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re Durand

法國電影【加佩盧】改編自一九八八年漢城奧運金牌得主皮耶杜杭和坐騎加佩盧的故事。要談【加佩盧】,就必須介紹這一對傳奇搭檔。




1988年,皮耶杜杭騎著加佩盧贏得奧運金牌

加佩盧的生日是一九七五年四月十三日,出生在法國西部的一座農場裡。牠爸爸是法國快跑馬,媽媽是純種馬。第一個主人是亨利德拉吉(Henri Delage)。加佩盧的毛色黝黑,額頭上有一小塊白毛。牠的缺點很多,包括個性膽小、倔強而任性,前後重心不均。雖然跳躍能力卓越,跳躍的高度卻誇張的高,更別提牠天生在兩個障礙中間回復小跑的傾向。

牠的身高只有一百五十八公分,比迷你馬高不了多少。經過第一任騎師Françoise Terrier-Thuault的調教後,加佩盧來到了皮耶杜杭的手中。皮耶杜杭買下加佩盧時,他二十五歲,加佩盧六歲。皮耶十歲時便夢想贏得奧運金牌,並曾得過歐洲盃少年組金牌,但當時他猶豫是否要以馬術為業。身為中小企業家的兒子,在那些家世良好、坐騎血統純正的騎士們在旁邊,皮耶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Pierre Durand url

皮耶杜杭和加佩盧代表法國隊出賽


於是他跑去當律師。但在遇到加佩盧之後,起出他也嫌加佩盧太矮,但成為加佩盧的主人後,他最終放棄了律師職業,回歸馬術懷抱。一開始,這對搭檔配合的並不理想。加佩盧不容易駕馭,皮耶脾氣也大。硬碰硬之下,皮耶時常落馬,成功的機會也少。但是皮耶直覺這匹去勢的倔強黑馬,能帶他超越巔峰。

一九八二年,皮耶加入法國隊,志在金牌。但在一九八四的洛城奧運上,皮耶遭遇奇恥大辱。加佩盧在障礙前驟然停止,皮耶在眾目睽睽前被甩下馬,韁繩一併扯掉,加佩盧嚇到了,飛奔離開現場。從那時起,皮耶便覺得自己是搭檔中不受歡迎的那個。加佩盧是良駒,是他不知道如何駕馭。皮耶花了很長時間才從失敗中站起來。

一九八八年的漢城奧運上,皮耶再度和加佩盧搭檔,展現完美無缺的騎術,終於贏得夢寐以求的金牌(團體部分則為銅牌)。一九九一年,正當年輕力壯的加佩盧心臟病發作,死在馬廄裡,得年十六歲(一匹馬可以活到三十歲)。有謠言說皮耶害死加佩盧,以便獲取保險賠償。於是,在這匹傳奇矮馬去世後,皮耶也放棄了馬術。

二OO八年起,皮耶杜杭擔任法國國家體育與運動學院(INSEP)行政委員會的主席。

拙琴,14/03/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is is 40


法國版海報 


This is 40


 


40惑不惑?】對我來說有點像一面鏡子,因為我很快也要面臨這敏感的關卡。敏感,是因為三十歲還可以裝年輕(也確實還不老),逼近四十歲,本來理所當然往上走的人生曲線(體力、健康、外貌......),似乎都有下垂的趨勢。而且重點是這時再也沒有任何藉口說,反正我還年輕。四十歲以上的員工,對於企業來說就已經是不成文的「老化人口」。四十歲,上有父母,下有未成年子女,一邊要為事業煩惱,一邊要兼顧婚姻與家人。


導演賈德阿帕托在40惑不惑?】描繪出一對年屆四十夫妻的肖像:彼特為了讓自己在太太面前展現男性雄風而服用威而鋼;黛比不想面對事實,就診時謊報自己的出生年份;彼特無法抗拒高卡路里蛋糕的誘惑,黛比跟著教練努力健身以維持身材;彼特一手創立的唱片公司經營不善,面臨破產危機,他瞞著黛比借錢給老爸,自己的房子卻可能必須出售。兩人的大女兒薩迪正面臨青春期,整天跟八歲的妹妹卡羅特吵吵鬧鬧。彼特與黛比兩人在一起十四年,熱情與愛情都不如以往。黛比提議和彼特一起改變,讓兩人的生活更美好,但人生的道路不會一路順遂,總是會出現一些意外......。


This is 40  


賈德阿帕托很真實的把面臨四十歲關卡的各種現象鋪陳出來,而且處理得滑稽又感人,笑中帶淚。我覺得和法國片相比,美國片特別強調家人的重要。在40惑不惑?】裡,彼特的爸爸為了討第二任太太歡心,養了三個經常搞混名字的三胞胎。沒膽叫太太工作賺錢,跟兒子拿錢拿得理得氣壯,彼特無論如何狠不下心斷絕援助。黛比因為決定和家人彌補破裂的關係,主動聯繫幾十年不見的親生父親。正因為重視家庭,和家人的關係與糾葛,也是美國片常描述的主題之一。相對的,法國片裡的家庭,通常不是那麼「齊全」。如果完整的秀出全家大小,往往是因為後面會發生巨大變化。


40惑不惑?】的英文片名意為「這就是四十」,法文片名則是「四十歲使用手冊」。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是空機出廠,沒有使用手冊也沒有外盒包裝。假使這世上真的存在「四十歲使用手冊」,賈德阿帕托端出的四十歲肖像,倒是很可以充當某種趣味十足的插畫。


明天(三月十三日)這部片要在法國上映,住在法國的讀者可以去看看,還不錯~~散場時不要馬上離開,上字幕後有一段NG爆笑鏡頭精選。


拙琴,12/03/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u bout du conte  


【故事最後】的劇情介紹,本身就充滿像是一個寓言:「曾經,有個相信愛情、相信徵兆和命運的年輕女孩;有個夢想成為演員但對這一夢想是否有一天能實現而失望的女人;有個相信自己有作曲家才華但對自己不大自信的年輕男孩。曾經,有個相信上帝的小女孩。曾經,有個什麼都不信的男人,直到有一天,有個算命人給出他的死亡之日,身不由己的他卻相信了。」


Jean-Pierre BacriAgnès Jaoui是法國電影界的長期合作伴侶。在長達二十年的合作裡,他們同時扮演了導演、作者和演員的身分。這對事業的伴侶曾經也是生活的伴侶,他們的電影以一些輕喜劇為主,Bacri更是常以喜歡碎碎念的角色出現。他的角色通常喜歡抱怨,但是這種喜歡抱怨的特質,反而甚得人緣。不過,Bacri也幾乎被這樣的角色定型,而未能開展更寬廣的戲路。世事總有不完美之處,不是嗎?


Au bout du conte  


去年看【尋找霍騰瑟】就覺得Bacri老了,今年看【故事最後】,發現Jaoui也老了,年輕時屬纖瘦型的她,肌肉漸漸鬆弛了,身材也往橫向發展了,時光不留情呀!


【故事最後】結合了各種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重新融合並改造。蘿拉夢見白馬王子,有一天真的在舞會上遇見夢中人,結果白馬王子在趕去接媽媽下班的途中,掉落一隻鞋...小紅帽蘿拉愛上白馬王子,可是半路卻殺出大野狼。她愛得熱烈,移情別戀,才發現自己只是大野狼四處獵食的對象之一。失戀的白馬王子繞了大半圈,後來的結果卻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片尾字幕更是令人會心一笑。


【故事最後】是一部典型的Bacri-Jaoui作品,幽默而帶著輕微的諷刺。感覺就像和朋友去喝下午茶,輕鬆無負擔地度過兩小時愉快的時光。


拙琴,10/03/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Sessions  


【性福療程】的主人翁馬克‧歐布萊恩和【潛水鐘與蝴蝶】的鮑比有許多相像之處--跟鮑比一樣,歐布萊恩一顆活躍的心靈被禁錮在行動不便的肉體裡。跟鮑比一樣,歐布萊恩沒有因為肉體的限制而未能發揮自己的才華。跟鮑比一樣,歐布萊恩的生存依賴著沉重的醫療機器;一次斷電,對別人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不便,對歐布萊恩卻成了生死交關的大事。跟鮑比一樣,歐布萊恩喜歡女人。但是跟鮑比不一樣的是,歐布萊恩六歲就得了小兒麻痺造成四肢癱瘓,到了三十八歲,還是處男一個。肌膚之親的原始慾望,他只能想,卻不知如何做。他將自己的煩惱跟教區神父傾訴,可是,術業有專精,神父能和篤信天主的歐布萊恩談上帝和心靈,卻對他的問題趕到無能為力!


幸好這位開明的神父並沒有因為自己不能做、不想做或任何理由,而沒有正視歐布萊恩正常的生理需求以及在身體「過期」前及時享樂的願望。在這位開明的神父鼓勵下,歐布萊恩鼓起勇氣去看性治療師雪若。這是一個很特別的職業,台灣沒有,法國也沒有。雪若對裸露身體很自在,同時她也像所有的治療師一樣,嚴肅而理性地分析馬克(即歐布萊恩,以下稱馬克)的個案。在雪若耐心的引導下,馬克從妹妹去世的罪惡感、年幼殘廢的創傷、各種描寫性事的文字引發的錯誤幻想中釋放開來。清除了這些思想的廢物之後,馬克的身體也輕鬆起來。


The Sessions  


經過幾次失敗之後,頭一次,馬克成功達到靈肉合一的境界,體驗到肉體至高無上的快樂,這還不止,他要回饋雪若,讓雪若也享受高潮。身為求診的病患,馬克並不需要這樣做,但是他要感謝雪若的幫助,他要她也快樂。這種「希望女伴也開心,不要自己獨樂樂」,又把雪若單獨約出來喝咖啡,讓她受寵若驚的男人,面對他,再專業的理性堤防,又怎能不動搖呢?


馬克拋下過去自卑、罪惡的心理包袱,蛻變成一位自信、勇於追求心儀女性的男人。【性福療程】似乎可以在馬克治療前後分為兩半。前半部是馬克的童貞時期,詼諧幽默,甚至天真無邪。後半部則在身心撼動,愛與不愛的取捨之間,留下一聲輕輕的嘆息。而那首獻給雪若的情詩,最後在道別的場合上由蘇珊朗讀。未竟的情意在她含首致意的眼神中,爆發出蘊積多時的能量。


【性福療程】一開場時,我跟現場觀眾看得哈哈大笑,片子結束時,現場一片沉靜,我感動得說不出話來,上字幕後匆匆逃離現場。


The Sessions  


【性福療程】的故事讓身體健全的人,一窺肢障者的生理需求,並引導觀眾了解性治療師的工作(例如,性治療師到底跟妓女有什麼不同)。如果不是性治療師敞開心胸,運用他們的專業幫助有需要的人,處理這些難以啟齒的問題,馬克恐怕到了生命終了,都只能繼續滿足於性幻想,因為他連自慰都沒辦法。這是我第一個感想。


第二個感想是;生命能量的撞擊,有時超乎想像。【潛水鐘與蝴蝶】的鮑比和【性福療程】的馬克‧歐布萊恩一舉一動都需要旁人協助,但是不管是被禁錮在肉體裡,還是依賴鐵肺生存,都不能澆熄他們對生命的熱情。雪若基於治療師的角度來引導馬克,而馬克回饋給她的,完全不在治療計畫之內,然而這意外也正是人與人關係中,一個美麗的驚嘆號。


拙琴,08/03/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 ans d  


熟男配嫩女不稀奇,熟女配嫩男會如何?【二十歲的差距】(20 ans d'écart)以法國輕鬆的社會話題「熟女」(cougar)--意指年過四十,和年紀比自已輕的男性出雙入對之女性,通常還暗示女方性慾強烈,才會跟「小朋友」在一起。


【二十歲的差距】主角是三十八歲的愛麗絲。愛麗絲是時尚女性雜誌《叛逆》(Rebelle)的主編,離了婚,有一個女兒。她夢想當上雜誌總編輯,可半路殺出魁北克來的程咬金。眼看著到手的鴨子就要飛了,沒想到同事誤會愛麗絲和歸還她大姆哥的巴塔扎--在飛機上遇見的十八歲學生--是情人,透過twitter公諸天下後,愛麗絲乾脆將錯就錯,趁勢利用對她一見鍾情的巴塔扎做為年輕化自身形象的活廣告...。


20 ans d  


【二十歲的差距】是一部成功、浪漫又超爆笑的浪漫愛情電影這很大部分要歸功於導演大衛‧莫侯的劇本。劇中幾乎沒有廢話,句句正中紅心,估計差不多每三句一小笑、每五句一大笑。導演很懂得拿捏劇本張力,整齣劇充滿動感與韻律,而且善於運用對比。首先自然是熟女愛麗絲對嫩男巴塔扎,再來是巴塔扎那台一出場就笑翻全場的破爛粉紅凱蒂貓機車--他在ebay上買錯東西的結果。巴塔扎有一個個性像小孩,和嫩女在一起的四、五十歲老爸(Charles Berling飾)。薇吉妮‧愛菲亞飾演愛麗絲,從閉俗主管到性感魅力四射的熟女,演技層次分明。皮耶‧尼內(法國喜歌劇院班底)飾演巴塔扎。這個對愛麗絲一往情深的癡情角色,他演起來非常討好,又令人憐愛。幾個配角的演出也耐人尋味,如飛機上向愛麗絲示好的法國文化協會員工、老想把愛麗絲推銷出去的姐姐、巴塔扎的同校同學們...都是極為趁職的綠葉。


20 ans d  


最後要提的是男女演員。愛情這東西很微妙,對戲時如果主角頻率不對,那愛情故事就怎麼樣都不動人。【二十歲的差距】的男女主角頻率對了,所以他們的愛情故事可信度便大大提高。這對愛情故事幾乎是致命性的元素,卻又最難掌握。畢竟導演可以找來全天下最優秀的男女演員,但他們之間未必來電!這部取材熱門話題,又不照公式來的電影,很可以再看一次,也不厭煩,應該可以創造好成績。畢竟,愛情故事是最永恆的話題,關鍵在於導演怎麼說


推薦指數:


拙琴,06/03/2013 


線上試聽原聲帶往此去http://world.idolweb.fr/europacorp/guillaume-roussel/20-ans-decart-bande-originale-du-film/3700551745944.html


 



  • 留言者: Mimimiha
  • Email: 電子郵件 ...
  • 網址: 個人網頁 ...
  • 日期: 2013-03-27 22:45:36

這熟女看起來也好年輕呀!法國人保養的秘訣是食物嗎?

有點感嘆,我認識一對情侶在台灣,因為姊弟戀被男生家人激烈反對,兩人只差2歲而以耶!

版主回覆:(03/12/2013 09:46:25 PM)


她的真實年齡是36歲。
差兩歲,幾乎等於沒差呀!
有時候表面上的數字並不代表什麼。





  • 留言者: 訪客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11-28 08:38:49

借分享~謝謝~這個真好看~

版主回覆:(03/28/2013 06:48:34 AM)


不客氣,這部台灣有上映嗎?






  • 留言者: 。奕軒。
  • Email:
  • 網址: http://happycy.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3-12-04 12:11:28

Hi,好久不見拙琴,不知道你還記得我嗎?:)

前天我也看了這部電影唷,正想要來查一下有沒有別人的心得,

結果就看到你的Blog,雖然你從新聞台搬走之後我就很少看你的文了,

但看到你還是很開心唷!^_^

版主回覆:(11/28/2013 09:33:46 AM)


是啊,搬走之後我就漸漸忘記新聞台了,
說實話,對你的印象有點模糊呢。。。。但是很高興你又找來這邊哟!





  • 留言者: yenjen0518
  • Email:
  • 網址: http://yenjen0518.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3-12-08 12:39:28

可以借分享嗎?這篇今天才看!!非常好看的一部片子!

版主回覆:(12/04/2013 12:32:00 PM)


好的!只要註明出處就ok!





  • 留言者: 啤酒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12-14 16:50:33

可以請問一下這片的女主角,真實名字嗎~~

謝謝

版主回覆:(12/08/2013 01:25:32 PM)


Virginie Efira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irginie Efira    


比利時是個小國,分為法語區和荷語區法語電影市場原本就不大,加上比利時法語區和法國北部相連,地理上的相近,造就了許多在法國發展的比利時法語演員,如演出【法國貓王】(Cloclo)的Jérémy Renier、【愛在彈指間】(Populaire)的Deborah François、【烈愛重生】(De rouille et d'os)的Matthias Schoen


薇吉妮‧愛菲亞(Virginie Efira)也是在法國發展的比利時演員之一。台灣曾經引進她主演的【帶ㄙㄞˋ男朋友】(La chance de ma vie)和【巴黎奇緣】(L'amour c'est mieux à deux)。這兩部都是我並不特別感興趣的都會喜劇,所以我就讓它們淹沒在每年幾千、幾百部的電影大海裡,懶得去挖了。


但最近看到她出現在電影海報裡的次數增加了,從今年一月的【Cookie】到三月的【20歲的差距】(20 ans d'écart),終於引起了我對她的興趣。


薇吉妮‧愛菲亞出生於1977年,父親是血液-腫瘤教授。她的外型特徵是一張圓臉和凹凸有致的身材,是會讓男人流鼻血的那種類型,曾經在2012年被選為「比利時最美麗的胸部」。


她花了一些時間確定自己要走演戲這條路。「我年輕時看了很多影片,雖然不知道這個世界代表著什麼,但馬上就想成為其中一份子。」她上了一陣子的戲劇課,但因為自信問題而中斷。「我主持節目時卻得到一種救贖般的快樂。」後來法國的M6電視台在2003年注意到她,她對演戲的慾望也回來了。「但是表達這個慾望,對那時的我而言似乎很荒誕。」後來她在影集「Off Prime」得到一個演出機會,飾演一個荒腔走板的主持人。這個經驗釋放了她內心的恐懼。當她在電視的表演進入尾聲,她先是得到一個在Marigny劇院演出【娜塔莉】中同名主角的機會,又獲得在【吹口哨的人】(Le siffleur)的演出機會。之後,她在【帶ㄙㄞˋ男朋友】和【巴黎奇緣】兩部票房超過一百萬人次的浪漫喜劇裡擔任主角,也成為票房女星。「這個地位提供了自由和不想一直拍攝同類影片的慾望。雖然如此,我從來沒有刻意去打破它,我想我們應該順其自然,而這本身就是一個高低起伏、充滿矛盾的過程;同時希望遇見和我分享同樣想法的導演。」


20歲的差距】導演大衛‧莫侯(David Moreau)聽取了愛菲亞對於劇本的許多想法。在這部片中,愛菲亞飾演一個為了獲得女性雜誌主編一直,被迫假裝為愛上年輕男生的四十歲熟女。這個角色和她過去詮釋過的有很大差異。「我過去的角色和電視上的形象很接近,但是我一直都飾演充滿坦誠和希望的角色。」在20歲的差距】中,則是男主角皮耶‧尼內(Pierre Niney)游刃有餘地飾演這一角色類型。


2013年,還有一部她參與演出的影片要上映,這是她前夫Patrick Ridrement執導的【死人說話】(Dead Man Talking)。她在裡面飾演一個市政官員惹人厭的顧問,發掘她演戲光譜中的另一道色彩。除了演戲之外,她也開始參與劇本寫作。曾有人找她導演,她一開始答應,後來想想自己的火候未到,最終拒絕。


看來,這位外表給人傻大姊印象的演員,務實而不躁進,有身材也有人才,值得後續追蹤觀察。


拙琴,05/03/2013



  • 留言者: 俄國女子團 tATu
  • Email:
  • 網址: http://tatu.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3-03-12 21:04:21

您好,請問是筆誤嗎?

「比利時是個小國,分為法語區和法語區....」

版主回覆:(03/28/2013 06:52:37 AM)


不好意思!打錯囉,謝謝指正!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月二十二日晚間,法國凱薩電影學會照例在巴黎的夏特雷劇院,舉行第三十八屆凱薩獎。一如預料,奧地利導演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執導的電影【愛‧幕】,又發揮了強大的吸獎力,在凱薩獎中囊獲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劇本等五大獎。諾薇米‧芙斯基(Noémie Lvovsky)獲得十三項提名的【再一次初戀】(Camille redouble)則空手而歸。


Antoine de Caunes 2013  


2012的法國影界並未出現如2011年那樣的賣座話題大片(如【逆轉人生】),但是喜劇演員出身的安端‧德孔和賈梅‧德布茲,把成功維持熱絡的現場氣氛。除了設置「紅色熱線」控制發言時間之外,德巴迪厄設籍比利時、Vincent Maraval批評法國演員酬勞過高等時事,也成為兩人開玩笑的對象。為了「報復」昔日夥伴José Garcia在另一頒獎典禮上「洩漏」他的信用卡號碼,德孔也公開對方的家裡電話,事實上那是法國極右派「國家陣線」(Front national)的總機電話!


另外德孔也不意外的把最近歐洲「掛牛頭賣馬肉」的新聞拿出來使用,在向凱文‧科斯納致敬的第一階段,用濃濃法文腔的英文,請出了一匹叫做「來找我們」(trouve-nousfind us → 最先爆發醜聞的公司品牌叫做Findus)的「牛」。


find us  



凱文科斯納  


典禮上的感人時刻,應屬凱文‧科斯納上台領取終身成就獎時。他對凱撒獎典禮上的法國笑話沒反應,但在回顧他過去拍的影片集錦後,他似乎感觸良多。他在領取榮譽獎項時感謝太太,並說:「每個人一生都應該獲得一次這樣的榮耀。謝謝接受我原來的樣子。」到了頒獎給艾曼紐‧希娃時,他雙眼閉上,不知是在享受這一刻,或是夢周公去了?不過,最後照例邀請全體得獎者上台時,他是睜著眼睛上台的。


科斯納...夢周公去? 


後方為導演奧迪亞。


Cears photo call   


到了頒獎給尚-路易‧坦帝尼昂時,由於他正在布魯塞爾演出,他的兒子文森上台代為領獎。他打了兩通電話給父親,第二通通了。坦帝尼昂簡短的表示他有點困惑,也很感動,並謝謝其他沒得獎的演員,稱讚他們也都很棒。


主席:安端‧德孔(Antoine de Caunes


Antoine de Caunes 2013   


主持人:賈梅‧德布茲(Jamel Debbouz


Jamel Debbouze  


以下為完整得獎名單:


最佳電影
情慾凡爾賽】Les Adieux à la reine), 導演
班諾‧賈克(Benoît Jacquot
【愛‧慕】(Amour), 導演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得獎者
再一次初戀(Camille redouble),導演諾薇米‧芙斯基(Noémie Lvovsky
【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導演佛杭索瓦‧歐容(François Ozon)
【烈愛重生】(De rouille et d’os),導演賈克‧奧迪亞Jacques Audiard)
花都魅影Holy Motors),導演李歐‧卡霍(Leos Carax
命名風暴】(Le Prénom)導演Alexandre de La PatellièreMatthieu Delaporte


最佳男演員:
尚-皮耶‧巴克利(Jean-Pierre Bacri,作品尋找霍騰瑟Cherchez Hortense
丹尼‧拉馮(Denis Lavant)作品【花都魅影Holy Motors)
文森‧林頓Vincent Lindon),作品【春意短暫】暫譯,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mps)
法比斯‧盧其尼Fabrice Luchini)作品【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
傑黑米‧黑聶(Jérémie Renier),作品【法國貓王】 (Cloclo)
尚-路易‧坦帝尼昂Jean-Louis Trintignant),得獎作品:【愛‧慕】─這是他第一座凱薩獎!
派屈克‧布艾爾Patrick Bruel),作品命名風暴】(Le Prénom)


Emmanuelle Riva  


最佳女演員:
瑪莉詠‧柯蒂亞【烈愛重生】
Catherine Frot, dans Les Saveurs du palais
Noémie Lvovsky,作品【再一次初戀】(Camille redouble)
蕾亞‧塞杜(Léa Seydoux),作品情慾凡爾賽(Les Adieux à la Reine)
艾曼紐‧希娃(Emmanuelle Riva),得獎作品:【愛‧慕】─這也是她幾十年演藝生涯中第一座凱薩獎!
Corinne Masiero,作品【住在車裡的女人】(Louise Wimmer
Hélène Vincent,作品【春意短暫】(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mps)


榮譽獎(終身成就獎):
凱文‧科斯納


凱文科斯納領取終身成就獎 


最佳男配角:
紀堯姆‧德‧東魁戴(Guillaume de Tonquédec),作品命名風暴】─得獎者
Benoît Magimel,作品【法國貓王】
Claude Rich,作品尋找霍騰瑟
Michel Vuillermoz,作品再一次初戀
Samir Guesmi,作品再一次初戀


Valérie Benguigui  


瓦蕾莉‧班基基


最佳女配角:
瓦蕾莉‧班基基(Valérie Benguigui),作品命名風暴】(Le Prénom)─得獎者
艾迪特‧斯寇柏(Édith Scob)作品【花都魅影
依莎貝‧雨貝(Isabelle Hupert,作品【愛‧慕】
尤蘭‧莫侯(Yolande Moreau),作品再一次初戀
茱蒂‧謝姆拉(Judith Chemla),作品再一次初戀


Mathias Schoenaerts  


馬提亞斯‧雄恩阿茲


最佳新進男演員:
Félix Moati,作品【Télé Gaucho
Kacey Mottet Klein,作品【我姐姐】(L’Enfant d’en haut
Ernst Umhauer作品【登堂入室】
Pierre Niney,作品【Comme des frères】
馬提亞斯‧雄恩阿茲(Matthias Schoenaerts),作品【烈愛重生】得獎者


izia_galleryphoto_paysage_std  


伊西亞‧希傑林


最佳新進女演員:
Alice de Lencquesaing,作品【飛馳】(暫譯,Au galop
Lola Dewaere,作品Mince alors !
Julia Faure,作品【再一次初戀】(Camille redouble)
India Hair,作品【再一次初戀】(Camille redouble)
伊西亞‧希傑林(Izia Higelin),作品【壞女孩】(Mauvaise Fille)─得獎者


最佳導演:
班諾‧賈克(Benoît Jacquot情慾凡爾賽(Les Adieux à la Reine)
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愛‧慕】(Amour)
諾薇米‧芙斯基(Noémie Lvovsky【再一次初戀】(Camille redouble)
佛杭索瓦‧歐容(François Ozon) :【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
賈克‧奧迪亞Jacques Audiard)【烈愛重生】(De rouille et d’os)
李歐‧卡霍(Leos Carax花都魅影Holy Motors)
史蒂芬‧比才(Stéphane Brizé):【春意短暫】(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mps)


最佳紀錄片:
Bovines ou la vraie vie des vaches d’Emmanuel Gras
Duch, le maître des forges de l’enfer de Rithy Panh
【看不見的同志】(Les Invisibles),導演薩巴斯汀‧李席茲(Sébastien Lifshitz)得獎者
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Journal de France導演克洛汀‧努嘎黑Claudine Nougaret雷蒙‧德帕東
Raymond Depardon)
Les Nouveaux chiens de garde de Gilles Balbastre et Yannick Kergoat


最佳動畫片:
【愛德蒙你好驢】(Edmond était un âne) de Franck Dion
【熊熊遇見小小鼠】(Ernest et Célestine) de Benjamin Rennet, Vincent Patar et Stéphane Aubier得獎者
【嘰哩咕與男人和女人】(Kirikou et les hommes et les femmes) de Michel Ocelot
【噢,威利...】(Oh Willy) d’Emma de Swaef et Marc Roels
【搶救長頸鹿大作戰】(Zarafa) de Rémi Bezançon et Jean-Christophe Lie


最佳原創劇本:
【再見貝特】(暫譯,Adieu Berthe)
【愛‧慕】(Amour)
【再一次初戀】(Camille redouble)
花都魅影Holy Motors)
【春意短暫】(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mps)


最佳改編劇本:
Luca Belvaux,作品【三十八個證人】(38 témoins
Gilles Taurand班諾‧賈克,作品情慾凡爾賽
佛杭索瓦‧歐容作品【登堂入室】
賈克‧奧迪亞與湯瑪‧畢德甘(Thomas Bidegain),作品【烈愛重生】得獎者
Matthieu DelaporteAlexandre de la Patellière,作品命名風暴】(Le Prénom)


最佳外語片:
亞果出任務】,導演:班‧艾佛烈克─得獎者
【牛頭悲歌】(Bullhead) ,Michael R. Roskam
【雙面勞倫斯】(Laurence Anyways) ,導演薩維‧杜蘭(Xavier Dolan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Oslo, 31 août),導演Joachim Trier
天使威士忌】,導演肯洛區
皇家風流史】,導演Nikolaj Arcel
【失去理智】(暫譯,À perdre la raison),導演Joachim Lafosse


最佳電影原創音樂:
Bruno Coulais,作品情慾凡爾賽】
Gaëtan RousselJoseph Dahan,作品【再一次初戀
Philippe Rombi,作品【登堂入室】
亞歷山大‧戴斯培,作品【烈愛重生】─得獎者
RobEmmanuel d’Orlando,作品【愛在彈指間


最佳剪接:
Luc Barnier,作品情慾凡爾賽】
Monika Willi
,作品【愛‧慕】
Annette DutertreMichel Klochendler,作品【再一次初戀】
Juliette Welfling,作品【烈愛重生】─得獎者
Nelly Quettier,作品花都魅影


最佳音效:
情慾凡爾賽】
【愛‧慕】
【法國貓王】(Cloclo─得獎者
【烈愛重生】
花都魅影


最佳攝影:
Romain Winding,作品情慾凡爾賽】
Darius Khondji,作品【愛‧慕】
Stéphane Fontaine,作品【烈愛重生】
Caroline Champetier,作品花都魅影
Guillaume Schiffman,作品【愛在彈指間


最佳服裝:


Christian Gasc,作品情慾凡爾賽】─得獎者
Pascaline Chavanne,作品【馬甲下的情與慾】(Augustine
Madeline Fontaine,作品【再一次初戀
Mimi Lepicka,作品
【法國貓王】
Charlotte David,作品【愛在彈指間


最佳佈景:
Katya Wyszkop,作品情慾凡爾賽】─得獎者

Jean-Vincent Puzos作品【愛‧慕】
Philippe Chiffre,作品【法國貓王】
Florian Sanson,作品花都魅影
Sylvie Olivé,作品【愛在彈指間


最佳短片:
Ce n’est pas un film de cow-boys
 de Benjamin Parent
Ce qu’il restera de nous de Vincent Macaigne
龍蝦的眼淚Le Cri du homard) de Nicolas Guiot ─ 得獎者
Les Meutes de Manuel Schapira
La Vie parisienne de Vincent Dietschy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mps  


《詩經·邶風·擊鼓》中說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契為合,闊為離,死生契闊就是生離死別之一。如果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所以動人,被今人比喻為堅定不移的愛情,則必須歸功於前一句的「死生契闊」。正因為是人都難逃一死,死亡就是一個終極考驗。


在法國導演史蒂芬‧比才(Stéphane Brizé)的電影作品【春日光景】(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temps)中,死亡是一種選擇。文森‧林頓Vincent Lindon飾演的主角阿蘭(Alain)出獄後,住在母親家。阿蘭是一個不完美的主角,首先他坐過牢,四十幾歲仍然孤家寡人,求職四處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了又嫌工作不好而離職。他和一個女人交往了一段時間,卻因為怕她知道不光彩的過去,而寧可說謊;即使那女人已經發現他不誠實。他的脾氣暴躁,被母親多說兩句就發怒,甚至擺出一副要打人的樣子。


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mps  


可伊薇特(Yvette,阿蘭母親的名字)也不是省油的燈。她忍受了丈夫四十五年來的臭脾氣,幾年前送走他,現在困頓潦倒的獨生子還是跟亡夫一個樣。兩人關係冷若冰霜,而伊薇特獨自守著自己的秘密。透過跟他們熟識的鄰居,導演側寫出這對母子複雜的關係:母親明明關心兒子,為了他回來,特地買了個咖啡壺,但就是嘴硬不說。母子鬧僵,兒子跑去鄰居家借住時,鄰居忍不住告訴母親。母親口頭上說無所謂,暗地裡卻讓家裡的狗吃壞肚子,藉一隻四腳朝天睡覺的畜生,來碰觸兒子的內心。


導演用一些生活上的小細節,來描繪伊薇特一絲不苟的個性,:她的頭髮絕對梳洗整齊,衣服合身到看得出熨燙的痕跡;家裡永遠一塵不染,連餐巾都要一一燙過;溜狗回來一定要幫牠擦好四隻腳掌。這種個性也延伸到她對自己身體的態度。她要完全掌控,不想經歷跟亡夫一樣的結局。當她知道自己的病已經不可能痊癒,死亡只是早晚的事,她按照了預定的安排。


Quelques heures de printemps  


伊薇特強大的自制力,表現在她與醫生、兒子、安樂死協會始終極為理性、冷靜的交談中。然而,兩場伊薇特在房間痛哭的戲,讓自制力後面隱忍多時的害怕和傷心,瞬間不可抑止地爆發開來。正是在第二場哭戲中,在隔壁房間的兒子聽到了母親內心的無助。最後,在風景優美的瑞士別墅中,關係始終不好的母子,在母親選擇的旅程到達終點前,哭倒在彼此的懷裡,最後一次互相表達對彼此的愛。


誠如劇中協會人員所說的,不管伊薇特是否度過美好的一生,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當每一個人來到終點的時候,一切恩怨、情緒都只能放下。再多的遺憾、無奈都無濟於事。阿蘭尊重母親的意願,陪伴母親走完最後一程。然而面對死亡之後,他仍舊必須面對自己的生命。


這部片和【愛‧慕】一樣,都觸及安樂死的話題。目前全世界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包括瑞士、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某些美國州。這也是為什麼伊薇特選擇了瑞士作為結束生命的地點,而不直接在法國執行。就我本身而言,我也確實聽過周遭朋友去比利時進行類似程序的例子。


拙琴,03/03/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uby Sparks  


如果有一天,夢想中的完美女性走出夢境,化身為有血有肉的真人,到底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還是一場災難的開始?


凱文(保羅丹諾飾)是位名作家,但跟前女友萊拉分手後陷入寫作瓶頸。過著宅男生活的凱文幾乎沒有朋友,只有小狗史考第做伴,以及已婚的哥哥哈利可以傾訴心事。


Ruby Sparks   


失戀的挫敗讓凱文逃避現實,在打字機上創造出完美的理想女友露比,並做了幾場和露比相處的逼真夢境。漸漸地,凱文家裡出現不知從哪來的女性用品,而露比竟然走出黑紙白字,成為活生生的女人。不但長得可愛,個性開朗,又煮得一手好菜,凱文的家人也都喜歡她。


正當一切都好得不像話時,露比開始有了自己的個性,而這卻是凱文的致命傷。凱文和前女友萊拉吵架的那一幕,暴露了凱文總是在情場上失意的致命關鍵: 他只想到自己,不夠體貼對方的感受。他帶露比回家,大家都在游泳池同樂,凱文寧可獨自待在樹屋上看書;露比覺得兩人成天黏在一起,需要給彼此多留一些空間,於是輪流在自己家和凱文家住。凱文帶露比參加宴會,將她冷落在半個人都不認識的會場,看到出版商和她調情,卻又勃然大怒。


Ruby Sparks   


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兩人相處同一屋簷下,原本就需要互相磨合。凱文直接掉過磨合階段,讓打字機將露比改造成他要的樣子。露比結交新朋友,樂不思蜀,凱文沒了露比,就夜夜失眠。為了找回露比,他讓露比沒有他就活不下去。


凱文依照自己的意志「竄改」露比,真的就能讓他幸福嗎?導演選擇了現在幾乎無人使用的骨董--打字機--,比電腦鍵盤更能具現作家對筆下人物的控制。每按下一鍵,打字機那「喀喀喀喀」的聲響,對藝術家創作的手痕模擬,更接近古老神話中雕刻師畢馬龍在雕像作品一刀一斧鑿的意象。


問題在於露比是「人」還是「物」呢?凱文若繼續在露比身上動刀修改,露比就永遠只能是凱文的創造「物」,不是一個真正的「人」。唯有當凱文放露比走時,讓她自由,忘記這一切,他的創作瓶頸也迎刃而解,靈感得以流通無阻,而兩人才有機會從頭來過。


有些作家會說,他們創造出人物後,寫著寫著他們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而他們所做的只是記錄下來而已。【客製化女神】把作家與小說之間主被動與虛實關係,配上愛情元素,做了一番顛覆與辯證。雖然類似題材早已有人處理過,但兩位導演清新、現代的說故事方式,為這部電影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女主角/導演柔依卡山在【真愛旅程】裡演過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外遇的對象她先生保羅丹諾則是因【小太陽的願望】裡那個不講話的怪裡怪氣少年而被發掘


拙琴28/02/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eautiful Creatures  


是吸引力法則的作用嗎?想看點輕鬆的愛情故事,就選了【客製化女神】剛看完【客製化女神】就看了一部開頭極為類似的【美麗魔物】:在兩部電影中,男主角都接連做著相同的夢,夢中女主角的臉孔總是模糊不清。爾後,男主角在現實生活中都認識了這位從夢中走出來的女主角,並且都愛上她。或許,我也在尋覓著心目中的最佳「女主角」!



【美麗魔物】改編自同名小說(法國的書名是帶有神秘氣氛的【十六個月亮,16 Lunes】)延續遠祖【羅密歐與茱麗葉】和近親【暮光之城】的傳統,講述來自敵對世界的少男少女,不該相愛,卻又愛得無法自拔。在【美麗魔物】中,伊森和蕾娜相識的梗,與愛德華邂逅貝拉的經過如出一轍:神秘的轉學生和主角成為同學,主角不自覺受到吸引並愛上新同學,奇怪的事情接二連三發生,主角於是發現新同學是非我族類,但在他/她的族類中,新同學的家族同樣來歷非凡。庫倫家族是素食吸血鬼,杜凱家族建造了蓋利鎮。只是【暮光之城】和【美麗魔物】中的轉學生性別顛倒。


Beautiful Creatures Beautiful Creatures    


雖然有這麼多相似點,但【美麗魔物】的故事情節在人物和情節的細膩度上,略勝【暮光之城】一籌,對話也較為詼諧有靈氣。除了融合了魔幻、愛情、家族秘密與詛咒,這些曾在其他電影出現的元素,也有青少年的徬徨--即將度過十六歲生日的蕾娜,在生日當天將會「轉化」,由《月之書》決定轉化成「光明巫師」或是「黑暗巫師」。相對於凡人伊森決定遠離無聊小鎮,十萬八千里之外的城市念大學的「普通」志願,蕾娜的「巫師成人式」就明顯酷多了,自然也是故事的高潮。


【美麗魔物】的故事和真實歷史有一定程度的關聯。首先,這個故事設定在美國南方,蕾娜姓杜凱(Duchannes),為一法國化姓氏;雖然在劇中,所有人都以英文發音來念這個字。她的曾曾曾曾祖母叫Geneviève,亦是法國名字。事實上,故事背景所在地蓋林鎮雖是虛構的,但南卡羅萊納最早的外來居民,是法國的胡格諾教徒(新教徒)。杜凱家族建立此鎮,因此和歷史產生了遙遠的連結。杜凱家族的詛咒,是來自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發生的一場事件,劇中回溯過好幾次。這個場景彷彿悲劇預兆,只要出現就不會有好事。當當地居民重演當年戰事,又造成另一次流血犧牲。蕾拉叔叔麥坎的莊園,外觀彷彿脫胎自狄更斯的【孤星血淚】(Great Expectations,對岸譯為【遠大前程】),本身就是個充滿重重謎團的地方。


【美麗魔物】最成功的應該是結局。或許這跟有魔力的是女主角也有關係,也或許她不想再重蹈祖先的錯誤。畢竟,點到為止、意猶未盡的結尾,總是比happy ending更能讓人回味。很少演出反派角色的英國演員艾瑪湯普遜,在這部美國片裡演蕾娜的邪惡母親塞拉芬(Sarafine);近年演出不多的傑瑞米艾朗,一如往昔的憂鬱眼神,一出場就有悲劇主角的氣息。兩位名字尚稱陌生的新生代演員艾登艾倫瑞克(Alden Ehrenreich)和愛麗絲英格柏Alice Englert)分別來自洛杉磯與紐西蘭。艾登艾倫瑞克被史匹柏發掘而踏上星途,而飾演女主角的愛麗絲英格柏則是紐西蘭名導珍康萍的女兒。


拙琴,01/03/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電影圈 小編
  • Email:
  • 網址: http://movieca.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3-03-07 06:38:55

親愛的網友您好:

我們是痞客邦電影圈小編群,很開心看到您如此精彩的文章。
電影圈企劃了「心頭好電影週報」單元,
每週我們都會挑選優質好文推薦至電影圈首頁的「圈內人推薦」專欄,
小編同時撰寫了【圈內人心頭好強片推薦Part70】的導讀序文,
專文推薦您的文章給更多網友閱讀。

本週週報預計上線時間為:2013/03/07 22:00,
屆時也歡迎您可以過來看看,且與朋友們分享喔!

※【電影圈首頁的圈內人推薦】&【圈內人心頭好強片推薦Part71】導讀序文
http://channel.pixnet.net/movie
http://channel.pixnet.net/movie/editor/talk

若有任何問題,請至服務中心與我們聯繫,謝謝。
http://help.pixnet.tw/

痞客邦電影圈編輯群 敬上


版主回覆:(03/07/2013 08:40:54 PM)


很高興您喜歡我寫的文章!






  • 留言者: Mimimiha
  • Email: 電子郵件 ...
  • 網址: 個人網頁 ...
  • 日期: 2013-03-27 22:40:35

有傑瑞米大叔,那一定要弄來看

版主回覆:(03/07/2013 06:54:10 AM)


在這部片之前,我好像十年沒看到他在影片裡出現。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mille redouble  


第三十八屆凱薩獎十三項提名影片。


【再一次初戀】的題材令人想到【回到未來】,更像是法國版的【佩姬蘇要出嫁】--四十幾歲的卡蜜兒是落魄的女演員,結婚二十幾年,卻因丈夫外遇而離婚,失意酗酒。在跨年慶祝的派對上不省人事,一覺醒來竟然回到十六歲的高中時代--但影片並未玩特效或找年輕的女主角來演十六歲的女主角,所有的人看到的都是年輕時的女主角。或許這是另類特效吧~!--卡蜜兒的父母都還健在,而她又遇到猛烈追求她的前夫(同校同學)。


【再一次初戀】充滿了懷舊的氣氛和八〇年代的鮮豔色彩,回到那個德國天后Nena唱著「九十九顆氣球」(99 Luftballons)的年代;回到和女性死黨們反叛老師、狂歡作樂、青澀無憂的年代。


Camille redouble Camille redouble


卡蜜兒這個來自未來,擁有二十五年人生經驗的女人,知道誰在這幾年中會病會死。面對失落的過去,開心地重溫這一切。學生時代誰都討厭上學,卡蜜兒看到年輕版本的死黨,高興得不得了;沒寫功課被請出去,還被老師罰寫三百遍,只是讓她會心一笑。現實生活中的卡蜜兒,父母都早已去世。當她和父母「重逢」時簡直喜不自勝,充滿孺慕之情看著雙親的眼神,拿著錄音機跟在爸媽屁股後面,要收集父母的聲音。簡單的場景,卻讓我紅了眼眶。母親去世後,卡蜜兒打擊過大,長年酗酒,也影響到她的婚姻。一月吃國王餅時,她像小時候一樣,在爸爸切餅時躲到桌子下,切完再上桌...知道媽媽會因腦瘤去世,於是請求物理學老師幫忙安排腦部斷層掃描。醫生什麼也沒有看到,而她母親還是走了。卡蜜兒死命抗拒前夫艾瑞克的追求,卻仍情不自禁愛上他,還懷了他的孩子,一如當年。


片尾,卡蜜兒回到現代,再見到物理老師,與「當年」老師代為保存的錄音帶。她與前夫談到回到過去的奇妙旅程;就像法國片傳統的作風,影片在此結束,不給答案。


Camille redouble camille-redouble-samir-guesmi


【再一次初戀】的法文片名原意為「卡蜜兒留級」,重新回到過去,再次體驗人生中的關鍵點。女主角兼導演諾微米芙         
斯基
在【巴黎妓院回憶錄演老鴇,在【情慾凡爾賽】演侍女;【再一次初戀】是她第六部執導的長片【再一次初戀】雖然輕快感人,然而影片本身份量不夠,不難理解為何獲得十三凱薩獎提名,最後卻全軍覆沒。不過,諾微米芙斯基的表演可圈可點,是全片中最可看之處。


拙琴,24/02/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區考克  


說實話,除了【悲慘世界】,二月出的片都不會讓人特別想去看。或許因為安東尼‧霍普金斯在電影裡的造型,還有在戲院看過幾次【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預告片,讓我有種爛片的預感。


但我還是去了,而且很高興發現我錯了。【希區考克】這部99分鐘的影片,是近期法國電影市場較具賣相的「片競賽」裡,最短的一部,但遠非最爛的一部。


首先是導演沙夏‧潔瓦希Sacha Gervasi選擇了特殊的視角:身為名導演,希區考克拍過許多影評和票房皆告捷的影片,並開創不少新技術。為何只選擇他拍攝【驚魂記】的經過?他在這部片之前就已經是一位知名的電影大師。【驚魂記】有什麼特別?這部經典是如何誕生的?選擇從【驚魂記】切入,為【希區考克】鋪上第一層懸疑氣氛。


其次,【希區考克】雖然看上去也是一部傳記片,但更著重創作過程,並揭露希區考克與太太艾瑪(Alma)的合作關係。電影中,希區考克的團隊向他提議各種題材,都被希區考克推掉,直到他讀了以社會新聞為靈感的小說《驚魂記》,並且獨排眾議,在派拉蒙不肯出資的情形下,自行以房子為擔保出資拍攝電影,派拉蒙只要負責發行。這種為了理想,不惜以棲身之地做賭注的藝術家堅持,更反映在他幻想現身犯罪現場和兇手艾德‧蓋恩對話的場景中。他的黑暗面也傳神地呈現在著名的浴室場景裡;珍妮李不管怎麼演,希區考克都不滿意,乾脆親自出馬。這時他腦海出現所有他憎恨的人們。在那一刻,他成了想像中的謀殺犯,而珍妮李和他對戲的段落,也終於讓導演滿意。


大凡藝術家,不可免的都有一些異於常人的怪癖,希區考克也不例外。他嗜好杯中物,愛吃人間美味(馬賽鵝肝醬、巴黎Maxim's的巧克力,甚至是珍妮李買給小孩的糖果...),執迷於金髮女星,喜歡偷窺:偷窺女星,還將這項癖好帶進劇本;偷窺太太,透過稍微扳開的百葉窗,間接顯露他內心的猜疑和嫉妒;偷窺觀眾,在首映會門外偷窺觀眾對這部他賭上一切的作品,有什麼樣的反應。


希區考克2012  


就在他為拍片和財務壓力忙的焦頭爛額時,他三十年來最忠實的幫手和助理--艾瑪--卻跑去協助好朋友惠特(Whit)改寫他的小說。希區考克對這項合作的猜疑,跟艾瑪看到他散落在書桌上一疊疊金髮女星照片的反應,剛好成為最好的對比。即使再長期的合作夥伴,有時也有想和別人合作的想法。她以為惠特真的是為了文學,但惠特終究只是個男人。在這事件中,希區考克和艾瑪都受了傷,而艾瑪回頭幫助希區考克,重新剪接,並加上後來成為經典的著名配樂,則說明她是【驚魂記】默默無名的幕後功臣。


最後,希區考克更聰明利用媒體造勢,將派拉蒙只在兩間戲院放映的劣勢,由劣轉勝,更像一位默記樂譜的指揮家,直接在門外指揮觀眾的尖叫聲。


我喜歡劇中希區考克對艾瑪說的那句台詞。當【驚魂記】首演成功時,希區考克感謝妻子,艾瑪對他說:「我等你說這句話等了三十年。」


希區考克妙答:「所以大家才叫我懸疑大師(master of suspense)。」


希區考克2012  


【驚悚大師:希區考克】頗有黑色幽默趣味,例如片頭的謀殺案畫面、片尾天外飛來一支烏鴉、希區考克故意放在珍妮李休息室的貝西太太道具......


本片演員表現都不錯。原先最讓我不太放心的安東尼‧霍普金斯,再次證明他果然是個硬底子演員,演什麼像什麼。海倫‧米蘭演艾瑪,把這個才華洋溢,為先生奉獻一切,但仍想保留自己空間的女性,詮釋的很貼切。其他如飾演珍妮李的史卡莉‧喬韓森,演安東尼‧柏金斯的詹姆士‧達西(James d'Arcy)都十份稱職。詹姆士‧達西的戲份雖不多,但是外型十分神似,台詞餘韻無窮。因為他在戲中說,他小時候和母親很親近,親近到希望父親消失,結果願望竟然成真,父親真的在他五歲那年心臟病去勢。接演此角讓他回想往事,有點退卻。對照【驚魂記】的劇情,這段話令人回味。


沙夏‧潔瓦希的希區考克】,劇情不時擦出幽默與藝術的光彩。雖然【驚魂記】一片論大師略嫌輕薄,但應該會吸引許多只聽其名,卻未見過這部經典作品的觀眾。


拙琴,21/02/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悲慘世界 法國版海報   


【悲慘世界】是一部幸福的作品--當我看到開場那面在海中載浮載沉的藍白紅國旗這個想法突然浮上心頭。


悲慘世界 電影 悲慘世界    


一本書如果沒有人閱讀即使曾是經典也是死的。"悲慘世界"曾經數度被搬上螢幕但讓它的故事不斷傳唱的則是1985年卡麥隆的英語改編版本。1980法國的荀伯格 (Claude Schonberg)鮑立爾(Alain Boublil)創作的法語原版音樂劇在巴黎的運動中心(Palais des sports)上演三個月,吸引了五十萬觀眾,但因為後面的檔期排了北京馬戲團的節目,無法加演。當時的佈景全部摧毀之後,這齣劇就這樣在法國被遺忘卻以英語版本先在英國起死回生接著轟動全世界。


【王者之聲】的導演湯姆霍伯2012推出的【悲慘世界】,正是改編小說的改編音樂劇的電影作品。法國的影評似乎不習慣音樂劇的呈現,對於湯姆霍伯的運鏡方式也不買帳:每個上場唱歌的人物霍伯必定毫無例外給予超大特寫鏡頭。二月十三日出版的電視全覽說:"...只有給觀光客看的佈景和服裝。至於雨果的政治訊息人道主義熱情和同理心則被小心翼翼地收在衣櫃裡。"(rien qu'un tas de décors et de costumes pour touristes. Quant au message politique d'Hugo, son humanisme, sa flamme, sa compassion, ils sont prudemment restés au vestiaire)。根據法國電影資料庫[allociné],【悲慘世界】在法國的影評評價,平均大約不到兩顆星。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推論,給予劣評的記者們都讀過雨果的原著?光是第一冊《珂賽特》就已經厚達一千頁,即使曾經買過中文版,我也從來沒辦法全部讀完。記者大人們,承認吧!現代人讀完一本兩百頁的書就很了不起了。我敢說大部分法國人的確讀過【悲慘世界】,但是是寫給中學生的簡短版,不太可能真的讀完比磚塊還厚的原著。的確,在轉述的過程中,風格會改變,細節會消失。而像【悲慘世界】這樣長達二千頁的巨作要改編為二個多小時的電影,導演勢必得和音樂劇作者一樣,做出一些取捨。


就在知識分子高喊改編抹煞原作時,通俗作品卻延續了原作的生命。每一次看【悲慘世界】音樂劇,同樣的角色,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詮釋方式。每一次當我想著"這個演員這樣唱真是太棒了!"但下一次看到的表演又給我新的感受。在電影版中,湯姆霍伯啟用了大卡司,並堅持現場收音。他們並非專業音樂劇歌手,但是即使有一些缺陷,他們唱得都很棒。休傑克曼和安海瑟薇投入了全副感情,令人垂淚(觀眾席不時傳來擤鼻涕的聲音)亞曼達塞佛瑞的聲音清新而惹人愛憐。學生們的對唱,我覺得是全劇中最和諧的部分。而《民之所欲,可在你心?》(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則數度漂亮地出現,並如音樂劇一樣做為電影終曲。在聲音表情上,唯一較弱的是飾演沙威的羅素克威。他的音質不錯,但是欠缺中氣,聲音扁平,面對慷慨激昂,內心交戰的尚萬強,他的沙威份量不夠。雖然他的肢體動作演出能夠彌補,但在音樂劇呈現的電影中,羅素克威吃了大虧,也讓電影整體演出不夠平衡。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倫敦版【悲慘世界】尚萬強的名演員寇姆威金森(Colm Wilkinson)在此劇中飾演主教,而曾演出音樂劇版本艾波寧的莎曼珊巴克斯(Samantha Barks)則在電影飾演同一角色。電影版的德納第夫婦延續了音樂劇中滑稽又勢利的風格,由艾迪瑞梅恩飾演的馬里斯也有亮眼的表現。尚萬強背著負傷的馬里斯走下水道逃亡的一幕,在音樂劇中以燈光效果呈現,電影版以寫實風格演出,頗為逼真。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Les-Miserables-Still-les-miserables-2012-movie-32837759-1024-683       


在本屆奧斯卡最佳電影提名項目中,湯姆霍伯的【悲慘世界】片長158分鐘,長度在所有競賽片中僅次於164分鐘的【決殺令】但全片節奏流暢,很有效率地搬演各個角色與段落不時以騰空的俯角或仰角烘托出時代感。開場戲尤其令人驚艷:一面殘破的三色旗在海中載浮載沉,而後鏡頭躍出水面觀眾看到一艘傾斜的大船但導演真正要拍攝的是遠處那群頂著淒風苦雨,拉著大船的苦役犯。其他諸如尚萬強帶著珂賽特翻牆躲避沙威追捕學生們趁拉馬克將軍葬禮途中號召起義,以及一場場註定失敗的浴血巷戰無不驚心動魄。全片氣勢磅礡,在恢宏的歷史背景之外,成功勾勒大時代中的小人物


每一個時代過去,都會有一些東西留下來。【悲慘世界】能夠穿越兩世紀繼續搬演,說明了它有一些始終動人的內涵:貧困、社會不公、饑饉、戰爭、贖罪與愛......如果從1980年法文版悲慘世界音樂劇起算,雨果這部大堆頭小說以音樂劇形式,已經連續橫掃全世界三十年。【悲慘世界】不只是一本法國小說,透過新血不斷加入詮釋,它真正成為世界經典。這也是另一種「古文化新生命」啊!


我拿起法文版【悲慘世界】音樂劇歌詞時,看到上面引述雨果於1862年寫給義大利出版商的信(手上沒有中文版,直譯如下):


「先生,當您說《悲慘世界》是寫給所有民族時,您說得對。


它不僅寫給英國,也寫給西班牙,不僅寫給義大利,也寫給法國、德國與愛爾蘭,不僅寫給擁有奴隸的共和國,也寫給擁有農奴的帝國。」


我恍然大悟:雨果寫給全人類,心懷全人類,難怪會獲得全人類的共鳴!


湯姆霍伯的電影雖非完美,開頭甚至反常的沒放片名,但是做為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悲慘世界】非常成功。如果你喜歡【悲慘世界】音樂劇你一定會喜歡【悲慘世界】電影。


PS1:電影結束時,觀眾又鼓掌了。巴黎的觀眾真可愛呀,呵......


PS2:觀賞本片請記得準備手帕面紙。有很多地方很催淚,尤其安海瑟薇那段,我想應該沒有人擋得住那股淚腺襲擊。


拙琴,14, 17/02/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erthe Morisot  


藝術家的電影作品很少見,以女性藝術家為主題的電影作品更罕見。二月十六日法國第三台播出自製的電視電影【貝特‧莫里柔】,便是講述印象主義的先驅,貝特‧莫里柔的故事。法國電視經常會推出時代劇,但往往不是很考究,演員的動作也不像當代人。


這齣【貝特‧莫里柔】倒是有種特別的韻味。貝特‧莫里柔是省長的女兒,和姐姐愛德瑪一起學畫。她們在羅浮宮臨摹時認識了愛德華‧馬內。兩姊妹同時對才華洋溢的馬內傾心,但馬內看了兩姊妹的畫後,對貝特的作品起共鳴,對愛德瑪的畫則沒感覺。加上,愛德瑪發現馬內已婚,眼看年年近三十,青春將逝的社會壓力,讓她迅速做出符合社會期待的選擇--馬內的朋友,海軍軍官阿道夫‧彭堤庸(Adolphe Pontillon)。


Berthe Morisot  


貝特堅持走自己的路,繼續作畫,並擔任馬內的模特兒。兩人雖對彼此有意,但貝特清楚雙方不可能結合。而馬內疑似因為在巴西感染梅毒,性情怪異,也讓貝特在馬內太太蘇珊與馬內學生伊娃‧鞏薩雷斯之間備受挫折。貝特與馬內互相在藝術上有意無意影響對方,馬內甚至主動幫助貝特修改細節,貝特的畫最後也入選沙龍。但是,最愛的人不一定是最適合共渡一生的人,當馬內的小弟尤金(Eugène)向貝特求婚時,貝特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貝特‧莫里柔】對這位十九世紀女性藝術家有細膩的描述。她和愛德瑪之間的姊妹之情,以及面對傳統所做出的反應,恰巧形成兩種鮮明對比。她與馬內都是畫家,也曾互相贈畫,作為彼此溝通的語言。同樣是贈畫,貝特送他描繪懷孕的姐姐坐在港邊的風景畫,馬內則送她一幅畫著花束的的油彩。貝特當面送他風景畫並現場解說,而馬內的畫卻是包在油紙裡,讓貝特回家再打開。


貝特‧莫里柔】在女主角看似風平浪靜的外表下,透露出一顆熱情洋溢的不羈靈魂。全劇演員最出名的應屬飾演馬內的馬力克‧齊狄(Malik Zidi),他曾演過一些出色的綠葉角色,也演過【琴戀克拉拉】。


拙琴,17/02/2013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light  


外表光鮮的民航機駕駛,靠著高超飛行技術救了許多人的命,自己卻因為酗酒與吸毒面臨刑罰的危機。



電影開場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空難事件:資深機長魏德克(丹佐華盛頓飾)和副機長艾文駕駛南方航空277號班機,從奧蘭多起飛。在惡劣天候下,機長成功讓飛機脫離暴風圈,但失控的機械故障事件,迫使魏德克採取極端行動--翻轉飛機、迫降人煙稀少的地區。


雖然飛機兩翼起火,在一百零二位乘客中,「只」有四位喪生,但在機組員中,也損失了兩位空姐,其中一位是他的女朋友。


魏德克先獲得媒體一致的讚賞,並將他捧為英雄,旋即因為空難調查責任歸屬,而他的血液抽驗中出現毒品與酒精反應,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住院時,魏德克認識了吸食毒品過量的妮可(凱莉萊利飾),同病相憐的兩人很快就成為一對。


但是,妮可努力走出陰霾,參加匿名戒酒者協會,魏德克卻壓根不肯面對現實。他的前妻因此和他離婚,小孩也不願意和他說話。他的前女友同樣也有酗酒問題,並曾在航空公司資助下試圖戒酒。


他的老友查理安德森,現為工會代表,接手他的案子。他和律師蘭休攜手,希望幫助魏德克避開牢獄之災。但眾人雖有心,魏德克的舉止卻讓人無力。這部電影看到後來,真的會有種衝動,想跑到片子裡給魏德克兩個耳光,把他拍醒。


片尾當哈林梅伊(約翰古德曼飾)這個損友排好古柯鹼粉,和魏德克在查理安德森、蘭休兩人面前大吸特吸,還要他們買單時,那一幕真是荒謬到不行。然而,魏德克在聽證會上做了出乎意料的選擇。


【機密真相】的劇情挺折磨人。丹佐華盛頓把這個臨危不亂,卻始終無法面對內心黑暗面的優秀機師,飾演得恰如其分。劇中出現的人物裡,至少有兩個是虔誠的教友,還要魏德克和他們一起祈禱。魏德克的失事飛機,先撞毀的就是一座教堂尖塔,連律師都要把失事因素,歸為「天災」(Act of God)。這些細節讓這部片的宗教因素,過於濃厚了些,相對就沖淡了主角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的可信度。


拙琴,17/02/2013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 留言者: kuanh
  • Email:
  • 網址: http://kuanh.pixnet.net/blog
  • 日期: 2013-02-17 21:52:56

Act of God/Acte de Dieu在運輸業裡指的是天災(地震、龍捲風等)的專有名詞,因此在合約裡明定,如果是因為天災損失的話不賠償。 想必魏德克律師用Act of God有玩文字遊戲。

版主回覆:(02/17/2013 05:13:00 PM)


喔喔~~又上了一課~~謝謝!
現在回想電影,這個段落好像沒有什麼文字遊戲耶?!
我改了一下文章.





  • 留言者: 訪客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2-22 09:24:19

機長在公聽會上要回答最後一個問題之前,他很小聲地說了一句話,主席沒聽到,要他再說一次,他大聲的說出來,GOD help me!接著他就開始承認他所有的事情,因為他良心有感,不願意一生再為著酗酒撒謊。記得在進入公聽會場之前,他和工會代表查理說,不需要查理教他說謊,因為他這一生為著酗酒已經說過太多的謊話,其實本片就是要表達人要憑著良心做事,才會睡得心安理得。


版主回覆:(02/18/2013 01:23:17 PM)


嗯 是呀 你說得沒有錯.
不過說實在話 主角跟毒品纏鬥的片 已經有很多很多了
影片的處理,並沒有太多新意,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拙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