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e Hathaway, Tom Hooper et Eddie Redmayne lors de l'avant-première du film Les Misérables à Paris sur les Champs-Elysées le 5 février 2013


二月五日,湯姆霍伯和安海瑟薇與艾迪瑞德梅,在香舍麗榭大道參加悲慘世界巴黎首演。


 


費加洛報:您讀了雨果的小說嗎?


湯姆霍伯:在我想拍這部片之前,我沒讀過這本小說。二年半前,我先去看了(悲慘世界的)音樂劇。我跟很多倫敦長大的小孩一樣,是讀狄更斯長大的。狄更斯是我們的雨果。閱讀「悲慘世界」燃燒了我的靈魂。這是一本精采的小說。對我而言,雨果是一位真正的影人。他用一種很視覺的方式寫作,並且執著於細節。例如,當他談到街壘的學生時,他描述那條街精確的地理位置,咖啡館的確實位置,房子是什麼樣子。讀了小說之後,我腦海裡就有了電影從頭到尾的影像。


在所有雨果的主題中,哪一個給您最多靈感?


愛。「去愛或愛過,這就足夠了。」尚萬強在結尾的時候說。航行生命的唯一方式,就是體驗愛。這部小說跟音樂劇一樣,講到我們為愛所做的犧牲。這個故事也顯示了這兩點,講到尚萬強的雙重改變,特別讓我感動。迪聶主教邦讓他發現了信仰、美德和同理心。他一遇到小珂賽特,便因愛蛻變。


您的德納第夫婦和小說很不同,是滑稽的人物,接近鬧劇。為什麼?


在這兩個半小時的電影中有這麼多情感、淚水、死亡,因此悲慘世界音樂劇--電影以此為靈感--的作者荀伯格和布比爾,一開始便知道需要用幽默來調解悲劇。這也是莎士比亞的傳統。在「哈姆雷特」中,悲劇中會出現一些喜劇段落。我以此為準則來建構這個故事。


您何時決定讓演員現場演唱?


我必須想像一個和我們世界平行的世界,但只用歌唱溝通。我不想拍攝對嘴唱歌的俊男美女。我覺得這個作法很浮面,演員動作完全不自由。他們戴上耳機之後,就可以聽到鋼琴師現場演奏的音樂,由他們來控制音樂的節奏,這是革命性的。


您認為這部電影在法國會成功嗎?


我知道雨果和悲慘世界是法國國寶。我希望傳達了我的熱情。我很高興在巴黎首演場見到雨果的曾曾曾曾孫女,她告訴我她和家人非常喜歡我的電影。我幾乎要喜極而泣。


是您挑選休傑克曼、羅素克威和安海瑟薇等卡司的嗎?


對。老實說,如果沒有休傑克曼,我是拍不成「悲慘世界」的。沒有別人能飾演尚萬強。傑克曼是一位具有傳奇力量的電影明星,和音樂劇的男高音。但當您的戲裡放了金剛狼,就必須找到相同份量的對手。只有一個像羅素克威這樣的「神鬼戰士」才能詮釋沙威!


 


原文出處:


http://www.lefigaro.fr/cinema/2013/02/12/03002-20130212ARTFIG00649-tom-hooper-hugo-est-un-vrai-cineaste.php


照片出處


http://www.purepeople.com/article/anne-hathaway-a-paris-une-miserable-sublime-en-satin-rose-et-amoureuse_a115044/24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悲慘世界評分  


湯姆‧霍伯的【悲慘世界】在法國出現影評和觀眾相反的兩極化反應。影評喝倒采,觀眾反應良好。上映第一天,巴黎票房輸給動畫片【尖叫旅社】(Hotel Transylvania--2260人次,18拷貝)(註:這一天是星期三,小孩不上課,很多家長會帶小孩去電影院)【機密真相】(Flight--1488人次,18拷貝),位居第三(1316人次,22拷貝)。


上面這張圖是從法國電影資料庫網站「allocine.fr」(連結:http://www.allocine.fr/film/fichefilm_gen_cfilm=190788.html)截圖而來。十八個媒體影評,平均分數為二顆星(滿分五顆),四百一十五個網友投票,平均三點六顆星。昨天,媒體的分數只有一點六,而且主流媒體如【電視全覽】、【世界報】、【費加洛報】、【首映】、【瑪麗安】、【Les Inrockuptibles】、【Studio Ciné Live】都只給一顆星的低分。


不過,因為未能取得全法國的票房數字,【悲慘世界】的後續還要觀察。畢竟,巴黎不是法國。


拙琴,14/02/2013


 



  • 留言者: tracy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2-15 14:27:33

這部片台北這幾天都滿座,去看的朋友也都說好看。

版主回覆:(03/06/2013 02:35:17 PM)


我還想看第二遍耶!!
阿道一直問:ㄟ那個悲慘世界你說是在第幾廳上映呀?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go  


電影一開場,德黑蘭美國大使館外,憤怒的伊朗革命軍喊得震天嘎響。大使館單薄的警力眼看Hold不住了,裡面的外交人員和員工還在討論該逃跑還是留下,人群一眨眼就衝進來,決定逃走的六個美國人躲到加拿大大使家中,其他留下的同胞全部淪為人質。


中情局找來人質救援專家東尼曼德茲(班艾佛列克飾)商討救援大計。導演(班艾佛列克本人)用簡單幾筆凸顯中情局的愚蠢,和曼德茲的專業。中情局同僚建議六人騎腳踏車逃離邊境,曼德茲指出冬天騎五百公里,缺乏適當裝備根本不可行;其他人又建議用非政府組織義工身分,假稱到伊朗勘查作物生長情形,曼德茲馬上指出報紙頭版照片裡的雪--現在不是生長季,更不會有什麼收成!三兩下就戳破同僚建議不切實際。


曼德茲認為還是必須從德黑蘭機場用假身分出境。他偶然間在電視上看到【浩劫餘生】(Planet of The Apes),從劇情、化妝得到靈感,決定假裝拍攝一部以中東地區為背景的科幻片,然後以勘景為名,讓六人假冒為劇組人員,以加拿大護照脫離伊朗魔掌;假拍片,真救人。


這個看似天馬行空的救援計畫,自然必須找上最擅長以假亂真的專業人士。談到這一點,有誰比好萊塢這個夢工廠更強?曼德茲最後找上業界人士幫忙,包括奧斯卡獎最佳特效得主約翰錢伯斯,以及製片雷斯席格,拍攝一部名為「亞果出任務」的假科幻片。為了取信德黑蘭當局,他們真的準備出劇本、海報、分鏡圖,還在媒體上做廣告,並由演員公開讀稿。


當曼德茲隻身從土耳其進入伊朗,六個人質必須在短時間讓自己成為最專業的業餘演員。導演藉由德黑蘭機場巨大的何梅尼畫像、街上的示威群眾、被吊死在起重機上的受害者、伊朗文化部的監控、用美國外交人員留下的碎紙拼出機密的小孩,以及加拿大大使家中知道內情的管家,簡單幾筆,便成功構築內外張力,讓觀眾和人質認同。那場堪景的戲,觀眾彷彿就是心驚膽跳的人質,最後他們和革命軍交手的那幕更是精采。為了製造高潮,導演更讓革命軍在最後一刻發現六人的真實身分。當空姐宣布離開伊朗領空,可以開始供酒時,觀眾真會跟人質一樣,鬆了一口氣。


在片中,加拿大大使的戲份和重要性被大幅縮減,但如果不是加拿大外交官的幫助,這幾個美國人大概也撐不到曼德茲來救他們,早就淪為階下囚也。


真相和戲劇總是有一段差距的。作為一部戲劇,班艾佛列克成功的從這半真半假,真真假假的故事裡,抓住通俗劇緊扣人心的要素。對照曼德茲的功績,他本人只是一個婚姻出現危機,遠離家人生活,默默奉獻工作的英雄。跟【凌晨密令】的瑪雅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拙琴,10/02/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DL as Lincoln  林肯


自【戰馬】後,史匹柏再次以戰爭與歷史為題材拍攝了【林肯】。


如果說【戰馬】的故事還算吸引人,【林肯】簡直就是糟蹋了一個大好題材。整部片以林肯生命中最後四個月為重心,著墨於林肯如何通過憲法十三號修正案。


【林肯】這部片有二大缺點:


一、劇情如流水帳,彷彿國會頻道。東尼‧庫許納(Tony Kushner)的劇本犯了所有歷史劇最大禁忌:只顧事實的陳述,而忽略了拿一把梯子給觀眾。【林肯】的故事是以【Team of Rivals】為本。庫許納將這將近一千頁的原著改編為二小時的故事時,忽略了在濃縮史實的同時,再適當加入一些「消化酵素」。對美國歷史不熟的觀眾,除了知道林肯這位解放黑奴的總統,大部分不會知道其他官員和政治人物的名號,以及他們的重要性。電影觀眾需要一些媒介幫助他們了解生硬的政治和歷史。但是電影裡幾乎沒有提供這樣的媒介,沒有梯子(媒介)的觀眾可以說有看沒有懂,而且很快就覺得無聊,並且難以消化大塊大塊的高濃度史實。我自己看到中途已經聽不太進去那些議員的對話,如果手上有遙控器,我大概早就關機了。如果對林肯和美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有興趣,還不如直接去找相關紀錄片,或許還比較有趣。


二、老套的配樂。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的嚴肅、一表正經的配樂一出現,馬上就令人想到以歷史題材、愛國精神為主題的美國時代劇。這樣的音樂原本應該給人雄渾精神的聯想,但是招式用老,類似的旋律聽多了,不但無法讓人感動,只會讓人厭倦。史匹柏拍【戰馬】就已經用了威廉斯,很想叫史匹柏換個配樂師,同樣的調調聽煩啦。


【林肯】另外一個有爭議的地方,是將解放黑奴、結束戰爭的關鍵,全部繫於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電影給人一種錯覺,彷彿黑奴們從此就真正和白人平起平坐。然而,美國實際禁絕種族隔離,種族平等的思想落實一般人內心,是二十世紀中期之後的事。電影甚至將林肯常出現的一個船的夢境,和第十三條修正案牽在一起,而實際上,林肯經常在各個戰役戰勝前做這個夢。對他而言,這事實上是個軍事戰勝之夢,而非電影所扯的第十三條修正案。


其實,電影改編史實是常有的事,就看個人手法巧妙。【林肯】改編的最大問題在於,庫許納和史匹柏好像被林肯的歷史地位和聖人光環震攝住了,但是進電影院的觀眾不要看聖人,他們要看一個有缺點的好人;有缺點的好人才真實。【林肯】的化妝、佈景、道具、燈光、演技無一不在水準之上,但是史匹柏描繪的林肯就是無法讓人感動。林肯和夫人瑪麗‧陶德最鍾愛的二兒子威利年幼夭折,老大羅伯特(喬瑟夫‧高登‧李維飾演)看了幾個斷手斷腳就立定主意從軍;電影對林肯家庭的描述和黑奴解放一樣輕輕帶過,莎麗‧菲爾德演的林肯夫人有點歇斯底里,但觀眾不明白這樣詮釋的理由。當我查資料時讀到傳說中小林肯十歲的瑪麗是個悍婦,林肯到國會備詢時,頭上經常裹著紗布這段,我才稍微理解,但是就電影來看,當下我只能說有些莫名其妙。其他諸如林肯巡視戰場時,史匹柏應該想表現戰場的殘酷,但是這顯然不是他拍過的戰爭場面中,最怵目驚心、最撼動人心的一幕,甚至有些索然無味。


這部片唯一值得「歐樂」的地方,就是丹尼爾‧戴‧路易斯。他的化妝非常成功,只是看得出來,他還是比本人帥多了。沒有人知道林肯說話的聲音和走路的神態,所以他只能揣摩,而他也演出了偉人親切、卑微又自制的神態。是的!我說「偉人」,因為他一出場和兩位黑人士兵的對話,簡直跟偶像見面會差不多。而當林肯被暗殺後,他躺在床上的那幕,多麼像門徒在哭送耶穌基督!


還差【南方野獸樂園】、【亞果出任務】和【悲慘世界】就看完所有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項的電影了。純粹就電影而論,我覺得【少年PI】和【亞果】應該滿有希望的,雖然我還沒看【亞果】。【決殺令】非常好看,但是片中大量槍戰鏡頭,讓它超級政治不正確,不確定它能夠獲得保守的奧斯卡評審垂青。【愛‧慕】是法語發音,法奧合作的影片,去年奧斯卡已經給了法國的【大藝術家】這麼多獎項,我不認為他們今年會割愛。【少年PI】並非沒有缺點,但是幽默、結局給人幻想空間。【悲慘世界】是故事耳熟能詳的音樂劇,【林肯】看了會睡著,【凌晨密令】故事精采但是很政治,【派特的幸福劇本】若要作為最佳電影,份量稍嫌不夠。


不過,這當然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一切還得等三月才能見真章。


拙琴,02/02/20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Silver Linings Playbook  


第一次不小心在戲院看了法語配音的外國片。興匆匆跑去看這部新片,到了現場才發現自己一時不察,那家戲院只有VF版本(法文配音)。


對我而言,聲音表演和肢體表演一樣重要,所以我從不看配音版本。可是人都來了,既來之則安之,還是看吧!


之前在網路上看這部片的評價似乎都不錯,但是自己看過之後,覺得這部片跟網路上熱烈的好評相比之下,還有一段差距,有些言過其實。


Tiffany & Pat  


【派特的幸福劇本】故事是敘述派特(布萊德利庫柏飾)四年前親眼目睹妮奇和情夫在浴室親熱之後,當場抓狂並把情夫打得頭破血流,結果在精神病院接受了四年的治療後終於出院。他相信每朵烏雲皆有銀色的鑲邊,對於自己「一線光明」的理論深信不疑。派特出院之後,滿腦子想的都著要和離婚的前妻妮奇破鏡重圓,當他回到老家重新與父母同住一個屋簷下,才發現妮奇早把房子賣了,並且離開社區。然而不死心的派特,每天仍努力讓自己成為她心中理想的對象。但只要他聽到婚禮上曾放過的史提夫汪達歌曲「My Cherie Amour」,派特的情緒就又瞬間降到冰點,然後開始暴怒打人。


派特的老爸(勞勃狄尼洛飾)是棒球迷,從來就和這個二兒子不親,派特出事後一直希望跟他多相處,彌補以前的缺憾。他和派特的媽媽經常在半夜三四點被派特叫起來,聽他長篇大論,神經兮兮地講述他對事物的觀點。當他在一次友人家聚餐中,認識了維若妮卡的妹妹,年輕寡婦蒂芬妮(珍妮佛羅倫斯飾),這個跑了老婆的失意男子,碰上死了丈夫的怪怪女人。 派特希望蒂芬妮幫他將信轉交給妮奇,蒂芬妮則反過來要求他擔任舞伴做為交換條件。


對我來說,這是一部另類浪漫愛情片,主角是兩個被生命重挫,因而變得有點瘋瘋癲癲的人物。派特和蒂芬妮在重新站起來的路程中跌跌撞撞,但也從彼此共同的經歷(藥物治療的副作用)和類似的遭遇發現相似點。透過為標準舞競賽準備的合作過程,派特自然而然發現了在蒂芬妮蠻橫不講理的外表下,那顆默默看守著他的心。而派特家裡總是有許多七嘴八舌的鄰居朋友家人到處走動,在吵吵鬧鬧中發揮了支持派特的力量,也有逗趣的時候,但是,這些橋段都不新穎,都有似曾相識之感。雖然幽默逗笑,卻嫌冷飯熱炒。勞勃狄尼洛這樣程度的演員,卻演出一個喜歡碎碎念又忍不住哭泣的老爸,不禁有割雞用牛刀之感。


因此,【派特的幸福劇本】雖然入圍奧斯卡八項,在我看來卻沒有大的突破。好看、好笑,但斧鑿的痕跡略嫌明顯,缺了一些靈光,沒有特殊成就。......我不懂為什麼這部片能入圍這麼多個獎項??


拙琴,31/01/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月接連看了【宗教大師】和【決殺令】兩部長度超過兩小時的影片,在看【00:30凌晨密令】之前我曾掙扎了一番,因為影片的主題很沈重,如果太過沈悶,這兩個半小時我會度日如年。可以說如果不是為了看潔西卡‧崔斯坦,我大概會等DVD出來再說。


但是我終於還是去離家十五分鐘RER車程的UGC看了00:30凌晨密令】。我很喜歡這家UGC,它雖然不在巴黎,但是有些外語片是原音播出。戲院雖不大,但是人潮比巴黎少很多,在這裡看電影很舒服,空間寬敞,不用跟一堆人擠。


Zero Dark Thirty    


00:30凌晨密令】敘述美國獵殺賓拉登的過程。原文片名「Zero Dark Thirty」是美國軍事術語,指凌晨1230分。這個時間就是美國海軍海豹部隊垂降潛入賓拉登藏匿的巴基斯坦郊區住宅,殂擊美國心腹大患的行動時刻。凱薩琳‧畢格羅六年前開始籌拍此片時,原訂的結局是行動失敗,後來才根據實際狀況更改結局,並補拍四十分鐘的獵殺過程。全片拍攝得到美國中情局和白宮的全力協助,但畢格羅並沒有因此偏向當政者。片中一開始就出現的刑求場面,據說在美國引起了許多爭議,不過我覺得就電影而言,很多動作片的刑求場面都比這更殘酷千百倍。00:30凌晨密令】裡的刑求場面對美國這樣的民主人權國家或許是汙點,但真的會有人天真的相信中情局為了獲得目的,不會採取一些極端的手段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反而會覺得奇怪。


Zero Dark Thirty


刑求確實是女主角瑪雅出場的方式。首先是一名旁觀者,繼而成為實際行動者。瑪雅的角色十分迷人;她看似脆弱,卻被同事封為「殺手」;在沙漠和男性同僚中間,她是絕少數的女性。作為一名中情局幹員,十年來她做的只有一件事,也只知道做一件事:獵殺賓拉登。瑪雅沒有朋友、沒有家人,沒有娛樂,多半時間不是在電腦前面蒐集資料,就是四處尋訪調查。這種專注、犧牲小我的特質,很符合美式英雄的形象,並能獲得觀眾的認同。她孤獨卻堅持,為任務不計一切,不可避免地成為恐怖分子的目標,幸而全身而退。當她發現寶貴的線索,不惜挑戰上司權威,即使撼動天地,也要達成目的。


00:30凌晨密令】整部片花了相當長的篇幅敘述定位賓拉登的過程。耐人尋味的是,賓拉登從頭到尾幾乎只是一個幽靈般的存在。瑪雅找到他之前,賓拉登是蓋達組織圖上的一張照片。當海報部隊將他擊斃之後,在場的士兵紛紛拍照留念,但是攝影的角度故意讓人看不清楚賓拉登的面部。畢格羅藉此呼應賓拉登死時的疑團:沒有幾個人看過賓拉登臨死的模樣,美國十多年來獵殺的對象,永遠的消失在謎團中。


從頭到尾,畢格羅的敘事秉持了一貫的精準寫實,令人幾乎有看紀錄片的錯覺。潔西卡‧崔斯坦的表現不俗,在一介弱女子的外表下,氣勢完全不輸男性同僚與長官。除了演員本身下的功夫夠,好劇本也是重要因素。政治軍事片向來不是我的菜,但【00:30凌晨密令】確實有過人之處。


拙琴,27/01/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決殺令  


天氣預報說會下雪,於是一直到猶豫最後一刻才決定去看【決殺令】,而路上也真的下起雪來。買完票要進場,工作人員指著一條排到外面的長龍,我看了差點沒昏倒。而且我排了不到兩分鐘,看板就顯示該場全滿。和其他觀眾魚貫而入時,發現那間放映廳很大,應該有兩百個座位以上,最後我坐在第二排。


二小時四十五分鐘後,全場觀眾看得樂不可支,還有幾個人鼓掌叫好,雖然導演不在場。我從頭到尾好幾次笑得前後仰合,但是我左方的男士幾乎沒有換過姿勢,也沒有發出任何聲音,非常的低調。


以下是開眼電影網上,關於【決殺令】的劇情介紹:


在美國內戰爆發之前,德裔賞金獵人舒華茲〈克里斯多夫沃茲飾〉與備受虐待的黑奴強戈〈傑米福克斯飾〉,聯手合作抓到舒華茲兇殘的兄弟布里托,舒華茲必須還給強戈自由之身,以作為此次行動的代價。在這次任務成功之後,擺脫奴隸之身的強戈亦決定與舒華茲繼續合作,但潛藏於他內心的最終目標,是找回當年慘遭交易變賣的妻子布希達。


強戈和舒華茲在尋找布希達的過程之中,意外發現「糖果樂園」的猖狂富二代農場主人凱文康迪〈李奧納多狄卡皮歐飾〉,不僅凌虐奴隸,還將他們當成鬥雞訓練的娛樂對象。而他們此次的秘密任務也引起康迪家奴史提芬〈山謬傑克森飾〉的懷疑,他們如何在重重驚險之中,解救布希達而重現生命的光彩?


【決殺令】跟月底要在法國上映的【林肯】一樣,講的都是黑奴議題,它的時代背景位於南北戰爭的前兩年。但是看到電影頑童昆汀塔倫提諾的作品,你就知道他不會拍的正經八百,他會大玩特玩!在【決殺令】裡,他也用鏡頭充分展現這種童心未泯。上一次的惡棍特工】好看歸好看,個人認為某些段落(如麥可法斯賓達飾演的間諜被質疑真實身分那段)稍嫌冗長。【決殺令】的台詞簡潔多了,但塔倫提諾還是忍不住來上一段blabla,然後在這blablabla之後又跟上次一樣大開殺戒。


除此之外,整部電影相當緊湊,並充滿了幽默感。昆汀塔倫提諾這次的劇本寫得很好,對白到位,他選擇與克里斯多夫沃茲二度合作,一方面讓主角有異國趣味,一方面展現了克里斯多夫沃茲的喜劇才能,而不重複他在惡棍特工】後的接演的壞蛋老梗。克里斯多夫沃茲一出場,他馬車上那顆搖晃的大假牙,配上那匹會敬禮的馬,立時笑點十足。但是談笑之間,又出其不意展現神準槍法。傑米福克斯飾演的強哥,經歷奴隸生涯,曾經因逃脫被毒打、烙印,和妻子分散,總是不苟言笑,隨時準備上膛,和外表悠哉的舒華茲形成強烈對比。但是塔倫提諾不忘幽強哥一默,讓他生平第一次選擇自己扮演角色的「戲服」。當強哥一穿出來,全場觀眾皆狂笑。


演壞蛋的狄卡皮歐表現也不錯,把這個輕浮、愛錢又心狠手辣的農場主人,演得夠份量。他和山繆傑克森飾演的史提芬,他雖是黑奴,卻和白人一樣對其他黑奴毫不手軟,是一個很成功的設計,他和舒華茲讓整部片足夠政治不正確;白人並不都是壞蛋,黑人並不全都是受害者。


舒華茲和強哥之間的交流也很有意思。舒華茲基本上是個外國人,他從不認同黑奴制度,在他們共事的過程中,舒華茲教給強哥許多事情,從解釋布希達的德國傳說(「每個德國傳說裡都有一座山」,呵),到教他談判技巧。最後雖然強哥只能靠他自己,但是強哥和白人協商的調調,頗得舒華茲真傳呢!


【決殺令】裡極多槍戰場面,但塔倫提諾處理的方式,讓槍戰看起來就像電玩畫面,像一場遊戲,一點都不恐怖。電影故意的誇大,讓電影有戲劇效果,卻不讓人覺得不舒服。塔倫提諾甚至在裡面演一個小角色,後來被強哥炸死。


雖然二小時四十五分很長,但是好久沒看到這麼爽的作品了。【決殺令】是一部很優的塔倫提諾!


拙琴,19/01/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Brendan
  • Email:
  • 網址: http://brendanwu.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3-01-21 08:23:50

我前陣子也剛看過這部片
就如妳所說的
好久沒看到這麼"爽"的片子了

版主回覆:(01/27/2013 09:59:21 PM)


真的吼
如果還有機會我要再看一次





  • 留言者: 電影圈 小編
  • Email:
  • 網址: http://movieca.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3-01-31 02:46:22

親愛的網友您好:

我們是痞客邦電影圈小編群,很開心看到您如此精彩的文章。電影圈企劃了「心頭好電影週報」單元,每週我們都會挑選優質好文推薦至電影圈首頁的「圈內人推薦」專欄,小編同時撰寫了【圈內人心頭好強片推薦Part67】的導讀序文,專文推薦您的文章給更多網友閱讀。本週週報預計上線時間為:2013/01/31 22:00,屆時也歡迎您可以過來看看,且與朋友們分享喔!

※【電影圈首頁的圈內人推薦】&【圈內人心頭好強片推薦Part67】導讀序文
http://channel.pixnet.net/movie
http://channel.pixnet.net/movie/editor/talk

若有任何問題,請至服務中心與我們聯繫,謝謝。
http://help.pixnet.tw/

痞客邦電影圈編輯群 敬上


版主回覆:(01/21/2013 03:52:35 PM)


好的~~感謝推薦!





  • 留言者: 王仔標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2-01 05:04:10

恭喜獲選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Master  


【新宗教大師】是【黑金企業】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的新作,影片改編自山達基科學教派創始人L·Ron Hubbard崛起歷程。這位被眾人暱稱「大師」的教主,曾經深受二戰創傷,融合近似催眠的技巧與輪迴觀念,在美國創立宗教組織The Cause,並使之成為全美國最大的非主流教派組織。



The Master  


教主要夠看,除了本身提倡的教義和口才無礙外,重點應該在於他為什麼能吸引眾多教徒?菲力普西蒙霍夫曼固然是一位擁有獨特魅力,喜怒無常的教主,但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喬昆菲尼克斯所飾演的退役海軍老兵,會有什麼樣的轉變;他會「回到正軌」嗎?


這個答案很難回覆,因為在影片中,佛列迪的狀況始終時好時壞。佛列迪在二次大戰後從海軍退役返鄉,一開始我們不清楚發生什麼事,但是戰爭讓他變得非常暴力、性慾強烈,並且嗜飲自己特調的杯中物。佛列迪的行為怪異,工作都做不久,直到他遇見「大師」。


Freddie    


導演在片中放了好幾次船在海上激起的波浪片段,海既是佛列迪的象徵,海的藍色,傳統上也是憂鬱的代稱,他也是在海上認識「大師」。隨著影片敘述,我們漸漸知道佛列迪的過去:他在戰爭中殺過幾個日本人,還在喝醉時跟阿姨上床,此外還有他總是放不下的前任女朋友多麗絲。他在海軍服役時,內心也逐漸步入牢籠。他的身體退役了,但是心還被痛苦緊緊束縛著,自由和和平始終沒有回到他心中。佛列迪靠著自我毀滅的萎靡生活來麻木自己。大師和家人試圖改變他,並達到某些成功,佛列迪成為大師委以重任的左右手,然而只消大師的出版商稍微發表一些不利大師的個人意見,他馬上又像發狂的狗一般撲向對方。然而,不只和大師無親無故的出版商批評大師,就連大師看似美滿的家中,也隱藏著一些裂痕:大師的太太過於嚴苛,兒子瓦爾(Val)認為父親的說詞只是信口胡謅,而女兒則公然在說明會上挑逗佛列迪......


片尾,佛列迪脫離了大師,回去看前任情人,但她早已結婚,不但新郎不是他,還成為兩個孩子的媽。當大師用電話連絡到他,佛列迪再次橫渡海洋(這次是大西洋)回頭跟隨大師時,我們不知道這次佛列迪會留多久?


Freddie


這部片有一些奇怪的地方。第一,喬昆菲尼克斯當退伍海軍老兵,年紀嫌大了些。艾美亞當斯竟然有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兒,怎麼看都不像。第二、這部電影的男主角不是飾演大師的菲力普西蒙霍夫曼,而是喬昆菲尼克斯;這雖然是山達基的故事,但更是佛列迪的故事。喬昆菲尼克斯整個人都融入佛列迪這個角色,他就是佛列迪,從走路姿勢、眼神、嘴角、說話,他就是那個內心飽受摧殘的海軍老兵。然而,看完電影之後,我實在不敢說大師拯救了佛列迪,因為大師似乎也沒比佛列迪高明到哪去。


也因此看完之後,我不知道該不該喜歡這部片,但絕對肯定喬昆菲尼克斯的演技。


拙琴,10/01/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s emotifs anonymes  


因為【笑面人】(L'Homme qui rit)這部片而注意到導演尚-皮耶‧阿莫斯(Jean-Pierre Améris2010年的舊作【愛情的完美配方】。


人跟人之間各有緣份,電影作品成千上萬,看再多影片的人,也必定有遺珠之憾。阿道曾經提供我這部片的拷貝,但卻是...俄文發音、俄文字幕的。這個收集世界各國語言電影檔的傢伙,堅持是我的機器太爛,不能正常讀取那個檔案裡面的法文聲軌。無論如何,我不打算跟隨傑哈‧德巴迪厄的腳步去當俄國人,所以這部俄國發音的法國片,就被我從硬碟中刪除。



Les Emotifs anonymes  


最近總算取得正港法文發音的版本,而這離電影上映已經三年後的事。


原文片名「Les émotifs anonymes」指的是電影中的「匿名情緒障礙者協會」。一群不善表達情緒的人,固定一起聚會討論自己的困擾,並互相鼓勵,幽默地借用了「匿名戒酒/戒毒者協會」的梗。所謂的情緒障礙,簡單的說就是極度恐懼、害羞的心理。很多人都會怕生、害羞,但是這群人只要發現自己成為注意焦點,就整個人動彈不得,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女主角安琪莉熱愛巧克力,差一點就成為製作巧克力的名師傅,但卻因為過分害怕,寧可擔任巧克力店的地下師傅。當她陰錯陽差,成為巧克力工廠的業務後,發現客戶不願繼續訂購他們的產品,工廠即將面臨倒閉,又套用地下師傅的招數,指導工廠創造出新的巧克力,馬上獲得巨大成功。


巧克力工廠的老闆尚勒內外表嚴肅,可內心事實上也跟安琪莉一樣超級害羞。他和安琪莉很快墜入情網,但卻不知如何克服心理障礙,向對方表示愛意。


Les Emotifs anonymes  


在這部可愛的電影裡,阿莫斯誇大的描寫,讓影片笑趣橫生。他也讓音樂成為男女主角情感表現的方式:安琪莉想要鼓勵自己時,就唱起【我有信心】(J'ai confiance);這首歌事實上是從【真善美】裡的【I have confidence】改編而來。而尚勒內在餐廳裡對著安琪莉唱的【黑眼睛】(Oci ciornie/Les yeux noirs)則是俄國傳統民謠,法文版歌詞如下:


  


Dans tes grands yeux noirs je me suis perdu,
J’attends un regard, le cœur suspendu.
Je t’aime tellement fort, toi qui me fais peur.
Est-ce un mauvais sort?
Ou la mauvaise heure?
Et autour de nous, chantent les tziganes,
Tout le monde s’en fout, s’enivre au champagne.
Dans tes beaux yeux noirs, je sombre, mon amour,
Et mon désespoir, à leur chant, est sourd.
我迷失在你大大的黑眼睛裡,
我等著一個眼神,一顆心停止跳動。
我好愛好愛你,你讓我害怕。
這是惡咒嗎?
還是時機不對呢?
吉普賽人在我們四周唱歌,
大家都不在乎,陶醉在香檳裡。
我的愛,我沈醉在你美麗的黑眼睛裡,
我的絕望對他們的歌聲聽而不聞。

Je perds la raison à chercher tes bras,


Brûlant de passion, viens, embrasse moi!


Et tes grands yeux noirs, étrange lumière,


Ont nimbé le soir, de tous les mystères.


C’est toi que je veux, je sais que j’ai tort,


 


我瘋狂尋找你的臂膀,


燃燒著熱情,來吧,擁抱我!


你大大的黑眼睛,奇異的光芒,


讓黑夜沉浸在神祕之中。


我要的是你,我知道我錯了,


 


Je suis malheureux de t’aimer si fort.


Tes yeux noirs de feu, je ne peux rien y faire,


M’entraînent, malgré eux, dans ce doux enfer.


Je suis fou de toi ma belle aux yeux noirs


Même si je ne sais pas où va notre histoire.


C’est pour ma passion, les yeux noirs, que j'ai


Fait cette chanson, Ochie Chernye!


 


我愛你這麼深,深到讓自己不幸。


你火焰般的黑眼睛,我拿它沒辦法,


它不由自主地將我帶到這溫柔的地獄裡。


美麗的黑眼睛佳人,我為你瘋狂


即使我不知道我們未來會如何。


我為了所愛的黑眼睛,


寫下這首歌曲,Ochie Chernye!


 



這些歌曲不僅表現出主角的心情,也讓整齣劇有了音樂電影的趣味。除了男女主角之外,其他的配角也都可圈可點。在佈景和服裝上,【愛情的完美配方】呈現出一種復古的感覺,好像走進時光隧道,為這部電影增添一種童話般的氣氛。


拙琴,06/01/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noir  Renoir  


在電影院看【印象雷諾瓦】時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演過【巴黎LOL】的克莉斯塔‧特瑞(Christa Théret)在這部片裡因劇情需要,有很多正面裸露鏡頭。她在法國名氣還不大,遑論在台灣。如果她今天是大明星,台灣片商大概會這樣行銷:


克莉斯塔‧特瑞犧牲色相,印象雷諾瓦三點全露


可是這個梗在法國電影介紹和影評裡是看不到的,倒是網友評論可能有人會提到裸露鏡頭。剛來歐洲的時候發現電視、電影裡面常見兩點裸露,他們也習以為常。這就是東西文化不同,對身體的態度不一樣。如果法國電影介紹和影評特別強調某明星的裸露鏡頭,通常那是因為裸露的方式不自然甚至病態。如果只是單純因為劇情需要,一般的電影文字完全不會提及。


Renoir Renoir   


回到正題。一部講雷諾瓦的電影該如何呈現畫家本人?導演吉勒‧布多(Gilles Bourdos)選擇追隨大師的筆觸。雷諾瓦畫風明亮、溫柔、光影交錯,充滿詩意氣氛,喜歡描繪圓潤的女性形象布多大量捕捉蔚藍海岸令人陶醉的陽光,盡情拍攝海風追拂的草原、沙灘上的美景,反映雷諾瓦繪畫的特色;【印象雷諾瓦】電影海報風格彷彿雷諾瓦畫作的真人版本。


就像雷諾瓦的作品,【印象雷諾瓦】裡也有許多女性。這些女僕都為雷諾瓦擺過姿勢,在雷諾瓦家中撐起一片天。電影開場時(1915年),1841年出生的雷諾瓦七十四歲,太太去世,自己已到風燭殘年。在一群女性中,新來的紅髮美女安蝶‧厄詩嵐(Andrée Madeleine Heuschling),以她優美的「雷諾瓦式」線條和直率的性格,獲得雷諾瓦的喜愛。她也是雷諾瓦生前最後一位模特兒。


這些女僕呵護著受傷的雷諾瓦家男人:老雷諾瓦長年被類風濕性關節炎折磨、長子皮耶、次子尚都在戰場上受重傷,皮耶右前臂殘廢,尚左腳差點被截肢,後來終身跛腳。她們合力協助男主人們行動,烹調美味的食物,尤其細心照顧大家長,頻繁地以水來紓緩畫家的肉體之痛。


在老中青各代共同生活的雷諾瓦家中,安蝶和年邁的畫家合作愉快,畫家沒上學,在家自修的三兒子克洛德(Claude)(綽號可可Coco)對安蝶充滿好奇,而在戰場上負傷回家休養的二兒子尚(Jean)則愛上安蝶。


這時的尚才二十一歲,還未成為後來法國電影的宗師,電影只是他的興趣,他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只知道自己當下是軍官,還沒有想到戰後的人生。雷諾瓦不屑戲劇、電影等表演藝術,認為親手製作才是王道;安蝶則鼓勵他不要退讓,追求夢想,而這個夢想最後變成尚和安蝶共同的事業。在海灘上的那一幕裡,尚的哥哥皮耶勸弟弟不要對電影認真,因為電影格調不高,「不適合法國人」。對照尚與法國電影後來的發展,皮耶的一番話惹人發噱。但最後的電影字幕則反映出尚和安蝶在電影史上不同的際遇:安蝶的演員事業在1930年代告終,而尚則成為一代宗師。兩年都在1979年去世,但安蝶去世時完全被人遺忘。


飾演雷諾瓦的老牌影星米歇爾‧布桂(Michel Bouquet)大部分的臉被道具鬍遮住,在戲中他很少有動的機會,因此多半是透過聲音和眼神來演戲。他的表演為整部片起了下錨的作用,不讓影片淪為一幅幅精緻的攝影。文森‧霍提耶(Vincent Rottiers)飾演尚,對自己的未來雖然還沒有具體想法,但是熾熱的眼神透露出熱情的潛力。克莉斯塔‧特瑞飾演的安蝶,是牽動雷諾瓦家兩代男人的軸心。她的演出雖然還有些青澀,但漸成氣候,應該可以讓她吸引到更多好的合作機會。


拙琴,03/01/2012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

【笑面人】是曾執導【愛情的完美配方】的導演,尚-皮耶‧亞莫斯(Jean-Pierre Améris)的最新作品。【笑面人】原作是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在1869年寫成的長篇小說。

小說背景以十七世紀末和十八世紀出的英國社會為背景。故事敘述原是侯爵後代的格溫普蘭,小時候被綁架賣給人口販子,並被殘忍地毀容,留下怪笑般的永久傷疤。他在雪地上救起差點跟母親一起凍死在冰天雪地地的盲女蒂亞(Déa)一起被江湖藝人于蘇斯收留,三人四處巡迴賣藝。一起長大的格溫普蘭和蒂亞兩人,逐漸從兩小無猜的兄妹之情轉變為男女戀愛。
L L

後來人口販子被逮捕,在刑求中供出了格溫普蘭身世真相。格溫普蘭重新獲得侯爵頭銜,但他並不滿意自己的新生活,蒂亞和于蘇斯又被格溫普蘭的老管家用計支開。在議會慷慨陳詞,氣走女王之後,格溫普蘭回去找蒂亞和于蘇斯,但他來遲了一步,蒂亞只剩最後一息尚存。絕望的格溫普蘭也投水自殺,追隨愛人而去。

雨果寫作【笑面人】的目的在於揭露統治階級的醜惡,以及一般人民生活的疾苦。透過格溫普蘭面貌的醜惡和善良的性格,對照那些表面尊敬他,私下卻嘲笑他外表的貴族們。

亞莫斯的【笑面人】描寫格溫普蘭和蒂亞一起長大,跟著有若父親的于蘇斯到處巡迴的段落頗為無憂無慮,當他們來到首都之後,佈景給人的感覺一直十分沈重,不論是浪遊藝人紮營地或格溫普蘭的城堡。整齣劇華麗黑暗的巴洛克風格雖然成功,但是對白欠缺轉折和深度,以致於格溫普蘭在議會的發言像是在背誦講稿。這齣戲的化妝和戲服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台上台下難辨真假。格溫普蘭的笑面妝固然讓人想起蝙蝠俠裡的小丑,但是他下了戲之後的服裝與打扮還是誇張不自然。這種誇大的作法或許適合提姆波頓式的奇想故事,但是如果要放在歷史脈絡中,並達諷古喻今之效,就不免讓人有錯位之感,總覺得和故事主人公隔著一層看不見的透明玻璃,無法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拙琴,26/12/20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Amazing Spider-man  


趁著聖誕節假期,把這部擱置多時的影片拿出來看。第一代【蜘蛛人】系列我只看了第一集,所以這部電影不可避免的會成為安德魯加菲爾德-艾瑪史東和陶比麥奎爾-克絲汀鄧斯特這兩對之間的比較。我對安德魯加菲爾德的印象來自於【社群網站】和【別讓我走】,他來接演【蜘蛛人:驚奇再起】這樣的好萊塢大預算商業片,會有什麼樣的成果,令我好奇。


看了幾分鐘,室友第一句評語是:「這個蜘蛛人比較帥。」 不是我說的喔~~


132分鐘過後,我的感想是:作為一部【蜘蛛人】,這部片雖然有著相同的骨架(彼得父母雙亡、班叔遇害、康納博士變成蜥蜴人),但是29歲的安德魯加菲爾德所飾演17歲的彼得帕克(他爸爸叫做理查帕克--又一個理查帕克!),感覺更像鄰家大男孩,更寫實。彼得在發現自己被蜘蛛咬了之後產生超能力,一開始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有些驚慌失措,後來受到班叔去世的刺激,才決定運用他的超能力打擊犯罪。【戀夏五百日】導演馬克偉柏描寫彼得同時面臨身體的劇變、戀愛和親人遽逝時的心理狀態時,沒有矯揉造作的敘事方式,並不忘加入現代元素。


這部【蜘蛛人】在視覺效果上並未超越前人,但是劇情還不錯。蜥蜴人惡魔教授在人性與獸性之間拉扯,最後還拉了蜘蛛人一把,角色多了一點複雜度。


睡了四天的--拙琴,25/12/2012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一個影迷來說,法國可說是天堂般的國度。在法國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影片,法國電影工業每年出產各種類型片,有商業導向也有作者電影。除了法國片之外,還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電影:好萊塢影片、 歐洲片、亞洲片......法語片一般沒有字幕,如果是非法語片,則有分原音法語字幕,與法語配音無字幕兩種放映方式。一般院線片就已經可以看到很齊全的 影片。如果有幸住在大型影展舉辦地,還可以早一步做影片觀摩。

在票價方面,一張全票現在將近11歐 元,約合台幣四百大洋。如果像我一樣辦吃到飽電影卡,那就每個月愛看哪一場,就看哪一場,不用想著趕早場以便省錢。這個吃到飽電影卡還有一個超棒的功能, 就是線上免費訂位。在電影院網路上事先選好想看的場次,到了之後直接在售票機上按取票鍵、刷電影卡,電影票就印出來了!只要現場兩個動作就可以拿到票,超 酷!

這個月我已經用電影卡看了五部片。雖然不可能像阿道一次看四、五部(連續看完這麼多片,如果是我,最後很可能全部混淆,記不清楚),但是這種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想看多少就看多少的感覺實在太棒了。

拙琴,23/12/20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kyfall  


有兩種電影類型是我通常會避免的:動作片和恐怖片。很多導演拍動作片,焦點都在於槍戰或飛車追逐,對人性的描寫往往流於表面,敘述過於陳腐。為了動作而動作,是這類片常出現的毛病。不看恐怖片則是因為平常生活壓力已經夠大,不需要再拿恐怖片嚇自己。


007系列更是如此。到了九〇年代,007系列已經變得過於陳腔舊調。前幾年丹尼爾‧克雷格出任新版007時,已經有人說他演得不錯。但是我始終沒看【皇家夜總會】,也沒看【量子危機】。那為什麼我會去看【空降危機】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十月在法國上映後,連續第九周還沒下檔,眼看影評和同事評價都不錯,就去體驗一下這集007


Skyfall


Skyfall      


結果如何?讚!動作戲有新意,令人歎為觀止。對於龐德的內心描寫也有可觀,壞蛋西法(Silva)夠邪惡,女性角色不是單純花瓶,夠份量。在007的底子上,聰明地注入新元素。


電影開場前十分鐘,先打造龐德後來重出江湖的背景:他和同事在土耳其執行任務,正當龐德和對手在火車上打得你死我活時,M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人,致使伊芙失手打中龐德。龐德直直從高處落水,宣告失蹤...這是片名Skyfall的第一個意涵。


後來MI6發生M電腦被駭,總部被炸,本因消失而被組織除名的龐德再度現身,M要求他必須重新通過測試才能恢復007身分。這時的龐德出現了中年危機--對於一個特務而言,即使龐德想回來,體能狀態還能像年輕人一樣保持在顛峰狀態嗎?這種「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質疑,透過龐德在國家畫廊駐足欣賞的作品《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 , 1838》做了最有力的意象凝聚。即使過去曾有多少豐功偉業,老將龐德逃得過退休拆解的命運嗎?(這一點藍祖蔚在空降危機:名畫的滋味】裡有精闢的解說。)直到落在西法手裡,龐德才知M對他扯了善意的謊言,他實際上並未通過測驗。


Skyfall Skyfall


面對班維蕭飾演的軍需部Q,以及出任務誤傷他的伊芙,龐德都在笑談間淡化潛在的衝突,同時也讓龐德此角顯得莫測高深。他不惜親手挖開舊傷疤,取出殘留在體內的彈頭,卻避談M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對自己造成的傷害。當他遠赴上海與澳門追查爆炸事件背後的主導人物,龐德面對到一個和自己有過類似遭遇的罪犯,一個同樣曾經效忠M,卻在M的命令下毀容的西法。哈維爾‧巴登染成金髮,飾演這個心理扭曲的變態角色。而就像所有令人不寒而慄的兇手,西法總是在輕鬆微笑時,盡情釋放他的恐怖指數。不過,雖然這個壞蛋的動機論成立,類似的形象卻非創新,驚懼程度因而略微受限。


MI6偏好吸收孤兒為幹員,龐德父母雙亡,M對他既是老闆,同時也有如Mother--母親。在這一角度上,龐德和西法有著相同的立足點。不同的是,龐德在神隱復出後,仍然效忠情報局,而西法則對M的無情轉為深沈的恨,不僅建立自己的犯罪王國,並決定親手「弒母」。戲份不多的龐德女郎賽菲茵,是西法手下的妓女。此角由具有柬埔寨華僑與法國混血的貝荷妮絲瑪洛赫擔任。賽菲茵從頭到尾都極度神祕,除了幾個性感、受傷的鏡頭外,觀眾對她所知甚少。倒是娜歐蜜‧哈里斯飾演的伊芙和龐德之間,既合作又互相勾引的曖昧關係,頗有一番趣味。


Skyfall


  


在動作戲方面,007系列裡慣常出現的各式高科技配備,在【空降危機】裡只剩一把指紋辨識功能的手槍以及衛星定位器,非常低調,甚至請出1964年在第三部007電影【金手指】中出現的Aston Martin車款,「回到老而彌堅的價值」。山姆‧曼德斯更從開場的屋頂摩托車追逐、火車過隧道打鬥,到倫敦地鐵內驚險追捕、列車出軌的大場面鏡頭,將人們意想不到的場所做為警匪槍戰的舞台,精確掌握動作片刺激腎上腺分泌的影片節奏,既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又讓觀眾產生真實感。


 Skyfall


最後要提的是Adele演唱的同名主題曲「Skyfall」,這應該是近年少見切合影片的歌曲之一:「結束了 This is the end/屏息數到十 Hold your breath and count to ten/感受地動 Feel the earth move and then/我心再度迸發 Hear my heart burst again...讓天崩落 Let the sky fall/當它破碎 When it crumbles/我們會挺立 We will stand tall/一起面對 Face it all together......Adele那韻味十足的歌聲與詞意,頗能呼應龐德這硬漢面臨劇變的心境。




  


拙琴,23/12/2012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noir  


 


【印象雷諾瓦】參加過2012年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


【印象雷諾瓦】裡有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為雷諾瓦擔任模特兒的安蝶‧厄詩嵐(Andrée Madeleine Heuschling,後來尚‧雷諾瓦為她取藝名Catherine Hessling),如何在雷諾瓦晚年重新讓他獲得作畫的靈感。第二個故事則是畫家奧古斯特‧雷諾瓦與未來的電影大師尚‧雷諾瓦父子之間競爭同一個女人的微妙關係。


在【巴黎LOL】中被發掘的克莉斯塔‧特瑞(Christa Théret)飾演熱情青春奔放,豔驚四座的安蝶。她是雷諾瓦二兒子尚的第一任妻子,他在一次世界大戰從軍時受傷返家,認識了安蝶,並墜入情網。尚‧雷諾瓦曾說過,他會拍電影,完全是為了要讓安蝶成為明星。後來安蝶並沒成為明星,倒是尚‧雷諾瓦在電影史上留名。飾演這位熱血年輕軍官的是演過【慶幸母仍在】(Je suis heureux que ma mère soit vivante)的文森‧霍提耶Vincent Rottiers)。近年來演出不多的老牌影星米歇爾‧布桂(Michel Bouquet)則飾演畫家雷諾瓦。


【印象雷諾瓦】的配樂由法國知名配樂家亞歷山大戴斯培編寫預告片裡雖只是驚鴻一瞥幾小段音符即已足以窺見高手襯托場景氣氛的功力令人期待


拙琴,20/12/2012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