




































































          主要人物與演員
法文片名 中文片名 法國上映日期 製片 導演 聖羅蘭 皮耶貝傑 維克多 露露德法來茲 貝蒂卡楚
Yves Saint Laurent Pierre Bergé Victoire Loulou de la Falaise Betty Catroux
                   
Yves Saint Laurent 時尚大師聖羅蘭 201418 SND, WY Productions Jalil Lespert

Pierre Niney


皮耶尼內



Guillaume Gallienne


紀堯姆高利安


Charlotte Le Bon Laura Smet Marie de Villepin
Saint Laurent 聖羅蘭(暫譯) 2014101 EuropaCorp, Mandarin Cinéma Bertrand Bonello Gaspard Ulliel Jérémie Renier   Léa Seydoux Aymeline Valade

由於另一部聖羅蘭的傳記電影十月才推出,目前的資料還不齊全。
先來看看一月上映的聖羅蘭電影。


Yves Saint Laurent    


關於聖羅蘭,除了知道他是知名服裝設計師之外,其他我幾乎一無所知,只是曾在vente privée網站上購買當時僅透過這個平台販售,由Alain Chamfort演唱的CD【聖羅蘭的一生】(Une Vie Saint Laurent),這張特別的專輯可以說是聖羅蘭的歌曲傳記,以十六首歌唱完一生。不過,如果要真的了解聖羅蘭,聽完整張專輯還是只能有模糊的概念。就連他的人生伴侶皮耶貝傑,我也是近幾年才了解此人身分。如果你完全不了解誰是皮耶貝傑,誰是露露德法來茲,誰是貝蒂卡楚,看完電影你也不會知道更多。

就一部傳記電影而言,【時尚大師聖羅蘭】的長度相對的短,僅有1小時46分。電影講述1950年代至1977年,聖羅蘭在迪奧公司擔任設計師,乃至於在皮耶貝傑幫助下自立門戶,確立國際服裝設計師地位的經過。電影有許多細節,看的時候不確定有什麼特別意義,是看完後查了資料才恍然大悟的。例如安迪沃荷1972年為聖羅蘭畫的肖像畫、還有聖羅蘭偷偷畫「壞呂呂」(La Vilaine Lulu),電影中只是一鏡帶過,事實上聖羅蘭在1967年出版了這本「寫給小孩子的書」,還重印了兩次,其內容不但兒童不宜,就連大人看也很有問題。如果不是出自聖羅蘭之手,大概早就被禁了吧!!


一月上映的聖羅蘭電影版聖羅蘭生前長年伴侶皮耶貝傑只支持雙包電影中的其中一部,就是一月上映的這一部。他不但出借聖羅蘭創作服裝的原件、兩人在巴黎瑪索大道五號住宅、摩洛哥的瑪卓黑花園(Jardin Marjorelle),連皮耶尼內在劇中戴的眼鏡,都是聖羅蘭生前戴過的。


電影拍得美輪美奐而有點距離。聖羅蘭與皮耶尼內的愛情故事,由兩位同樣出自於法蘭西喜劇院的演員詮釋,確實傳達出愛情的怦然心動。皮耶貝傑知所進退,隨時照顧保護著害羞不擅社交的聖羅蘭,讓這位二十一歲就繼承迪奧事業的天才能專心創作。雖然經過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兩人仍然是互補性極強的天作之和、最佳拍檔。皮耶尼內不僅像聖羅蘭,也跟聖羅蘭一樣年紀輕輕就嶄露頭角,於二十一歲就進入法蘭西喜劇院。我在網路上找出聖羅蘭以前訪談錄影,尼內演的聖羅蘭頗得其神韻,不管是說話的樣子和方式和走路的神態都極為神似。我很好奇Gaspard Ulliel演的聖羅蘭會是什麼樣子,不過第二個版本的聖羅蘭,首先海報就不行了:


Saint Laurent  


逆光角度拍攝,看起來整個像恐怖片啊!


其次是Gaspard Ulliel,他的演技我個人覺得普普,是否有突破就要看電影才能見真章了。


至於劇中其他配角如露露德法來茲和貝蒂,她們的角色只是輕輕帶過,並未獲得更多著墨。整體而言,兩位主角的部份十分生動,但充滿了只有識者才知的小細節,而配角的部份則較為空泛,各個角色之間的密度差異極大。即使如此,這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它讓觀眾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聖羅蘭的一切。


最後附上在網路上找到的聖羅蘭生平。


拙琴,14/01/2014



伊夫·聖羅蘭1936年8月1日出生於阿爾及利亞。

17歲時在國際羊毛局秘書處舉辦的一個設計比賽中獲得一等獎,晉身時裝設計界。在完成時裝設計學業後,進入迪奧公司工作。1955年,首次發表設計作品。

1957年迪奧逝世,出任迪奧公司的首席設計師。遇見其同居伴侶皮爾伯傑。

1960年在法國被召入伍,精神崩潰。

1962年,成立自己的時裝公司,發表高級時尚作品。“水手外套”被提升為高級時尚。

1964年推出“聖羅蘭香水”。

1965年推出“蒙德理安裙”,以抽像幾何為特色。以荷蘭風格派畫家皮特·蒙德理安的作品《紅、黃、藍構圖》為設計靈感。

1966年首推女裝“小晚禮服”,受安迪·華荷啟發的裙子。

1968年首推非洲“狩獵外套”、透明襯衫、雪紡裙子,以紀念1968年法國學生暴動。

1971年推出1940年戰爭時裝造型。

1977年推出中國風、西班牙風高級時裝。“鴉片”香水造成轟動。

1983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首次為當今設計師聖羅蘭舉辦展覽。

1985年以後主辦多次時裝回顧展。

1989年聖羅蘭上市,市值5億美元。

1998年已過60歲的聖羅蘭把成衣業交給愛爾巴。

1999年古茲集團以10億美元收購聖羅蘭,保留其“高級時裝屋”。

2000年湯姆·福特為聖羅蘭品牌推出第一個系列。

2002年“高級時裝屋”慶祝40周年,聖羅蘭宣布結束其營業。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hur Newman  


上週四五一勞動節放假,當天下午去電影院,被人潮嚇到,而且我要看的場次早就爆滿,最後話不多說,直接打道回府。後來經過阿道大師指點:「你在假日下午去是不智之舉,要去就去早場!」


「請問大師,那人潮是幾點之後開始湧入電影院呢?十一點人多嗎?」


「十一點還好,下午一點開始人就會很多了!」大師回答。


於是這次的例假日,本山人和平常上班日一樣時間起床,比平常上班日還要早出門,為的就是看特早場和早場。這種趕早沒人跟我搶位的感覺還真爽!而且等待進場的人,幾乎手上都有一本書,非常的文青。也許不需要冠上這兩個字,因為說「文青」好像無形間撐起了什麼高度,但是他們沒有矜持什麼,那就是一種巴黎人的生活態度。


恰巧,那天早上看的【替身風暴】和【亞瑟紐曼】不約而同都在2012出品,並且都是以身份為主題的影片。瓦勒斯(柯林佛斯)在聯邦快遞區域辦事區擔任一個小主管,和前妻離婚後,和母親同住的兒子討厭他,同居女友嫌棄他。他對生活現狀感到厭惡。身為高爾夫業餘好手的他,雖在業餘賽敗北而一蹶不振,卻憑著一位陌生人說要雇用他在高爾夫球界發展的一句話,製造假死的煙幕,為自己編造了「亞瑟紐曼」的新身份,夢想成為高爾夫球界職業好手。


在以「亞瑟紐曼」之名開啟的旅途中,瓦勒斯遇到了一個比他更迷失的女孩米開耶拉(艾蜜莉布朗),真名叫做夏洛特,因為和有婦之夫的爭執而鬧到警局。兩人相濡以沫,以各自的新身份為樂;兩人相中想要模仿的路人,潛入對方家中大玩cosplay。但在看似輕快的日子中間,真相的碎片仍然不時浮出水面:夏洛特必須回去探望雙胞胎姐姐,而瓦勒斯同樣也放不下他最愛的獨生子。正值青春期的兒子因為他長期的忽視而不想理他,但父子之情畢竟是無法抹滅的,尤其當他以為父親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時候。


當唯一的希望瞬間破碎,兩人除了回到現實生活之外已別無選擇。瓦勒斯與夏洛特想藉著假冒身份開展新生活,但直到他們放下偽裝,面對過去最放不下的事物時,生活才出現了新的可能。


我很喜歡柯林佛斯和艾蜜莉布朗,導演選擇兩個英國演員飾演美國角色,還真是滿新鮮的選擇。我不知道他們口音學得像不像,但是他們的演出都很盡職。看角色在掙扎很像是一種代替,如果是我呢?如果在這情形,我會怎麼做?好的戲劇可以有這種替身作用。


【亞瑟紐曼】的戲劇張力沒有【替身風暴】強,但是它留下了一線希望。沒有什麼比希望更寶貴,它讓我們在不確定中有勇氣繼續前進!


拙琴,10/05/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wei Leben  


【替身風暴】2012年就出了,但一直要等到兩年後才在法國上映。海報上以【竊聽風暴】和丹麥政治影集【Borgen】做號召,由於我非常喜歡這兩部作品,劇情又非常吸引人,【替身風暴】一上映,就迫不及待跑去戲院朝聖。這不是好萊塢大片,也不是法國本土片,所以電影院認定它不會大賣,只在以巴黎為主的戲院少量上映。


劇情敘述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凱特琳是所謂的「生命之源」(Lebensborn)的孩子。「生命之源」是納粹的優生計畫1935年起,納粹德國企圖通過此計劃實現人種凈化,最終達到亞利安人對世界的統治。許多人一出生就成為父不詳的小孩,即使能待在母親身邊,也成為社會大眾唾棄的對象。凱特琳的母親(挪威國寶演員麗芙烏曼)是挪威人,父親是納粹軍官。凱特琳一出生就被送到德國的孤兒院,被迫與母親分離,父親則在戰爭中殉職,她成年後逃離東德,才終於與母親團聚,並成家立業,和母親、先生、女兒同住,家庭幸福美滿。1990年柏林圍牆倒蹋後,這些受盡屈辱的戰爭兒童要求統一德國政府說出真相,賠償他們承受的一切。承辦律師找上凱特琳,希望她能在聽證會上做證。然而這正是凱特琳所不願見到的,如果世人得知真相,她竭盡心力隱瞞的秘密即將被揭穿:她該如何對家人解釋自己身為東德特務的過去?


Zwei Leben


這部片涉及東德史塔西(Stasi) 在挪威進行諜報滲透的歷史,令人想到【竊聽風暴】,但【替身風暴】更關注特務如何在自己與東德國安部共同編織的謊言中,過著雙面人的生活,以及當謊言面臨 被拆穿的危機時,她的內心掙扎。電影將特務設定為女性,除了根據真人實事之外,女性特務在滲透普通人家庭時,在肉體與心靈上需要比男性承受更大的落差與壓力,而這些正是戲劇的絕佳題材。影片透過女主角與不知情的家人提出一個大哉問:如果女主角不是大家以為的那個人,那麼到底有什麼是真的?一切都是假的嗎? 女主角回答:我們共同經歷的生活是真的。她利用別人的身分冒名上陣,在不屬於自己的身分裡,扮演了二十幾年的幸福劇本。她是假的,但對家人的愛是真的。史塔西的冷血再度教人屏息,雖然情感衝擊的方式與【竊聽風暴】不同,但是家庭血緣的關係遭到質疑,結局仍然令人唏噓不已,個人非常喜歡。


Zwei Leben  


茱莉安柯勒飾演凱特琳,她曾在十年前的【帝國毀滅】中飾演希特勒的情婦伊娃布朗;她在【替身風暴】這個衝擊十足、千變萬化的角色中也有扣人心弦的演出。德國知名男星肯杜肯(Ken Duken,曾演過【惡棍特工】)飾演負責調查的律師而曾兩度入圍奧斯卡的麗芙烏曼則飾演卡特琳的母親,她與茱莉安柯勒的對手戲相當精采,這同時也是麗芙烏曼的收山之作。


拙琴,09/05/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鱷魚的黃眼睛  


雖是親生姊妹,棕髮的約瑟芬和金髮的艾麗絲,卻擁有迥然不同的個性與命運。約瑟芬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研究員,專長為十二世紀歷史。她失業多時的丈夫離家而去,和情婦到南非投資鱷魚養殖事業。約瑟芬靠著微薄的薪水支撐兩個女兒和自己的生活。小女兒的個性像她,善良但缺乏自信,而大女兒總是看不慣自己的母親相信人性本善,經常和母親起衝突。原本以為單親媽媽的日子忍耐一下也可過得去,沒想到前夫的創業貸款,是假冒她的筆跡簽約的,這使她背負高達四萬歐元的債務。


相較於被債務和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約瑟芬,艾麗絲似乎得天獨厚,不但生得美,嫁了個會賺錢的先生,多年從來也沒聽他鬧過外遇,兒子乖巧又聰明。艾麗絲不用外出工作,家有傭人幫忙。她擁有羨煞眾人的一切,卻需要證明自己。


在某場宴會中,艾麗絲誇口自己正在寫一本以十二世紀為背景的小說,出版商頗感興趣,要求閱讀初稿。撒下漫天大謊的艾麗絲不想丟臉,轉而向約瑟芬求救,並和約瑟芬達成協議:她出一張臉,約瑟芬負責文字,酬勞全數歸約瑟芬。


鱷魚的黃眼睛  


豈料,小說出版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面對這場越滾越大的謊言,不僅對她們姊妹關係造成深刻的影響,就連她們周遭的人,也都因為這本有著不可告人秘密的小說,而更看清楚了一些事,並採取實際行動。故事開頭狼狽不堪的約瑟芬,漸漸從生活的谷底浮出水面。而始終借花獻佛,將他人心血當成自己成就,並且陶醉在鎂光燈關照中的艾麗絲,則面臨到假面具被戳破後,榮華散盡的無盡空虛。


【鱷魚的黃眼睛】改編自凱特琳彭歌(Katherine Pancol)的暢銷小說。電影集合了茱麗德巴迪厄(傑哈德巴迪厄的女兒)和近年較少演出的艾曼紐琵雅。茱麗德巴迪厄經常以異想天開的裝扮出現在公開場合,很會演神經兮兮的角色。這個才華洋溢,卻必須同時面對生活多重障礙的約瑟芬,無疑是劇中最令人認同,最希望她谷底翻身的角色。艾曼紐琵雅演活了虛浮、三八、心機深重的艾麗絲,但是她的演出並不會讓艾麗絲令人厭惡,只是為她感到可悲。在最近幾部法國電影頻頻露臉的艾麗絲以薩茲(Alice Isaaz)芳齡22歲,飾演在片中經常對母親惡言相向的青春期女兒奧恬絲,她也是扭轉約瑟芬命運的關鍵角色。以她為主導的大結局非常飆淚。在這群才華洋溢的女演員之外,不能不提派屈克布呂爾(Patrick Bruel)。布呂爾以演員出道,兼具歌手的身份。不過我跟先生都覺得,他在演戲上的才華,遠比歌唱更具深度。在【鱷魚的黃眼睛】裡,他是那位不動聲色卻對一切瞭若指掌的丈夫,也是那位長年守護太太,卻得不到她真愛回報的男人


我多年前看過這本小說,電影改編是否忠實?不記得了,但好看是可以確定的。可惜,這部電影在法國的賣座只是普通。今天早場竟然只有我跟一位先生,彷若私人放映會。希望接下來的人氣可以好一點啊!


拙琴,19/04/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u
今年春天,法國出了不少喜劇片。其中【我們對上帝做了什麼?】即將在法國上映短短三星期內突破五百萬人次!
Qu  
故事是以族群融合為主題,並以搞笑方式呈現。故事描述一對住在外省的夫妻,克勞德與瑪莉維內爾(Claude et Marie Verneuil),家境富裕,有四個女兒:塞歌蓮(Ségolène)、伊莎貝(Isabelle)、歐蒂爾(Odile)和洛荷(Laure)。前三個都嫁給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移民後代;伊莎貝嫁給阿拉伯穆斯林,哈西德班阿薩姆,歐蒂爾嫁給塞法迪猶太人(祖籍西班牙的猶太人),大衛貝尼書,塞歌蓮嫁給林紹。克勞德與瑪莉十分不能接受,也造成他們與女兒女婿關係緊張。他們將希望寄託在小女兒洛荷身上,希望她嫁給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洛荷確實和一個天主教徒夏爾交往,也答應了他的求婚,可是夏爾卻是一位來自象牙海岸的黑人,家庭大戰一觸即發......
Qu  
導演Philippe de Chauveron在劇中嘲諷了每個種族和宗教,而每個女兒女婿也都對其他夫妻檔抱持了各種刻版印象。導演不只諷刺了天主教(神父拿著平板電腦邊逛網路商 店邊聽告解),也很平等的開其他族群的玩笑(三組人馬對聖誕節馬槽各自表述、中國女婿宴請妯娌、內兄、舅子時用鴕鳥肉烹飪)。或許他的表現方式並不深刻, 但由於都是取自法國生活中的體驗,所以我那天跟電影院裡一票陌生人一起哈哈大笑之後,真的完全達到了紓壓的目的呢!導演將那位壓軸的象牙海岸親家,設定為和克勞德一樣的死個性,達到了精彩十足的戲劇效果。
Qu  
我不認為導演有意將這部作品做太高深的比喻,但事後想想,這對四個女兒都嫁給移民的布爾喬亞父母,還滿像法國傳統遇到現代大熔爐時,價值觀面臨挑戰的狀況。混了半天,沒有一個外孫是純白色的,如果父母沒有想開點,是不是就跟劇中瑪莉一樣,沮喪到跟神父告解,又去看心理醫生呢!這是一部很符合現實潮流的影片。雖然我先生因為討厭右傾的男主角而抵制這部片,但說實話,正因如此,影片看起來更痛快哩!
拙琴,06/05/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s son genre  


路卡貝佛(Lucas Belvaux)首部以愛情故事為主軸,改編自菲利普維蘭(Philippe Vilain)小說的電影。


克雷蒙是巴黎高中哲學老師,被調到法國北部阿哈斯任教一年。克雷蒙是個離開巴黎就活不下去的死忠巴黎人,剛來到北方小城時,還保留著在首都過夜生活的習慣。他並沒打算在小城多留,直到他遇見珍妮佛。珍妮佛是美髮師,因克雷蒙到店裡剪髮而認識。克雷蒙言必稱康德,出入歌劇院,珍妮佛愛唱卡拉OK,嗜讀安娜戈華達(Anna Gavalda)的小說;對於戈華達,克雷蒙只知其名。珍妮佛對珍妮佛安妮斯頓從影集【六人行】以來的演出如數家珍,克雷蒙家裡完全沒電視。這對社經文化背景懸殊的男女相戀了,究竟他們能修成正果嗎?


路卡貝佛在訪問中表示,這部電影談論的是無形的文化暴力。事實上,女主角叫珍妮佛(Jennifer),她的兒子叫迪藍(Dylan),這類來自美國影集的英語系名字,無形中暗示父母的教育水準,屬於電視看太多的類型,就已經是中下階級才會取的名字。如果你的小孩叫「凱文」(Kevin)這種美式名字,「凱文」在學校是很可能被嘲笑的。


Pas son genre Pas-son-genre_portrait_w858  


珍妮佛和克雷蒙剛墜入愛河時,就像許多戀人一樣,眼中只看到對方美好的一面,為對方朗讀,閱讀對方喜歡看的書,也願意為對方敞開心房。


但是珍妮佛漸漸越來越不快樂。我倒不會覺得這是因為文化因素,而是因為珍妮佛愛克雷蒙,比克雷蒙愛她多,而且她到最後也放棄再給克雷蒙第二次機會了。克雷蒙不會想帶她去巴黎參觀,不會想帶她見家人,他只是滿足於天天和她見面,滿足於兩人時光。影片剛開始的時候,克雷蒙就讓女朋友哭了。稍後前女友再度出現時,我們知道了克雷蒙是個不願承諾,不想要有小孩,也不相信愛情的人。雖然珍妮佛向他抗議時,克雷蒙曾經警惕了一陣子,但是在阿哈斯盛大的面具節遊行上,這對情侶的面具卻被揭穿了:克雷蒙和珍妮佛遇到同事海倫和她身邊的男人,同事介紹這是她丈夫,而克雷蒙卻沒有任何表示,最後珍妮佛只好自我介紹。


克雷蒙始終只有想到自己,不要說是珍妮佛,不要說是那位前女友,是誰來,他都會讓誰流淚吧......


愛蜜莉德奎恩(Emilie Dequenne)飾演開朗熱情的珍妮佛,洛以克科貝利(Loïc Corbery)飾演富有魅力、親切卻有距離感的知識份子。這兩位優秀的演員,賦予這段愛情極大的可信度,以致於走出電影院時,內心有種淡淡的失落,為電影中這對情侶感到些微的苦澀。


拙琴,03/05/2014


 


 


 



  • 留言者: lebaiserdudrago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4-07-02 05:17:43

I don't think it matters much whether Clement loves Jennifer a bit less or Jennifer loves Clement too much more. Clement has his way. His interpretation about the life is simply "Pas Mon Genre" to Jennifer and obviously vice versa. There is a cynical touch of mock at Europeans' philosophising attitude, which they have always been proud of. Clement says in his lecture that to think is to be free. But does it free a human when he is philosophising or does this makes him more of a slave? God knows...literally
I don't understand why some websites flag this film as "Comedy". It is a typical French drama with an ending which might thrust a lump into your chest.
There is only one petit joke in the film which may put a smile on your face: while Clement tries somberly to elaborate on a watch's philosophical meaning, his young student simply follows by saying airily: Well, it also tells time... Voila.

版主回覆:(05/13/2014 02:01:54 PM)


你的觀點很棒,謝謝你的分享!
是啊!法國電影經常倏然結束,讓人措手不及。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Promise  


【承諾】是法國導演派提斯‧勒貢(Patrice Leconte 根據褚威格小說《行向昨日的旅程》(Reise in die Vergangenheit)改編的電影作品。這本書身世多舛,恰如書中相愛卻難共白頭的男女主角。1929年,此書先以斷簡殘篇的方式出版,褚威格(1942年)在巴西自殺幾十年後,完整版手稿重見天日,才終於得以出版。


《行向昨日的旅程》原本的故事是描述一對曾經愛過的戀人,九年後重逢的經過。
路易,一位出身貧寒的年輕人,力圖掙脫惡劣的環境,受到廠長的提拔,並讓他在豪宅家中住下。他和廠長夫人對彼此萌生了熾烈的感情。廠長指派路易前往墨西哥發展新事業,路易認為這是一個實現抱負的好機會。臨行前夕,廠長夫人承諾他,等他回來,她將屬於他。在墨西哥,路易將對戀人的思念,化為事業的衝勁。豈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讓原本暫別數星期的時間,頓時拉長為好幾年。

隨著時間的過去,路易結了婚,愛情的承諾也一併變色。戰爭結束後,他到德國出差,不禁想起她,去拜訪她。此時廠長早已去世多年,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撓他們的了,但不論他們如何努力,他們就是無法再追回當時的感情。她知道自己老了不再年輕,向他宣示自己遵守承諾,但很快她就明白,時間讓他們所有復合的企圖都成為枉然。

勒貢對於《行向昨日的旅程》做了私人的解讀。在【承諾】中,主要的梗還在,但是到了男女主角重逢的時候,勒貢做了另一種選擇。雖然這個選擇比較仁慈,但是對整個故事而言,卻是殘忍的,缺少了原著小說有力又令人回味再三的結局。而且說實話,我感覺不太出電影裡男女主角有什麼火花。結果是看了沒有甚麼特別的感受,輕飄飄的像湖上的一陣風。在這場三角關係裡,演技比較有意思的,應該算是亞蘭瑞克曼所飾演的廠長......他促成了男女主角的相戀,又因嫉妒將他們分離,是劇中複雜度較高的角色。

拙琴,30/04/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bysitting  


集合【醉後大丈夫】(The Hangover)與【派對X計畫】(Project X)的爆笑喜劇片。


這不是我會來看的片型。那我是怎麼知道的呢?是因為【皮偶新聞】(Les Guignols de l'info)其中一段模仿劇,也因為它在法國第一週上映就吸引超過五十萬人的觀眾,讓我想瞭解這部片是在紅什麼?


Babysitting


故事描述在出版社工作的法蘭克,原本正和朋友籌備自己的生日會,豈料老闆兒子的保姆突然因故無法工作,老闆和太太必須出席重要餐會,情急之下叫他代班。結果隔天早上他和太太被警方的電話吵醒。回家之後,不看還好,一看差點昏倒:家裡被破壞到一個恐怖的程度,鸚鵡、金魚都死光了,兒子和法蘭克都不見了。他們在現場遺留的錄影帶裡,發現了令人震驚的內幕......


523944   babysitting-ouv_leader


由於現在影像普遍到濫,近幾年出現許多偽紀錄片風格的影片。【天才保姆】不是第一部;而狂歡作樂,樂極生悲的故事,醉後大丈夫】、【派對X計畫】都已經演過了。雖然如此,【天才保姆】倒是有些特別的東西,節奏明快,笑點也都很不錯,像是給小孩下藥、假警察跳豔舞、撞壞老闆愛車、吸毒自殺的金魚、開碰碰車逃離遊樂園,當然還有那位被當成「天外奇蹟」惡搞的鄰居......最近法國大片不多,但好笑的中小型製作不少。像這部【天才保姆】就滿不錯的,跑到La Fête des loges的那段轉折也很合理,看完暑假都想飆去玩了(La Fête des loges只有暑假有)。我差不多從頭笑到尾,而且片尾還有遺珠畫面,算是劇中某些笑點的延伸。


 


看片之前有點悶,看完之後完全不悶了,果然是一部超適合解悶的片啊!我先生昨天陪學生去看,學生也是看這部(他看另一部),反應也很好。


拙琴,25/04/2014


 



  • 留言者: platan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4-05-13 13:50:25

現在的世界真的越來越悶,好多理所當然的以為都可能一夕之間崩盤...真的很需要這類的電影來"調劑身心"!

版主回覆:(04/26/2014 04:46:07 PM)


是呀~~笑一笑,少掉許多煩惱~!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bor Day  


奇特的三角關係與青少年成長故事。


愛黛兒(凱特溫絲蕾)是單親媽媽,因前夫外遇而離婚。沮喪的愛黛兒獨自扶養十三歲的兒子亨利,對於愛情的逝去感到格外悲傷。在勞動節長假的前一天,愛黛兒母子到超市購物,忽然一名受傷流血的男子法蘭克(喬許布洛林)要求亨利和愛黛兒載他一程。愛黛兒害怕亨利遭到不測,勉強同意讓這位神秘人士搭便車。回到家,法蘭克才露出真面目。原來他是一名逃犯,趁著到醫院開盲腸手術的機會逃獄。由於警方追捕風聲鶴唳,他要求這對母子讓他過夜,讓他有時間伺 機離開。


母子倆起初對他畏懼三分,但在接下來的五日相處中,法蘭克搖身一變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他不僅餵愛黛兒三餐,還教亨利打棒球,以及修理漏氣的輪胎;主動幫忙修理家中物品,又展現廚藝,和母子兩人協力焗烤美味的水蜜桃蛋糕。最後,他還上了愛黛兒的床。法蘭克填補了這個家所欠缺的男主人位置,而這是不管再如何貼心的亨利,無法勝任的部分。最令他害怕的是,法蘭克和愛黛兒這兩個長期得不到愛情滋潤的人,因為同樣的飢渴和往事的傷痕而墜入愛河,打算遠走高飛到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亨利受到女同學影響,擔心媽媽有了情人就不要他了。雖然媽媽向他保證絕不會拋棄他,亨利仍然捨不得親朋好友,也對未來感到徬徨不安。


結果......真的是因為中間夾了一個亨利,愛黛兒才不能如願和法蘭克在一起!但也是因為亨利,多年後法蘭克才順利找到愛黛兒。雖然轉折令人扼腕,但結局令人安慰。凱特溫斯蕾很擅於飾演內心澎湃,又充滿感性/性感的角色;喬許布洛林也將這位兼具危險氣味的男主角詮釋得很貼切。這部片有點像是美好結尾的【麥迪遜之橋】加上【完美的世界】,不錯看的一部片!


拙琴,23/04/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om à la ferme  


第一次看天才導演札維耶多藍的電影,也是第一次在法國戲院看魁北克影片。雖然都是法語,但是魁北克法語和法國法語口音截然不同,用詞迥異,迥異到在法國上映的【湯姆在農莊】,有一部分上了字幕。那種感覺有點好玩,也有點詭異。


札維耶多藍是演員之子,今年雖然只有二十五歲,但六歲就出道,年紀輕輕,已經有十九年的演藝圈經驗。他是同性戀者,其電影作品(聽媽媽的話》、《雙面勞倫斯)亦常以同性戀為題材。


Tom à la ferme  


【湯姆在農莊】改編自戲劇作品。故事描述在魁北克廣告公司任職的湯姆,頂著一頭冒出棕色髮尾的金髮,來到偏遠鄉村參加男友的葬禮。男友母親完全不知兒子紀堯姆的性向,以為他和一個叫莎拉的女子是一對。紀堯姆的朋友裡,只有湯姆出席葬禮。紀堯姆的哥哥法蘭西斯威脅湯姆不得將真相告訴他媽,否則就要將他大卸八塊。法蘭西斯極度鄙視同性戀者,對湯姆更是施盡各種身心虐待之能事。年屆三十的法蘭西斯亟欲成家,同時也對農莊的生活感到厭倦,卻不得不陪伴老母。湯姆的到來,讓法蘭西斯有機會將生活中一切不順怪罪到他身上。湯姆的眼鏡第一天就被壓壞,不僅經常被法蘭西斯拳打腳踢,還受到囚犯般的對待。在玉米田的那幕,可說集全劇驚悚暴力之精華。


漸漸地,湯姆卸下了城市的裝扮,穿起昔日伴侶的服裝,跟著法蘭西斯幹起農莊的粗活。起初是基於友好,但後來湯姆已經別無選擇。他有好幾個機會可以逃離這個變態的牢籠,但不知為何,最後還是折回。這一回來,將湯姆的命運導入更危險的境地。等到他的車胎被法蘭西斯卸下,湯姆更成為法蘭西斯掌中的玩物,甚至連莎拉都比他更毫不猶豫地對抗法蘭西斯的獨裁暴力。觀眾亦可以看到,湯姆從受害者的角色,轉而為加害者幫腔。但這樣做只是讓湯姆在法蘭西斯面前的姿態更加順服。可以說,法蘭西斯只要動動小指頭,湯姆就一命歸天。


在這部開放空間的驚悚片中,札維耶多藍讓農莊成為希區考克式的舞台,並讓音樂成為情緒調色盤的要角:手機收不到基地台訊號、夭折的小牛、空無一人的房子、十月的玉米田,還有從調酒師裡得知的故事,八年前被法蘭西斯割成笑面人的同性戀者......。但在這令人不安的氣氛中,導演也安插了一些滑稽的場景,稍微緩和影片沈重的氛圍。


【湯姆在農莊】處處可見札維耶多藍獨特的風格手痕,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倒很想回頭看看這位才華過人導演的舊作。


拙琴,21/04/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ah  


很期待這部聖經故事來的災難片,加上我還滿喜歡羅素克洛的,雖然評價不一,上映當周我就趕快跑去看。果不其然,【黑天鵝】導演戴倫亞洛諾夫斯基的詮釋角度就是跟人家不一樣。
【挪亞方舟】的故事在猶太教和基督教中都有記載。亞洛諾夫斯基的版本裡敘述了亞當夏娃的原罪,他們的兒子該隱殺了兄弟亞伯,成為人類史上首位殺人兇手;該隱的子孫耗盡地球資源,行事偏離公義,大眾民不聊生,終致遍地饑饉,四處邪惡。於是造物主決定以大洪水懲罰人類,毀滅那些不公不義的人。這個任務,造物主交給亞當夏娃另一位兒子塞特的後代挪亞(羅素克洛)來執行。挪亞一家無疑是當時的環保尖兵,小心呵護地球資源,只取足以生存的最低量。挪亞得到指示,建造 一艘巨大木製方形船,讓一家人與成雙成對的動物搭載。全人類當中,唯有挪亞與妻子娜米(珍妮佛康納莉),以及他們的兒子閃、含、雅弗與養女伊拉(艾瑪華森)能夠搭上方舟而得救。

整個故事以挪亞遵行天命的過程,以及挪亞家庭內部的矛盾為主調。挪亞接納的養女伊拉因舊傷之故不能生育,但閃與含同時都喜歡她。後來,娜米拜託挪亞的祖父瑪士撒拉讓伊拉恢復生育能力,讓挪亞一家能夠延續香火。與此相對,含更加形單影隻。

挪亞得到巨靈石獸之助,大戰該隱的後代,不讓他們登船。然而挪亞在行天理的過程中,卻遭到家人的質疑。導演的重點特別放在那些被挪亞拒絕登船的人,即使是 無辜的人,挪亞也因為要服從上帝的旨意而不救他們。當洪水淹沒一切的時候,挪亞家人不禁起了憐憫之心,希望挪亞能夠救援那些哀嚎的人們,但是挪亞完全不為所動。就連自己的孫女,挪亞都在天命的大旗下要斷絕她們的生路。他的二兒子含,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女伴,因為挪亞沒有出手相救而被驚恐的人群活活踩死。也因為如此,含在方舟上遭到偷渡上船的家族死敵Akkad的誘惑,要他背叛父親。

在導演的描繪下,萬物的救世主成了一個飽受內心煎熬的人,而他的家人們也都各自天人交戰。這個設定十分貼近導演一向慣於呈現的角色性格。或許不是每個人都 能認同導演的角度,但是不管你喜不喜歡,整個故事確實會讓你想看到最後。令人期待的大洪水場景果然有壯觀,但是導演適可而止,並沒沉溺在災難片的格局。二個多小時看下來,可以說不虛此行。除了再度攜手當螢幕夫妻的羅素克洛與珍妮佛康納莉之外,俏麗的艾瑪華森,戲路是越來越寬廣了。

拙琴,14/04/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io 2  


鍋貼不是個喜歡去電影院的小孩,每次問他要不要看院線動畫片,他都說不要。今年法國增值稅上漲,唯獨電影票增值稅逆勢下跌,因此電影業推出「201414歲以下4歐元」的門票優惠。這個票價,今天他終於第一次享用。


今天正值學校復活節假期的第一個週末,所以戲院裡滿滿的都是小孩,好不熱鬧。鍋貼看過第一集,【里約大冒險2】講的是升格父母之後的阿藍與珠兒,在琳達夫婦的保護下在里約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但他們看到亞馬遜叢林裡發現同類的報導,決定回到叢林尋找族人的蹤跡。於是全家人深入亞馬遜叢林,竟然找到了珠兒的爸爸和藍鳥族群。岳父大人對阿藍進行叢林特訓,但是阿藍根深蒂固的都市「鳥」習性,讓他總是跟周遭環境格格不入。珠兒和青梅竹馬同伴羅貝托麻吉的舉動,也讓他倍感威脅而頻頻吃飛醋。


在第一集中阿藍的死對頭也拖著二個狐群狗黨追到叢林裡,準備伺機報復。琳達夫妻發現藍鳥蹤跡的報導,讓盜伐森林的不肖業者害怕財路不保,而引起殺機。【里約大冒險2】的故事有很大一部份結合2014年巴西世界盃足球賽(鳥類足球賽)以及環保議題,當然更少不了鮮豔繽紛的各式舞蹈。我覺得裡面最好笑的是跛腳鳥與粉紅蛙的搞笑愛情故事,還有為了節慶而舉辦的試演會,是一部頗為歡樂的電影。


拙琴,13/04/201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