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unchbox  


一位美麗卻受到丈夫冷落的家庭主婦伊拉,深信「要掌握男人的心,要先掌握男人的胃」,在樓上阿姨的指導下,特地為丈夫準備美味的便當,希望修補夫妻關係。她將便當託付給孟買的飯盒快遞員,便當經過單車、火車的長途跋涉,和成千上萬的主婦的愛心送到一家之主的辦公桌上。結果,便當沒有送到丈夫手中,卻送到一個在政府審批賠償部門的中年男子--薩將。薩將在部門工作了三十五年,妻子過世,膝下無子,準備退休,每天過著孤單而一成不變的生活。



The Lunchbox  


接下來一次次的錯送,牽起了兩人的便當情緣。便當裡的紙條自然是兩人溝通的媒介,然而便當菜色更是伊拉傳遞情思的舞台:薩將誤吃便當不稱謝卻嫌鹽巴放太多,隔天伊拉就製作地獄辣料理吃到他嘴巴冒煙;薩將透露自己最愛吃茄子,伊拉便準備了茄子餐;薩將失約沒來赴會,伊拉就送個空便當作為無聲的抗議。


【美味情書】是導演Ritesh Batrag第一部劇情長片。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孟買這個變遷中的城市,而這份細膩往往是透過日常重複的瑣事呈現,例如伊拉總是一邊聞髒衣的氣味一邊分類,而無意間聞出丈夫衣服上不該有的味道;外表深沈,喜怒不形於色的薩將,每次拿到伊拉準備的便當都會先掂掂重量,甚至打開聞聞當天菜色的香味,好像收到一份大禮,迫不及待地想撕開包裝紙,看看裡面裝了什麼。配上鄰座同事怪異的眼光,薩將的心事就這樣洩露在觀眾眼前。孟買的交通紊亂,摩肩擦踵,不管坐什麼車都擠成跟沙丁魚一樣,一位難求。難得有人讓座給薩將,卻讓他驚覺老矣,進而質疑自己是否配得上伊拉。


The Lunchbox    


然而伊拉卻決定違背傳統,勇於主動掌握自己的幸福。故事結尾沒有給答案,卻給了無限可能。在孟買乃至於印度這快速變化的大環境中,在擁擠而人滿為患的大街小巷裡,這個送錯便當就像劇中配角Shaik所說的;「錯誤的班車,也有可能抵達正確的車站」。


【美味情書】由印度、法國和德國共同製作,簡單,卻深刻動人,曾在2013年坎城影展影評週放映,獲得觀眾評選大獎,並參加金攝影機競賽。男主角伊凡卡漢是少數在國際影壇露臉的印度明星,他就是【少年PI】裡的中年PI。印度人似乎特別具有說書的才能;【美味情書】和幾年前的【貧民百萬富翁】都是以印度為背景,由印度人構思的故事。事實證明,會說故事並不在於資金是否雄厚,而在於是否能掌握人性心理。小品的【美味情書】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


拙琴,14/12/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 Cinquième Pouvoir  


喜歡班奈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和丹尼爾布爾(Daniel Brühl)兩位演員,看到他們領銜主演,雖然放映時間不是很理想,但是心癢難耐,最後心一橫還是跑去看。這部片法國片商似乎不甚看好,集中在巴黎上映,而且不是每一家連鎖戲院都有。IMDB上面5.8的評分,看來多少讓片商卻步吧。

【危機解密】就是維基解密的故事。原籍澳洲的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與德國人丹尼爾朵姆謝特伯格(Daniel Domscheit-berg,以下簡稱伯格)共同創辦維基解密。兩個駭客高手欲以此網站,保護匿名的消息來源,讓平民百姓可以藉由這個平台揭露各種極機密檔案,突破政府與財團的壟斷,讓真相公諸於世。早期最有名的揭密對象包括了瑞士寶盛銀行,美國軍隊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裝備購置和保養支出,在巴格達濫殺平民與記者,與在肯亞的貪腐行為等。阿桑奇和伯格運用極少的成本和資源,透過網路成為全世界第一的地下揭祕組織,以及讓各國政府頭痛不已的公敵。全球媒體競相與維基解密合作,微基解密儼然成為一種媒體新勢力。The Fifth Estate  


這一新勢力即是劇中衛報記者尼克戴維斯(他即是揭發【世界新聞報】竊聽門事件,並讓有168年歷史的【世界新聞報】在數天後關門大吉的那位記者)所說的第五權。他提到從前英國人沒有言論自由,散發議會內容小冊子的人下場是被吊死,經過不斷爭取之後才獲得了第四權,即新聞自由。而網路這一新興媒體帶來撲天蓋地的效應,但如果資料未經查證,不顧個人隱私,直接來函照登,則在道德上會引起極大爭議,也會牽連許多無辜的個人。這也是片名The Fifth Estate的涵義。【危機解密】一片最大的貢獻正在於讓人省思:究竟一切以真相為依歸,打擊強權不法重要,還是適度保護線民的機密?


站在伯格的立場,答案很明顯。影片中美國國防部在維基解密洩露機密消息後,緊急撤離的波里線民,以戲劇性手法,穿插官員們反思自己斟酌言詞是否陷國家於險境,這等小心翼翼,卻被維基一夕摧毀的段落,也支持此一觀點。事實上,【危機解密】的劇本是根據兩本書改編而來,其中一本是丹尼爾伯格所寫的Inside WikiLeaks,另一本是英國記者David LeighLuke Harding寫的WikiLeaks: Inside Julian Assange's War on Secrecy。伯格與阿桑奇不歡而散,因此以他的角度來闡述,立場不免偏頗。這點可從阿桑奇在電影中明顯的負面形象看出來。在伯格的眼中,阿桑奇是一個理想主義的鬼才,為了目標不顧一切,連伯格和女友親密的時候也闖進他家。這點和【新世紀福爾摩斯】裡,班奈迪克康柏拜區飾演的福爾摩斯和華斯之間的關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福爾摩斯同樣是不世出的天才,不太關心別人的感覺,華斯的存在平衡了福爾摩斯有時過於高傲的距離感。伯格雖然也是宅男電腦痴,但在電影中的作用有點像華生;他讓阿桑奇的理想付諸實現,也是兩人中較有溫度的一位。只是,福爾摩斯和華生惺惺相惜,阿桑奇卻叫伯格滾蛋。


The Fifth Estate  

對於不了解維基解密的人(就像在下我),【危機解密】即使立場有不夠公正之嫌,仍不失為一個了解維基來龍去脈的文本,以及一面映照阿桑奇的鏡子。只是,這面鏡子有可能只是一面哈哈鏡,還不能照出阿桑奇的本來面目。在劇中,阿桑奇對於自己的白頭髮有好幾種說詞。根據伯格的說法,那是阿桑奇在跟母親參加宗教團體時,該團體要求小孩漂白頭髮所遺留下的習慣。如果說微基解密在短時間內揭露大量過去無法想像的機密資料,相較於此,創辦人的其人其事和背後思想,卻相對隱晦。


對我而言,除了兩位主角,這部電影最棒的是它集合了好幾位歐洲演員:演過【皇家風流史】和【安娜卡列妮娜】的亮麗女星艾莉西亞維坎德(Alicia Vikander),在多部電影如【蘿拉快跑】、【靈魂餐廳】中擔任要角的莫利茲布萊陶(Moritz Bleibtreu),以【黑皮書】中猶太女一角驚艷全球的荷蘭女星卡莉絲豪頓(Carice Van Houton)。他們每一個我都很愛,讓他們共聚一堂演戲真是太棒了!他們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雖不關鍵,但都有一定的重要性。從這個幾個觀點看,即使這部片不斷被阿桑奇本人攻擊,我個人還是肯定影片的成績。至少,它激起了讓人一探究竟的慾望,並提供一些思索的材料。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真相的路上,一切努力不會是徒勞的。


拙琴,10/12/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lysium  


這兩三年來,好幾部科幻電影主題雖各異,但不約而同的都以貧富不均為背景:2011年的【鐘點戰】(In Time)裡,25歲以上的人必須努力工作,賺取「時間」以延續生命,一旦時間用盡,則會一命嗚呼;於是窮人不但缺錢,連存活的時間也很短;2012年的 【顛倒世界】(Upside Down)裡,人們生活在雙引力的世界上,一邊是富人,一邊是窮人,誰都不能越雷池一步;2013年的【末日列車】車頭的富人享盡榮華富貴,車尾的窮人生 活條件極為嚴苛,生命朝不保夕。
尼爾布洛姆坎普的新作品【極樂世界】亦有類似的設定:西元2154年,地球不僅人滿為患,而且過度污染,整個地球就像是垃圾山,到處都是飢荒、傳染病。有錢人離開地球,住在地球附近的太空站Elysium,生病時只要在醫藥箱裡掃描就可治癒。

麥特戴蒙飾演劇中主角馬克思,從小生長在地球上的孤兒院,長大後成為前科累累的假釋犯。無依無靠的他,在工廠工作時意外暴露在高量輻射中,只剩五天可活, 只有闖進Elysium才有治癒的機會。此時,Elyisum的國防部長德拉古夫人(茱蒂福斯特)野心勃勃地要發動政變,卻遭到變態探員「野獸」窩裡反。 馬克思在偷渡蛇頭「蜘蛛」的策動下竊取到重新啟動Elyisum的高度機密,成為眾人追捕的對象。

整部片看下來,故事緊湊,動作有看頭,特效除了變態探員頭被轟掉之後,還能重組回去,比較神乎其技之外,並無特別值得大書之處。至於角色刻劃和深度,那就 更沒甚麼好說的了。劇中最大的花瓶,應該算是茱蒂福斯特的國防部長。麥特戴蒙這次顛覆平常顧家男人的形象,理個大光頭,身上不但有大片刺青,還接受手術成 為半機器半人的新人類。他和女主角的青梅竹馬之情,是劇中的一大重點,但也沒有更深入的著墨,而是輕輕帶過,結果看完片之後,劇中的氛圍也就像煙一樣散去 了。

做為一部動作片,【極樂世界】可以看,但是談到內心層次,這部片立刻顯得薄弱不堪,可惜了兩位演技能量豐盛的主角啊!

拙琴,09/12/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Brendan
  • Email:
  • 網址: http://brendanwu.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3-12-11 14:21:50
蔗部我也看了!正如妳說的,沒有太多演技讓這兩位實力的派演員發揮真可惜啊!

版主回覆:(12/01/2013 01:54:11 PM)


真的,有點給他浪費.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sse-tête chinois 



【西班牙公寓】原班人馬又回來了!從2002年【西班牙公寓】青澀的歐洲青春熔爐,2005年的【俄羅斯娃娃】,到2013年的【紐約愛情拼圖】(法文片 名裡的中國,在中文片名裡變成紐約,有趣),札維耶的生活還是剪不斷理還亂:他邁入四十,有了兩個小孩,在文學界小有名氣。然而在十年共同生活之後,溫蒂 (凱莉萊利)拋下他和一個有錢的老美跑了,帶著小孩移居紐約中央公園附近。
casse-tête chinois


為了接近孩子們,札維耶開始了他的美國移民生活。他先是借住住在紐約另一頭的伊莎貝拉(西西莉德法蘭斯)(記得嗎?那位比利時同志)和華裔美國女友家裡,一邊到處找房子,一邊處理惱人的長期居留問題。札維耶的前女友瑪婷(奧黛莉朵 杜)成為一位幹練的女性主管,跑到紐約和中國人做商業談判。在巴塞隆納的小型學生熔爐,混入了紐約這個更大的移民熔爐。電影裡有一段五分鐘的戲完全用中文進行,而且竟然沒上法文字幕。那其實是一場很滑稽的戲,第一 是因為奧黛莉朵杜說中文(很彆腳,但是因為很勇敢所以很可愛),第二是她在遭到中方質疑時,以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句反駁。當我聽到她說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時,簡直是笑翻了。戲院裡有零星的觀眾也在笑,但其他老法應該是鴨子聽雷,只能從演員的表情猜測劇情吧!!

【紐約愛情拼圖】裡有三種元素大量出現:女人、小孩、中國。札維耶不改他的唐璜本色,他並不玩弄感情,但不知怎的,總是有許多女人圍繞在身邊。除了瑪婷、 溫蒂和伊莎貝拉這三個當年巴塞隆納時代的老朋友(其中兩個是他的前女友/前妻),這次他又為了一紙綠卡而和華裔女性假結婚,住在唐人街,由華裔女友提供的 公寓房子裡。雖然周圍美女環繞,他的感情生活還是繳了白卷。在小孩這個元素上,走到四十歲的關卡,導演讓他的主人翁個個都當上爸爸媽媽,還讓札維耶為伊莎 貝拉捐精。電影裡最多曾同時出現五個小不點,小孩密度高漲。


casse-tête chinois  

做為續集電影,【紐約愛情拼圖】給我的感覺比【俄羅斯娃娃】更好看,更平易近人。由於導演塞德里克克拉皮斯(Cédric Klapisch)以主角在紐約的重新開始,做為系列電影的結束,即使沒有看過前兩集,也可以沒有隔閡地輕鬆進入【紐約愛情拼圖】的故事。

看相隔多年才出的系列電影的感覺很特別,男主角羅曼杜里斯和我同年,也跟男主角設定的年齡相仿。所以這三集電影看下來,就像是跟著老朋友一起度過生命中的不同階段。幾位演員也都演得很棒,尤其是西西莉德法蘭斯,把女同志伊莎貝拉一角演得活靈活現。羅曼杜 里斯的角色雖然生活亂七八糟,但是亂得很歡樂。奧黛莉朵杜飾演的瑪婷,以往給人的印象比較小家子氣,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但是這次瑪婷意外的展現出大膽幽 默的一面,結果我也對這角色改觀。電影的happy ending結局有點讓我吃驚,不過導演顯然料到觀眾會有這樣的反應,便透過札維耶對出版社編輯的反駁,做為一個理不直但氣很壯的結尾。畢竟,感情這檔 事,誰說得準呢?

拙琴,06/12/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ick-Ass  


沒看過【特攻聯盟】第一集,直接看第二集。果然是漫畫改編,裡面的暴力鏡頭雖然血腥,但血腥的非常漫畫,越是神乎其技,越沒有真實感。

劇情描述一群充滿正義感的小人物,扮成超級英雄,在真實生活中行俠仗義,鏟奸除惡。我對「超殺女」明蒂(克蘿伊摩蕾茲)上次電影演出的印象是2011年的【雨果的冒險】,如今她已經長成一個美少女了。在續集裡,明蒂瞞著馬可斯翹課練功,在被馬可斯發現後,緊守諾言當一個單純的中學生,並和同學一起當一個正常的女孩:化妝打扮、迷戀偶像、約會。

孤伶伶的「屌爆俠」則在另一個正義軍團裡找到他的歸屬。然而,他內心還是希望超殺女能夠和他攜手出任務。第一集的「赤霧人」到了第二集,決定報屌爆俠殺父之仇,進化成進階版的大反派臭B王,並砸下重金,積極招兵買馬。

當屌爆俠的爸爸為了掩護兒子而被臭B王殺害後,跟女同學斷絕往來的超殺女終於重出江湖,和正義軍團及各方志士,與臭B王一夥人大戰三百回合。

就一部娛樂片而言,【特攻聯盟2】完成了它的使命。屌爆俠和超殺女的感情戲並不深刻,光看第二集也不了解為什麼超殺女最後要吻他。不過,正義軍團成員的互 動很好玩,臭B王賤賤的嘴臉給人一種無厘頭的感覺。壞人方面,真正比較有看頭的,應該算是俄羅斯女,還有那隻沉在水缸裡一動也不動的鯊魚。奇怪的是,演員 表中列出了金凱瑞,但我從頭到尾只看到一張相片呀??

如果你想要放鬆腦袋,這部片會很適合你。不過,小朋友不適合看。鍋貼自己跑過來湊熱鬧時,我老是不得不幫他遮眼睛,有時遮慢了他還會抱怨:好噁心!你為什麼沒遮我的眼睛!lol

拙琴,04/12/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s garçons et Guillaume, à table !  

媽媽要我愛男人】開出佳績,法國票房十二天內破百萬人次,影片從坎城影展開始就一直在各受邀影展上好評不斷,媒體幾乎一致給予正面評價。到了正式上映時,票房很快開出長紅,在allociné網站上的觀眾評分高達4分(滿分為5)。有人說這部片是搭今年法國立法通過同志結婚的話題風潮,事實上這部片前身是一齣2008年的舞台劇,而且是主角/導演Guillaume Gallienne自己的親身經歷,既爆笑又感人。


現在看來,【媽媽要我愛男人】很可能再創前年(2011)同樣由高蒙(Gaumont)公司製作的【逆轉人生】那樣的賣座盛況。【逆轉人生】在法國創下二千萬人次的觀影記錄。

拙琴,02/12/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Countess  


法國的外語片上映時,通常會以兩種語言上映,一種是原音,一種是法語配音。法語配音的演員/工作人員通常就是那幾個,配來配去都差不多,所以我一向避免看配音版本。等這部片等了三年,還是等不到原文發音版本,最後勉強將就法文版本,竟然還不錯,茱莉蝶兒親自配音應該是原因之一。



The Countess 2009    


【女伯爵】中,茱莉蝶兒身兼導演、編劇、演出三職。故事靈感來自野史傳說的「嗜血女伯爵」傳奇。茱莉蝶兒讓觀眾看到的,與其說是一個冷血無情的女伯爵,倒不如說是一個為愛瘋狂的女人。


電影雖然以傳說為本,但更試圖呈現巴托里伯爵夫人(茱莉蝶兒)真實的動機。她看似冷血無情,為了貪圖青春,不惜濫殺處女,甚至設計酷刑器具,讓受害人在極度恐懼下取血,一滴不剩。在這方面,她的故事和吸血鬼德古拉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都是從象徵生命的鮮血換取長生不老之身或永恆的美貌。


然而,電影側重描述巴托里伯爵夫人為情所傷的女性心靈。巴托里夫人少女時不顧血統和身分和農人之子相戀生子,結果生下小孩立刻被抱走,情人也慘遭死刑的命運。長大後她聽從寡母的安排,和巴托里伯爵結婚。電影對伯爵描述不多,但兩人的婚姻顯然比較接近政治聯盟,而沒有太多情感上的牽連。她的丈夫長年在外征戰,結婚十年才生了第一個小孩。巴托里夫人協助丈夫,將領地經營的有聲有色。


The Countess 2009  


伯爵去世後,巴托里夫人愛上年輕自己二十歲的伊斯特凡‧圖佐(丹尼爾布爾)。圖佐與巴托理之間的戀情遭到圖佐父親的阻撓,後者並假兒子之名,寫了讓巴托里夫人心碎的分手信。在情傷打擊下的巴托里夫人以為她是因為自己年華老去,而被年輕情人背叛,在理智蒙蔽之下,企圖用處女的血來恢復年輕美麗。


離開圖佐之後,巴托里夫人的城堡就逐漸成為一座堆滿屍首的陰森鬼城。圖佐聽從父命,取了丹麥富商之女為妻,而巴托里夫人則和有性虐待怪癖的維扎克納伯爵交往,行事也越來越詭異。圖佐與巴托里再度重逢時,從昔日的情人,變成目睹她命運悲慘下場的證人。圖佐一方面想念她,一方面也怕從傳言中聽到的她。而她,一見到舊情人,所有復仇、怨恨的想法都拋到九霄雲外。這時的她不是伯爵夫人,也不是雙手沾滿血腥的殺手,只是個戀愛中的女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根源於被圖佐拋棄的重傷。圖佐父親先是阻撓兩人在一起,後來當夫人犯下大錯時,又趁機消滅她,準備接手她的財富和土地。


當然,巴托里夫人不能因此除罪,但是從女人的角度看,她的際遇令人不忍。她的能力不下於男性,但是男性敵人卻利用她的女性特質毀了她。夫人迷信處女血,當處女都被殺得差不多時,她動念過抓處男,然後又喃喃地說:「不行,上帝是用祂的形象創造了男人......」連殺戮時她都刻意放過男人,而男人卻給她如此對待。從這觀點看,【女伯爵】除了女性心理的描述之外,也略微帶到女性意識的覺醒。只不過,那是巴托里夫人身後幾百年的事情了。


拙琴,01/12/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  


阿敏和絲涵是一對歸化為以色列藉的夫婦,定居在台拉維夫。阿敏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外科醫生,兩人不愁吃穿,生活舒適。阿敏並且獲頒一項代表至高榮譽的獎項,儼然是阿拉伯人融入猶太人社會的典範。


有一天,阿敏救治完一批炸彈攻擊案件的傷患後,同事緊急請他來認領一尊遺體,阿敏掀開裹屍布一看,竟然是只剩上半身的絲涵。他昏了過去。這還不只,根據絲涵的屍體判斷,警方研判絲涵就是放置炸彈的嫌犯。阿敏一開始完全不能接受,後來看到妻子的遺言後卻不得不相信。在警方質問後,他決心自己調查妻子採取自殺攻擊的真相,回到巴勒斯坦到處探訪。


【攻擊】將事件的高潮放在電影開場,炸彈攻擊的慘狀令人震驚。之後的劇情發展類似懸疑劇:究竟絲涵為什麼要採取這樣激烈的行動?影片並沒有給明確的答案,而從它的暗示看來,是因為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戰火攻擊。


但最悲傷的似乎是,即使結婚多年,以為無話不談的枕邊人,竟會隱瞞如此重大的祕密。電影的訊息似乎是,即使親如夫妻,我們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半。


L  


看完【攻擊】後好幾天感覺悶悶的。這個故事的訊息似乎是,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和平相處只是假象,而對於殘酷戰爭,自殺攻擊是最有尊嚴的回應。


即使我能同意巴勒斯坦人的苦,但是我實在不能同意以牙還牙。我血中有你,你血中有我,套句中國人的老話:冤冤相報何時了?其實,男主角的職業讓他可以醫治阿拉伯人,也醫治猶太人,雖然有些猶太病患拒絕讓他觸碰,要求更換醫生。男主角的身分是有崇高理想的,為何女主角非要拉著一票小孩當冤死鬼呢?那麼這多年來夫妻感情又算什麼呢?


是故,雖然這部片很吸引人,但是看了心裡卻不舒服,不建議在心情低落的時候觀賞。


拙琴,25/11/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s garçons et Guillaume, à table !


媽媽要我愛男人】改編自法蘭西喜劇院演員紀堯姆高利安(Guillaume Gallienne)的自傳性劇作。紀堯姆的母親是俄羅斯-喬治亞裔貴族,父親是經營大眾運輸有成的法國企業家。紀堯姆深愛母親,但總是將他當成女孩看待,而父親老是嫌他不夠男性氣概。由於難以同時討好雙親,紀堯姆陷入兩難。他深愛母親,愛屋及屋,深愛女人,因為他的女性化動作,全家一致認定他是同志,他也就順理成章地認定自己是女性,而這為他個人帶來了長年的災難。
Les garçons et Guillaume, à table !  
在戲劇版本中,高利安本人親自演出每個角色,而在電影版本裡,高利安同時飾演各階段的自己,並反串演出自己的母親。可以說,故事的源頭根植於高利安與母親 的密切關係。在生他之前,他母親已經有了二個兒子,雖然她從來沒說過自己想要個女兒,然而,相愛的人總是心有靈犀,深深孺慕母親的紀堯姆,強烈感受到母親 的願望,並極盡所能迎合。觀眾並不認識紀堯姆的母親大人,但透過他的詮釋,觀眾彷彿再熟悉不過她那冰與火兼具,優雅與粗俗共存的說話方式:在客人面前翻臉如翻書,從洗手間出來後自己形容是"尼加拉瓜瀑布"......


Les garçons et Guillaume, à table !  

很長一段時間,紀堯姆都是那個被兩個哥哥和寄宿學校男同學聯手欺負的"那個很娘的傢伙"。紀堯姆經歷了慘烈的性別認同過程,但他以自我嘲諷的風格將這一切 轉化為取之不盡的笑點:他在英國寄宿學校的失戀、在運動項目的慘敗、兵役體檢不過,和心理醫生的對話;到德國接受治療,被治療師"內外夾攻"。最爆笑的一幕該算是紀堯姆幻想自己是西西公主,和母后對話的那段。就如某雜誌所說的:如果你看到這裡還笑不出來,那咱們就沒辦法啦~!

看這部片前,以為這又是另一部"出櫃"的故事,然而我錯了!當他分清楚自己究竟愛的是女人還是男人,不再為討好母親而壓抑自己真正的渴望時,他終於知道自己的身分。

這是一部很棒的影片,有機會應該再看一次,因為,有些字我當下沒聽懂,這樣正好可以再笑一次~~

拙琴,22/11/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 Vénus et la fourrure  


一個暴雨交加的傍晚,在巴黎某劇院裡,為即將推出的新劇進行選角的托馬(馬修·阿馬立克 Mathieu Amalric)經過一整天的面試後,對著電話抱怨候選人水準低落,沒有一個人夠格擔綱主角。正當他準備離去時,汪達(艾瑪紐爾·塞尼耶Emmanuelle Seigner)出現了。她拜託托馬讓她試演,雖然她的名字不在試演名單上,在她死纏爛打的糾纏下,托馬勉強答應了。豈料,一開始給人粗俗輕率、不拘小節印象的汪達, 排演時完全變了一個人,不僅穿上自備的服裝,並且對劇本倒背如流,更讀過原著,名字更和女主角一模一樣。托馬驚嘆之餘,試演時間不斷延長,女友催回家的電話一再推託,不知不覺從編劇的主導地位,落入了汪達的陷阱裡,一方面被她深深吸引,一方面又掉入故事的SM(施虐-受虐)布局中。


La Vénus à la fourrure


《照鏡的維納斯》


La Vénus à la fourrure  



要談羅曼波蘭斯基的【絨情維納斯】,不能不談提香的1555年的畫作《照鏡的維納斯》(Vénus au miroir)。【絨情維納斯】以奧地利作家利奧波德·封·薩克-馬索克(Leopold von Sacher-Masoch)的代表作《穿裘皮的維納斯》(德語:Venus im Pelz)為背景;馬索克姓氏中的Masoch後來即衍伸為masochisme(受虐狂)一詞。《穿裘皮的維納斯》主角賽弗林即從此畫獲得寫作靈感。【絨情維納斯】的對話既以此為本,又以女性主義的角度,質疑托馬男性觀點的改編文本。艾瑪紐爾·塞尼耶(即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太太)展現精采的多層次演技:從一開始的粗俗女演員、劇中劇那位玩弄SM遊戲的貴族女性,到最後的復仇女神,火力全發,對話機智詼諧,妙趣橫生,看得令人大呼過癮。試演托馬的馬修·阿馬立克從開場的不耐、被吸引,到後來被逼出童年陰影,最後節節敗退,甚至女裝打扮。劇情在文本現實之間的虛實遊走,男女主角性別倒錯、主從換位,加上影片流暢的運鏡,一氣呵成,毫無冷場,非常值得一看。

拙琴,18/11/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bout Time  


每部電影就像一段旅程,也是一種緣份。


【真愛每一天】第一眼吸引我的是它海報裡象徵熱情的紅色。第一印象起了關鍵性的作用。當我搜尋它的資料時,發現男主角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演員,長得也不怎麼樣。我心想:為何一部浪漫愛情片會找這樣的演員擔綱?


和其他同檔新片相比,【真愛每一天】只在小巴黎上映,放映戲院相對較少,上映時段和下班時間也不配合。這表示我必須特地找一天跑去巴黎看這部片。每次從家裡去巴黎看片,因為車程的關係,都要提前一小時出發。


但是,讀到的資料越多,看到網友按的「讚」越多,越增加了看片的渴望。不巧感冒來攪局,原本預定去看片的日子,只好在家休息。


About Time  


在等待的這幾天裡,常常跑去看UGC(電影院)的網頁,看著劇照,確認我的感覺。很神奇地,原本覺得其貌不揚的男主角,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帥(瑞秋麥亞當斯倒是一樣的甜美)。等到我進戲院時,我內心已經完全認同這位男主角,雖然我還是不知他是何許人也。


結果證明這段旅程確實值回票價;這是我最近看過最棒的片子之一,睿智、英式幽默、逗趣、浪漫、真情流露,還有最令人泫然欲泣的乒乓球賽。【真愛每一天】不只是一部浪漫愛情片,更是對親情的禮讚。


這一切都始於提姆(多姆納爾格里森)21歲那年,父親告訴他的一個家族秘密:他們家族裡的男性都有穿越時空的能力。提姆決定要用這個能力交到女朋友。提姆不但成功追到瑪麗(瑞秋麥亞當斯),運用超能力將兩人生命中重要的時刻修正到最理想的狀態(「一夜三次郎」、選擇最適合的伴郎...),並跟她組成美滿的家庭。但是事情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出乎意料,而擁有這能力也不能強迫心儀的女子喜歡他,更不能避免生離死別。


劇中配角(提姆的妹妹KitKat、老是失憶的D叔叔、提姆的父親和同事...)每一個都有各式各樣的缺點,但是每一個都有種憨傻的可愛。最棒的是提姆的父親給他的建議:重複過同樣的一天,但是這次不要讓疲倦和壓力蒙蔽了生活的喜悅,全心去感受它的美好。這個建議最妙不可言的地方在於,正常人的日子是無法重來的,我們只有一次到位的機會,而我們也只有一次機會扮演好這次演出,下次機會不知是何時,那一天或許永遠也不會出現。


About Time  


劇中最感人的段落,是提姆運用超能力回去和父親打乒乓球,事實上那時他父親已經去世了。他父親發覺後,又帶他一起回到提姆小時候,父子在海邊散步的時光。那一段是最飆淚的,看著看著眼睛就濕了。【真愛每一天】對親情的描寫,比愛情更令人牽掛。提姆在時光旅行的過程中,為了找回大女兒波西,還是讓妹妹出了那場嚴重但不致命的車禍,並把好友介紹給妹妹,兩害相權取其輕。


每個演員都很棒,多姆納爾格里森和瑞秋麥亞當斯很登對,而當我聽到「The Cure」唱的「Friday I'm Love」時,懷舊的情緒馬上出現─那是我少女時代的流行歌曲。【真愛每一天】的劇情像是一場夢,同時帶有真實的成份。如果有機會再看一遍,我想我還是會樂此不疲。


拙琴,17/11/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Lilou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11-18 09:20:52
我也是被這張電影海報深深吸引...但是我還沒去看...很想

版主回覆:(04/21/2014 04:51:16 PM)


這部片很好看!大推!如果有機會,可以去看。





  • 留言者: 大傻
  • Email:
  • 網址: http://tashachen666.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3-11-28 13:48:33
本來對這部片沒興趣 看了你的推薦 讓我很想看~~~

版主回覆:(11/18/2013 08:34:20 PM)


推薦大傻,這部片不錯看!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side Llewyn Davis  


【醉鄉民謠】裡有兩個尤里西斯。


但在談尤里西斯之前,勒維恩戴維斯的故事可以用四個字形容:衰神上身。


1961年紐約格林威治村,民謠歌手勒維恩(奧斯卡伊薩克自從搭檔從華盛頓大橋投水自盡後就獨自演出。為了一圓歌唱的夢想,平時借用朋友與陌生人的沙發過夜,從事各種零星的打工。但是唱片公司不看好他,在手頭拮据的情形下,前女友(凱莉穆利根)又告知懷孕的消息。為了籌措墮胎費,他放棄了版稅,心想橫豎成功機會不大。沒想到,那張唱片竟然大賣。


ILD


勒維恩一路搭便車到芝加哥做最後一搏,然而俱樂部的老闆在聽過他的表演後,直接拒絕了他。心灰意冷之下,他決定重操舊業,回去當船員,最後卻卡在工會證遺失,經辦人員堅持無論如何必須補辦,身無分文的他只能放棄。


勒維恩從頭到尾那雙失意的眼神,映襯著周遭冷冽陰沈的氛圍。這個並不特別討人喜歡的人物,雖然在音樂生涯的奮鬥中失意,但他最打動我的,仍然是他的音樂;溫暖、和諧而略帶哀傷。茱莉亞音樂院出身的奧斯卡伊薩克,為片中的民謠增添一些慵懶的溫度。




 

 

 

 

  


ILD  


影片裡那隻黃色的貓兒,有點像是勒維恩無以名狀的人生:牠來了,又跑了,以為追回牠,卻不是牠。在旅程中狠下心留下像牠卻不是牠的貓兒,夜裡開車卻撞到不知名的貓。貓兒受傷但保住小命,而原本走失的那隻,最後自行回家。這時他才知道,那隻貓叫做尤里西斯--希臘神話中飄泊多年的國王。勒維恩也是尤里西斯,無止盡地漂泊在人生的港灣。


但這也是【醉鄉民謠】的極限--徬徨與迷失過後,勒維恩仍然找不回他的港灣。最後一幕是第一幕的重複,只是重現不同的細節,看不出其中有甚麼特別的意涵或指涉。這部片獲得2013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但對我而言,這部片在柯恩兄弟的作品中,份量其實是不夠的。

拙琴,12/11/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uai d  


奧賽碼頭(Quai d'Orsay)是啥東東?


塞納河經過的河段,許多都以xx碼頭命名,而法國外交部位址正是在奧塞碼頭,因此「奧塞碼頭」就成了外交部的代稱,就像位於銀匠碼頭(Quai des orfèvres36號的警政總署,代稱就是銀匠碼頭36座落,而在巴黎十二區「貝西」(Bercy)地區的法國財政部,也經常以「貝西」代稱。


 


Antonin Baudry  Raphael Personnaz  


左:「奧塞碼頭」原編劇Antonin Baudry,在故事中他叫做Abel Lanzac,電影版主角再度改名為Arthur Vlaminck。右為飾演Arthur Vlaminck的法國小生Raphaël Personnaz


Quai dOrsay BD  


「奧塞碼頭」原著漫畫


【奧賽碼頭】故事是以2002年為背景,當時的法國總統是右派的席哈克,外交部長是德維爾班(Dominique de Villepin)。在電影裡,德維爾班被改名為Alexandre Taillard de Worms,是一位頭髮花白,疾步如風,超愛慢跑,言必稱赫拉克里特(Héraclite,古希臘哲學家),讀書必定整頁畫滿螢光筆的角色。主角亞瑟(其實法文發音完全不是亞瑟,但是咱們將就用吧)剛從ENA畢業(法國政治人物多畢業於此校),便加入外交部團隊,為部長撰稿。電影呈現作者當年在外交部的際遇,用充滿幽默嘲諷的筆觸描述團隊中的每一個人。看外交部如何面對「盧德斯坦」Lousdémistan虛構的國家名稱,指伊拉克)與非洲危機。


Quai d  


這既是一部以語言為主軸的作品,各個角色如何撰稿、錘鍊便是一大重點,從中看政治運作的方式更是妙不可言。常演大壞蛋的Niels Arestrup,這次在片中飾演部長辦公室主任。常常在開會時打瞌睡,但是被部長點名時都還能接得上話,毫無破綻。他的聲音和部長舞台式的聲音表演剛好相反,永遠都輕柔如那隻辦公室裡的貓咪,但是話中永遠深不可測,充滿玄機。飾演中東顧問的Bruno Raffaelli身材像傑克的豌豆,快要碰到外交部天花板,每次都對亞瑟的文字提出各種意見。辦公室裡唯一的女性瓦雷莉,一見面就給亞瑟下馬威,是一位有著貓樣魅力的殺手級人物。亞瑟在郊區小學教書的女朋友(由甜美的Anais Demoustier飾演)則為影片帶來清新的氣息。年輕的新生代演員Raphël Personnaz,曾在Bertrand Taviernier的【公主和她的情人】(Princesse de Montpensier)演出安茹公爵,近來能見度越來越高。沉寂甚久,以往一貫走通俗喜劇路線的Thierry Lhermitte,終於演出一個重量級的角色。


影片對話非常有趣。結尾時,我們看到了亞瑟與同事們努力的成果。那是2003214日,在聯合國上,由德維爾班代表法國發言,反對出兵伊拉克。



這雖是一場技術性的演講,談論大量摧毀伊拉克武器的可能性,完全以事實、理性為依歸,但是最後卻以感性(「法國是個古老的國家......」)作結,而得到了在場人士的掌聲。雖然,掌聲比電影裡稀落,時間也比電影裡短。


Quai d


從影片中可以感受到原作者對同事的懷念,尤其是對昔日上司德維爾班的景仰。這部電影雖然用輕微諷刺的角度呈現德維爾班,但是電影裡的德維爾班是個行動派、真正在做事的官員。個人認為對以下野的德維爾班有意外加分作用喔!另外,在劇中被部長重用的Stabilo黃色螢光筆,也意外撿到免費的置入性行銷啦!


如果你對法國政治生態略知一二,你可以看得很開心;如果你對法國政治一竅不通,你還是可以看得很開心!即使不知德維爾班是何許人也,電影本身的笑點並不需要知道他才能引發!


拙琴,11/11/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ovelace  


A片女神 深喉嚨】講的是琳達蘿芙蕾斯的故事。她的故事,一言以蔽之,可以用琳達多年後接受訪問所說的話做代表:"我在色情工業待了十七天,但這十七天卻影響世人對我一生的觀感。"簡單的說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琳達蘿芙蕾斯是何許人也?她是美國經典成人片女星,1972年因為演出【深喉嚨】一夕成名,琳達也成為開放性愛的代表。然而私底下,琳達原本是一個單純的女孩,生長在家教嚴格的天主教家庭。她的"失足"源自於她嫁錯了人。相識初始,體貼入微的查克,婚後迅速從郎君變成狼君,不僅對她動粗,更逼迫她吸毒、賣身,拍攝成人電影。當查克和製片等一票男人享受琳達遭受壓迫賺來的花花綠綠鈔票,琳達的財務完全查克控制,生活也每況愈下。雖然明星的光環似乎是那麼迷人,然而身心不斷遭受蹂躪的殘酷現實,讓她不斷試圖脫離煉獄。


在琳達掙扎於家暴問題時,琳達的母親桃樂西扮演了關鍵角色。桃樂西與琳達都曾未婚生子,在當時封閉的社會背景,以及嚴格的宗教戒律下,桃樂西和琳達 都沒有把孩子留在身邊。桃樂西因為獨自走過這段辛苦的歷程,便將侍奉丈夫視為女人神聖的天職,即使當琳達回家哭求母親收留她一段時間,桃樂西仍然板著面孔把自己的女兒送回虎口。


此外,看【A片女神 深喉嚨】最驚嚇的一點,不是亞曼達塞佛瑞應劇情要求的露點演出,而是我竟然沒認出莎朗史東!昔日的性感女神,這次飾演一位思想僵硬的嚴母。真的,看不出來是她!


影片從純真的幻想開始,到中段後露出不堪的事實,從人生的理想版本,墮落到幽谷裡的掙扎吶喊。琳達,一個平凡的女人,她的不凡際遇鋪著斑斑血淚。當她寫書公布自己的真實遭遇,甚至為此接受測謊,她達到屬於自己的另一種不凡,因為她藉由鼓勵更多女性走出家暴陰影,而超越了受害者的羞恥層次。如果將定義自己的權利拱手讓人,幾乎只能註定換得扭曲與禁錮的結局。無論外在的裝飾有多迷人,那終究是虛幻的。琳達勇敢地奪回這項權利,也就打破了別人建立在她身上的虛構形象。她粉碎了那層華麗不實的假象,露出裡面那個遍體鱗傷真實人物。雖然她傷痕累累,但是,真實的她卻贏得更多、更深刻的共鳴。


拙琴,08/11/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ince Avalanche  


故事:一場無名野火燒光了德州的大片森林,沉穩內斂的艾文和血氣方剛的藍斯來到幾無人煙的德州中部,一步一步地為修復後的公路漆上標線。長路漫漫,艾文好學德語,藍斯則愛聽搖滾,天差地遠的個性使兩人衝突不斷,卻也在逐步卸下心防、互相傾聽的過程中,得知對方逃離城市的真正原因,並成為彼此唯一的心靈依靠。(介紹來自「開眼電影」)


演員:保羅魯德(Paul Rudd)─喜劇片常客─ 和艾米爾賀許(Emile Hirch)─以【阿拉斯加之死】成名。


導演:大衛高登格林(David Gordon Green),美國獨立電影導演,以此片獲得第63屆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


觀後感:本片改編自冰島電影《Either Way》。其實這部片我看了整整一星期,但是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它。兩個男人在罕無人跡的德州公路上畫線,聽起來很無聊,但是看起來真的也很無聊。如果一部電影看了之後會這樣,最後通常還是會被我列為「不好看」。【無路用之王】有些可惜,雖然我喜歡保羅魯德,也喜歡艾米爾賀許,但是這部片的前半段(鋪路、開車......)實在有點沈悶。如果開場如此,我會期待後半段會有意想不到的發展。是的,兩人確實因為一封分手信而大打出手,有些段落處理的方式也令人聯想到勞萊與哈台,但是整個故事的精神並沒有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結果是兩人如同大男孩般的孩子氣爭執,笑起來有些冷。如果要深究意義,又找不到更深的著力點。倒是那位兩人都看得見,但開卡車老公公卻看不見的神祕老太太,是一個啟人疑竇的安排。


拙琴,06/11/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